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面是同学整理的教材中与“舟”相关的古诗名句,请完成填空。
江河湖海之间,舟船形貌各异,有的舟能承载梦想,驶向理想的彼岸,如“风休住,”(李清照《渔家傲》),“ , 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有的舟能承载希望,劈开沧溟巨浪,冲破一切阻力,如“ , ”(李白《《行路难》);有的舟虽已沉没,却能启迪智慧,让人明悟新旧更替的哲理,如“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小船停留在诗歌里,也停留在每个想诗意栖居的人的心里。
-
2、探究组梳理了与“舟”有关的名称,请根据要求答题。(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山东 jiàn ②核潜 tǐng
(2)、下面是以图中甲部件为题创作的一首诗,请你根据诗句内容写出该部件名称(以“舟”为部首)。静守舟尾看云轻,暗把方向水中定。
任他风急千帆竞,只向深蓝默默行。
-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为了让本次活动得以延续,使精神之光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J12联盟文学社”准备出版名为《追光》的期刊,“J12联盟文学社”希望你发现身边值得讴歌的真人真事,积极投稿。
要求:围绕某种精神选材,题目自拟;运用所学的描写手法及抒情方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为了遴选的公平性,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入选后将进行替换);文章不少于500字。
-
4、走近吕蒙,感受他从“吴下阿蒙”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蜕变,学习他的精神品质,完成各题。
【甲】
孔明泽中梁甫吟,著表行师肯倩①人?
吕蒙孜孜窥往事,知新益解图当今。
(节选自苏《古劝学行》)【注】①倩(qìng):请(人做事)。
【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丙】
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舳舻①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至羽所置江边屯候② , 尽收缚之。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与同为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逆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幕使亲近存恤③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
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使还,私相问迅,咸④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荆州逆定。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注】①舳舻(zhú lú):首尾相接的船只。②屯候:哨所。③存恤:慰问、救济。④咸:都。
(1)、根据表格信息,借鉴方法,解释加点字词。方法借鉴
诗文句子
字词释义
课内迁移法: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吕蒙孜孜窥往事
查字典法:“伏”的常见解释:①趴下,;②隐藏,埋伏;③制服,降服。
尽伏其精兵舳舻中
(填序号)
成语推断法:浅尝辄止
蒙辄厚遇其使
语境推断法:根据句子或全文推测其义
众皆委羽而降
(2)、给【丙】文中的划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蒙下士与蒙同为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
(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逆垂涕斩之。(4)、作者是以赞美吕蒙为目的,【甲】诗中写到诸葛亮的目的是什么?(5)、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吕蒙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
5、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全球票房过百亿《哪吒之魔童闹海》:一场关乎“文化”的成功“闹海”
