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宋君       得一人使 B、而传之者     之于宋君 C、闻之宋君       非得一人井中也 D、人曰          奈何忧
  •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常一人外       功自傲 B、奈何其坏      杞人 C、所寄         羊补牢 D、得一人之使       晏子使
  • 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之如此       之于宋君 B、往晓之        未若柳絮风起 C、屈伸呼吸       未柳絮因风起 D、其家穿井     望尘莫
  • 4、熟读课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杞人忧天《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 , 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 ,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 5、熟读课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 , 常一人居外。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之,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曰:“得一人之使 ,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 6、填空。
    (1)、《吕氏春秋》,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又称《》,系战国末期秦国丞相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2)、《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所著。内容多为。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 7、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请根据文段内容,为两位人物选择恰当的选项。

    A.令弟     B.舍弟

         ②

    (2)、从个人的“小我”走向国家或集体的“大我”,能放大人生的格局。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内容,阐述该人物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及其意义。

    A.孙悟空(《西游记》)         B.鲁迅(《朝花夕拾》)

    我选择(填序号),

  • 8、英国学者科尔顿说:“真正的友情是在困苦患难中结成的,正如生铁在烈火中才能锤炼成锅一样。”你认为名著中下列人物间有没有真正的友情? 请任选一组,结合人物具体经历简述理由。

    A.孙悟空和猪八戒         B.鲁迅和藤野先生

  • 9、围绕“一路同行”这一主题词,请你完成名著导读表的填写。

    形式

    内容

    问题

    辨人物

    却说那龙吃了三藏的白马,伏在那涧底中间,潜灵养性。只听得有人叫骂索马,他按不住心中火发,急纵身越浪翻波,跳将上来道:“是哪个敢在这里海口伤吾?”

    ⑴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在众多同行者的帮助下,闯过一道道难关。该文段中的“他”指的是同行者

    写批注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在内。

    ⑵阿长是鲁迅人生路上的助力者吗? 结合事例,说说你的想法。

    谈理解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他们都对他的成长产生了巨大影响。

    ⑶请从《朝花夕拾》中任选一人物,谈谈他(她)的教育方式对鲁迅产生的影响。

  • 10、关于《朝花夕拾》,有这样一副对联:

    独酌花酒释胸竹,寒衣不胜暑

    朝花夕拾谁归属,酸甜咸辣苦

    关于《西游记》,有这样一首歌曲: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阅读了这两本名著后,小语和小文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1)、小语:看了《朝花夕拾》,我觉得迅哥儿的童年生活是苦味的! 既要去“三味书屋”念书,又要被长妈妈众多的迷信规矩束缚!

    我:我不赞同,。所以他的童年也是有甜味的。

    (2)、小文:《西游记》里,师徒四人的取经路上有打不完的妖,灭不完的怪,简直就是一部“苦难史”!

    我:我赞同,但是我也读出了其他滋味,例如这个情节,就体现了孙悟空敢于和天庭反抗的“辣”;至于八戒,由于(情节)被贬下凡,错投猪胎成了那副模样,读来令人心“酸”。

  • 11、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关系的转变往往需要契机,而其中又蕴含交往的方法。
    (1)、请结合作品,完成下列题目。

    人物关系

    契机

    交往之道

    孙悟空与唐僧

    (《西游记》)

    理解约束背后的期待。

    少年鲁迅与阿长

    (《朝花夕拾》)

    小王子与玫瑰

    (《小王子》)

    小王子遇到了花园中的五千朵玫瑰,在狐狸的启发下,经过比较才明白心中那朵玫瑰独一无二的价值,重新理解了与玫瑰的关系。

    (2)、针对同学的烦恼,请运用上面的“交往之道”加以劝说。

    小语:哎! 新班级里的老师很严格,我又没有好朋友,好怀念我的小学生活啊!

    小文:

  • 12、春蕾小组打算做一期“最佳友人”的人物专栏,以下三位候选人,谁能成为你心中的“最佳友人”?请结合名著相关情节说明理由。

    A. B. C. 

    是我心中的最佳友人。因为他(她)

  • 13、张小琳发现,不同的名著中会出现一些相似的情节。如《西游记》中孙悟空“骗”走芭蕉扇,《朝花夕拾》中衍太太“骗”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的情节。同样是“骗”,你认为吴承恩和鲁迅设计“骗”这一情节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 14、同学们在阅读名著时,也领略到了想象的魅力,梳理了学习单,请你补充完整。

    作品

    《西游记》

    《无常》(《朝花夕拾》)

    所写之处

    天宫

    阴间

    再现奇异想象

    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她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推测、想象、意图

  • 15、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鲁迅与孙悟空的成长经历,经典组探究了鲁迅人生道路与悟空取经道路中的三次“离”,请一起完成。

    《朝花夕拾》目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表2 悟空取经道路中的“离”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离”的表现

    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聒恶我,我回去便了!

