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实验设计、现象均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目的

    验证CO2与水反应

    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验证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现象

    软塑料瓶变瘪

    木炭熄灭后待装置冷却,打开弹簧夹,水倒流

    两管均有气泡冒出,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放在管口,打开活塞,a管燃烧更旺,b管产生淡蓝色火焰

    反应后天平保持平衡

    实验设计

    A、A B、B C、C D、D
  • 2、在利用黄铜制作机器零件的过程中会产生黄铜屑,经测定黄铜屑中含有Zn和Cu.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黄铜颜色与黄金相似,可用稀盐酸鉴别 B、将黄铜屑加入足量稀硫酸中,黄铜屑会全部溶解 C、根据黄铜的用途,可推测黄铜可塑性好、易加工 D、根据黄铜屑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现象,可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 3、某手机采用5000mAh大容量电池电池,超长续航,具有这么大电池容量离不开其重要原料之一——锂。完成下面小题。
    (1)、如图是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锂属于金属元素 B、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C、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 D、氢氧化锂的化学式为LiOH3
    (2)、芯片蚀刻过程中,当物质NF3与硅反应时生成的物质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反应后原子数目增多了 C、反应生成的丙、丁微粒数比为3:2 D、空气中物质丁的质量分数为78%
  • 4、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表示三个氧离子的是
    A、3O-2 B、O32- C、CO32- D、3O2-
  • 5、化学与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更健康可大量服用保健品 B、谷物和肉类不能为人类提供维生素 C、青少年应该多补充微量元素Ca D、缺氟会导致龋齿
  • 6、化学元素符号来源于拉丁文,创造钠(Na)、钙(Ca)等元素名称的是我国化学家
    A、张青莲 B、徐寿 C、闵恩泽 D、屠呦呦
  • 7、我国古代文物呈现了瑰丽的历史文化。下列文物中,其主要成分属于合金的是
    A、明纯金皇冠 B、元青花瓷瓶 C、唐兽首玛瑙杯 D、商青铜纵目面具
  • 8、

    耕地盐碱化影响粮食安全,对盐碱土综合治理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土壤盐碱化相关的项目式研究。

    任务一:调查盐碱地形成的原因

    【查阅资料】

    盐碱地是由于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形成的。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的碳酸盐累积有关。降水量等也对表层土壤含盐量影响较大。

    【讨论分析】

    (1)图是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土壤表层含盐量的季度变化示意图。该地区7、8月份土壤含盐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任务二:探究当地盐碱地土壤的成分

    取样:根据当地农科所介绍,该地土壤盐碱化可能是因为土壤中含有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盐分。为确定其成分,取用该地土壤样品用适量蒸馏水充分浸泡后过滤,取滤液,即得到土壤浸出液。

    【查阅资料】氯化钠和硫酸钠溶液显中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2)检测:取少量土壤浸出液,加入酚酞溶液后溶液呈红色,说明土壤浸出液呈碱性,由此得出土壤中一定含有的盐是________。

    【提出问题】土壤中还含有哪些盐分?

    【作出猜想】

    (3)猜想一:NaCl;猜想二:Na2SO4;猜想三:________(填化学式)

    【实验探究】查阅《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见表。

     

    OH

    NO3

    Cl

    SO42

    CO32

    Ba2+

    Ag+

    (4)实验1:取少量土壤浸出液加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再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土壤中含有________(填化学式)。

    (5)实验2:取实验1所得上层清液,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土壤中含有氯化钠,写出氯化钠与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反思评价】

    (6)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实验2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________。

    任务三:设计盐碱地的改良方案

    (7)下列盐碱地的改良方案合理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可以用熟石灰改良盐碱地
    B. 春秋季平整土地时,可适量灌水洗盐
    C. 可适量施用有机肥料(能产生有机酸)
  • 9、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核心知识之一,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为
    (2)、在实验室可选用装置A和E组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为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选用的发生装置是装置 , 将该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图F、G装置,其中装置G的作用是;若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4)、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右图所示“制氧机”自制O2

    【资料】过碳酸钠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Na2CO3H2O2Na2CO3易溶于水。

    【操作】在左瓶中依次加入适量水、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

    【现象】左瓶中黑色粉末翻腾、液体浑浊,瓶壁温热;右瓶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评价】右瓶中水的作用是(写一条)。

