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汉字和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字中有画、画中有字,有很强的装饰性。汉字的装饰手法多样:既可以把字表达的意思用相应的形象刻画出来,使字义形象化;也可以将汉字的笔画形象化,把形象化的笔画组合成图形,再组合成汉字;还可以利用不同字体来表达不同的意韵,甲骨文、金文古朴简洁,篆书优雅清丽,楷书、隶书端庄凝重,行书、草书动感飘逸。
【材料二】
①2017年12月15日,北京奥组委成功发布了第24届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
②会徽的“冬”字以草书为灵感来源,体现出了和谐与飞扬的动感特征,让人饱含激情,对赛事充满无尽想象。
③除了字体设计的独具匠心外,会徽还用流畅、柔美的线条勾勒出冬奥运动员拼搏进取的形象。“冬”字的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冬”字图形中间舞动的线条象征着山峦、赛场、滑雪道,把静态的“冬”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④此外,会徽将传统文化表达得淋漓尽致。比如,“冬”字图形中间舞动的线条,除了象征着山峦、赛场、滑雪道外,还代表着节日飘舞的丝带,寓意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期间举行。此外,会徽还在“BEIJING 2022”字体的形态上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
(1)、结合两则材料,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①“冬”字图形中间舞动的线条,代表了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场馆,把静态的“冬”变得端庄凝重起来。
②会徽把汉字“冬”的笔画形象化,再组成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
③会徽中“BEIJING 2022”这一部分,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体现了汉字“字中有画、画中有字”的特点。
(2)、下面是关于会徽“冬梦”的一段介绍词,横线上补充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草书“冬”为灵感来源,表达了____的意韵,会徽还在“BEIJING 2022”字体的形态上汲取了____的特点,将传统文化表达得淋漓尽致。
A、古朴简洁 中国书法与剪纸 B、古朴简洁 中国书法与篆刻 C、动感飘逸 中国书法与篆刻 D、动感飘逸 中国书法与剪纸书(3)、小明想写一幅书法作品“冬梦”,要突出古朴简洁的意韵,他应该使用的字体是( )。A、甲骨文 B、篆书 C、行书 D、隶书(4)、下面是小瑜介绍冬奥会会徽“冬梦”的提纲,除了材料二中的内容,他还想加上关于“会徽颜色构成”的资料,你觉得应该加在提纲中的位置是( )。(填序号)1.会徽选取的字体
2.会徽线条的含义
(1)“冬”字上半部分含义
(2)“冬”字下半部分含义
(3)A____
(4)“冬”字中间线条的含义
3.B____
4.会徽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
(1)春节元素的体现
(2)C____
(3)书法、剪纸元素的体现
A、A B、B C、C(5)、材料二中画线的内容,运用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6)、雯雯要为学校举办的“汉字文化交流会”设计一个活动徽章,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为徽章的设计提两点建议。 -
2、有很多歇后语出自四大名著,下列歇后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明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跑1000米对他来说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B、狗熊真是“猪八戒打蚂蚱——笨手笨脚”,它费了好大的劲,才收了一根玉米。 C、在玩具博览会上,展品琳琅满目,看得我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D、第一次接到军训通知,我心中的感觉就像“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3、下列故事与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黛玉葬花》 史湘云 B、《智取生辰纲》 吴用 C、《猴王出世》 唐三藏 D、《三打祝家庄》 刘备
-
4、结合上文,在横线上补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四大名著中有很多经典人物形象,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七十二变本领高强;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纯美清高集于一身; , 。
-
5、在中国古代,送行者往往会折柳送给远行之人表达不舍。2022年冬奥会闭慕式上,一群手捧发光柳枝的舞者,伴随着yōu yáng____的乐曲,轻盈缓步进入场地。晃动的柳枝发出点,点光芒,与píng mù中____漫天飞舞的柳絮交相辉映。闭幕式上“折柳寄情”这一独创一格与从不同的表达方式,寄托了中国人民zhēn zhì____朴素的惜别之情,传递了和平与友谊的心声。(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yōu yáng píng mù zhēn zhì
(2)、文段中画线部分用一个四字词语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别出心裁 B、技高一筹 C、难以置信 D、不可思议(3)、下列词语中的“漫”,与“漫天飞舞”中的“漫”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浪漫 B、漫游 C、漫山遍野 D、漫不经心(4)、下列词语填在句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____“迎客松”焰火,闭幕式上的____“折柳寄情”,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A、热情绽放 掩面叹息 B、热情绽放 依依惜别 C、金碧辉煌掩面叹息 D、金碧辉煌 依依惜别 -
6、读中华成语,诵经典诗句。(1)、春色满园:春色满园关不住,。(2)、山重水复:山重水复疑无路,。(3)、粉骨碎身:粉骨碎身浑不怕,。(4)、不拘一格: , 不拘一格降人材。(5)、万紫千红: , 万紫千红总是春。(6)、冰心玉壶: , 一片冰心在玉壶。(7)、源头活水:?为有源头活水来。(8)、淡妆浓抹: , 淡妆浓抹总相宜。
-
7、请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目,结合你自己的真实体验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45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
8、(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白居易《忆江南》)(3)、死去元知万事空,。王师北定中原日,。(陆游《示儿》)
-
9、小华同学邀请远方朋友来白云山游玩,短信中谦辞、敬辞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我的家乡白云山风景优美,想邀请你和家父家母来游玩。我家就住在白云山脚下,欢迎来寒舍小住几日。翘首期盼,恭候你的光临!
