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本学期,你一定读了不少寓言故事吧,请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把你喜欢的寓言故事的题目记录下来,联系生活,把从故事中体会到的道理写下来

    阅读书签

    寓言故事名称:《

    懂得的道理:

  • 2、感受文字表达之美
    (1)、 , 小溪泛尽却山行。(《三衢道中》)
    (2)、日出江花红胜火,。(《忆江南》)
    (3)、?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4)、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要是我们  , 就会发现,一天之内,是不同的。(《花钟》)
    (5)、中医四诊:
  • 3、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小文对汉字有了新的认识,请你帮他完善学习感悟。

    汉字可不是僵硬的fú hào , 它jì lù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通过汉字,我们了解到万里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最早的xīu jiàn lì sh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能够帮助我们biàn bié方向,是gǔ dài劳动人民的重要chuàng jǔ;中国古代寓言故事xíng shì活泼,凝结着中华民族的zhì huì……

    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组成。

    (1)、根据拼音将正确的词语写到横线中。
    (2)、读一读划横线的句子,看看有什么问题,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因释其耒而守株”中“因”可以理解为“于是”。 B、“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运用了拟人手法把花写活了。 C、写实验经过时,可以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把过程写清楚。 D、我们制作植物记录卡时,只要写清楚植物的样子就可以了。
  • 5、 下列诗句中与节日对应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 B、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 C、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秋节) D、玉粽袭香千舸竞(端午节)
  • 6、 填入句中横线上的内容,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怎么会这样?”皮皮____,“哦,这可是我遇到过的最糟糕的事了。”

    A、惊奇地瞪大了眼睛 B、忍不住笑着喊道 C、平和地说 D、得意地嚷嚷
  • 7、 下列句子中“骄傲”的意思与其他三项都不同的一项是(    )
    A、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B、拿到冠军后,他骄傲地说:“哼,你们都比不上我。” C、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D、骄傲 , 我是中国人!
  • 8、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鸳鸯    等侍 B、姿势    别致 C、灵魂    密蜂 D、花瓣   疲卷
  • 9、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俐(líng)   束(fú) 务局(shuì) B、(chèng) 括(gài) 人忧天(qǐ) C、(cāo ) 微(shāo) 啡馆(kā) D、翅(mó ) 斗(bó)  一轿子(chéng)
  • 10、 习作展示。

    我们沐浴着爱成长,比如父母之爱、师长之爱、同学之爱……请用一件事记录“流淌爱”,具体描写人物当时的动作、语言、神态,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要求:题目自拟,条理清晰,表达真情实感。

  • 11、 现代文阅读

    音乐之都维也纳

    ①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瑞河穿城而过。

    ②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

    ③维也纳也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王宫花园的花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

    ④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音乐演奏的传统,尤其是在国家欢乐的时候,优美的旋律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惯例。

    (1)、我能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飘溢:

    ②惯例: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这”指的是什么?
    (3)、文中的“摇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称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4)、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表现了维也纳音乐之都?

  • 12、 阅读短文。

    汉字的魅力

    ①一个只有三岁多的孩子,看到一个汉字“明”字,就懂得“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看到“雷” “雪” “霜”这些字,就问“为什么这些字都有雨呢”,读到这儿,不由得笑出声来。恐怕中国以外任何一个国家的孩子,是不可能从他本民族母语中的“明”字(光明、明亮的意思)里引发出“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这样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的。

    ②这就是我们中国汉字的魅力,几乎是独一无二的魅力。

    ③这个生动的例子,不是可以给那些带着孩子在国外又常常担心他们忘了中文的年轻父母们以启迪和借鉴吗?如果你们能够耐心地、细心地一个字一个字教下去,慢慢地培养起他们类似“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那样的兴趣,引起“为什么这些字都有雨”或者“为什么这些字都有水、都有草、都有山、都有……”这类追问,到那时,不管你们自己是否意识到,实际上你们已经带着孩子走进一个奇妙绚丽的大花园。尽管仅仅才跨进园门第一步,里面的天地大得很,简直无边无涯,但是他从此必定会一步步欢笑着、跳跃着奔向前去了。

    ④中国汉字,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人生几十年,一切身外之物,都将发生许多次变异。新陈代谢,过时的淘汰了,破损的废弃了,人们都习以为常,毫不为怪。天地万物,只有语言文字是永远存在的。我们的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词义三者于一体,它的独特魅力,是永远不可能改变,也是无可替代的。即使是汉语拼音,可以作为学习汉语的辅助工具,但是决不可能代替汉字本身,因为它没有也不可能具有那种魅力。看到一个“míng”字,怎么会想到它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呢?

    ⑤听到不少旅居海外的同胞谈过,走到某个偏僻的小城市,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当一种异乡漂泊的失落感和孤寂感袭来时,突然看到一块小饭馆的中文店招,几个汉字,立刻就会像一团火,像一盏灯,像一声乡音,将你带到父母面前,使你抛却一切疲惫、孤独以至恐惧。我没有经历过这种体会,但我想不会是过分的夸张。

    ⑥俄国大文豪屠格涅夫晚年侨居法国时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诗,题目就叫《俄罗斯语言》,全文不长,译成中文也仅有一百零几个字:

    ⑦“在疑惑不安的日子里,在痛苦地思念着我祖国命运的日子里,给我鼓舞和支持的,只有你啊,伟大的、有力的、真挚的、自由的俄罗斯语言!要是没有它——谁能看见故乡的一切,谁不悲痛欲绝呢?然而,这样一种语言如果不是属于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不可置信的啊!”

