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绘制示意图是理解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你认为“?”处可填( )A、只有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C、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挥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2、海安才能国安,海不安则国必难安。19世纪90年代中期爆发了一场以海战为转折点的战争,此战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关于此次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A、战时,日本海军完全依靠其强大的陆军力量进行支援 B、战时,清政府派出了新式海军的全部力量主动出海迎敌 C、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开始在我国大规模投资建厂并划分“势力范围” D、战后,清政府认识到海军建设的重要性并开始大规模升级海军装备
-
3、下表是秦朝到明朝中央机构丞相(宰相)一职发展演化表:
史实一
秦朝设立丞相,辅佐皇帝掌管行政事务
史实三
宋朝宰相若干,并设立多种机构,分割宰相军政、行政大权
史实二
隋朝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史实四
明朝初年废除丞相制度,皇帝直接统领六部
上述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本质是( )
A、皇帝和丞相斗争激烈 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六部地位不断提高 -
4、魏晋南北朝时,原为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被引入内地,并在汉族流行。这说明( )A、江南经济开发 B、对外交流频繁 C、生活方式交融 D、艺术成就斐然
-
5、下表是根据《汉书·艺文志》整理的《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统计表》。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
派别
儒家(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百家争鸣思想活跃 B、文化政策开放自由 C、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D、科举制度已经建立 -
6、工业革命推动技术革新,改变着人类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世纪以来的科技革命、新型武器和战争形态表。
大致时间
科技革命
新型武器
战争形态
16-17世纪
近代物理学诞生
火枪、火炮、鱼雷
火枪炮战争
18世纪
蒸汽机和机械革命
铁甲舰、潜艇、机枪
半机械化战争
19世纪
①________________
飞机、坦克、航空母舰
机械化战争
20世纪上半叶
相对论和量子革命
②________、原子弹
核战争
——摘编自何传启《科技革命改变国际战争形态》
(1)、请阅读表格,按内容提示,把表中画线处的内容写出来。(2)、科技革命在便利了人类生活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灾难和威胁。请以“科技革命是一把双刃剑”为题,选取表中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
7、
从古至今,丝路兴衰见证着中国对外交往的历史足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对外开放。随着国门的打开,丝绸之路的发展,中国的文化、物产、科技、工艺等沿着这条大道不断地传到了中亚、西亚乃至更远的欧洲。正如史籍所载:“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到唐代,更进入到“丝绸之路的黄金时代”。在长安,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通过海陆两途,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火药等物品及造纸、炼铜等技术,都相继传播到东亚、中亚、西亚及欧洲。
——摘编自武斌《汉唐:中华文化的魔力圈》
(1)根据材料一思考,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交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材料二 明朝立国后不久,提出了“怀柔远人”的对外政策,招徕东南亚诸国入明朝贡。郑和下西洋期间,郑和舰队清除了贡道沿线的不安定因素,东南亚贡使蜂拥来华。明中期以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先后在亚洲建立起海洋霸权体系,东南亚均被纳入了殖民地贸易网络之中。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形式由私人帆船贸易占据主导,朝贡贸易基本停止。
——摘编自和洪勇《明前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朝贡贸易》等
(2)依据材料二分析,明朝的对外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造成变化的政策原因和外部原因分别是什么?材料三 今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提出这一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
——习近平《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23年10月18日)
(3)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心”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加强对外开放? -
8、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在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某班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中国近代化探索”主题史料收集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小组一
(1)请在图中找到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汉阳铁厂的位置,并写出其对应的字母。它们分别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口号?图示信息反映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________(背景、成果或影响)。(选择一项)
小组二
甲午战争的失败,不仅给予中国沉重一击,同时也给中华民族猛烈的警醒。中国不能停留在老样子上,应该有所变革。1894年11月,正是平壤战败和黄海海战失败后,孙中山等在夏威夷发起成立兴中会,提出了推翻清朝的主张,第一次发出振兴中华的号召。康有为领导的戊戌维新也从反对《马关条约》开始。严复在天津的报纸上第一次提出了“救亡”的口号。此后,“救亡”成为所有爱国者的中心口号。
革新和维新两股力量成为甲午战争以后推动中国变革的主要力量,可以说这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真正开端。