A、家父家母 B、寒舍 C、恭候 D、光临 -
10、下面几个故事中,不是出自《三国演义》的一项是( )。A、草船借箭 B、赤壁之战 C、负荆请罪 D、三顾茅庐
-
11、现代文阅读。
我们与父亲
李丽娟
①父亲与弟弟到的时候是清晨。我随口说,这么早啊。弟说,还早呢,车子四点钟就到了,咱爸怕影响你休息,我们一直在候车室等到六点,冻死了。父亲忙接口说,不冷,不冷。说着,还有意挺了挺瑟缩的身体。
②我们上楼,父亲弯腰去提一只最重的箱子,身体有些趔趄,弟一把拖过来,双手一拎,“蹬蹬蹬”地上去了。父亲自嘲地笑笑,拿起两个袋子,随我慢慢地走上去。
③弟这次来是帮我装修天台的。弟做护栏时,父亲在旁边帮忙,佝偻着身子,搬东搬西,给弟倒水。接连忙了两天后,护栏做好了,弟要走。弟走的时候也是清晨,我要去送他,弟不让,父亲也不让。父亲说,他会把弟送上长途车再回来。晨曦中,他们并肩走向远方,走出我的视线,背影十分相像。
④弟只小我一岁,初时,父亲对他是有着期望与偏爱的,但弟与父亲始终不亲近,在他眼中,父亲是无常、阴沉、不可揣测、令人敬畏的,这让父亲很失望。父亲对弟的大不悦是在我们上学之后。弟的学习成绩不好,迷恋的是音乐。弟不仅迷恋着流行歌曲,也迷恋乐器,中国古典的乐器。他常常在夜里吹奏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升入高中以后,弟与另两个男孩一起组成了一个“红蜻蜓”歌唱组合。弟说,他要考艺术院校。这当然没有成功,父亲认为那是不务正亚、严厉禁止。弟在那年高考中落榜了。为了实现愿望,弟又转向别的途径,准备去当文艺兵,这最后也没实现。弟心灰意冷,对音乐的追求就此止步。他常常迷茫地望向远方,——人生浩瀚,哪条才是他要走的路?
⑤对于父亲的横加干涉,弟是心怀怨怼的。他整日整日地不回家,在外面游荡。父亲对于弟的不成器是彻底失望的。他们像天生的宿敌一样,冷战,僵持,中间横亘着大片大片的沉默,黑夜般深不可测,没有光亮。
⑥那些坚硬的、暗含敌意的、荒原一般的沉默,是什么时候开始消融,最后随风化为流水的,我不得而知。
⑦我那时已在江南。弟有时写信,有时打电话,内容里渐渐多了关于父亲的信息。初涉尘世的弟被浮世的炎风吹刮后,终于体会到了现实闾巷烟火的不易。弟才知道,父亲对于他的要求,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脸面与不曾实现的愿望,那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
⑧相应的,在经历过我的一些波折后,父亲对弟也渐渐有了释然。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我们都不过是千万人中最普通的那一个。
⑨柔软悄悄而来,来自两个血脉相连的男人,如静海深流。
⑩在四处求人碰壁后,父亲拿出积蓄,为弟买了出租车。弟把自己安顿在皖北那个小城,结婚,生子,开始了平淡的人生。
⑪尘埃随之落定。
⑫一年的秋日,我自江南回去探亲,家人聚在一张饭桌上,吃着饭菜,说着闲话,屋外,秋阳融融。生活似乎在和解与体恤中,平静地向前流去,父亲展望着他含饴弄孙的晚景。
⑬如果,生活仅仅如此按部就班地向前走去,父亲与弟弟都不会看到他们各自的另一面。
⑭波澜总在不经意间降临人世。
⑮弟的孩子,我的侄儿,在出生一年后,被诊断为孤独症患者。不能接受现实的是父亲。他在一夜间,叶落萧萧,只剩下虬枝无言地指向天空。弟第一次发现了父亲的软弱,那貌似强大的外表下,也有不堪一击的所在。他一边安慰父亲,鼓励妻子,一边筹款,四处求医,竭尽人事,要为侄儿打开那扇自闭的门。弟开始不停地讲话,虽然他讲得口干舌燥,侄儿也不看他一眼。弟说,他不会放弃。父亲第一次知道了弟是执着的,像蒲草,看似柔弱,实质有坚韧自持的力量。
⑯在弟的从容面前,父亲到底接受了现实,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的肩膀,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不要,父亲露出怒目的本色,喝令他收下。然后挺直脊背,走出大门。此后,父亲就是那个随传随到的人,只要弟需要,他总在那里,并一直守在那里。
⑰弟临走时,悄悄叮嘱我:爸老了,有时犯糊涂,在你这里,你精心点。我说,你放心吧。弟走后,父亲接着油漆铁艺护栏,他说,看看,你弟多能干,栏杆做得多漂亮。我说,是,弟一直都很能干。父亲对弟的赞许是在他走后才说出来的
⑱白炽灯照着,我看着父亲坐在沙发上屑屑絮语,头上像落了一层霜,满脸都是时光的沟沟壑壑。父亲到底还是老了,经过时间的磨砺和苦难的淘洗,年轻时的英武已荡然无存。我看着他,像看一个下了战场的,解甲归田的士兵,终于与苍茫岁月握手言和,展露出柔软的内里,有了儿女情长。
⑲在我这样怀想的时候,听到轻微的鼾声。父亲在沙发上睡着了。灯下,他的睡相静穆柔和,风霜烟尘都淹没在安详里。
(有删改)
(1)、第③段写父亲和弟弟的“背影十分相像”,实则是说两人的形象特点相像,请说出其中两点相像之处,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2)、请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3)、弟弟与父亲为什么能由对立冲突转变到矛盾化解、理解信任?请结合全文分点概括原因。(4)、关于本文题目,有读者认为改成“父亲的责任”比较好,你赞成用哪一个?请说说赞成的理由。 -
12、文言文阅读。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①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②?”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辄:立即,就。②邪:同“耶”,语气词“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①王欲舍所携人
