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台儿庄捷报传出之后,举国若狂。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颓垣之上,都现出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此次胜利(       )
    A、是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B、打破了日本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D、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 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军委发出电报:“争取全国民众、南京抗日派、各省和蒋系军队中一切可能参加抗日的力量,到我们方面来。”据此推断,西安事变后中共中央的态度是(       )
    A、从正面迎战日本侵略者 B、团结一切力量参加抗战 C、打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D、领导敌后战场抗击日寇
  • 3、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下列选项属于这次会议的是(     )
    A、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B、首次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C、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D、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 4、“娄山、夹山、大凉山,踏破岷山千里雪;湘水、赤水、金沙水,冲开乌水万重波”。该对联反映的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三湾改编
  • 5、毛泽东在会上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 6、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迎来了曙光”主要是因为(     )
    A、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 B、新文化运动思想大解放 C、中共成立焕然一新 D、遵义会议生死攸关
  • 7、下列史实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有(     )

    选项

    史实

    结论

    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最低革命纲领

    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

    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改旗易帜”

    中国局部抗战局面形成

    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

    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五四运动后,府海地区出现了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涌现大量革命刊物,如《琼崖时报》《琼崖旬报》和《新琼崖评论》等。这些革命刊物(       )
    A、直接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B、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结合时局提高民众的革命认识 D、旨在宣传西方先进思想
  • 9、新文化运动时期,天津《平民杂志》刊登的《中国女子今后的觉悟和奋斗》指出:“女子应打破我们以前的奴隶生活,创造以后人的生活,争我们应享的权利。”该文章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
    A、主张自强求富 B、号召变法图强 C、提倡民主平等 D、宣传实业救国
  • 10、20世纪初,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一批革命志士著书立说,宣传革命思想。下列革命志士与其作品匹配正确的是(     )
    A、邹容——《革命军》 B、徐锡麟——《警世钟》 C、秋瑾——《猛回头》 D、陈天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 11、读下表。导致民国时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     )

    1914—1918年中国社会状况变化简表

    农户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减少26000多万亩

    荒地

    增加49000多万亩

    军费

    增加5000多万元

    A、列强在华倾销商品 B、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C、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D、军阀之间割据混战
  • 12、观察下列图片史料。对史料解释准确的是(     )

    A、①标志着中国从此无人再称“皇帝” B、①反映清廷的顽固派反对维新变法 C、②反映武昌起义前清朝的统治危机 D、②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原则
  • 13、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宣传维新思想,推动光绪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但是,改革最终失败。这一史事的意义是(     )
    A、鼓舞农民阶级参加反封建斗争 B、开启中国历史上的早期现代化探索 C、促进了近代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 D、使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国人追求的价值目标
  • 14、1862年,清政府创办了第一所专门学习外语的新式学堂,开创了中国近代官办新式教育的先河。它是(     )
    A、京师同文馆 B、南洋公学 C、福州船政学堂 D、北京大学
  • 15、下列晚清历史人物中,在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斗争中涌现的英雄有(     )

    ①琦善                           ②左宗棠                    ③冯子材                    ④邓世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6、李鸿章认为:“如果火器能与西洋相埒,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基于这一认识,他的救国主张是(       )
    A、改革清政府旧制度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缉拿烟贩查禁鸦片 D、平定太平天国运动
  • 17、美俄在此次战争中以调停人的面目出现,攫取了大量权益,尤其是俄国乘机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此次战争(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18、《望厦条约》规定,“嗣后中国民人与合众国民人有争斗、词讼、交涉事件……合众国民人由领事等官捉拿审讯,照本国例治罪”。此规定破坏了中国的(     )
    A、海关管理权 B、贸易自主权 C、司法自主权 D、军事管理权
  • 19、包世臣在书信中论及19世纪中后期江南经济状况时写道:“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这种变化是由于列强(     )
    A、在华大量倾销商品 B、派公使进驻北京 C、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14年6月

    萨拉热窝事件爆发

    1917年11月

    俄国发生“十月革命”

    1919年1月

    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

    1919年3月

    埃及爆发抗英武装起义

    1920年8月

    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1年春

    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

    1922年2月

    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

    1926年

    苏联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933年1月

    希特勒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1933年3月

    罗斯福实施新政

    1936年3月

    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

    1939年9月

    德国闪击波兰

    请阅读上表,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