2025年2月13日,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单一市场票房突破100亿元人民币(约14亿美元)的壮举,刷新全球影史纪录,成为中国首部跻身“百亿俱乐部”的动画电影。这一成绩不仅超越了《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在北美市场的票房纪录,更在全球影史票房榜上位列第17位,剑指前五。从“魔童降世”到“魔童闹海”,哪吒这一传统神话IP的涅槃重生,不仅是中国电影工业的里程碑,更是一场关于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全球宣言;而文化消费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也共同演绎了一场文化盛宴与经济繁荣的共舞。
(来源:闪电新闻)
材料二:导演谈《哪吒之魔童闹海》创作理念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导演饺子分享了影片的创作初衷。他表示,哪吒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让古老的神话故事在现代社会中产生新的共鸣。”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导演团队在剧本创作上花费了大量时间。他们深入研究了各种版本的哪吒故事,从传统神话典籍到民间传说,力求挖掘出哪吒形象最核心的精神内涵。在角色塑造方面,导演大胆创新,赋予了哪吒更加立体的性格特点。“我们希望哪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英雄形象,而是一个有着成长烦恼、内心挣扎的年轻人。这样的角色更容易让现代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在动画制作上,导演团队也下足了功夫。他们采用了先进的动画技术,力求呈现出最精美的画面效果。同时,在音乐创作上,影片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如京剧唱腔、民族乐器演奏等,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来源:导演采访)
材料三:票房破百亿!《哪吒2》靠什么赢得市场?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百亿元大关,有望冲击更多全球票房纪录,给人以深刻启示。
138家公司组成动画界的“万龙甲”,4000余名创作者合力托举,1900多个特效镜头、1万多个特效元素……《哪吒之魔童闹海》坚持文化与科技融合,不仅有力展现我国动画电影制作的高超水准,更折射出我国优秀艺术创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解读与演绎。导演说“一定要做观众没见过的东西”,创新正是这一电影赢得观众的价值内核。好作品不愁没观众,好产品不缺消费者。亿万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正是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所在、空间所在、活力所在;充分发挥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关键作用,是赢得消费者的不竭动力。
今天,我国消费市场呈现“需求升级”“重心下沉”趋势,蕴藏新赛道、新机遇。以“敢为人先”的魄力不断开掘蓝海,用“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锐气打磨产品、服务,迈向高质量发展,我们底气十足、动力十足。
(来源:《人民日报》)
材料四:观众对《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评价
评价维度
评分(满分10分)
评价内容
剧情
8.5
剧情紧凑,有反转,将传统故事讲出了新意,让人眼前一亮。
画面
9.0
动画制作精良,美不胜收,每一帧都可以截图当壁纸。
文化内涵
8.0
很好地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有创新,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新的诠释。
角色塑造
8.5
哪吒等角色性格鲜明,形象饱满,让人印象深刻。
(来源:某知名影评网站)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哪吒之魔童闹海》凭借精彩剧情、精美制作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春节档票房冠军,成为中国首部跻身“百亿俱乐部”的动画电影。 B、导演团队为挖掘哪吒形象的核心精神内涵,深入研究了从传统神话典籍到民间传说的各种版本的哪吒故事。 C、电影坚持文化与科技融合折射出主创团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解读与演绎,却未能很好地展现我国动画电影制作的高超水准。 D、从观众评价来看,影片在剧情、画面、文化内涵和角色塑造等方面都得到了较高认可。(2)、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百亿元大关的原因。(3)、主创团队的精神使我们深受感动,结合材料,也可结合《哪吒之魔童闹海》影片内容,在微博上给饺子导演私信留言,发表你的感想。(100字左右) -
