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玉,石之美者”。史前时代,我国先人就开始使用绿松石等制成的玉器,形成高度发达的玉石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史前时代的绿松石器在距今7000—8000年左下率先出现于黄河中游一带,在距今5000—6000年左右,拓展到西北、东北、东部、东南以及华南地区。

    (1)根据材料一,推测哪些史前文明中可能已经发现了绿松石。(写出两例)材料表明不同区域的史前文明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材料二:史前时代大多数的绿松石器呈几何形,它们多有孔洞,用于穿绳系戴。动物造型的绿松石饰物在制作工艺水平和流程上比几何形饰物更复杂与繁缛,且发现的数量也较少。

    新石器时代,绿松石器的造型由单独装饰物逐渐转化为玉片形成组合,绿松石的制作工艺也转化为雕刻与镶嵌相结合的复合工艺,开辟了高度发达的玉石文明时代。

    序号

    绿松石饰物

    简介

    长2.9厘米,整体呈扁梯形,上端平直,有一穿孔,下端弧形,有三个穿孔,通体磨光,色泽艳丽,出土时位于女性的耳朵下面,故当为耳饰。

    长2.7厘米和2.5厘米,背层亦有黑色石皮,出土时有一件位于头骨旁,当为耳饰。


    (这件兽面纹玉簪首)以透雕镂空为特征,呈左下对称,并在器表刻划精美复杂纹饰,兽面的双珥部位各镶嵌有一枚圆形绿松石片。

    (2)根据材料二,简述绿松石器(饰物)的演变发展过程。由材料可知,最能印证我国玉石文明时代“高度发达”的物件是哪个?请写出它的序号。

    材料三: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如下图)的纹饰与新石器时代的玉陶等器物上的兽面纹联系紧密……在铜牌饰上借助熊、龙等猛兽的神灵以震慑邪恶,结合巫仪在礼仪场合的歌舞表演,寻求通向神秘世界的通道。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汇文《中国史前时代绿松石器的装饰之道》

    (3)综合以上材料,请写出绿松石器在史前时代可能具有的哪些功能,并简要说明。

  • 2、观察下表中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的变化情况,可见这一时期在分裂中孕育着(       )

    A、统一的趋势 B、变革的趋势 C、争霸的趋势 D、创新的趋势
  • 3、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从北往南运动的物体会向下偏移,都江堰的主体工程体现了这一原理,并借助地势和弯道来排沙和泄洪。这体现了都江堰的一大修建原则是(       )
    A、王权至上 B、高坝拦水 C、因地制宜 D、以人为本
  • 4、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四号秦墓中出土了两件木牍。木牍是战国晚期参加伐楚的秦军士兵黑夫兄弟写给长兄的家书。在家书里,他们特地询问,因杀敌立功而晋升爵位的立功文书是否收到,相关待遇是否落实。这封家书佐证了商鞅变法(     )
    A、建立县制 B、奖励军功 C、鼓励耕织 D、废除特权
  • 5、读下图,新石器晚期和商代出土的石犁前后面平行,没有入土角,不便于拖曳和连续耕作。战国的铁犁铧刃部用铁,整个器身套在木犁头上使用,中间凸起的“脊”使犁成了真正的斜面体,增加了入土角,大大改善了犁的入土性能。这表明(       )

                                          多代犁面剖视图

    A、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B、石犁的制造技术精湛 C、铁器使用范围较广泛 D、南方的冶铁业更发达
  • 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白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东汉
  • 7、春秋时期,晋国常与周边戎狄等发生冲突。为消除边患,晋国大臣魏绛提出“和戎”主张。国君最终被说服,与戎狄订立盟约,止戈休战,和睦相处。与上述做法相似的是(       )
    A、弭兵大会 B、尊王攘夷 C、远交近攻 D、卧薪尝胆
  • 8、按照周礼规定,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六簋。郑国等诸侯国的国君开始陆续使用九鼎八簋,说明(       )
    A、分封制得到了有效实行 B、周王室的地位不断下降 C、郑国国君成为春秋首霸 D、华夏认同观念逐渐传播
  • 9、西周平息以殷商遗民为主的武庚叛乱后,周公把原商王畿的一部土地分封给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让他建立宋国统治殷商遗民。这个事件可说明(       )
    A、分封制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 B、世袭制遭到破坏 C、禅让制是西周时重要的继承制度 D、周公创造了县制
  • 10、读下图,利簋腹内的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时间,此记载与《尚书·牧誓》及《逸周书·世俘》的记录相符。由此可知(       )