    悟空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

    大圣疼痛难忍 , 见师父更不回心,没奈何,只得又驾筋斗云,起在空中。忽然省悟道:“这尚负了我心,我且向普陀崖告诉观音菩萨去来。

    离队之因

    打死了六个强盗,被唐僧训斥。

    ③____

    打死了几个贼盗,被唐僧赶离。

    (1)、阅读图1、表2,结合名著相关内容,补全表格信息。
    (2)、结合图1与表2 内容,说说人物是如何在几次“离”的过程中逐渐成长的。
    (3)、小博读完《朝花夕拾》《西游记》这两本名著后,发现它们都展现了作者或主人公不断辗转,寻求理想的一生,这让小博想到了网红句子: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①。请你选择鲁迅或孙悟空,结合其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阐述对他“归来仍是少年”的理解。

    【注释】①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你在外面漂泊、打拼半生,归来之时,依然能够坚守初心与理想,保持一颗纯真、炙热的少年心。

    篇目·人物

    辗转·路线

    《朝花夕拾》·鲁迅

    绍兴南京→日本→回国

    《西游记》·孙悟空

    花果山→灵台方寸山→……→灵山

  • 16、摄影组要拍摄关于越窑青瓷的短视频,为丰富视频内容,同学们搜到两则关于越窑青瓷的材料,请你一起研读。

    【材料一】碗:越州上,鼎州、婺州次;岳州上,寿州、洪州次。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若邢瓷类银,则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不如越三也。晋杜育《荈赋》所谓:“器择陶拣,出自东瓯”。瓯,越州也,瓯越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以下。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茶,茶作红白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

    (节选自陆羽《茶经》)

    【材料二】

    贡馀秘色茶盏

    【唐】徐夤(yín)

    捩③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濆。中山竹叶醅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

    (选自《全唐诗》)

    【注释】①莽(chuǎn):茶的老叶,即粗茶。②秘色:即秘色瓷。唐、五代之际越窑青瓷中的上乘之作。③捩(liè):扭转,这里可理解为采撷。④濆(fén):水边,岸边。⑤中山:美酒的代称。⑥中:此指醉酒。

    (1)、根据表格中的提示方法,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文言语句

    提示方法

    解释

    者以邢州处越州上

    查阅字典法

    ①有的,有的人;②也许,或许;③又。

    (填序号)

    殊为不

    ①代词,这样,那样;②是的,对的;

    ③应允,许诺;④……的样子。

    (填序号)

    邢瓷类雪

    语境推断法:邢瓷类雪,越瓷类冰。

    青则

    联想成语法:徒劳无

    (2)、请你用“/”为【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3)、【材料一】中陆羽盛赞越瓷茶器,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陆羽为什么认为越瓷胜于邢瓷。
    (4)、读《贡馀秘色茶盏》首联,可知“秘色瓷”之色 , 其“秘”与其作为的地位有关。
    (5)、【材料一】提到茶器对茶色的影响,请结合【材料二】中“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一联,想象描述新茶注入秘色茶盏的景象。
  • 17、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饮马长城窟行(节选)

    乐府诗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意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注释】①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刻成鲤鱼形状的木板。②烹:煮。假鱼本不能煮,这里是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乙】子书

    [明]徐媛

    儿年几弱冠,懦怯无为,于世情毫不谙练 , 深为尔忧之。男子昂藏六尺于二仪间,不奋发雄飞而挺两翼,日淹岁月,逸居无教,与鸟兽何? 将来奈何为人? 慎勿令亲者怜而恶者快! 兢兢业业无夙夜临事须外明于理而内决于心。钻燧取火,可以续朝阳;挥翮之风,可以继屏翳。物固有小而益大,人无全用哉?

    习业当凝神伫思,戢足纳心。应事以精,不畏不成形;造物以神,不不为器。能尽我道而听天命,庶不愧于父母妻子□。循此则终身不堕沦落,尚勉之励之,以我言为箴,勿愤愤于衷,勿朦朦于志。

    (有删减)

    【注释】①谙练:熟习,熟练,有经验。②昂藏:气度不凡的样子。③二仪:指天地。④翮(hé):指鸟的翅膀,这里借指羽毛扇。⑤屏翳:古代传说中掌管风雨的神。⑥戢(jí):停止,禁止。⑦愤(kuì)愦:昏庸,糊涂。

    1.参照提示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文言语句

    提示方法

    解释

    子书

    触类旁通法:《诫子书》

    ⑴____

    与鸟兽何

    成语推断法:大同小

    ⑵____

    无全用哉

    语境推测法:前后语境

    ⑶____

    不为器

    查阅字典法:①祸患,灾难;②担心,忧虑;③病;④讨厌。

    ⑷____(填序号)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兢兢业业无怠夙夜临事须外明于理而内决于心

