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推理和归纳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因此物质的性质是导致物质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B、NaOH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则Cu(OH)2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因此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 2、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载人航天器中处理CO2的方法之一是将CO2与氢气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物丁可作燃料 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发生改变 C、该反应涉及到两种氧化物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11
  • 3、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苏打能作发酵粉,是因为小苏打能与面粉反应 B、浓硫酸可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汽油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乳化作用 D、碳酸氢钠可以除去过多的胃酸,是因为发生中和反应
  •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古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下列诗句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沉舟侧畔千帆过 B、已是悬崖百丈冰 C、蜡炬成灰泪始干 D、白玉为堂金作马
  • 5、科研人员提出一种回收利用铝冶炼产生的废渣赤泥(含Fe2O3)的新方法,助力产业逐“绿”前行。应用新方法从赤泥中提取铁的装置如图所示。

    (1)、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2)、应用新方法从赤泥中提取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H2+Fe2O3__3H2O+2Fe

    ①某工厂每年产生赤泥约9000吨,假设赤泥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30%,用新方法处理9000吨赤泥,理论上可提取铁吨(写出计算过程)。

    ②传统方法通常使用CO还原Fe2O3 , 新方法能使产业更加绿色环保的原因是(写一种)。

  • 6、

    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国科研团队正积极运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减少CO2进入大气。被封存的CO2有许多的用途,如用于食品保鲜、气体肥料、转化成甲醇CH3OH等其他清洁能源,以此来消除资源的巨大浪费。我国正以超世界一流的目光发展经济,完善环保体制。根据文本信息,完成下列任务:

    碳排放: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CO2

    碳吸收:自然界中有多种途径吸收二氧化碳。

    (1)①绿色植物通过吸收CO2

    ②海水也能吸收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碳捕捉:

    “CCS碳捕捉和储存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实际生产中,常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 , 流程如图所示。

    (2)①“捕捉室”中发生的反应为CO2+2NaOH=Na2CO3+X , 其中X的化学式为

    ②“反应室”中的物质反应后,将NaOH溶液和CaCO3固体分离的操作是

    ③“高温煅烧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甲醇中碳与氢原子个数比。甲醇燃料是一种新型清洁燃料,甲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7、金属的发现与使用历史体现了人们对其性质的认识和科技发展水平。
    (1)、“金(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表明青铜的硬度比纯铜(选填“大”或“小”)。
    (2)、“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生熟相和,炼成则钢。”将生铁炼成钢时,主要是降低了生铁中的
    (3)、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暖宝宝”发热原理和主要成分很感兴趣,买来一盒“暖宝宝”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木炭、铁都是黑色粉末、木炭不与稀硫酸反应:

    【实验探究】

    Ⅰ.小林认为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生石灰能与空气中的水反应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小李认为小林的说法不对,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快,温度高,容易灼伤皮肤,于是小李剪开“暖宝宝”看到内容物为黑色粉末,于是进行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黑色粉末部分溶解, , 溶液变为浅绿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黑色粉末中含有铁粉。

    ②另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在白纸上,用磁铁靠近

    黑色粉末部分被吸引。

    ③将操作Ⅱ余下的黑色粉末放在燃烧匙中,用酒精灯的外焰灼烧,罩上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黑色粉末燃烧,

    黑色粉末中含有炭。

    【探究结论】“暖宝宝”发热是因为铁粉在空气中发生氧化而放热。

    【拓展反思】

    ①小芳认为操作Ⅲ的结论不严密,因为 , 应重新设计实验检验是否含有炭。

    ②小芳打开外包装,发现“暖宝宝”装在真空袋中,目的是

  • 8、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写出仪器名称:b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如图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操作

    现象

    结论

    湿润的紫色石蕊紫花

    待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反思:通过现象(1),并不能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结论,理由是

    (4)、自制简易灭火器。

    利用家中废旧物品组装一套简易灭火器(如图Ⅰ),将瓶子倒转使两种物质混合,瓶内喷出大量泡沫即可灭火(如图Ⅱ)。

    该灭火器的原理是:小苏打和米醋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使瓶内 , 瓶内泡沫喷出附着在燃烧物表面,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且 , 达到灭火的目的。

  • 9、【水的知识科普】
    (1)、水是生命之源:水是所有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我们日常喝的生活饮用水中含有铁、锰、铜、锌、钙等多种矿物质。这里的“铁、锰、铜、锌、钙”是指(填“分子”“原子”“离子”或“元素”)。
    (2)、水资源的分布:由图1可知,全国地表水水质类别中占比最高的是(填序号)类水体。与2018年同期相比,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4.3个百分点,下列对这种变化的解释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填字母)。

    A.深化落实“河长(zhǎng)制”,责任到人,政策到位        

    B.清理污染河道的底泥

    C.存在污染隐患的企业一律关停                 

    D.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3)、水质保护: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图2为污水处理流程示意图。污水通过“格栅”是一级处理的首要环节,可去除水中的。二级处理中,利用活性炭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4)、水文化:潮汕工夫茶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泡茶用无污染的天然水最佳,紫砂壶是珍贵的泡茶壶具,紫砂中二氧化硅SiO2含量较高的,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5)、水的用途:水作为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在工业生产上也有重要用途,请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 10、中国锻造铁器的工艺技术令世界瞩目。《天工开物之锤锻》中记载:凡冶铁成器,取已炒熟铁为之……“凡铁炉,用盐做造,和泥砌成”……“若已成废器未锈烂者,名曰劳铁……”
    (1)、“已炒熟铁”是指由生铁通过一定的工艺(填“提高”或“降低”)含碳量转化为熟铁(即钢)。
    (2)、用盐泥砌成的铁炉,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变化:2NaCl+H2O__X+2HCl , 其中X的化学式为
    (3)、铁生锈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等发生化学反应。
    (4)、“劳铁”即废旧的铁器,属于(填“可回收”或“有害”)垃圾。
    (5)、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来冶炼生铁,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1、下列实验设计、现象均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目的