——摘编自张海鹏《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2)革新和维新两股力量分别推动了中国的什么运动?该史料主要可用于研究中国政治近代化的________(背景、成果或影响)。(选择一项)
小组三
1920年洪北平编《中等学校用白话文范》 《新青年》登载的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3)上面两幅图反映的是什么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运动给中国革命带来的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特点。
-
9、
中国古代盛世的治世之道呈现出一般性的规律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传统战略文化思想是以民为本、文武并用。历史上,盛世时期的治国理念都强调民本主义。君主执政的目的应是“以君保民利民”,其执政理念则应该表现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在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从不掠夺外邦的土地和财富,而是坚持“与民休息”“以农为本”的政策,力求保持小农经济稳定发展。在与邻国的关系上,从不主动侵扰、扩张和掳掠,而是以尧帝确立的“协和万邦”思想为主导原则,以孔子的“天下大同”为理想目标。
——摘编自唐尧《论中国古代盛世形成期的战略文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盛世时期的统治者均强调的执政理念、发展政策、外交主张。材料二 汉文帝稳定政局,约法省禁,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安宁的环境。他避免战争,节制兴建,节约了国家开支,减轻了人民的赋役负担,从而调动了人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此外,他实行“入粟拜爵”政策,另开财源,以减少算赋,免收田租,让农民休养生息。在工商业发展方面,汉文帝时政府不与民争利,藏富于民。这样,最终财源得到扩大,富国富民的目标得以实现,文景盛世得以出现。
——摘编自艾声《汉文帝与“文景之治”》
(2)汉文帝的哪些措施体现了材料一中以农为本的执政理念?材料三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3)提出民本思想的帝王生活在上图中的哪一时期?(填序号即可)请举一例反映该时期“和谐万邦”的事例。根据古代盛世,谈谈你对当今社会治理的看法。 -
10、下面是1500-2000年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部分重大事件示意图。与这些事件最为契合的主题是( )A、经济全球化的演进历程 B、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推进 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
11、齐世荣主编的《绥靖政策研究》中指出:绥靖政策是“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对手妥协的政策。”下列属于绥靖政策的典型事件是( )A、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B、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C、巴黎和会同意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D、英、法通过《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
12、下面是俄国、苏俄、苏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图中苏俄(苏联)粮食产量增加主要得益于(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赫鲁晓夫改革
-
13、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相互制衡。下列法律文件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权利法案》 D、1787年美国宪法
-
14、巴黎公社规定:“选民不受任何不合理条件,诸如财产、政治态度、思想观点、民族等的限制,全体劳动群众、旧政府职员以及一切不采取公开对抗行为的敌对者,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表明巴黎公社( )A、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 B、内部的阶级矛盾已消除 C、推行普遍的民主制 D、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
15、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独立的城市共和国,政权由富裕的市民掌握,丝织业、金融业冠绝欧洲。这为新文化的滋生和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下不属于该地新文化诞生的原因的是( )A、佛罗伦萨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B、商品经济发达 C、该地为古罗马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D、欧洲思想文化的繁荣
-
16、有学者在某著作中写道,西欧城市的“市民在法律上是自由的,不像领地上的农奴受种种限制,市民无须服劳役,无须缴纳货币地租或实物地租,可以自由迁徙,自己择偶”。由此可知,市民阶层的兴起( )A、打击了国王的势力 B、巩固了庄园制度 C、维护了基督教会 D、促进了城市发展
-
17、下面是对古代某一法典的简要介绍。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记录该法典的文字是( )
材质:黑色。
玄武岩上方:带有神话色彩的浮雕。
序言:赞颂国王的丰功伟绩,阐明制定法典的目的是“发扬正义于世”“为人民造福”。
正文:282条法律条款,涉及现代意义上的民事、刑事、诉讼等领域。
结尾:对国王歌功颂德,强调法典的原则不可改变
A、楔形文字 B、象形文字 C、希腊字母 D、拉丁字母 -
18、下图不能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时间为1954年 B、体现人民民主的原则 C、工人阶级是人大代表的来源之一 D、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
19、下面是1978年和1987年国有企业留利(政府留给国有企业的利润)占比变化示意图。以下有关该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B、企业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C、国有企业的活力增强 D、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
20、1954年8月24日,毛泽东在《同英国工党代表团的谈话》中指出:“至于建设现代化的国家,那需要很多的时间、精力。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这主要表明新中国( )A、奉行“求同存异”的外交政策 B、以开放的姿态建设现代化国家 C、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意欲与美国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