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济南学生领袖邓恩铭组织学生罢课游行,次年与王尽美创办《励新》半月刊传播马克思主义。1921年,23岁的邓恩铭作为山东代表参加中共一大。这一系列史实说明五四运动(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C、使知识分子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D、确立了学生运动在革命中的主流地位
-
2、1915年《申报》刊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广告:“中国人吸中国烟!本公司所制‘双喜’‘飞马’等牌香烟,货真价实,较舶来品尤佳。诸君欲表爱国热忱,请购国货。”这一广告最能说明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成因是( )A、民族工业技术革新领先 B、北洋政府鼓励实业政策 C、群众爱国运动推动发展 D、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3、2025年某校举办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纪念展,展板引用了历史学者章开沅的评价:“辛亥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这种巨变体现在政治结构、社会形态和思想文化各个层面。”以下选项中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①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共和政体 ②剪辫易服推动社会习俗变革
③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④《新青年》创刊传播民主科学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
4、如下表中所述,近代新式学堂(部分)的课程设置最能体现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学堂
创办时间
性质
开设课程
京师同文馆
1862年
官办外语学堂
英、法、俄等外语;天文、算学、国际法;《四书》《五经》
福州船政学堂
1866年
官办军事技术学堂
船舶制造、航海技术、机械工程;《圣谕广训》
天津水师学堂
1880年
官办技术学堂
电报原理、线路架设、密码编译;《孝经》《论语》
A、全面学习西方改革政治制度 B、改变传统科举考试内容 C、学习西方技术维护传统秩序 D、培养近代军事指挥人才 -
5、鸦片战争以前,来华外商一向居住在广州城外的洋馆;鸦片战争后,英国侵略者蛮横要求进入广州城。根据《筹办夷务始末》记载,1849年广州民众发布《全粤义士义民公檄》:“夷人入城,万姓切齿,誓不与之俱生。若夷人入城,则阖省商民,必至罢市罢工,非以阻之,实以卫之也。”这一斗争表明鸦片战争后( )A、民众自发进行反侵略斗争 B、清政府积极组织民众抵抗 C、列强经济侵略已深入内地 D、社会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
6、下图是清朝中期的人口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对比图。这反映了清朝中期( )A、农业生产恢复 B、人地矛盾突出 C、阶级矛盾激化 D、水土流失严重
-
7、《元史·百官志》记载,由宣政院掌管西藏军民事务。该事件开启了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据此推断,下列机构在地区管辖上也起到类似影响的是( )A、门下省 B、户部 C、御史台 D、澎湖巡检司
-
8、《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朝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东南沿海是国家重点开发地区 B、苏州和湖州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C、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
9、《唐摭言》记载:“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唐代宰相陆贽18岁进士及第,元稹15岁投考明经科获取功名,皆以寒门之身入仕。这种现象最能说明唐代科举制( )A、彻底消除门第观念 B、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完善官员考核制度 D、导致士族完全衰落
-
10、1965年11月,山西大同石家寨村西南发现一座北魏早期墓葬。墓葬中发现五块较为完整的木板漆画,其上绘制有包括帝舜、周太姜、晋文公、汉成帝等人物故事,且其画风与东晋顾恺之所作《女史箴图》有共通之处。这反映了( )A、魏晋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 B、匈奴与汉族的密切交往 C、汉文化对北魏社会的影响 D、魏晋南北朝政权的交替
-
11、汉文帝时期,宠臣邓通“得赐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而汉武帝时期“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最终“邓通钱尽,寄死人家”。这一历史现象最能说明汉武帝( )A、促进全国货币流通 B、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C、完善法律监督体系 D、削弱诸侯政治势力
-
12、秦简《法律答问》记载:“盗采人桑叶,赃不盈一钱,何论?赀徭三旬。”(“赀”指罚金或劳役,“徭”指徭役,“三旬”即三十天),这反映秦朝( )A、严刑峻法维护小农经济 B、强化中央集权体制 C、法律注重保护贵族特权 D、重视地方军事管理
-
13、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仁者爱人”的思想体现在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下列选项中,反映孔子民本思想的是( )A、无为而治 B、以法治国 C、反对苛政 D、兼爱非攻
-
14、如图所示,浙江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琮刻有神人兽面纹,考古学家发现其纹饰与山东龙山文化的玉器存在相似性。这说明( )
浙江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
山东龙山文化出土的玉器
A、长江流域最早进入文明时代 B、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 C、夏朝已建立成熟的礼乐制度 D、商周时期玉器制作的技艺高超 -
15、
中外交流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式,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造船场遗址(发现于广州市中山四路)船场内有3个船台,各长88米,估计可造宽6—8米、长30米、载重50—60吨的木船。
东汉陶船(出土于广州市先烈路)陶船尾部有舵,据考古发现,舵产生于汉代,比西方早出现一个多世纪。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其史料类型,并说明史料价值。材料二
图一都江堰示意图
注:鱼嘴作为分水之用,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
图二玄奘西行求法
(邮票)
注:贞观初年,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图三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
注:鉴真历经12年,终于成功东渡日本。鉴真师徒用汉语讲读经书,使汉语广泛地渗入日本的社会生活。
图四明北京城平面图
注:北京城根据我国北方建筑避寒采光的习惯,规划房屋的朝向。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2)根据材料二、选择图一至图四中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写出两幅图片的序号即可),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16、
历史是在不断发展演进变化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之变】
材料一 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
诸子
学派
思想
墨子
墨家
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孟子
儒家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故曰:“仁者无敌。”
荀子
儒家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韩非子
法家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异常活跃”的局面被称作什么。概括诸子的思想。【经济之变】
材料二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与演变简表
时期
概况
春秋战国
金属币成为主要货币,各诸侯国自行铸币,其标准、形状、价值不一
秦朝
废除六国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北宋、南宋
出现纸币“交子”“会子”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两条有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规律。【政治之变】
材料三 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的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作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其他一系列改革也被证明是不可避免的。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
材料四 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是在独立战争之后突出起来的,因为在独立战争之后,南部保留了奴隶制,而北部却逐步废除了奴隶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工商业资产阶级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坚持奴隶制的南部就越来越成了发展的障碍。
——据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旧制度变革的影响。(4)根据材料四,指出南部成为发展障碍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障碍是如何被消除的。材料三、四中“旧制度”“奴隶制”的变革反映了什么历史发展规律? -
17、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各国应该和平共处、加强交流、携手合作、共谋可持续发展。下面哪一幅图体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政治格局( )A、
B、
C、
D、
-
18、如下是新时期中国学者关于冷战爆发的主要观点。据此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学者
关于冷战爆发的观点
时殷弘
美苏冷战孕育于十月革命至二战的美苏关系之中
余伟民
冷战是多国参与的国际性政治斗争
徐蓝
冷战是美苏两国双向互动的结果
A、美苏冷战开始于十月革命 B、冷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C、美苏对峙是冷战主要表现 D、冷战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
19、保罗·肯尼迪说:“1800年,欧洲人占领和控制了世界土地面积的35%;到1914年,达到84%以上。”比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 B、人口增长 C、新航路的开辟 D、世界市场形成
-
20、《十二铜表法》中规定:“经长官委任的承审员或仲裁员,在执行职务中收受贿赂的,处死刑。”由此体现该法律( )A、具有法治精神 B、维护贵族特权 C、内容涉及广泛 D、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