6、【活动二】微光短视频
班级打算拍摄一部展现舟山渔民生活变迁的短视频,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脚本创作。
父亲的渔火
佚名
①舟山的夜,总被渔火点亮。那些漂浮在墨色海面上的光点,像散落的星子,又像父亲烟斗里明灭的火星。十二岁那年,我蜷缩在船舱里,听着浪涛拍打船板的闷响,看父亲佝偻着背,将一盏煤油灯系在桅杆上。火苗在咸涩的海风里摇晃,把他的影子投在起伏的甲板上,拉得很长,长得仿佛能触到天边的月亮。
②“渔火是渔人的眼睛。”父亲总这样说。他的手掌粗糙如船桨上的老茧,却能灵巧地编织渔网。月光下,网眼细密如筛,漏下银辉点点。我常趁他修补渔网时偷玩那盏煤油灯,火苗舔舐玻璃罩的声音,混着潮汐的呼吸,成了我童年的摇篮曲。直到某夜,我失手打翻油灯,火舌蹿上渔网,父亲一把将我推开,徒手扑灭火焰。他的掌心燎起水泡,却只说:“渔火烫手,但离了它,咱就成海上的瞎子。”
③十七岁,我考上县城的中学。离岛那日,父亲执意驾船送我。晨雾未散,海天混沌如未研的墨。他立在船头,渔火在雾中晕成朦胧的光圈。我忽然发现,他的脊背已不如记忆中挺拔。“海上的路,得自己认。”他递给我一盏巴掌大的铜制渔灯,灯罩刻着堂鱼纹——那是舟山渔民的护海神。我摩挲着冰凉的铜壁,听见他低声说:“迷路了,就看看渔火。”
④大学毕业后,我执意留在大城市。电话里,父亲的声音混着海风的杂音:“渔场休了,政府说要养海。”那年舟山推行“减船转产”,许多老渔船被拆解成木料。春节回家,我看见父亲的船泊在浅滩,船身爬满藤壶,像生锈的铠甲。他蹲在船尾,一遍遍擦拭那盏生锈的煤油灯。夕阳将他的白发染成淡金色,渔火未燃,暮色却已沉沉。
⑤最后一次见父亲出海,是在他确诊肺病的第三年。他执拗地驾着租来的小艇,带我驶向岱衢洋。夜色如幕,他点燃渔火,火光映亮他凹陷的双颊。“你看,堂①鱼回来了。”他指着海面下隐约的蓝影——那是濒危的中华堂,雌雄相携,如古籍中的“海底鸳鸯”。浪涛声中,他咳嗽着说:“我捕了一辈子鱼,如今才懂,渔火不是照咱抓鱼,是照鱼回家。”
⑥父亲走后,我继承了他的铜渔灯。某个深夜加班,我在写字楼的玻璃幕墙上看见万千灯火,恍然惊觉,城市的霓虹竟比渔火更亮,却照不亮一条鱼的归途。清明返乡,我带女儿去老码头。她指着海面欢呼:“爸爸,星星掉进海里了!”我望去,新一代渔民正用 LED 渔灯诱捕柔鱼,蓝光如星河倾泻。恍惚间,父亲的声音随潮汐涌来:“渔火不灭,海就有魂。”
【注】①数: hou, 生活在浅海中。俗称数鱼。
《父亲的渔火》短视频拍摄脚本
视频镜头
景别”
画面内容
镜头意图②解说
油灯下佝偻的父亲
全景
画面一:少年蝼缩在潮湿木板上,透过舱口看见父亲佝偻着背影踮脚系渔灯。
表现父亲辛勤劳作
____
全景
画面二:直到某夜,我失手打翻油灯,火舌蹿上渔网,父亲一把将我推开,徒手扑灭火焰。他的掌心燎起水泡,却只说:“渔火烫手,但离了它,咱就成海上的瞎子。”
赠灯寄语
近景
画面三:17岁少年背书包立于船头,父亲脊背微驼,将渔灯递到少年手中。
____
擦拭生锈的渔灯
____
画面四:布满粗糙老茧的手掌一遍遍擦拭着生锈的铜制渔灯。
表现父亲过去的怀念与对时代变迁的无力感
____
远景
画面五:濒危中华道泛蓝光,雌雄相携游过光束
体现父亲生态意识的觉醒
渔灯照亮海面
远景
画面六:新一代渔民正用LED渔灯诱捕柔鱼,蓝光如星河倾泻,此时主角的女儿指着海面欢呼:“爸爸,星星掉进海里了!”
【注】①景别:包括远景、中景、近景、全景、特写。②镜头意图:侧重于创作者的主观想法和想要通过镜头传达的情感、思想等内涵。
(1)、请把横线处补充完整。(2)、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画面二”中的父亲形象。(3)、请结合文章分析拍摄“画面六”的作用。(4)、有人建议把短视频标题改为《父亲》,你同意吗?请结合文意,写出理由。 -
7、【活动一】忆经典形象
大家一起阅读名著《骆驼祥子》,请你思考并完成下表。
人物
人物介绍
人物形象
祥子
职业:人力车夫
绰号:
人生经历:三起三落
起初:正直善良、憋厚老实、坚忍中蕴含着反抗精神。
最后:
语段
批注
选段一:
他的车,几年的血汗挣出来的那辆车,没了!自从一拉到营盘里就不见了!以前的一切辛苦困难都可一眨眼忘掉,可是他忘不了这辆车!吃苦,他不怕;可是再弄上一辆车不是随便一说就行的事;至少还得几年的工夫!(A)过去的成功全算白饶,他得重打鼓另开张打头儿来!①祥子落了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
选段二:祥子想找个地方坐下,把前前后后细想一遍,哪怕想完只能哭一场呢,也好知道哭的是什么;事情变化得太快了,他的脑子已追赶不上。没有地方给他坐,到处是雪。小茶馆们已都上了门,十点多了;就是开着,他也不肯进去,他愿意找个清静地方,②他知道自己眼眶中转着的泪随时可以落下来。
选段三:
虎妞只剩了大口的咽气,已经不会出声。收生婆告诉他,想法子到医院去吧,她的方法已经用尽。祥子心中仿佛忽然地裂了,③张着大嘴哭起来。
选段四:
他坐在地上,地上有些干草与松花。什么声音也没有,只有树上的几个山喜鹊扯着长声悲叫。这绝不会是小福子的坟,他知道,④可是他的泪一串一串地往下落。什么也没有了,连小福子也入了土!他是要强的,小福子是要强的,他只剩下些没有作用的泪,她已作了吊死鬼!(B)一领席,埋在乱死岗子,这就是努力一世的下场头!