②遂携拯如初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3)、文章结尾“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谁优谁劣。 -
13、语言综合运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材料一】随着社交媒体兴起,少数人受利益驱动,盲目追求点击量和曝光度,在一些“吃播”节目中假扮所谓“大胃王”,一边胡吃海喝一边暗中催吐,造成极大的浪费。
【材料二】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旋即,全国上下闻令而动,狠抓落实,以扎实举措推动全社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
【材料三】我国粮食安全并非高枕无忧,耕地减少、地力退化、减灾防灾能力不足等问题,都是粮食丰收丰产的现实烕胁。此外,近年来,我国外部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粮食贸易不确定性越发凸显。正因为如此,要端稳端牢14亿人的饭碗,在全力开源基础上更需持续节流。
(1)、请你从材料三中找出两点我们必须厉行节约粮食的原因。(2)、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全社会营造节约的氛围,你会落实哪些行动?(3)、同学张宇在食堂把吃了一半的饭菜倒掉了,请你结合上面的材料和自己的看法对他进行劝说。 -
14、有人说:“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心灵的迷宫。”请你另外写两个同样的比喻句说明“微笑”在生活中的神奇作用。
微笑是;微笑是。
-
15、结合语境填空。(1)、《浪淘沙(其一)》中,描写黄河雄伟的气势的诗句是:“ , 。”(2)、《寒食》一诗中“ , ”写出了京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景象。(3)、名言警句启迪我们不断奋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他用《礼记》中的“苟日新, , 又日新”强调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国的先人们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小学六年中,我们交了许多真心的朋友,真是“路遥知马力,”。当同学浪费时光时,我们可以用“ , 莫把无时当有时”提醒他切忌虚度光阴。(4)、《七律·长征》中赞美英雄气概的句子是“ , ”。红军这种精神,我们可以用诸葛亮《后出师表》中“ , 死而后已”或者曹植《白马篇》中“ , 视死忽如归”来夸赞。
-
1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您百忙中斧正我的大作,我不胜感激,以后我会时常向您叨教,以求增长学识。 B、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让利促销,我垂询了几款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便宜多少。 C、本人贵体近年来颇呈衰弱之象,经常失眠以至精神倦怠,记忆减退,医生力劝休养。 D、前月家母七十岁生日,本不敢惊扰大家,承您老来信赐以祝辞,晚辈万分不安。
-
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她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的第一步。 B、首届院士科学大课堂在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宫启动,科学种子得到广泛播撒和有效普及。 C、据初步测算,今年中秋节假期,广东省全省累计接待游客量大约1588.7万人次左右。 D、为了防止青少年不再沉迷手机游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只要在实验中遇到问题,就一定要刨根问底 , 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B、设计者提出的关于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方案非常有价值,教授们纷纷随声附和表示赞同。 C、科技工作者攀登人迹罕至的“高寒带”,不是因为有奇计妙招,而是因为有“更上一层楼”的韧劲。 D、同样的碳原子,按不同结构组合,有的成为金刚石,有的成为石墨,二者的功用大相径庭。
-
19、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我要上天,我要在航空lǐng yù有所jiàn shù!”在一个极其piān pì的山村,一个少年的航天梦悄然zhàn fàng。在热衷玩乐的学生时代,他埋头于复杂的数学演算,fèi qǐn wàng shí;当旁人安于现状时,他dǐ yù诱惑,不惧枯燥寂寞,扎根实验室;为了取得航天员的zī gé , 他经历了百余项魔鬼训练。“海潮出山野,破云骋天穹”,最终,他成为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
-
2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友期行(约定) B、去后乃至(离开) C、相委而去(舍弃) D、下车引之(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