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国钼矿储量位居世界第一,钼(Mo)在航天等领域广泛应用,制备的流程如图1所示。

    (1)、辉钼矿主要成分是MoS2 , 已知S元素化合价为-2,则Mo的化合价为
    (2)、在焙烧炉前为使反应更充分,应对辉钼矿处理。炉内主要反应为2MoS2+7O2__2MoO3+4X,X的化学式为 , 若把废气用碱性溶液吸收,可防止的产生。
    (3)、反应器1中浓氨水可以与粗产品MoO3反应产生废渣和钼酸铵溶液,采取(填操作名称)实现两者的分离。
    (4)、反应器2中,Y的名称是氯化铵,则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5)、反应器3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图2是两种工艺中氢气流量对钼转化情况的图示,请分析利用短流程工艺还原钼,在钼转化率最高时,7.2吨精制MoO3 , 能制得钼的质量为

  • 2、【科学探究】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是多位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某兴趣小组利用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一起探究:

    (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电子天平数据(填“不变”“变大”或“变小”),则该反应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剖析异常现象

    实验中,小组同学发现铁丝表面有小气泡,对此异常现象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①硫酸铜溶液呈酸性;②铁在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发生如下反应:硫酸亚铁会与氧气发生一系列反应,从而产生氢离子,使溶液呈酸性;铁与酸性溶液反应产生氢气。

    【探究一】探究硫酸铜溶液酸性强弱的影响因素

    小组同学利用打磨光亮的铁丝与硫酸铜溶液进行探究:

    不同浓度、不同温度的硫酸铜溶液

    变为浅绿色

    有无红色固体

    有无气泡

    2%硫酸铜冷溶液(25°C

    较慢

    2%硫酸铜热溶液(40°C

    较快

    4%硫酸铜冷溶液(25°C

    较慢

    4%硫酸铜热溶液(40°C

    较快

    i.由上表推测硫酸铜溶液酸性强弱的影响因素:

    【探究二】探究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性强弱变化及其原因

    将铁丝放入30mL4%硫酸铜冷溶液中,用pH传感器检测溶液pH变化(如图1),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检测密闭容器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

    ii.由图1和图2知,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酸性(填“增强”“不变”或“减弱”),其原因是

    【探究三】验证探究二中溶液pH变化的原因

    改用煮沸后蒸馏水配制热的30mL4%硫酸铜冷溶液,放入光亮的铁丝,用pH传感器测密闭容器中溶液pH变化(如图3)。

    iii.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由图3可知,探究二中溶液pH变化的原因:(填“成立”或“不成立”)。

    【反思与结论】

    iv.依据上述三个探究实验,兴趣小组向化学老师建议课堂演示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是

  • 3、【基础实验和跨学科实践】
    (1)、制取CO2

    i.仪器a的名称是

    ii.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选用装置(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探究CO2能与NaOH反应

    i.

    序号

    操作

    现象

    性质

    操作1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CO2时,

    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操作2

    取操作1后液体于另一试管中,加入X溶液

    X为时,现象为

    ii.依据CO2的性质,推理保存氢氧化钠的方法是

    (3)、跨学科实践:测定保持通风与门窗紧闭的教室中CO2的含量

    【方案】利用传感器测定教室中三种环境的CO2的含量。

    【实验记录】

    测试环境

    保持通风的空教室

    保持通风的刚下课的教室

    门窗紧闭的刚下课的教室

    传感器数据

    300ppm

    400ppm

    2700ppm

    【得出结论】通过数据分析可知,门窗紧闭的教室内CO2的含量最高,原因是

    【建议】为降低教室中CO2的含量,建议(填写具体做法)。(写一点)

  • 4、【科普阅读】

    氨气(NH3)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生产氨气的常用方法如表所示。电催化氮气法所需的电能由可再生能源获得,该法可用Fe3O4作催化剂,反应过程中因部分Fe3O4H2反应而失效;但在一定温度下可再生,如图所示。

    合成氨方法

    哈伯-博施法

    电催化氮气法

    原料

    氮气、氢气

    氮气、水

    条件

    高温(400~500°C

    高压(150~250atm)