    验证CO2与水反应

    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验证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现象

    软塑料瓶变瘪

    木炭熄灭后待装置冷却,打开弹簧夹,水倒流

    两管均有气泡冒出,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放在管口,打开活塞,a管燃烧更旺,b管产生淡蓝色火焰

    反应后天平保持平衡

    实验设计

    A、A B、B C、C D、D
  • 12、在利用黄铜制作机器零件的过程中会产生黄铜屑,经测定黄铜屑中含有Zn和Cu.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黄铜颜色与黄金相似,可用稀盐酸鉴别 B、将黄铜屑加入足量稀硫酸中,黄铜屑会全部溶解 C、根据黄铜的用途,可推测黄铜可塑性好、易加工 D、根据黄铜屑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现象,可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 13、某手机采用5000mAh大容量电池电池,超长续航,具有这么大电池容量离不开其重要原料之一——锂。完成下面小题。
    (1)、如图是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锂属于金属元素 B、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C、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 D、氢氧化锂的化学式为LiOH3
    (2)、芯片蚀刻过程中,当物质NF3与硅反应时生成的物质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反应后原子数目增多了 C、反应生成的丙、丁微粒数比为3:2 D、空气中物质丁的质量分数为78%
  • 14、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表示三个氧离子的是
    A、3O-2 B、O32- C、CO32- D、3O2-
  • 15、化学与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更健康可大量服用保健品 B、谷物和肉类不能为人类提供维生素 C、青少年应该多补充微量元素Ca D、缺氟会导致龋齿
  • 16、化学元素符号来源于拉丁文,创造钠(Na)、钙(Ca)等元素名称的是我国化学家
    A、张青莲 B、徐寿 C、闵恩泽 D、屠呦呦
  • 17、我国古代文物呈现了瑰丽的历史文化。下列文物中,其主要成分属于合金的是
    A、明纯金皇冠 B、元青花瓷瓶 C、唐兽首玛瑙杯 D、商青铜纵目面具
  • 18、

    耕地盐碱化影响粮食安全,对盐碱土综合治理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土壤盐碱化相关的项目式研究。

    任务一:调查盐碱地形成的原因

    【查阅资料】

    盐碱地是由于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形成的。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的碳酸盐累积有关。降水量等也对表层土壤含盐量影响较大。

    【讨论分析】

    (1)图是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土壤表层含盐量的季度变化示意图。该地区7、8月份土壤含盐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任务二:探究当地盐碱地土壤的成分

    取样:根据当地农科所介绍,该地土壤盐碱化可能是因为土壤中含有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盐分。为确定其成分,取用该地土壤样品用适量蒸馏水充分浸泡后过滤,取滤液,即得到土壤浸出液。

    【查阅资料】氯化钠和硫酸钠溶液显中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2)检测:取少量土壤浸出液,加入酚酞溶液后溶液呈红色,说明土壤浸出液呈碱性,由此得出土壤中一定含有的盐是________。

    【提出问题】土壤中还含有哪些盐分?

    【作出猜想】

    (3)猜想一:NaCl;猜想二:Na2SO4;猜想三:________(填化学式)

    【实验探究】查阅《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见表。

     

    OH

    NO3

    Cl

    SO42

    CO32

    Ba2+

    Ag+

    (4)实验1:取少量土壤浸出液加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再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土壤中含有________(填化学式)。

    (5)实验2:取实验1所得上层清液,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土壤中含有氯化钠,写出氯化钠与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反思评价】

    (6)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实验2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________。

    任务三:设计盐碱地的改良方案

    (7)下列盐碱地的改良方案合理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可以用熟石灰改良盐碱地
    B. 春秋季平整土地时,可适量灌水洗盐
    C. 可适量施用有机肥料(能产生有机酸)
  • 19、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核心知识之一,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为
    (2)、在实验室可选用装置A和E组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为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选用的发生装置是装置 , 将该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图F、G装置,其中装置G的作用是;若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4)、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右图所示“制氧机”自制O2

    【资料】过碳酸钠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Na2CO3H2O2Na2CO3易溶于水。

    【操作】在左瓶中依次加入适量水、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

    【现象】左瓶中黑色粉末翻腾、液体浑浊,瓶壁温热;右瓶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评价】右瓶中水的作用是(写一条)。

  • 20、科学家研究开发氢能源的脚步从未停止,如图为我国科学家研发的制取和贮存氢气的新工艺。

    (1)、上述工艺涉及太阳能转化为能。
    (2)、反应1的生成物是 , 反应3通入氩气的目的是
    (3)、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与电解水制氢相比,该方法制氢的优点是
    (4)、循环制氢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写一个)。
    (5)、该循环过程中需要不断补水的原因是
上一页 76 77 78 79 8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