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图是《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示意图》。据图可知,这次远航(     )

    A、从广州出发 B、充分利用季风、洋流等自然条件 C、最远到达印度 D、加强了中国与欧洲、美洲的联系
  • 2、假如穿越时空隧道去宋代的开封旅行,我们可以到“瓦子”去看戏、听曲、赏蹴鞠、买古玩字画……这些情景反映了宋代(     )
    A、社会风气开放 B、中外交流频繁 C、科技发展进步 D、都市生活繁华
  • 3、小华同学以“中国古代人口变迁”为主题制作了下表。从中可归纳出影响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因素是(     )

    人口数据

    对应史实

    秦朝中(3000万)—西汉初(1650万)

    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

    西汉初(1650万)—西汉中(5767万)

    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东汉末(5648万)一西晋初(1616万)

    军阀割据混战、三国鼎立

    唐朝初(2500万)一唐前期(5291万)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A、中外交往 B、政局变化 C、民族交融 D、技术进步
  • 4、下图是《西汉初期中央力量与封国力量对比示意图》,针对示意图反映的问题汉武帝采取的对策是(     )

    A、颁布推恩令 B、派军队镇压 C、实行盐铁官营 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 5、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哪吒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下列思想主张与这句话所体现的精神相符合的是(     )
    A、道家“顺应自然” B、墨家“兼爱非攻” C、法家“以法治国” D、儒家“制天命而用之”
  • 6、

    阅读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凡尔赛体系是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温床。它所规定的德国及其盟国应当承担战争责任的条款,造成了及其严重的后果,导致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的加剧。此外,20世纪3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民主国家所实行的绥靖政策,是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提前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极端残酷性,使欧美的反战与和平运动高涨;但是和平运动的绥靖化趋势,也为绥靖政策的形成和顺利实施奠定了思想与社会基础。

    (1)依据材料一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数据

    参战国家

    卷入人口

    参战人数

    军队伤亡

    平民伤亡

    物资损失

    61个

    17亿人

    1.1亿人

    5000万以上

    9000万人

    4万亿美元

    (2)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分析材料二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依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战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 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1870年——1913年)


    其他

    1870年

    31.8%

    10%

    13.2%

    23.3%

    21.7%

    1913年

    14%

    6%

    15.7%

    35.8%

    28.5%

    (1)从材料一看,工业发展最快的是哪两个国家?

    材料二 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

    (2)依据材料二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怎样的国际分工?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 8、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九年级向羽同学在历史复习中整理了部分知识(如下表)

    方式

    革命

    改革

    含义

    用暴力(武力)的方式推翻旧政权

    对原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做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以和平方式进行

    史实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①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②          

    特点

    具有反复性、曲折性,但都促进了社会进步

    具有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1)请补充上表中①②两处空格处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史实所取得的共同影响。

    ①________②________

    共同影响:________

    材料二: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路了!

    ——列宁

    材料三: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国,然后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下降40%以上,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英、德、法、美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失业人数超过3000万。

    (2)材料二中,俄国由“一个半死的人”到“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与列宁的哪一“药方”有关?材料三中,美国医治“感冒”的“药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苏俄和美国的经济改革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1)阅读上图,请回答:图中①处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出发点。在长征途中②处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生死攸关的会议是。(此处填会议名称)。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③

    材料二:九年级同学向羽在历史复习中整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部分知识(如下表)

    会议时间

    会议名称

    确立指导思想

    1945年

    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2002年

    中共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12年

    科学发展观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2)请补充上表中①②两处空格处的内容。并回答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理论成果是③。

  • 10、如下图漫画《谁想超过我,我就打残谁》反映出当今世界(     )

    A、霸权主义的行径 B、多极化格局形成 C、经济全球化发展 D、贸易保护主义
  • 11、202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80周年,李婷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部分重大事件进行了整理。历史老师指出了其中一处错误,你知道在哪里吗(     )

    事件

    德国进攻波兰

    日本偷袭珍珠港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德国投降

    时间

    1939年9月

    1941年12月

    1942年1月

    1945年5月

    影响

    二战全面爆发

    二战规模达到最大

    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欧洲战事结束

    选项

    A

    B

    C

    D

    A、A B、B C、C D、D
  • 12、《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斗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但丁、莎士比亚 B、达尔文、马克思 C、牛顿、贝多芬 D、严复、林肯
  • 13、“14克左右的煤可以运载两吨煤行驶一英里。煤就这样自己运输着自己,驶过铁轨,漂过海洋……并雪中送碳般地给工厂提供了动力。”材料所述现象得益于(     )
    A、瓦特改良蒸汽机 B、内燃机的出现 C、工厂制度的确立 D、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
  • 14、“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就开始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下列是对这段材料的认识,其中最准确的是(     )
    A、英国是当时最大的黑奴贩子 B、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 C、罪恶的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D、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 15、史实是对历史事实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客观陈述;史论则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叙述属于史论的是(     )
    A、“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 B、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我国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成为全国农村率先搞“包干到户”的典型 D、1980年,我国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 16、我国目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一地位自2019年首次确认后持续保持。截至2024年,我国已形成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的完整工业体系,覆盖从基础原材料到高端制造的各个领域,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后 B、三大改造完成后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 17、1925年,毛泽东曾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在此论断的基础上,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后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探索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民族复兴的根本社会条件”。毛泽东的实践表明,革命道路的选择必须基于国情实际,统筹国际国内大局。其理论创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范例。结合所学知识,上述材料中毛泽东探索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指的是(     )
    A、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C、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 D、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 18、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先驱,2025年3月12日是孙中山逝世100周年。下列关于孙中山的革命事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成立兴中会,发动第一次反清广州起义 B、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上,将同盟会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C、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组建黄埔军校,领导并担任北伐军总司令
  • 19、人物画蕴含丰富的图像信息,是独具一格的历史记录。九(1)班同学赴南山博物馆观看“对望与凝视:西方人物画展”并进行主题探究。 