    催化剂

    常温

    常压

    催化剂

    生产规模

    工业化

    小规模

    依据全文,回答问题。

    (1)、合成氨所需的N2 , 可从中分离获取。写出哈伯-博施法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2)、电催化氮气法合成氨的反应原理是2N2+6H2O__4NH3+3O2

    i.以下能为电催化法获得电能的能源是    ▲    。(多选,填字母)

    a.煤        b.风能        c.石油        d.太阳能

    ii.Fe3O4作为催化剂,失效前后Fe元素的质量分数    ▲    (填“减小”“不变”或“增大”);实现再生时,可利用电催化氮气过程产生的副产品O2    ▲    氧化为Fe3O4

    (3)、电催化氮气法与哈伯-博施法相比,更具前景的原因是
  • 5、中药承载着中医智慧和地方文化的传承。
    (1)、蒲公英被誉为“药草皇后”,《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有擦牙乌须发壮根骨之功也,忌生食用”,小孩可食用蒲公英能促进钙吸收,可预防。它还能乌须发,因含有蒲公英甾醇(C30H50O) , 可促进血气旺盛,其沸点为488.2°C , 该物质属于(填“有机物”或“无机物”),请分析中药中含有蒲公英,煎服时不适宜的方法是(填字母)。

    a.文火煎服        b.高温、高压煎服        c.猛火转文火后,再加入蒲公英煎服

    (2)、熬中药时,闻到浓郁的药味,从微观角度解释其中的原因:
    (3)、用煤气炉具煎药,一般经历猛火到文火的过程,操作是(填“增大”或“减小”)出气量,使燃烧产生的热量减少。一旦药液溢出,使煤气炉的火焰熄灭,其中的原理是
  • 6、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可以验证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B.可以比较氧气浓度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

    C.可以探究燃烧的2个条件

    D.验证铁钉生锈与水有关

    A、A B、B C、C D、D
  • 7、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CH4) , 还含有少量硫化氢(H2S)等气体。硫化氢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甲烷反应而除去,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S由“”构成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变化 C、反应中CH4H2S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该反应的生成物不能再燃烧
  • 8、下列实验方案能解决相应实际问题的是

    选项

    实际问题

    实验方案

    A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

    在盛有16gNaCl的烧杯中,加入84g蒸馏水

    B

    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取样,分别加硝酸银溶液

    C

    探究乙醇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取样,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燥烧杯

    D

    除去稀盐酸中少量的稀硫酸

    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 9、某钢铁厂回收利用产生的高盐废水(含大量硫酸钠及氯化钠、微量的其他盐),其中主要成分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同的温度在20~40°C B、40°C时,148.4g硫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8.4% C、把高盐废水加热浓缩后,降温至0°C的过程中,析出较多的是硫酸钠 D、回收利用氯化钠,可以加热废水至有大量晶体析出,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 10、鼎湖山的峭壁上生长有紫背天葵,紫背天葵中含有丰富的甘氨酸(C2H5NO2) , 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下列对甘氨酸说法正确的是
    A、由4种原子构成 B、含有氧分子 C、相对分子质量=12×2+1×5+14+16×2 D、碳、氮元素质量比=12:14
  • 11、围炉煮茶(用炭火加热煮茶器)是一种传统饮茶方式,下列关于“围炉煮茶”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热时发生的反应是C+O2__CO2 B、尽量将木炭架空,以提供充足的氧气 C、建议在空气流通的地方进行围炉煮茶 D、水沸腾过程中,水分子的大小会变大
  • 12、下列是粗盐提纯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 13、中国首次在空间站构建了斑马鱼-金鱼藻的生态系统(如图)。该项研究实现了在轨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有关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叶绿体吸收光 B、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C、属于物理变化 D、能把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
    (2)、对金鱼藻在系统中吸收的斑马鱼代谢产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代谢产物属于纯净物 B、氨、尿素不能溶于水 C、尿素属于复合肥 D、氨促进金鱼藻茎叶生长
    (3)、在轨培养斑马鱼的关键是水中能产生氧气,该系统主要利用氧气的化学性质是
    A、能供给呼吸 B、不易溶于水 C、能支持燃烧 D、无色、无臭
  • 14、我国科学家制备出世界上已知最薄的光学晶体转角菱方氮化硼(BN)。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硼为非金属元素 B、硼的质量为10.81 C、硼的质子数为5 D、硼的化学符号为B
  • 15、满汉全席中的主打菜肴之一“烤乳猪”富含的营养物质是
    A、蛋白质 B、维生素 C、糖类 D、无机盐
  • 16、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反应:2Cu+O2+H2O+CO2=Cu2(OH)2CO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铜原子:2Cu B、氧分子:O3 C、碳酸根离子:CO32 D、氢氧根显-1价:OH1
  • 17、用于学习的部分工具中,主要成分是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2B铅笔 B、橡皮擦 C、铁质圆规 D、陶笛
  • 18、我国科学家对月壤成分研究,为月球资源开发提供了线索。以下成分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
    A、CaO B、MgCl2 C、Fe2O3 D、SiO2
  • 19、

