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积累与运用。
    (1)、《卜算子·咏梅》中最能体现梅花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存的诗句是“”。“”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梅花的可爱。
    (2)、艾青说:诗是人类 , 诗给人类
    (3)、周末,我们回乡下探望爷爷奶奶,还没到家,就远远地看见一群蜻蜓和蝴蝶围着屋前的篱笆翩翩起舞,我不由得想起了范成大的诗句:“。”
  • 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通过与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来介绍一种事物。

    例: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 , 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金华双龙洞的外洞很宽敞,

    (2)、用冒号引出解释或说明

    例: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老奶奶真是热心肠:

  • 3、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生气 

    (2)、我们忍受不了侍候鹅吃饭的麻烦 , 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
    (3)、它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 4、 读文段,根据拼音顺序书写词语,注意写工整、规范。
    (1)、在墙上乱tú乱画的行为很令人tǎo yàn
    (2)、爱心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wèi jiè
    (3)、猫的性格很古怪,说它tān wán吧,可是抓起老鼠来又háo不含糊,jìn zhí jìn zé
    (4)、shǎnɡ wǔ刚过,大雨从天而降,唉,我昨天刚种下的兰花要zāo yānɡ了。
  • 5、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它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他这样做我很生气 B、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      他不是故意的,请不要他。 C、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如果你要去,我也不拦你。
  • 6、 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___
    A、《三月桃花水》一文表达了作者对桃花的喜爱和赞美。 B、《飞向蓝天的恐龙》中提到,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C、《母鸡》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前后内容形成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D、《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是按照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游览顺序写的。
  • 7、 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秋雨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总是迈着缓慢的脚步,姗姗来迟 B、小明第一次来校长办公室,他显得局促不安 C、运动会上,他一路飞奔,扬长而去 , 最终获得了金牌。 D、他还是个小孩子,不知天高地厚 , 经常闯祸。
  • 8、 下列词语书字有误的一项是(   )
    A、漫灭     慢走     膝盖     海洋 B、漆黑     徜徉     光辉     期末 C、锈花     透气     晖手     涂抹 D、服侍  昂贵   附近 提供
  • 9、 下面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rǔ)        哭(tí)        从容不(pò) B、息(bǐnɡ)        犬(fèi)        引大叫(háng) C、应(gòng)        可(wù)        扬而去(zhǎng) D、管(jǐn)        断(shé)        如如诉(yuān)
  • 10、 默写《江畔独步寻花》,注意书写正确、工整,布局合理。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 11、 习作。

    天渐暖,日初长,不负好时光。在前面本学期开展的这三个主题活动中,哪个活动瞬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再回忆当时的心情,把真情实感用你手中的笔描述出来吧!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 12、 国学经典,源远流长。请将下列对应的诗句或名言连一连。

    东风不与周郎便,

    潭清疑水浅,

    善政得民财,

    不有博弈者乎,

    日知其所亡,

    荷动知鱼散。

    铜雀春深锁二乔。

    善教得民心。

    月无忘其所能,

    为之犹贤乎已。

  • 13、 根据自己阅读的中外古典名著,完成“阅读记录卡”。

    阅读记录卡

    我最喜欢的名著是:

    我最喜欢书中人物是:

    他(她)的性格特点(品质)是:

    他(她)身上发生的最有意思的事情是:

  • 14、 通过读书,我知道了古人常常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志向,下列诗句描写的事物没有被赋予人的志向或品格的是 (   )
    A、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C、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D、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 15、读书,是一场美好的遇见。

    读大自然,大自然给我们以启迪:“百川东到海,。”从浩瀚流水,人们读出时光易逝,应惜时奋进;“今夜月明人尽望,。”从皎皎明月,人们读出离人的思念之情。

    读生活,生活给我们以智慧:  “近水知鱼性,。”长久地接触某种事物之后,就能发现它的特征和规律;  “ , 胜读十年书。”倾听,虚心请教,可以吸取经验。

    亲爱的同学们,不要等到“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 , 如薄雾,被”的时候才哀叹脑袋空空。不要等到“ , 事非经过不知难。”才追悔莫及。

  • 16、青山埋忠骨,翠柏勉英魂。又是一年清明节,我们祭扫烈士墓,缅怀英烈,敬献花圈,追思英雄, 以“红领巾”之名,向革命英雄敬礼!

    ①一身粗布红衣、一把手枪,骑着一匹白马冒着枪林弹雨冲锋在如火如荼的战场……

    ②这是当年东北抗日联军中一位女战士真实的形象。她,就是威震敌胆,被誉为“白山黑水”民族魂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③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毅然决定把生的机会留给战友,让团长带队突围, 自己率领几个人掩护。在枪林弹雨中,她左手手腕中弹负伤。面对鬼似的的敌人的围困和喊话,赵一曼丝毫不所动,不顾受伤的手腕,举枪回击敌人。后来她腿部中弹,洁白的雪地上殷红的血越来越多, 红得刺目,她昏倒在了雪地里, 不幸被捕。//

    ④日军为从赵一曼口中得到有价值的情报,连夜对赵一曼进行审讯。因赵一曼始终什么也不说,日军便用鞭子抽打赵一曼的伤口。赵一曼被施以非人的酷刑,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只字不吐……