批注A:“白饶”是典型的北京方言词汇。简洁直白地写出了祥子对之前努力都白费了的不甘之情,充满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
批注B:(仿照批注A从语言特色角度对B 向进行批注)
批注②:因曹家遇险,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去,第二次买车的希望破灭而流泪。从③④中任选一处,结合选段,对祥子流泪的原因进行批注。
我选批注(填序号),
通过对四处“流泪”原因的探究,结合原著分析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
。
-
8、吟诵经典时,我们能感受到万般情思,探寻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之光。
“光”是动人心弦的自然之美
,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 。(韩愈《晚春》)
“光”是感人至深的故园之思
, 送儿还故乡。(《木兰诗》)
, 。(岑参《逢入京使》)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9、认识光。
光字释义
“光”字甲骨文的形状像是火在人头上,我们可以推断“光”的本义是:。它骄阳似火,星海横流,指引着gèn古的方向:它萤烛末光,锲 (A. qiè B.qì)而不舍,汇成璀璨星河。
“光”能代表日、月、星辰,它的来与去能显示时间的变化,下列成语中的“光”能解释为时间、日子的是
A. 浮光掠影B. 时光荏苒C.韬光养晦
“光”还能引申为“”如春光明媚中的“光”。
此外“光”还有丰富的内涵,我们在闻一多身上追到了一束言行一致的光:我们在志愿军身上追到了一束坚毅刚强的光;
。(请结合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仿写)
-
10、作文
国家危难之际,西南联大的师生播下的是不屈的精神,最终收获的是国家的复兴和知识的传承。梅执礼“播种”的是忠诚与民族气节,他最终收获的是后人的敬仰与历史的铭记……其实,我们的人生也是一场“播种”的旅程。你种下什么,未来就收获什么。
仔细阅读以上文字,你产生了什么联想,写一篇记叙文。你可以讲述他人“播种”的故事,也可以记录自己“播种”的经历,注重细节,写出情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不少于5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出现校名、人名等透露作者真实身份的信息。
-
1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②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
-
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主角
①窗外铜钱大的雪花密匝匝往下坠,外面成了玉砌冰雕的世界。雪夜里,这家土菜馆热气腾腾。菜已盈桌,五双眼睛却被一旁浓稠的酥油茶吸引。
②坐在正中的梅朵站起身,捋了捋鬓角的白发:“来,这第一碗酥油茶,我盛给魏老师。”说着就去拿魏老师面前的空碗。魏老师伸手挡住梅朵,眼睛瞪得像张飞,说:“瞎扯!也不看看今晚的主角是哪个。”梅朵抿嘴,回身去抢左边陈斌的碗,说:“对,第一碗茶应该给陈主任。”陈斌是市医院的儿科主任。只见他出手如风,一把夺过碗,斩钉截铁道:“我怎能是今晚的主角呢?”刘大毛缓缓开口道:“益西措从草原千里迢迢来到安庆,一是看望梅朵妈妈,主要还是想来感谢曾帮助过她的人。我说陈主任,你就不要客气了,今晚,你就是我们的主角。”“对,说得好!”众人纷纷附和。
③“益西措,你给陈主任带什么礼物来了?”梅朵问坐在角落里一个身穿藏袍的小姑娘。益西措低着头,款款走到陈斌身边,轻声道:“陈叔叔,谢谦您。”只见她双手轻轻一抖,洁白的哈达如清泉一样从袖口飘落。益西措笑着举起双手,将哈达围在陈斌肩上。陈斌低着头,比刚进屋时的益西措还要羞涩。“来,这第一碗酥油茶,就盛给陈叔叔吧!”梅朵不给陈斌争辩的机会,盛了满满一碗,恭恭敬敬端给他,陈斌领首接了。梅朵转身又给魏老师盛了一碗。魏老师这回没拒绝,啜了一口,赞道:“香!”他又盯着梅朵说:“其实和你比起来,我们都不值一提。”
④魏老师的话绝非吹捧。二十年前,梅朵还叫江梅,是安庆一家公司的白领,短发齐耳,英姿飒爽。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独自踏上了去往草原的火车。蓝天下,葱绿的草原一望无垠,一只雄鹰自由自在翱翔着,叫声清澈、干脆,让江梅忽然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她渴望融入这草原,成为草原上的一株草、一缕风、一只鹰。或许冥冥中早有安排,她和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迎面相逢。女孩光着脚丫,枯黄的头发打着卷儿,漆黑的眼睛怯生生地盯着她。牧民告诉她,小女孩叫益西措,是个孤儿,寄居在此。江梅心一沉,大美诗意的草原,也有这样的苦难?牧民叹息道:“雪山草原不仅有美丽的风景,成群的牛羊,也有洪水、泥石流、雪崩……几年前我们为草原上的孤儿办了一所学校,想让他们有地方学习、生活,可牧民识字的不多,找不着合适的老师,学校也闲置了。”江梅听得心下戚戚,不禁脱口而出:“我当她们的老师行吗?”牧民手一拍:“太好了!走,我领你们去学校!”江梅兴冲冲上了汽车,草原的风撩起她漆黑的短发。不久,“学校”出现在了眼前——一座废弃已久的土坯碉楼。
