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卷网-试卷题库版本:
相关试卷
-
1、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②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③一串串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④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
A、排比 拟人 反复 设问 B、拟人 比喻 排比 设问 C、拟人 比喻 反复 反问 D、比喻 拟人 排比 反问 -
2、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B、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C、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D、田野的美景使我的眼睛舒畅,使我的呼吸畅快,使我的心灵舒展。
-
3、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对偶) B、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夸张) C、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反问) D、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比喻)
-
4、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反问) B、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比喻) C、谁洗劫并烧毁了圆明园?是英法联军。(设问) D、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拟人)
-
5、按要求写句子。(1)、小珍珠鸟好肥,。(补充句子,使其成为比喻句)(2)、桂花开了,香气飘得很远。(改为夸张句)
-
6、先读句子,再按要求填空。(1)、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从鸟的、和动作三个方面,表现出了鸟的数量多和姿态各异。
(2)、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这句话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
-
7、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在后面的横线上。(1)、一只画眉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4)、王母娘娘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哪怕织女藏在泰山底下的石缝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也一定要抓回来。(5)、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6)、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
8、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B、将军向着太阳,向着那片绿色,也向着小岛,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C、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 D、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
-
9、下列句子中,不是设问句的一项是( )A、看!前面呼啸而过的东西是什么?那是流星体! B、这是你写的诗吗?多美的诗啊!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织女在愁什么呢?她是怕外祖母会来人间找她。
-
10、下列句子中,不是反问句的一项是( )A、睡着的小鸟时不时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B、赵国怎么敢为了一块玉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 C、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D、牛郎想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待他,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
-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两只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 B、白鹭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C、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雏鸟就立即飞回笼里去。 D、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
12、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瞧,小珍珠鸟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 B、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 C、妈妈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D、跟流星体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静止的一样。
-
13、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1)、“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是比喻句。(2)、“写作是什么?是表达。”这是设问句。(3)、“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岛,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4)、“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5)、“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明月”对“清泉”,“松间”对“石上”,“照”对“流”。
-
14、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心声想对别人倾诉,既可以对父母或好朋友说,也可以对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说。你认为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向不认识的人倾诉——你最近遇到的烦恼。 B、向父母倾诉——你对一些事情的不同看法,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你。 C、向好朋友倾诉——回忆你们之间难忘的事。 D、向自己敬佩的人倾诉——表达对他们的关心、敬佩和感激。
-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组讨论后作小结,既要总结大家的共同意见,也要说明不同的意见。 B、与同学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观点,积极回应别人的发言。 C、阅读时,品味场景、细节不仅会降低阅读速度,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没有帮助。 D、向他人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时,要注意分条讲述,把理由说清楚。
-
16、为了让故事更有新鲜感,下列关于讲故事的方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可以换一种人称复述,以主人公的口吻,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B、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让故事更加生动、形象。 C、可以先讲故事中最不可思议的地方,设置悬念吸引听众。 D、只能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讲,不能改变情节的顺序。
-
17、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1)、讲故事时,可以适当丰富故事情节,还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2)、缩写故事,要注意故事是否完整,情节是否连贯,语句是否通顺。(3)、朗读课文时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情感。(4)、为了提高阅读的速度,我们要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回读,也不要一边读,一边想,以免浪费时间。
-
18、选择一本好书:请将同学们的具体做法与选择好书的方法一一对应。
A.课文中提到的书
B.同一题材的书
C.同一作家的作品(1)、小凯对与动物有关的书感兴趣,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后,又读了布封的《动物素描》。(2)、玲玲觉得冰心的《忆读书》写得很有趣,便找了她的其他作品来读。(3)、蔓蔓读了《我的“长生果”》后,找来课文中提到的巴金的《家》来读。 -
19、根据你对中国民间故事的了解,选择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民间故事中,牛郎和织女每年一次相会的时间是( )A、农历二月初二 B、农历七月初七 C、农历九月初九(2)、中国民间故事的主要特点是( )(多选)A、一般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 B、常使用华丽的词语和巧妙的修辞。 C、在故事中寄托着人们朴素的愿望。
-
20、下列选项中,句子、作者、文章名不对应的一项是( )A、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许地山《落花生》 B、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郭沫若《白鹭》 C、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冯骥才《珍珠鸟》 D、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法布尔《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