    我国运城盐湖(湖水富含NaClNa2SO4)地区是世界上最早采用人工治畦、利用日光晒盐的地方。当地开创的“垦畦浇晒”产盐法,发展成熟于隋唐时期,至今仍在沿用。“垦畦浇晒”的工艺流程见图1,NaClNa2SO4的溶解度曲线见图2.

    Ⅰ.古法制盐分析

    (1)古代劳动人民利用盐湖水“晒”盐的原理是结晶。

    (2)当蒸发畦中的盐湖水变得“模糊”时,工人将盐湖水经沟渠引入结晶畦,为防止泥沙等杂质进入结晶畦,工人会在沟渠不同位置设置多个表面带有许多小孔的盐板,这一过程称为“过箩”除杂,“过箩”除杂与实验室中的操作原理相似。

    (3)该工艺最终所得卤水的主要溶质为(写化学式)。

    (4)当气温较低时,所制得的粗盐中Na2SO4含量较高,这是因为。为除去粗盐中的Na2SO4 , 可使用溶液对粗盐进行淋洗。

    Ⅱ.实验室制盐

    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取某区域的盐湖水样品(主要含Na2SO4NaCl及少量MgSO4CaSO4),他们从中获取NaClNa2SO4的主要过程如下:

    (5)将“溶液A”在80℃蒸发浓缩,至有少量固体析出。阿妍同学分析溶解度曲线,推测析出的少量固体是NaCl , 但检验后却发现是Na2SO4。请作出合理解释

    (6)阿妍同学停止蒸发浓缩,经、过滤得到大量Na2SO4固体及母液。后续从母液中获取NaCl固体。

    (7)结合溶解度曲线,144g 80℃的饱和Na2SO4溶液降温至20℃,析出Na2SO4的质量为g。

  • 20、

    金属钴(Co)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主要用于高温合金、硬质合金及锂电池正极材料,其氧化物可用于陶瓷釉料、工业催化和玻璃着色。某实验小组对钴、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实验研究,请补充下列实验报告(限选试剂:钴片、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CoCl2溶液)。

    已知:钴单质呈银白色,含钴化合物通常有毒,其水溶液大多显粉红色。

    【猜想】结合已知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组同学作出如下猜想。

    (1)猜想一:Co>Zn>Cu

    猜想二: ________

    猜想三:Zn>Cu>Co

    【实验】

    (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________

    钴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

    猜想________错误

    Ⅱ.向试管中加入适量CoCl2溶液,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锌片浸入CoCl2溶液中

    ________

    猜想二正确

    (3)实验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结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猜想二所示。

    【拓展】

    (4)根据上述信息和所得结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自然界中钴元素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
    B. 用硫酸铜、石灰水配制的波尔多液能使用钴制容器盛放
    C. 为保护环境,可使用铝粉处理实验剩余的CoCl2溶液
    D. 碳酸钴(CoCO3)能与盐酸反应
上一页 50 51 52 53 5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