⑤江梅从此成了益西措和十多名孤儿的老师。太阳爬上山梁时,读书声、欢笑声、歌唱声像麦色的阳光一样洒满碉楼。江梅站在碉楼顶上,像鹰一样张开双臂,开心地笑了。江海为自己取了个藏名:梅朵,意为花儿。孩子们都亲切地喊她梅朵妈妈。此后十多年里,梅朵的身影频繁穿梭在草原和安庆之间,她只做两件事:到安庆筹钱,回草原教书。在酥油灯下,梅朵将自己与孩子们的故事写成一篇篇文章,投给了千里之外的报社,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里的孩子。
⑥魏老师是报社的副刊部主任,他被梅朵的来稿深深打动,连续发表了几篇她的文章后,决定为梅朵和孩子们做点什么。当梅朵再次回到安庆筹钱时,魏老师请她吃了顿饭,并请来了陈试、刘大毛等几位多年的文友作陪。席间,魏老师讲述了梅朵和孩子们的故事,话音未落,陈斌第一个站
起来,说:“益西措一直到大学的学费,都由我负责。
⑦见魏老师说他自己和朋友们的行为不值一提,梅朵激动起来:“魏老师,这些年,没有大家的支持,我早就半途而废了。”她捧起酥油茶说:“感谢大家这么多年的支持,咱以茶当酒,一起举杯。”众人纷纷起身,一时屋里铮然作响。聊到酣畅时,陈斌问道:“梅朵,孩子们都毕业了,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梅朵说:“我想写部长篇作品,把自己在草原上的点点滴滴都写出来。这批孩子是毕业了,可草原上还有不少这样的孩子,我写这部长篇,也是为了寻找下一个点亮酥油灯的人。
⑧大雪下得嘶嘶作响,魏老师忽说:“咦,刘大毛哪去了?”说话间,门吱呀一声推开了,刘大毛抖了抖满头雪花,径直走到梅朵身边,说:“梅朵,这是十万块钱,安心写你的长篇作品,争取早日出版。”梅朵一下呆了,抬头望着刘大毛,双手不安地搓来搓去。魏老师捧起酥油茶,说:“不愧是最美退伍军人,来,一起致敬刘大毛。”众人将碗举起,抢着端到刘大毛面前。
⑨窗外,雪旁若无人地下。窗内,大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晚上的饭快结束了,也不晓得今晚的主角究竟是谁。
(作者程建华,文章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的雪景反衬出屋内暖意融融的氛围,为人物出场和故事展开设置了背景。 B、第③段中益西措为陈斌献上哈达,表达出她对陈斌一直以来资助的感激之情。 C、第④段画线句中破折号起转换话题的作用,引出下文梅朵留在这里教书的故事。 D、文章运用插叙,展现梅朵从城市白领到草原老师的转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2)、结合语境,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江梅站在碉楼顶上,像鹰一样张开双臂,开心地笑了。
(3)、文中多次出现“酥油茶”,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4)、文章以“主角”为题,但直到结尾也没有交代主角究竟是谁,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
1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截至2024年末,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分别达3248个、3516个、4174个,设施总量、建筑面积总量和馆藏纸质图书总量三项指标已居世界第一。
②在知识更迭越来越快的时代,不少人还会选择去图书馆借阅图书、自习来充实自己。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的一项调查显示,51.0%的受访者经常去图书馆,38.6%的受访者偶尔去。“期待图书馆在哪些方面提升服务”这一问题中,有65.9%的受访者期待图书馆加快数字化建设,增强线上查询、借阅功能,53.2%的受访者期待营造具有多功能、多维度的公共空间。
③“阅读、社交、看展……人们在图书馆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还有一些图书馆在设计中融合了所在地的特色环境,很有意趣,期待图书馆越来越年轻化、智能化。”有受访者期待,图书馆不仅是借书、自习、遛娃的场所,也能多一些与文化相关的功能。
材料二:
①“你好小图,请为我推荐几本关于海洋的书籍。”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一位白发苍苍的读者饶有兴致地与AI数智馆员”图悦阅“对话,以获取书籍导览与个性推荐。不远处,几个机器人馆员在馆内有序穿梭,读者只需轻轻招手,它们便会停下,提供便捷的自助借阅等服务。如果是60岁以上的读者,机器人还可“送书到桌”。元宇宙体验馆内,两岁的小女孩正兴致盎然地和数字人“图图”互动交流。馆内工作人员介绍,数字人与读者交流得越频繁,知识储备就会越丰富,未来还可以记住不同读者的兴趣和画像。
②现阶段,已有很多图书馆智能咨询系统利用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精准理解用户的查询意图,极大提升用户的咨询效率,并能以多模态形式实时回答用户咨询、优选图书信息、借助大数据分析推荐个性化书目和数字资源等。AI编目工具则能快速识别图书信息进行加工编目,准确率超85%,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采编图灵”一体化系统。