    (2)、给【乙】文中方框处选一个恰当的语气词,并说明理由。

    A.耶          B.矣

    , 理由:

    (3)、根据语境完成填空。

    小语:【甲】诗中,⑴ “”“”两个词巧妙地指代了书信,真有意思。

    小文:“长跪”这个动作,我读出了收信人对这封书信的⑵

    小语:可见,读古诗文要关注重点词、关键句,如我们学过的《诫子书》中⑶ “”一句用双重否定的形式,来劝勉孩子明确志向、静心学习。

    小文:我觉得品标点符号也很重要。如【乙】文第一段连用两个问号,告诫儿子要⑷

    小语:嗯,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训子”“诫子”之类的家书,在表达对孩子的深情厚望时,语气都比较⑸

  • 1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甲】暮春即事

    【宋】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 , 不知春去几多时。

    【乙】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 , 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 ,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之曰:“君赐不可违。”簪一枝。

    【注释】①瓦雀:麻雀的别称。②周易:安邦治国、修身养性的哲学典籍。③甫:刚刚。④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成年。⑤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1)、请赏析【甲】诗中第一、二句里加点的短语“双双瓦雀”“点点杨花”。
    (2)、根据表格甲的提示方法,给下列加点的字释义。

    文言语句

    提示方法

    解释

    自是手不

    成语推断法:爱不

    众皆弃

    字源推断法:会意字。甲骨文省=內(大,人)+∀(口,

    地穴出口),表示人从地穴出口走出之意。

    同列之曰

    查阅字典法:①交谈,说话;②告诉;③语言;④词语。

    (填序号)

    簪一枝

    课内迁移法:去后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4)、联系【乙】文和提示,对人物经历及人物性格进行梳理,将下面的图补充完整。

    (5)、孔子认为“乐之”是读书的理想境界,叶采和司马光属于这样的“乐之者”吗? 请结合下面链接材料以及【甲】诗和【乙】文内容说说你的见解。

    【链接材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 19、古之学者读书之所以能有所成就,不只是因为刻苦勤奋,还因为他们善于总结经验和方法。小语很喜欢陆游的诗文,请你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下面的小题。

    【甲】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①庆元五年(1199年),陆游在山阴写下这首诗给小儿子陆子聿(yù)。

    【乙】陆游筑书巢

    【宋】陆游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 , 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 , 无非书者。饮食起居疾病呻吟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 , 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 , 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乎,其似巢也!”

    【注释】①椟(dú):木箱子。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③槁(gǎo)枝:枯树枝。

    (1)、根据表格中的提示方法,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文言语句

    提示方法

    解释

    绝知此事要

    成语推断法:事必

    俯仰四

    课内迁移法:野有麦场(《狼》)

    客就观之

    查阅字典法

    ①拉,牵引;②延请,邀请;③招引。

    (填序号)

    乎,其似巢也

    ①诚实;②相信;③随意;④确实。

    (填序号)

    (2)、理解文句,完成下列小题。

    ①结合文章内容,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②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并分析句末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3)、领悟文章主旨,结合对《〈论语〉十二章》的学习和以上两则材料内容完成表格。

    篇目

    有关读书之法的语句

    读书之法

    《冬夜读书示子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筑书巢》

    读书要全身心投入。

    《〈论语〉十二章》

  • 20、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练习。

    【甲】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乙】
    咏竹

    【宋】杨万里

    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

    便无文与可,自有月传神。

    (1)、有同学不理解【甲】文中“尝寄人空宅住”的“尝”字意思,下面是他从《古代汉语词典》中找到的“尝’的释义,请你帮他找出解释恰当的一项(   )
    A、品尝,辨别滋味。 B、秋祭名。 C、副词,曾经。 D、试一试,试探。
    (2)、【甲】文语言极其简练,但人物形象生动传神。

    ①王子猷尝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②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⑴请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①中加点词语表达效果。

    ⑵结尾只简单地写到“直指竹曰”,请你展开想象,设计王子猷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并说明理由。

    (3)、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对话。

    读了【乙】诗,我知道王子猷为什么这么喜欢竹子啦! 诗中⑴ “”的天气和竹子⑵“”的身姿形成鲜明对比,我读到了竹子⑶的特点。

    是呀! 竹子有很多值得我们欣赏的美好品性。但是,我觉得王子猷随意在别人家种竹子的行为表明他是一个自私无礼的人。你觉得呢?

    我不这样认为,⑷(结合知识卡片作答)

    知识卡片

    魏晋时期,士人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风流,而王子猷正是这样一个人。王子猷出身琅琊王氏,是王羲之的第五子,生性高傲,放诞不羁。对公务并不热忱,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会稽山阴。他遵照内心真实的原则去行动,不虚伪,不勉强,不拘于虚饰的礼节与形式,极度率真,对自然万物有最纯粹的深情与痴恋。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