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及的华夫脱运动的共同点有(     )

    ①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爆发的

    ②都促进了各自国家,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③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秩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 2、1850年,美国仅有6座人口超过1万的“大”城市。到1900年,人口过1万的城市达38个,大约5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生活在城市。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人文主义的倡导 B、民主政治的推行 C、人口的迅速增长 D、工业革命的开展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

    材料二:古代中国科技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从公元1世纪到18世纪,中国传到欧洲的重要科技发明有26项,它们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代以来,西方科技迅速崛起,引领世界,直至今天。

    (1)、古代中国传到欧洲的重要科技发明中,被誉为“四大发明”的是什么?
    (2)、该四大科技发明先后传入欧洲,其中起桥梁纽带作用的是什么人?在传入欧洲的诸多发明中,哪一项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哪一项引起了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3)、近现代三次科技革命分别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
  • 4、艺术大师达·芬奇的代表作品《蒙娜丽莎》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审美情趣,体现了(     )
    A、自由民主思想 B、专制主义思想 C、人文主义思想 D、启蒙运动思想
  • 5、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是指(     )
    A、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 D、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 6、

    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作为目标,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下图

    (1)在年代尺中,从ABCDEF 六个时间节点中任选一个写出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主要历史影响。

    【历史解释】

    材料二: 1925-1945 年中国共产党人数变化统计图人数(万人)

    (2)根据上图概括 1927-1928、1928-1934、1934-1937、1937-1940 中国共产党人数变化的趋势,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任选其一)

    【史料实证】

    材料三: 1870年至1913年……恰恰是一波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期, 这波全球化的动力是英国, 其对外商业扩张的同时也使一大批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在那一时代崛起,而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日益受到削弱……在全球秩序陷入瓦解的情况下,世界却缺乏新的领导者来维护基本秩序。

    ——摘编自《一战发生机理时刻警醒当今世界》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在那一时代崛起”的共同原因。用史实说明一战后新的“全球秩序”如何建立起来的?

    【家国情怀】

    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 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

    (4)请结合所学习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制度、思想、科技文化成就等,在“可信”“可爱”“可敬”中任选一个方面, 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 以两个及以上的论据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 观点正确, 史论结合, 条理清楚)

  • 7、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一代代人洞察时代风云, 把握时代脉搏, 绘制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倾听时代呼声】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思想文化发展高峰被称作什么?   结合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变化两个方面的史实任选一方面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在地狱里,教皇尼古拉三世像   根木桩,倒插在岩石的夹缝中, 双脚燃烧着火焰。但丁说:“你留在这里吧, 因为你受到的惩罚是公正的。因为你的贪婪使世风日下,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

    ——摘编自《神曲》

    启蒙运动对理性思想的高扬使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的转换, 应该看到这对社会影响的程度是巨大且深刻的。占主宰地位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 建立民主政体;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 一个具有极大进取精神和不断发展的西方社会出现在了人类舞台上。

    (2)思想引领时代发出革命的呼声。上面两则文献材料反映的思想分别发出了怎样的时代呼声?

    【见证时代变化】

    材料三:

    图一 十月革命中革命武装攻占冬宫(绘画)               图二 五四运动(绘画)

    (3)革命揭开时代变化的恢宏序章。上面图片场景反映的两场革命分别带来了怎样的时代变化?

    【谱写时代华章】

    材料四: 作为我党早期“农民运动之王”的毛泽东,心中十分清楚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因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是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

    ——熊华源《毛泽东、朱德共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贡献》

    (4)材料四中,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为解决该问题,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采取的土地政策是什么?

    材料五: 亚太过去几十年经济快速增长, 得益于和平稳定的环境。我们应该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 为亚太和世界和平稳定提供保障。我们要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 稳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我们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亚太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要不断深化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 朝着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不断迈进!

    ——摘自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5)据材料五, 指出中国为亚太地区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

  • 8、法理德·扎卡瑞亚在《后美国时代》一书中认为:“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之为群雄竞起的时代。”“群雄竞起”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美国失去对全球事务的主导作用 B、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权力真空 C、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 9、1946年,斯大林在最高苏维埃选举中声称“战争是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必然产物,只要资本主义存在, 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在西方领导人眼中,这无异于战争宣言,1949年柏林危机就是苏联向西方挑战的第一步,因此西方国家必须采取措施自卫。材料认为(     )
    A、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是“冷战”的根源 B、资本主义是战争发生的根源 C、“冷战” 是由柏林危机引起的 D、为对付苏联,西方国家成立了“北约”
  • 10、陈争平教授将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分为四大阶段,即近代被动附庸型开放、建国初一边倒型开放、六七十年代突围型开放和新时期的扩大开放。下列有关几个“开放”叙述正确的是

    ①“被动附庸型开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一边倒型开放”有利于新中国工业化建设

    ③“突围型开放”为 80 年代以后的经济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④“扩大开放”开始的标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11、周恩来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下是某班以“周恩来的外交风云”为主题设计的内容,下列搭配与主题不相称的是(     )
    A、鸿门赴宴——重庆谈判 B、力挽狂澜——亚非会议 C、摒弃前嫌——中日建交 D、和平共处——中印谈判
  • 12、“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诚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与这段发言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旅顺大屠杀 B、南京大屠杀 C、一二•九运动 D、卢沟桥事变
  • 13、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 解读错误的是(     )

    A、A到F是中国近代史时期 B、D到E是土地革命时期 C、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D、B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束的标志
  • 14、“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使(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C、列强对华开始进行大规模资本输出 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 15、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他主要是赞扬了中国古代的(     )
    A、中央集权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 16、“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上述材料体现了商鞅变法内容中的( )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 17、下列四幅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历史地图, 按其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 18、历史文化遗产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及文化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位于山东省曲阜市的孔庙、孔府、孔林,是后人纪念和缅怀孔子的重要场所,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孔子提出了什么学说?创立了哪一学派?
    (2)、红军长征路线属于线性文化遗产(线状或带状的文化遗产区域),这是文化遗产的一种形式。红军长征开始于哪一年?你认为红军长征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3)、下图所示人物是世界近代史上伟大的音乐家,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民主的革命精神,成为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英雄交响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是谁?
  • 19、读图,回答问题。

     

    (1)、两图所反映的史实相距多少年?前后“三大巨头”相聚的背景分别是什么?
    (2)、两图所反映史实的相同特点是什么?
  • 20、为摆脱危机而实行“新政”的美国总统是( )
    A、林肯 B、华盛顿 C、威尔逊 D、罗斯福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