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有关电解水实验(如下图)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试管甲中的气体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B、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是2:1 C、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向水中滴加少量硫酸可以增加导电性
  • 2、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氧化镁 B、氧化铜、液氧 C、生锈的铁钉、五氧化二磷 D、水和冰相混合、啤酒
  • 3、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检查气密性 C、   过滤 D、   熄灭酒精灯
  • 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3个氧分子:3O B、3个钠离子: C、2个氢原子:2H D、氯化钾:KCl2
  • 5、小明在帮助老师整理试剂时,发现一瓶标签受损的稀盐酸。为测定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图实验。(已知:Na2CO3+2HCl=CO2+H2O+2NaCl

    (1)、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g。
    (2)、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若要将50g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的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g。
  • 6、氧化镁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研究团队用MgSO4和CO制备MgO,同时用软锰矿(含MnO2)吸收SO2 , 可获得MnSO4产品,其工艺如图。

    (1)、制取MgO

    i.传统方法:2MgSO41200__2MgO+2SO2↑+X↑,X的化学式为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ii.现代工艺:如反应器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与传统方法相比,其优点是

    iii.根据图中所示,在反应器中若要提高MgO的产率,当温度为800℃时,通入CO气体流量最优条件为mL·min-1

    (2)、制取MnSO4

    i.如图所示,在反应器Ⅱ中,先把软锰矿研磨的目的是

    ii.对于反应器Ⅱ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反应器Ⅱ内不需要对MnSO4溶解

    b.过滤把不溶性杂质与MnSO4溶液分离

    c.反应器Ⅱ中SO2吸收率低会加剧酸雨形成

  • 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根据实验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b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以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写出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烧杯里铁皮架的上下层各放置了一根燃着的蜡烛,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由此推断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 8、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怎么处理?

    近几年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为我国载人空间站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呼出的CO2是怎么处理的?航天员呼出的CO2不仅是废气,而且对人体有害。座舱空气中CO2分压达到2千帕就会影响航天员的健康和安全。

    通常处理CO2有两种方法。方法一:对于短期飞行的载人航天器而言,常采用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吸收CO2。LiOH与CO2发生反应的生成物为碳酸锂,实现了对CO2的吸收。该方法吸收效率高、安全,但这是一次性使用的去除方法。方法二:对于二氧化碳进行收集和再生处理,重新生成可供人体呼吸的氧气。第1步,利用固态胺系统对座舱CO2进行吸收与浓缩;第2步,利用特种反应器实现对CO2的加氢甲烷化的还原反应,使之生成甲烷(CH4)与水;第3步,采用电解方法对水进行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氧气供人呼吸使用。

    (1)、碳酸锂的化学式为2CH4表达的含义是
    (2)、①空间站内的空气为(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对比关于CO2的两种处理方法,方法更好,原因是

    ③在空间站,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得到的氢气可否再利用?(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 9、唐代陆羽所著《茶经》涵盖了茶树栽培、茶具使用、饮茶方法等内容,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的茶学专著。
    (1)、茶叶含氟,对预防龋齿有一定效果,这里的“氟”是指_______(填序号)。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2)、《茶经·五之煮》中“缃、苦、馨”形容茶的色香味,远处就能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3)、《茶经》中记载的“漉(lù)水囊”可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该过程类似实验操作中的 , 该实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明代已存在用木炭除去泡茶用水中异味的方法,此法利用了木炭的性,还有硬水也会影响泡茶的口感,故最好用软水泡茶,现实生活中常用的方法软化硬水。
    (5)、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长久不褪色,原因是墨汁中的炭黑
  • 10、评价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与实践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目的

    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观察硫燃烧现象

    比较铁、铝的活动性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方案

    选项

    A.

    B.

    C.

    D.