    A、化石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B、青铜器是甲骨文的书写材料 C、文物与文献记载可互相印证 D、牧野之战并没有真正发生过
  • 11、在对甲骨文的研究中,考古学家们认为“”等字,虽然在结构上有细微差异,但其内涵应该都指向同一种农作物。这种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
    A、(辣)椒 B、(水)稻 C、棉(花) D、玉米
  • 12、古书中常有夏代人造酒的说法,如大禹的臣子仪狄“始作酒醪(láo,浊酒),变五味”,“杜康造酒”,“少康作秫(shú,高粱)酒”。下列可佐证这些说法的器物是(       )
    A、 B、 C、 D、
  • 13、传说往往蕴含着某些历史资料。梁启超说:“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以下能够与梁启超的这段话相互印证的传说是(       )
    A、神农尝百草 B、仓颉造字 C、大禹治水 D、涿鹿之战
  • 14、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据此,以下哪项发现能证明中华文明史的起源?(       )
    A、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遗址发现了粗糙的石器 B、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遗址发现了用火的痕迹 C、距今约1万年,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D、距今约5300—4300年的良渚遗址发现了古城结构和玉器
  • 15、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探究学习时,根据收集到的下列资料,分别得出了一些推论。其中正确的是(       )

    资料

    ①东海峪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杯

    ②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

    ③陶埙

    ④半坡人半地穴式房屋复原想象图

    推论

    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

    稻作农业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

    我国是最早出现制陶技术的国家

    仰韶文化时期是氏族社会的兴盛时期

    A、 B、 C、 D、
  • 16、陶器发明后,人类不仅可以用它烧煮食物,而且能用它储存食物和饮用水。这有利于(       )
    A、刀耕火种 B、饲养家畜 C、阶级形成 D、定居生活
  • 17、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以下推断合理的是(       )

    文献记载

    考古发现

    《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6个头盖骨、大量牙齿和肢骨碎块,分属于40多个北京人个体。

    A、史前时代正是旧石器时代 B、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 C、当时靠采集狩猎获取食物 D、火的使用促进人类进化
  • 18、从下侧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

    A、远古人类遗址集中于东南沿海 B、远古人类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C、远古人类大多生活在江河附近 D、我国境内古人类结成群体生活
  • 19、

    在岁月的长河中,历史为艺术赋予了无限的魅力。九年级某班开展了跨学科主题探究活动——“跨界解码:艺术和历史的双重视界”,邀请你与他们共同完成。

    不同时代的艺术作品

    建筑

    雕塑

    绘画

    文学

    ①金字塔

    ②《掷铁饼者》

    ③《蒙娜丽莎》

    ④《鲁滨逊漂流记》

    (1)请你参照以下示例,从上面的①、②、③中选出一个艺术作品,写一张“跨界解码”说明卡。

    基本信息:《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于1719年出版的一部冒险小说。

    艺术价值:具有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语言生动,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

    历史价值:反映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风貌和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主义心态,对后世文学及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作品②、③共同反映了什么精神?这一精神对欧洲近代社会有什么积极影响?
    (3)根据以上艺术作品,结合所学知识,请将“艺术:时代______”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不得照搬材料。
  • 20、

    地中海区域自古以来便是文明交汇的熔炉。让我们一同走进地中海的世界,从不同的视角去探究地中海区域的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之海】

    材料一:早在五六千年前,地中海东部就已经出现埃及、巴比伦等古代帝国,它们的建立带来了东地中海地区最早的文化交融。希腊文明兴起之后,希腊人建立的殖民城邦遍布整个地中海沿岸,地中海的文化中心也由埃及转移到希腊。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希腊化时代……公元前1世纪,罗马征服了整个地中海沿岸,将原本独立的各个文明纳入同一个政权治下,地中海文化圈最终形成。

    ——摘编自陈村富《地中海文化圈概念的界定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地中海文化的特点。

    【贸易之海】

    材料二:古代地中海的经济特征体现在海上贸易十分发达……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建造了技术先进的“考贝塔”商用货船,这些商船遍及高卢、黑海、埃及、中东甚至亚洲地区。由于其本身的粮食产量不能满足人口的需求,因此商人从海上运回来自西班牙、非洲、法国、撒丁岛和西西里岛以及地中海其他地区的粮食、葡萄酒等商品。

    ——摘编自菲利普·德·索萨《极简海洋文明史:航海与世界历史5000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帝国时期地中海贸易繁荣的原因。

    【兴旺之海】

    材料三:中世纪欧洲的城市最先在地中海沿岸兴起,11、12世纪之后在欧洲各地普遍兴起。较早兴起的地中海城市中,比较著名的有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这些城市当时的内外贸易都相当发达……城市的兴起是西欧封建社会进入发达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3)以下是对材料三的表述,请选出与材料三旨意相符合的表述。(只写序号)

    ①中世纪欧洲城市于11、12世纪最先兴起于地中海沿岸。

    ②最早兴起的地中海城市包括威尼斯、热那亚、马赛、巴黎、伦敦等。

    ③随着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兴起,城市与封建领主之间的斗争日益加剧。

    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城市的兴起促使西欧封建社会进入发达阶段。

    (4)有学者认为,“1500年之后,地中海在更为广泛的世界事务与贸易活动中逐渐失去了重要地位”。请用所学知识证明这一观点。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