    ⑤押送赵一曼的马车从最热闹的街市穿过。a.戴着手铐、锁着脚镣、被紧紧捆绑着的赵一曼,在车上坐直了身子,有些微凉的晨风,吹拂着她那许多天没有梳理的头发和她那染着血迹的破烂的衣襟。

    ⑥敌人拿出纸笔,对她说:“你只要把第三军活动的地方画一张图,很简单的几笔, 就可以马上释放你! ”赵一曼不看敌人一眼。“那么,你写上‘从此不再反满抗日’这几个字,总可以吧?几个字可以把你的生命换回去的……”b.赵一曼仍毫不动摇,她的嘴角浮现出了胜利者的微笑。是的,她被捕了,并且即将被杀害。但敌人熬尽心血同她软斗硬斗, 最后什么也没从她这儿得到,一场空!//

    ⑦马车驶向小北门方向,那儿聚集着密密麻麻的群众。群众往路中间拥着,持枪的军警横着大枪往路两边拦赶群众……c.刑场到了,赵一曼纵身跳下马车,从容地走上前去,面对一排黑色的枪口,站住,站得稳稳的、牢牢的。然后她高举起手臂,用力地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⑧1936年8月2日,赵一曼永远地倒在了刑场上。人们仿佛还能看到她一身粗布红衣,持一把手枪,在白马上战斗的样子……//

    (1)、文中加点字“魔”,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 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 再查画。  
    (2)、短文依次写了赵一曼的三件事:。三件事中,详写了第件事,这样写的好处是:
    (3)、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a句主要是对赵一曼的外貌描写,“染着血迹的破烂的衣襟”表现出赵一曼遭受了酷刑。 B、b句是对赵一曼的神态描写,“浮现出了胜利者的微笑”是因为她没有泄露任何情报,也表明她坚信抗日战争一定会胜利。 C、c句通过对赵一曼的语言、心理和动作进行描写,突出了赵一曼的爱国情怀。
    (4)、读短文,你觉得到赵一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短文内容回答。
    (5)、短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试着写下来。
    (6)、读了短文, 我想用《石灰吟》中的“。”这两句诗来赞美赵一曼的品格。  
    (7)、你还知道哪些革命英雄人物及其英雄事迹呢?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 17、活动一:最美中国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家乡风俗,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验到它的美好和深远意义。

    材料一:

    隆重的传统节日,不仅体现着中国人生活的①làng màn____,还体现着对家的依恋、对根的追寻。春节,万象更新, 一阵阵②biān pào____声, 一碗碗饺子,一声声③niàn dao____,一次家人④yī wēi____在一起的欢聚,一扫往日的⑤jì mò____, 这蕴含了多少中国人的血脉亲情。“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在传统节日中传承和发展民风民俗,坚守中华传统文化阵地,这正是中国人发扬文化自信的⑥yì yì____!

    材料二:

    老祖宗竟留下这么多传统习俗,寓意深远,处处可见美好祝福和深切盼望。莲花的“莲”,谐音“连”,就有好事连连之意,同时谐音“廉”又有了清廉的意思;把如意放置在两个柿子之间,寓意____;门檐上雕刻的蝙蝠表达____的心愿;不小心把花瓶或碗打碎, 大人们常说这代表____……

    除此之外,我还知道____(习俗),表达着____(寓意)。

    材料三: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人们过年有了“新俗”。电话、微信、邮件等电子

    拜年方式层出不穷,十分便捷;按照传统习俗,收压岁钱本是晚辈最盼望的事情,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反其道而行之”,晚辈给长辈压岁钱, 以表达感恩之情;以前过年,讲究待在家里一家团聚,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过年时一家人外出旅游……新的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进行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根据材料一的拼音和语境写词语。
    (2)、在材料二中填写恰当的词语或语句。
    (3)、请根据上述材料判断对错。

    ①传统节习俗有其特定的传承和发展意义,不能随意更改或创新。

    ②过年时打碎花瓶或碗并不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但我们却善用谐音让不好事富于吉祥寓意。

    ③材料中“反其道而行之”,是指过年时长辈给晚辈压岁钱。

    (4)、请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人们对过年的“盼望”。
    (5)、请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两句有关传统节日或习俗的古诗句。
    (6)、除夕夜,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的时候,长辈们让你即兴说几句祝福的话,你会怎样来说?

    席间,爷爷用《长歌行》中句子“。”劝勉你现在要努力学习,不要长大了后悔,爷爷的话让我大受裨益。

  • 18、 语文实践。 

    本周,六(一)班组织了同读一本书的交流会,请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最近读的两本书,选择其中一本分享一下你的阅读收获。 

    我读的书名:  

    我的阅读收获: 

  • 19、 下列选项内容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变成小狐仙——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B、吹嘘冒险经历——贝琪——《汤姆·索亚历险记》 C、出逃——哈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D、掉进兔子洞——爱丽丝——《爱丽丝漫游奇境》
  • 20、 大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是作家写的长篇小说,课文按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写了鲁滨逊、救。这些故事情节,塑造了一位的主人公。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