③无感借书、智能化集成书架、业务数据分析治理等,也都已在各大图书馆应运而生,人工智能与公共图书馆业务的结合将会越来越紧密。
材料三:
①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治理挑战。特别是对于数据这个人工智能的核心要素来说,数据安全问题不仅涉及个人隐私还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安全。此外,算法偏见可能加剧社会不公,技术、设备垄断使发展中国家难以公平参与人工智能竞争,导致数字鸿沟扩大;人工智能自动化冲击就业,影响社会稳定等等。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治理规范,已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课题。
②对于个体来说,人工智能算法会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点击偏好等,量身定制信息呈现,用户获得个性化体验的同时,信息的选择也变得越来越局限,从而形成“茧房效应”。虚拟社交的盛行也使得人们缺乏真实社交的经验,导致社交能力的下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三类设施的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 B、读者期待图书馆越来越年轻化智能化,并增加一些与文化相关的功能。 C、在北京城市图书馆,只要你提出需求,AI馆员就能把图书送到你面前。 D、人工智能的飞跃式发展,不仅为人类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诸多挑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调查显示,有至少一半的受访者经常去图书馆观看各类展览。 B、公共图书馆对于人工智能的运用还停留在帮助读者查找信息这一阶段。 C、由于AI系统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因此个人隐私的泄露难以避免。 D、各国要加强人工智能的治理与合作,确保人工智能向善、造福全人类。(3)、请结合材料三,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智能化服务中可能引发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答出三条即可) -
14、有人说:“离开,有时是无奈,有时是理性的抉择。”名著中有许多“离开”的情节,请结合相关内容,完成以下任务。(1)、请完善表中信息。
作品
人物
离开的情节
离开的原因
《骆驼祥子》
祥子
①
希望有固定的收入,早日攒够买车钱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
离开家乡
躲避追捕,参加革命
《简·爱》
简·爱
离开桑菲尔德庄园
③
(2)、小说中的一些人物往往有相同的命运,却有不同的结局。请选择表格中的一个人物,概括其结局并探究背后的原因。 -
15、古诗文里有诉不尽的家国情怀。请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填写在横线上。
山河入赋,赤子丹心。陆游以悲壮之笔写就(1)“ , 铁马冰河入梦来”的铁血长歌;李贺持三尺青锋立下(2)“报君黄金台上意,”的报国誓言;《木兰诗》中(3)“ , ”刻画出木兰奔赴战场马踏山河的英勇身姿;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用(4)“ , ”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5)“?”的誓死不屈、终为这份家国情怀写下最崇高的注脚。
-
1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草
杨基①
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
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注释】①杨基:元末明初诗人。此诗写于南京。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草的柔软细密。 B、颔联“六朝旧恨”运用典故,暗写兴衰沧桑,增添历史厚重感。 C、颈联将春草野花比作昔日的歌扇舞裙,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 D、全诗以牧人晚归、牛羊遍野、笛声悠扬的田园图景含蓄收束。(2)、本诗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阅读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试做具体分析。 -
17、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
