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2015年广西柳州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015年广西桂林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017届山东省临清、高唐两地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二)
- 2017届湖南省祁阳县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2017届湖南省江华县水口中学江华县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1、如下图是广州区庄秦墓出土的一件兵器——秦戈,现藏于广州博物馆。它属典型的中原形制,风格是以往岭南墓中所没有的,它内部刻有铭文:“十四年属邦”等字。这一文物可佐证秦朝( )A、统一岭南 B、统一度量衡 C、开凿灵渠 D、修筑驰道
-
2、《秦律•厩苑律》有许多关于管理牛耕的规定,如在评比耕牛的考核中,成绩领先的,有关人员可以得到相应奖励。如果用牛耕田,牛因过度劳累致使腰围减瘦,主事者要受到惩罚。这反映了秦朝( )A、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B、重视农业生产 C、设置三公九卿制度 D、注重兴修水利
-
3、如下表为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竹简《编年纪》的记载(部分)。这可用来研究( )
十七年,攻韩。
十八年,攻赵。
十九年,口口口口南郡备敬(警)。
廿一年,韩王死。
廿二年,攻魏梁(梁)。
廿三年,兴,攻荆。
A、春秋的兼并战争 B、战国七雄的形成 C、秦灭六国的过程 D、秦朝的刑罚制度 -
4、《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历书。书中描述:每年三月人们投入到采桑养蚕的工作中。到了五月,则要种植作为丝织品染料的蓝草。据此可推断( )A、中国是最早出现历法的国家 B、《夏小正》是研究夏王朝的唯一史料 C、养蚕缫丝是当时重要的生计 D、《夏小正》记录了当时农事生产生活
-
5、某校准备编写校本教材《诸子百家的“爱”》,书稿以人物为单元,目录(部分)如下表。横线处最恰当的内容是( )
第一单元 老子爱个人,求与世无争
第二单元 孔子爱亲族,重道德规范
第三单元 墨子爱天下,倡____
第四单元 韩非爱君主,谋以法治国
A、兼爱非攻 B、以德治国 C、顺应自然 D、礼法并用 -
6、如下图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反映的趋势是(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分裂割据的延续 C、中央官制的完善 D、统一进程的加速
-
7、春秋时期,齐桓公实施“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以为诸侯利”;晋文公推行“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政策。这些措施反映了春秋时期( )A、统治者鼓励商业发展 B、耕作技术不断进步 C、金属货币使用较广泛 D、中心城市商贾云集
-
8、小明同学参观博物馆,看到以下展板(如下图)。该展板可用于研究( )A、夏朝的文明 B、西周的礼制 C、商朝的刑法 D、战国的法制
-
9、如下图是龙山文化的黑陶杯,陶杯通体铮亮,器壁最薄处不足1毫米,称为“蛋壳陶”,制作时需使用稳定且能够高速旋转的快轮加工技术和高超的烧窑技术。由此推断,当时( )A、手工业技术水平较高 B、商业繁荣 C、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D、农业发达
-
10、良渚古城,距今约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内外贵族墓地随葬品丰富,与城外的普通墓地形成鲜明对比,陶寺古城遗址也有类似的现象。两地的考古发现说明当时( )A、中华文明汇聚中原 B、经济结构较为合理 C、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D、已经进入文明社会
-
11、如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存及其特征。这可用于说明新石器时代( )
文化遗存
所在地域
主要特征
兴隆洼文化
辽河流域
以玉器加工和粟、黍种植为主,也有渔猎
仰韶文化
黄河中游地区
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河姆渡文化
长江下游地区
种植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以木结构建筑著称
A、地区之间联系密切 B、没有明显贫富分化 C、区域发展各具特色 D、原始商业得到发展 -
12、山顶洞人遗址发现141件装饰品,包括钻孔的小砾石、兽牙、海蚌壳、石球、有刻痕的骨管(骨坠)等。这反映了山顶洞人( )A、懂得人工取火 B、有了审美观念 C、学会种植水稻 D、过着群居生活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入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先后挑起了数次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面对外敌侵略,中国人掀起了反抗列强侵略和封建统治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其中包括:农民阶级的斗争与反抗、地主阶级的自我挽救、资产阶级的改良和革命、无产阶级的革命与运动。中国近代史既一部侵略史也是一部探索史。
(1)、面对外来侵略,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民主革命任务是什么?(2)、依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围绕观点选取四例史实加以论述,并谈谈这段历史带给你的思考。(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20字左右。) -
14、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启航新征程】
材料一 在建党的思想理论准备中,《共产党宣言》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20年2月,陈望道为翻译《共产党宣言》,秘密回到浙江义乌自己家中。他在潜心翻译时,粽子蘸着墨汁吃掉却浑然不觉,还说:“够甜,够甜的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中国共产党简史》
(1)材料一中“真理”指的是哪一理论?结合所学,写出当时中国有识之士是如何传播这一“真理”的。(一例即可)
材料二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摘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的事件名称。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合作新局面】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是要建立一个联合战线,向封建式的军阀继续战争、解放我们中国人受列强和军阀两种压迫。”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对时局主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要建立的“联合战线”是什么?这次联合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的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一例即可)
材料四 取消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备注: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该宣言)
(4)材料四中的文件之所以能被国民党认可并发表主要是因为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宣言中共产党做出了哪些让步?(写一点即可)该宣言发表有什么意义?
【开创新道路】
材料五
(5)从图一到图二历史事件的变化,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共产党自此选择了一条什么道路?
材料六 正是在漫长的革命斗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从一个由赞同革命的知识分子组成的政党,真正成为一个以工农为主体践行群众路线的革命政党。
——《中华文明与中国共产党-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之际》
(6)依据材料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主体组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请用一例史实说明我党是如何践行群众路线的。
【探索新思想】
材料七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7)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的产物是什么?它是在哪次会议上确立的?
(8)综合以上探究,对于中国共产党在近代艰难环境中能够取得革命胜利,你有怎样的认识?
-
15、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表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的伟大作品是( )A、《黄河大合唱》 B、《义勇军进行曲》 C、《毕业歌》 D、《早安中国》
-
16、近代以来,下列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能体现出自由平等新风尚的是( )A、见长辈要跪拜 B、称呼“老爷”“大人” C、女子缠足 D、行鞠躬、握手礼
-
17、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对应的时间应该是( )A、解放战争期间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第一次国共合作后 D、抗战胜利后
-
18、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内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1872年在上海创办《申报》 B、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 C、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变化特征 D、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剪辫令”
-
19、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就中国前途和命运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谈判。毛泽东在谈判期间开展了广泛的统战工作和社交活动,用行动昭告世人,中国共产党人是真诚谋求和平的。这场“谈判”的地点是(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重庆
-
20、1937年12月15日的《芝加哥每日新闻报》刊出了《日军杀人盈万》的新闻报道。这一报道揭露的暴行是( )A、皖南事变 B、火烧圆明园 C、旅顺大屠杀 D、南京大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