  • 10、科学家研究开发氢能源的脚步从未停止,如图为我国科学家研发的制取和贮存氢气的新工艺。

    (1)、上述工艺涉及太阳能转化为能。
    (2)、反应1的生成物是 , 反应3通入氩气的目的是
    (3)、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与电解水制氢相比,该方法制氢的优点是
    (4)、循环制氢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写一个)。
    (5)、该循环过程中需要不断补水的原因是
  • 11、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化石燃料为主,其燃烧释放出大量的CO2 , 对我国的“碳中和”目标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此,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减少CO2的排放。首先,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封存、矿石碳化等途径可降低大气中CO2的浓度。同时还研究出新技术,将CO2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CH3OH和一种常见的液体氧化物。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1)、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和天然气。
    (2)、海洋封存CO2时,会引起海水酸化的原因是(用文字说明)
    (3)、由图1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
    (4)、科学家还利用“人工树叶”模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获得氧气。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2:

    ①生成的C和D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的排放量达到峰值(即碳达峰)之后逐步降低,最终产生和消耗的CO2平衡,实现CO2的零排放(即碳中和)。下列做法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是(填字母序号)。

    A.废气净化后再排放       B.开发新能源       C.植树造林

  • 12、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劳动节期间,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豆腐中的化学”主题研学活动。豆腐能补钙,老年人缺钙容易导致
    (2)、“天宫”核心舱中的霍尔推力器腔体采用了氮化硼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氮化硼(BN)的反应如下:X+2NH3__2BN+3H2O , 则X的化学式为
    (3)、为了防止铁生锈,人们常采用在铁制品的表面镀其他金属或涂油漆等方法,这些方法都能防止铁锈蚀的共同原理是防止铁和空气中的接触。
    (4)、柑橘富含维生素C,其化学式为C6H8O6 , 维生素C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填最简整数比)。352g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5)、钾肥可以增强果树的抗病虫害能力,下列物质属于钾肥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磷酸钙 B、氢氧化钙 C、硫酸钾
  • 13、美丽、浩瀚的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

    (1)、如图1为我国古代“布灰种盐”生产海盐的部分场景,其过程为“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俟晒结浮白,扫而复淋”。“扫而复淋”的过程中,为减少氯化钠损耗,应选用的复淋试剂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石灰水 B、饱和氯化钠溶液 C、蒸馏水
    (2)、海水晒盐的大致过程如图2所示,结晶池中的粗盐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将粗盐和母液分离的操作是
    (3)、海底矿物:“可燃冰”是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它是天然气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块状固体,被称为“未来能源”,天然气主要成分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铜②氧气③硫酸铜④稀有气体⑤金刚石⑥干冰

    (1)、可用作电光源的是
    (2)、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是
    (3)、可用作导线的是
    (4)、可供给呼吸的是
    (5)、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是
    (6)、可用于人工增雨的是
  • 15、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氟元素:
    (2)、镁离子:
    (3)、氮气:
    (4)、标出氧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
    (5)、2个三氧化硫分子:
    (6)、3个汞原子:
  • 16、消防员在进入火灾现场时,佩戴的呼吸面罩中有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在真空密闭容器中,将13.2gCO2与一定质量的N2O2固体充分反应后,收集到气体M质量为x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4.8 , 气体M中不含有CO2 B、x=4.8 , 生成的Na2CO3的质量为31.8g C、x=7.6Na2O2反应后可能有剩余 D、x=7.6 , 气体M中有CO2与O2
  • 17、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制纯碱的基础上,创立了更为先进的侯氏制碱法,生产出Na2CO3的同时得到副产品NH4Cl , 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实验测得Na2CO3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100gNa2CO3饱和溶液中含溶质20g B、t1时,NH4Cl的溶解度小于Na2CO3的溶解度 C、t2NH4Cl溶液降温至t1 , 一定有NH4Cl晶体析出 D、t2时,Na2CO3NH4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 1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羊毛和棉花

    点燃,闻气味

    B

    比较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

    将铜丝、铁丝分别浸入硫酸锌溶液中

    C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NaCl溶液

    向盛有5.0gNaC1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0g水,搅拌

    D

    探究乙醇中是否有氧元素

    取样,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燥烧杯

    A、A B、B C、C D、D
  • 19、构建化学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元素观:一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C、变化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D、守恒观:2g氢气和8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10g
  • 20、下面是从小明的实验报告中摘录的实验现象,你认为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铝片与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硫酸铜溶液中滴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由红色变无色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