李业字巨游,少有志操,介特①。元始②中,授郎官。会王莽居摄③ , 业以病去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莽之世。及公孙述僭号④ , 素闻业贤,欲以为博士。业不应,述怒,使尹融持毒酒、奉诏命以劫业:若应,则受公侯之位;不应,赐之以药。融譬旨曰:“汝宜上奉知己,下为子孙,身名俱全,不亦优乎!今若不应,猜疑寇心,凶祸立加,非计之得者也。“业乃叹曰:“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业曰:“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遂饮毒而死。
【注释】①介特:孤高,不随流俗。②元始:汉平帝的年号。③居摄:因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代居其位处理政务。④僭号:冒用帝王的称号。
(1)、下列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岂不诚大丈夫”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两个“诚”,意思相同。 B、“父命之”与“奉诏命以劫业”中的两个“命”意思相同,释义为“命令”。 C、“戒之曰”中的“戒”是“告诫”之意,与“必敬必戒”中的“戒”意思不同。 D、“会王莽居摄”与“会天大雨”中的两个“会”,都是“适逢,恰巧遇到”之意。(2)、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怒而诸侯惧”与“遂饮毒而死”中的两个“而”,意义和用法相同。 B、“女子之嫁也”与“则受公侯之位”中的两个“之”,意义和用法不同。 C、“以顺为正者”与“业以病去官”中的两个“以”,意义和用法相同。 D、“丈夫之冠也”中“冠”指行冠礼。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3)、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以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指出他们的行为是迎合君王喜好。 B、甲文语言精练准确,明白晓畅,同时运用排比句,增强了文章雄辩的气势。 C、甲文侧重说理,先破后立;乙文侧重叙事,通过具体事件来塑造人物形象。 D、乙文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李业早年经历,后写其拒绝任命时的表现。(4)、乙文画线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选涂两项。(多选不得分)遂隐A藏山谷B绝匿C名迹D终莽E之世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及公孙述僭号,素闻业贤,欲以为博士。
(2)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
(6)、乙文李业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
18、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小夏借助AI搜集到历下文旅的三则宣传口号,你喜欢其中哪一则,请说明理由。
①泉世界·看历下 ②舜耕福地,情满历下 ③山水情·历下行
-
19、小历的朋友想了解“济南二安”,小历便用AI生成了一张李清照明信片赠送给朋友。请你仿照小历的指令,向AI再下达一则指令,让其生成一张辛弃疾明信片。
指令
明信片
绘制一张李清照明信片。画面中一位少女在夕阳下荡舟藕花丛,栖息在水边的鸡鹭扑棱着翅膀飞向天际,画面温暖而柔和。在画面合适位置呈现李清照《如梦令》这首词。
指令:绘制一张辛弃疾明信片。
-
20、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每一堂语文课都宛如一场文化盛宴。当语文课堂与AI相逢,沉浸式体验与人机交互为我们的语文学习锦上添花。课本中的那些人物在教室这方舞台上次第登场,岁月长河中的那些古籍亦幻发出勃勃生机。我们可以与虚拟闰土在月下畅谈雪地捕鸟的乐趣,可以跟随智能向导穿越坦荡如砥的三峡,也可以带上VR眼镜感受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诗情画意……文字中的美好在虚实交织中引发精神共振,我们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甘露,捕捉生活中的瞬息万变,抒发内心的澎湃激情。______当传统与科技不期而遇,那些曾被时光尘封的笔墨山河,正以崭新的姿态在云端绽放。
(1)、文段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次第 B、幻发 C、汲(jí) D、绽(zhàn)(2)、文段中画波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上添花 B、坦荡如砥 C、瞬息万变 D、不期而遇(3)、填入文段中画横线处的句子,没有语病且语意恰当的一项是( )A、这场相逢不是冷冰冰的程序运算,而是让文学在数字土壤中生根发芽。 B、这场相逢既是冷冰冰的程序运算,又让文学在数字土壤中生根发芽。 C、文学在数字土壤中生根发芽的原因,源于这场相逢不是冷冰冰的程序运算。 D、通过这场相逢,让文学在数字土壤中生根发芽,不再是冷冰冰的程序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