    ⑧我想:倘若借用这篇名文,只将“俄罗斯语言”一词改为“汉字”二字,该不会是对伟大作家的一种亵渎吧?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举目无亲:

    ②脍炙人口: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独一无二——              无边无涯——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这个生动的例子,不是可以给那些带着孩子在国外又常常担心他们忘了中文的年轻父母们以启迪和借鉴吗?  

    ②突然看到一块小饭馆的中文店招,几个汉字,立刻就会像一团火,像一盏灯,像一声乡音,将你带到父母面前,使你抛却一切疲惫、孤独以至恐惧。

    (4)、汉字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5)、文中作者为什么把汉字比作“一团火”、  “一盏灯”、  “一声乡音”? 
  • 13、 用“然”组词不同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横线上。
    ①周瑜想请诸葛亮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说:“都督委托,照办。”
    ②鲁肃回来报告周瑜,不提借船的事。
    ③诸葛亮说: “就要交战,十天造好,误了大事。”
    ④江上雾很大,敌人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 14、积累运用 
    (1)、本学期,我们初步接触了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 和《          》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是宋代的。诗句“”表现了作者希望南宋朝廷的军队能够尽快收复失地,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  《从军行》中的诗句“”表现了守边战士的英勇无畏和爱国之情。
  • 15、 按要求写句子。
    (1)、吴国的都督周瑜十分佩服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改为双重否定句)
    (2)、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改为转述句)
  • 16、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然起敬

    瞑目 

    喜不自 

    齿排班

    郑重其

    中流 

    励精图 

    力 神疲

    造句:

  • 17、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有所思  束然起敬   青筋爆起   汗如雨下 B、从容镇定  抓耳挠腮   能书擅画   颇负盛明 C、不可胜数  烟波浩缈   乐此不彼   无边无垠 D、碧波万顷  恍然大悟   相映成趣   一饮而尽
  • 18、 读下面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阅读名著,我认识了一个个优秀的人物:shén jī miào suàn的诸葛亮,让dù jì他的都督周瑜自叹不如;wǔ yì高强的武松,在jǐng yáng gāng赤手空拳打死猛虎,让人们不禁惊呼nà喊 。

  • 19、学校开展的“我的动物朋友”活动,明明和文文邀请你也来参加。

    人和动物的相处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动物,作为我们身边的一部分,可以说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接下来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动物朋友。注意以下几点要求:⑴自拟题目;⑵写清楚动物的特点,表达出真情实感;⑶字数在450个以上;⑷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

  • 20、阅读理解

    花花儿(节选)

    ①默存(钱钟书)和我住在清华的时候养过一只猫。那是我亲戚从城里抱来的一只小郎猫,才满月,刚断奶。它妈妈是白色长毛的波斯种,这儿子却是黑白杂色。它是圆脸,灰蓝的眼珠十分漂亮,眼神之美不输大白(我以前养过的那只猫)。它忽被人抱出城来, 一声声直叫唤。我不忍,于是把小猫整天抱在怀里,所以它和我最亲。

    ②我们的李妈最爱猫。小猫来了我只会抱着,喂小猫的是她,“花花儿”也是她起的名字。那天傍晚她对我说:“我已经给它把了一泡屎,我再把它一泡尿,教会了它,以后就不脏屋子了。”我不知道李妈是怎么“把”、怎么“教”的,花花儿从来没有弄脏过屋子,一次也没有。

    ③我们让花花儿睡在客堂沙发上一个白布垫子上,那个垫子就算是它的领域。一次我把垫子对折着忘了打开,花花儿就把自己的身体约束成一个长条,趴在上面,一点儿也不越出垫子的范围。一次它聚精会神地蹲在一叠箱子旁边,忽然伸出爪子一捞,就逮了一只耗子。那时候它还很小呢。李妈得意地说:“这猫儿就是灵。”它很早就懂得不准上饭桌,只伏在我的座位后等候。李妈常说:“这猫儿可仁义。”

    ④花花儿早上见了李妈就要她抱。它把一只前脚勾着李妈的脖子,像小孩儿那样直着身子坐在李妈臂上。它早上第一次见我,总把冷身子在我脸上碰碰。清华的温德先生最爱猫,家里总养着好几只。他曾对我说:“猫儿有时候会闻闻你,可它不是闻你,只是要闻闻你吃了什么东西。”我拿定花花儿不是要闻我吃了什么东西,因为我什么都没吃呢。即使我刚吃了鱼,它也并不再闻我。花花儿只是对我行个“早安”礼。

    ⑤我们有一罐结成团的陈奶粉,那是花花儿的零食。 一次默存要花花儿也闻闻他,就拿些奶粉作贿赂。我们夫妇分站在书桌的两头,猫儿站在书桌当中。它对我们俩这边看看,那边看看,要往我这边走,一转念,决然走到拿奶粉罐的默存那边去,闻了他一下脸,我们都大笑说:“花花儿真无耻。”可是这充分说明,温德先生的话并不对。

    (有删改)

    (1)、“贿赂”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用财物买通别人;②用来买通别人的财物。第⑤自然段中加点的“贿赂”应选第种解释。
    (2)、阅读第③自然段,填写下面的表格。

    花花儿

    事例

    特点

    睡觉从不越出垫子的范围

    守规矩

    (3)、第④⑤自然段中,作者对花花儿的“闻”描写得十分细致:温德先生认为花花儿闻“我”是为了 , 而“我”却认为花花儿闻“我”是为了。默存为了让花花儿闻他,就 , 结果
    (4)、作者说“花花儿真无耻”,“无耻”原来指不顾羞耻,不知羞耻,在这里是指 , 作者这是运用了的写法,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花花儿的情感。
    (5)、仿照画横线句子的写法,抓住花花儿的动作,介绍它的另一个特点。

    这猫儿就是 , 瞧!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