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氨能——未来清洁新能源
通常情况下,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常温加压即可被液化。液氨用途广泛,工业上常用作化肥、化工原料、制冷剂,也可用作液体燃料,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水和。
工业合成氨的历史已有一白多年,反应原理主要是和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经催化合成。为解决合成转化率低的问题,反应后可将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将未反应的和重新混合继续合成。
在将来,氨燃料有望在航海、航空和燃料电池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氨能有望成为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将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1)、氨气被压缩成液氨时,发生了变化(填“物理”或“化学”)。(2)、若氨气发生泄漏易被人发觉,理由是 , 氨气泄漏可立即用吸收,(3)、氨气在空气中无法燃烧,但能在纯氧中燃烧,说明氨气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有关。(4)、工业上利用和合成氨的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合成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催化剂外还有。(5)、“氨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优点有。 -
2、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风炉以铜铁铸之……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漉水囊……其格以生铜铸之。”(1)、“铜铁”(填“属于”或“不属于”)金属材料。(2)、“飚”(即风)提供燃烧所需的。(3)、“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类似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4)、茶香四溢,从分子角度解释其原因是。(5)、“火能熟水”说明燃烧(填“吸收”或“放出”)热量。(6)、“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在空气中加热,反复捶打,成为韧性十足的“百炼钢”,写出利用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与磁铁矿反应炼铁的化学方程式:。(7)、铜铁合金,又称铁白铜,是一种在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的结构性材料。图中能表示铜铁合金熔点的是(选填“a”、“b”或“c”)。
-
3、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铁生锈的条件
B.验证分子运动
C.验证CO具有还原性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
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HUAWEIMate70采用5000mAh大容量电池,超长续航。具有这么大的电池容量离不开其重要原料之一——锂。在电池技术和5G技术逐渐成熟之后,华为自研芯片也实现了技术突破,陆续普及各类机型。请完成下面小题。
(1)、芯片蚀刻过程中,当物质NF3与硅反应时生成的物质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硅元素化合价改变 B、反应后原子数目增大了 C、上述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D、空气中物质丁的质量分数为78%(2)、某锂离子电池,其正极材料为磷酸亚铁锂(LiFePO4),负极材料为石墨,该电池反应原理为LiFePO4FePO4+Li.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负极材料石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B、磷酸铁(FePO4)中,P的化合价为+5 C、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石墨作负极材料,与其导电性有关 -
5、用传感器测定蜡烛燃烧(蜡烛有剩余)过程中氧气体积分数变化,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后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B、蜡烛熄灭时氧气完全耗尽 C、t2-t3段氧气体积分数升高,是因为装置漏气,氧气增多。 D、实验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
6、实验现象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
结论
A
带火星木条复燃
气体为氧气
B
酚酞溶液变红
溶液呈酸性
C
蜡烛熄灭
气体为二氧化碳
D
溶液变浑浊
生成碳酸钙沉淀
A、A B、B C、C D、D -
7、逻辑推理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则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 B、溶液是均一的,则均一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8、古代“火折子”利用草纸包裹火星保存火种,使用时吹气复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草纸为可燃物 B、吹气降低了草纸的着火点 C、复燃说明温度达到着火点 D、火折子需隔绝氧气保存
-
9、关于氢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燃烧产物无污染 B、属于可再生能源 C、需解决安全储存问题 D、能量转化效率为100%
-
10、氢气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反应生成两种物质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中氢、氧原子数目改变
-
11、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可增强免疫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维生素C由20个原子构成 B、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4 C、属于氧化物 D、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
12、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测溶液pH B、
稀释浓硫酸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点燃酒精灯
-
13、硒元素有防癌作用,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硒的核电荷数为34 B、硒属于非金属元素 C、硒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D、硒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
14、乘坐高铁时,下列行为正确的是A、携带酒精喷雾消毒 B、按指示标志有序上下车 C、用湿毛巾擦拭带电插座 D、在车厢内点燃檀香
-
15、202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生态修复”。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推广使用氢能源公交车 B、焚烧秸秆以增加土壤肥力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D、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
-
16、下列传统工艺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雕刻木版年画 B、酿制糯米酒 C、剪裁丝绸布料 D、编织竹篮
-
17、臭氧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对氧气无声放电可获得臭氧,实验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2甲表示的是纯净物,丙表示的是混合物 B、图2乙中的粒子均可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 C、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
18、向 100g 含有 HCl 和 MgCl2 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 NaOH 溶液并振荡,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 194.2g 不饱和溶液 M 和沉淀 N 。(1)、沉淀 N 的质量为g。(2)、原混合溶液中 HCl 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
19、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为淀粉工业制造和二氧化碳利用打开了一扇窗,部分人工合成淀粉路线如下:(1)、在淀粉(C6H10O5)n分子中,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填最简整数比)。(2)、在CH3OH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是 。
-
20、
I.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他用装置C作为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________,关闭弹簧夹,反应停止后液面应位于________(填“1”“2”或“3”)处。
(2)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铵盐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反应方程式________,氨气的制取并收集的装置应选择 ________。
(3)装置G可以用来收集气体,还可以防倒吸。请你推测该气体的密度 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空气的密度。
(4)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除去CO中的CO2并收集一瓶CO的装置图(瓶内为NaOH浓溶液),其中最合理的装置是 (填序号)。
A. B. C. D. II.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且没有完全密封的无色溶液(如图),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询问老师,只知道原溶液是NaCl、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溶液。
【提出问题】原瓶中是何种溶液,是否变质?
【进行猜想】
猜想Ⅰ:原瓶中是NaCl溶液;
猜想Ⅱ:原瓶中是NaOH溶液;
猜想Ⅲ:原瓶中是Na2CO3溶液;
猜想Ⅳ:原瓶中是NaHCO3溶液。
【查阅资料】
(5)常温下,有关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表: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常温下的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常温下稀溶液的pH
7
13
11
9
从上表可知,猜想Ⅳ一定错误,因为________。
【进行实验】
(6)取少量样品,测得溶液的pH大于7,说明猜想Ⅰ错误,理由是________。
(7)小组同学另取样品,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生成白色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通过实验可以判断,样品无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________。
【获得结论】
(8)猜想________正确。
【拓展延伸】
(9)实验(6)中检验无色溶液B时,能代替硫酸铜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金属镁 b.pH试纸 c.氧化铜 d.酚酞试液 e.氯化铁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