    【从神圣光辉到世间百态】 

    材料一同学们整理的画展代表作品 

    展厅

    第一展厅“神圣光辉”

    第二展厅“王公贵族”

    第三展厅“女性群像”

    第四展厅“世间百态”

    代表作品

    作品简介

    安布鲁瓦兹杜伯瓦16世纪创作《芙罗拉》,作品芙罗拉是古罗马神话里的花神,她怀抱花瓶,身旁围绕四个天使。

    雅克•路易•大卫1805年创作《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描绘了拿破仑骑着烈马冷静、沉着的英雄形象。

    女性艺术家路易丝•阿梅莉•罗格朗1828年创作《女子画像》,描绘了一位不过分华丽却尽显雅致的资产阶级女性。

    爱德华•维亚尔1904年创作《妇人和孩子》。描绘了好友妻子和子女温馨美好的共处时光。

    ——根据南山博物馆《对望与凝视:东京富士美术馆珍藏西方人物画展》整理

    【从《播种者》看劳动的尊严】 

    材料二米勒的《播种者》是此次展览中的珍贵展品,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只做短暂展出。 

    米勒笔下的农民肩上扛着一袋种子,双腿裹着稻草取暖,大步走在黎明时分的山坡上,播种冬小麦。……播种者占据的巨大画幅和戏剧性的姿势标志着米勒描绘农民生活的新方法,强调了农村劳动的尊严——甚至是英雄主义。这种对播种者的尊崇,与法国大革命后,画作不久前的1848年,法国授予男性农业工人选举权相呼应。对于19世纪的观众来说,米勒粗犷而宽阔的画风让人联想到质朴的土地本身;一位评论家说,农民“似乎是用他播种的土地画出来的”。

    ——引自波士顿美术馆解说词

    【法国】让•弗朗索瓦•米勒1851年创作的《播种者》

    【中国古代人物画中的历史剖面】 

    材料三每一幅画像,都是鲜活的历史剖面。同学们翻阅课本,搜集了七幅中国古代人物画进行鉴赏。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采桑图》,有学者认为画中女子是龟兹人。

    《北齐校书图》,
    图中男子坐在胡床上。

    唐朝《弈棋仕女图》
    (局部)

    唐《客使图》,画中人物有鸿胪寺官员、来自东罗马、新罗国、我国东北靺鞨族的使者。

    五代十国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宋代李嵩《货郎图》

    宋代墓葬的歌舞散乐壁画

    (1)、根据材料一,指出16世纪到20世纪初西方人物画呈现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19世纪中期的时代特征,概况这幅画蕴含的历史信息。
    (3)、依据材料三,围绕“中国古代人物画与历史剖面”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
  • 20、用整体思维取代碎片记忆,重点把握历史发展的主流与主线,有利于历史思维的培养。 

    【中国古代统一是主流】 

    材料一   自古以来,中华大地上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各民族共同发展。 

    朝代

    重大史实

    意义

    开凿灵渠、南征越族地区、设置南海郡、迁徙中原人到南方

    统一了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张骞通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班超出使西域

    促进了汉与西域各国相互了解与往来、加强中央对西域的管理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唐蕃订立友好盟约

    促进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强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

    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有效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根据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整理

    材料二   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发动武装起义。首领渥巴锡率领17万部众东归,行程万余里,战胜重重困难,历时半年,终于回到祖国,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安置。乾隆皇帝封渥巴锡为卓哩克图汗(即英勇之王),并亲自撰写了《土尔扈特部全部归顺记》,以示嘉勉。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根据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整理

    【世界近代三条主线】 

    材料三   近代世界历史有时被认为由三条主要线索构成,分别是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国际工人运动、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但若追根究底,可发现资本主义是贯穿整个世界近代史最重要的线索。正是资本主义的兴起和资本追求财富的欲望,驱使早期资产阶级不畏艰险,开辟了将世界初步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新航路。……不仅使世界主要大洋和大陆联系起来,而且启动了欧洲早期殖民侵略活动、亚非拉地区人民近代的灾难由此肇焰。在早期殖民侵略中壮大起来的资产阶级,首先在思想上发起了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接着通过 17-18世纪的政治革命,在英、法、美等国夺取了国家权力,并采取多种措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进而引起了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一步向世界其他地区扩展。 

    ——据晏绍祥、余世友《中外历史纲要(下)近代部分的逻辑联系与结构》

    【当今人类共同愿景】 

    材料四

    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

    1945年联合国成立

    1955年万隆会议

    南极冰山加速融化世界粮食日           2023年主题: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民族交融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原因。指出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列举世界近代史三条主线对应的史实各一例,并概括世界近代史发展的趋势。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人类共同愿景的认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