    A、A B、B C、C D、D
  • 11、根据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10℃时,KNO3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C、20℃时,20gKNO3能完全溶于50g水 D、KNO3饱和溶液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KNO3晶体
  •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则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C、喝汽水会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D、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不慎洒出一部分,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 13、下列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4Al+3O2=2Al2O3 B、H2CO3=CO2+H2O C、Fe+CuSO4=FeSO4+Cu D、CaCO3+2HCl=CaCl2+H2O+CO2
  • 1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A、氧分子——O B、钠离子——Na+ C、2个汞原子——2Hg D、氮元素——N
  • 15、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加入固体粉末 B、熄灭酒精灯 C、倾倒液体 D、读取体积
  • 16、2024年9月25日8时44分,我国火箭军向太平洋成功发射了1枚东风31AG洲际弹道导弹,并击中太平洋中制定目标,总射程12000公里。“东风快递使命必达”,东风导弹的试射成功,不仅增强了中国战略威慑能力也向全世界展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决心。在东风导弹试射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燃料持续燃烧产生大量高温燃气 B、高温燃气中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水 C、导弹在击中目标后发生爆炸,放出大量热 D、导弹(金属)外壳在爆炸后海洋中一段时间锈蚀
  • 17、小米su7电动汽车一经推出便火爆互联网,其采用的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一种采用率较高的动力电池。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以及“碳达峰”、“碳中和”概念的出现,电动汽车的电池回收对缓解当前锂矿资源紧张局面,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及储能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废旧电池回收需要进行预处理,对磷酸亚铁锂电池进行高温煅烧预处理的方程式为:12LiFePO4+3O2__4LiFePO43+2X+4Fe+8Li。回答下列问题:

    (1)、LiFePO4是否属于金属材料(填“是”或“否”)。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应为
    (3)、废旧电池含有N、P、S和重金属元素,若不及时回收,其可能造成的污染有___________。
    A、土壤重金属污染 B、水资源污染 C、空气污染
    (4)、已知一辆小米su7的磷酸铁锂电池容量为79000Wh,电池能量密度为100Wh/kg(电池容量=电池质量×电池能量密度,电池质量全部由磷酸铁锂构成),高温煅烧过程中消耗氧气的质量为多少?
  • 18、哈尔滨将于2025年2月承办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本次亚冬会,甲醇(CH3OH)动力汽车将加入服务车队,向全世界展示汽车新能源路径的另一种解决方案。甲醇动力服务车队不仅将在赛事过程中为亚冬会提供用车保障,更将在赛会结束后投入哈尔滨市出租汽车运营,助力推进哈尔滨生态建设,推动绿色交通转型。让我们通过下面甲醇的工业生产流程图来认识一下这位汽车能源的新朋友。请结合图文信息,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1)、“电解器”中常加入氢氧化钠,其目的是
    (2)、物质X是。例举负极气体的其中一种用途
    (3)、“催化合成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5)、太阳能电池是将能转化成能。
    (6)、甲醇属于物质分类的(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 19、

    学习了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后,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无现象反应的可视化实验。

    探究一:图甲所示试管内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那么该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是否发生反应呢?

    【设计实验】

    (1)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向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两滴酚酞,再逐滴滴入过量稀硫酸,这个过程中你观察到________现象。

    【实验反思】同学们对反应后硫酸是否剩余继续进行验证,进行如下实验:

    组号

    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用pH试纸测定实验后溶液的pH

    pH=3

    硫酸剩余

    2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B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硫酸剩余

    3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镁条

    硫酸剩余

    (2)实验1中,开始时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测得的稀硫酸的pH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实验2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

    (4)实验3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探究二:

    (5)图乙所示实验中装置B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要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兴趣小组做了图丙的数字化实验,则图3中的曲线________(填“A”或“B”)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实验结论】

    (6)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通过证明________或生成物存在证明反应的发生。

    (7)探究装置B中化学反应后的成分,设计实验方案并得出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________溶液,过滤后,再往滤液中滴加少量________溶液。

    开始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另一种试剂溶液变红色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8)要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可选择适量的___________。

    A. 氢氧化钡溶液B. 氯化钙溶液C. 氢氧化钙溶液D. 稀盐酸
  • 20、下图为常见气体制备、收集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某兴趣小组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

    (1)、实验室用A装置可以制备氧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填药品名称),为便于控制反应快慢,应选择的装置是(选填“A”“B”或“C”)。向所选装置(气密性良好)中加入药品并开始实验,容器内快速产生气泡,若(补充实验操作和现象),该气体为CO2
    (3)、用装置D收集气体,气体从导管a端通入,说明该气体
    (4)、装置E为验证燃烧条件的装置,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
    (5)、装置B中液体从流入(填仪器名称)。
上一页 86 87 88 89 9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