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根据以下选段信息,请选出这两位“红星”人物的名字 (   )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有这样的叙述:

    “红星”一:然而他丝毫没有龙钟的老态,跟他的同寅谢觉哉一样,他有着轩昂有力的步态,明亮而愉悦的眼睛,一双曾在长征中使他爬过很多高山,渡过很多大河的健腿。

    “红星”二: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

    A、徐特立 周恩来 B、贺龙  彭德怀 C、徐海东  朱德 D、毛泽东 “红小鬼”
  •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苏轼,字子瞻,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记承天寺夜游》是他贬官黄州时所作。 B、“记”和“书”都属于古代“散文”的范畴,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C、《回忆我的母亲》是篇叙事散文,作者是朱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D、《美丽的颜色》的作者艾芙·居里,是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的次女。
  • 3、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 , 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2)、其间千二百里,虽 , 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3)、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
    (4)、黄鹤一去不复返,。(崔颢《黄鹤楼》)
    (5)、亭亭山上松,。(刘祯《赠从弟(其二)》)
    (6)、 , 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
    (7)、曹植《梁甫行》中通过对动物的描写,从侧面反映出边地人民生活环境的荒凉以及他们内心的恐惧、凄苦的句子是:“。”
    (8)、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 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读书,我们需要聚精会神,用心和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在读书中了解实事,获得审美情趣,启迪心灵。读毛泽东的《消息二则》,我们了解到中国人民解放军ruì①____不可当,致使敌人纷纷溃退;读钟声的《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我们知道要铭记惨绝人huán②____的南京大屠杀,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读鲁迅的《藤野先生》,我们知道要牢记老师的jiào huì③____,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读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我们看到了穿着粗俗、和蔼可亲、整日劳碌的母亲;读艾芙·居里的《美丽的颜色》,我们感知到了为科学而殚精竭虑的居里夫妇那振聋发聩的伟大人格……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溃退 B、劳碌 C、殚精竭虑 D、振聋发聩
  • 5、 请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家是什么?家是《散步》中家人互相扶持的其乐融融,家是《秋天的怀念》中亲人的无限包容,家是《峨眉山月歌》中诗人外出闯荡的牵挂……家是敬老孝亲,是勤俭奉献,是风雨同舟,是睦邻友爱……家是永恒的记忆,给了我们无限的回味。

    任务一:在你的家庭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请以《我家的故事》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

    任务二: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给了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请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

    任务三:有人说,家是装修奢华的大房子;有人说,与家人一起便是家……你心目中的“家”是怎样的呢。请以《我所理解的家》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 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 6、 走进大自然,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无穷的魅力。无论春夏还是秋冬,大自然都会呈现不一样的美丽。班级将设计一份以“走进四季,感受自然”为主题的班刊,请你出份力,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你生活的地方一定有令你心动的四季风景。请从春、夏、秋、冬中任选一个季节,写出你记忆中的风景,投稿到《四季之美》栏目。(80字左右)

    任务二: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色彩,春天是绿色的,夏天是红色的,秋天是金色的,冬天是白色的。这或许引发了你的联想和想像,请写一首小诗,投稿到《四季哲思》栏目。(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1)、《朝花夕拾》原名《》,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集(体裁),共10篇。
    (2)、根据《朝花夕拾》的内容,完成下表。

    人物

                   文段或评述

        

    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

         

    曾经教唆鲁迅去偷母亲的钱,鲁迅说他母亲没有钱,她又教唆他去偷家中的首饰变卖。她表面精通礼节,实际深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外表宽厚、可亲,内心却奸险恶毒。

      

    是鲁迅童年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老师,他方正、质朴、博学,是鲁迅颇为敬畏之人,在旧时的塾师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

  • 8、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各题

    拐杖

    徐虹

    刚刚出院的母亲慢慢挪动着到卫生间,可怎么也蹲不下去,便禁不住皱着眉,一阵呻吟。我心一颤,连忙紧紧抱着她的腰,让她慢慢蹲下,由于腰椎间盘膨出和骨质疏松,她难于蹲下和站起,虽然经住院治疗好多了,但仍行动困难。看她步态蹒跚,我的心始终悬挂在半空,可好强的母亲大多不要我搀扶,除非万不得已,诸如起床和上卫生间等。

    ②母亲生性好动,开朗活泼,热情大方,颇有好人缘!别看身材瘦小,可内力却很充沛。75岁之前,她都不服老:“你看,我的手多有劲,你的手还没有我的粗。”边说边骄傲地把一双布满黑褐斑、青筋暴露的手伸到我面前,母亲眼睛亮晶晶的,热切地望着我,一头白发,满脸是笑,那种情如同孩童做了一件好事向妈妈讨要表扬一般天真、单纯!我心一热,搂着母亲的肩膀,在她满是皱纹的额上亲了一口:“妈妈最棒了,我赶不上!”

    ③这是真的,我没有说谎。

    ④我家邻居载有一棵白玉兰树,花朵洁白如玉,清香随风阵阵散远。母亲生性爱花,谁要是送一束花给她比送她吃的东西更让她欣喜不已。这几天,玉兰花开得正盛,就像朵朵白蝴蝶在风中展翅欲飞!母亲弯着腰站在玉兰树下,尽量将头扬起,看着满枝的洁白的玉兰花,惊喜地发出啧啧的赞叹,笑容如花朵,眼睛清亮亮的盛满喜悦。母亲用手抬起一朵飘落在石桌上的玉兰花凑在鼻子前尽情地唤着,一脸陶醉和满足!光阴倒逝60多年,母亲在每天繁重艰苦的劳作之余,看着窗外如洗的月光,入神和流泪……

    ⑤“泪水中,我没有倒下,月光下的那棵玉兰花给了我欢喜和力量。“没有文化的母亲突然说出了一句这样充满诗意的话,让我一震!苦水里泡过、油锅里炸过、风沙里捶打过……可母亲却捶不扁、蒸不烂,犹如一颗响当当的钢豌豆。

    ⑥“你把板凳抬出来,我站不住了。”母亲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沉思。冬天上午十点钟的阳光温煦而透明,我抬出靠椅,将母亲安顿在阳光下,又把药拿出来给她服下,便到厨房忙着做饭去了。做到一半,便又急急跑过客厅走出门叮嘱母亲:“别忘了用右手捏捏塑料圈,锻炼一下,尽量恢复手的功能。”

    ⑦母亲今年84岁,80岁之前身体还算可以,经常去体育馆、桃园湖散步,唱歌,做炼。可80岁以后身体慢慢不行了,近几年来,母亲几乎每年都要到医院住几次,由于母亲生性乐观、性格开朗、善解人意,有吃的都喜欢给同病房和医护人员分一些。看着她开心,大家也很高兴,医护人员都很喜欢地,个个奶奶、大妈地甜甜地叫着。母亲听得心花怒放,满脸荡起花朵式的笑容,正在皱着的眉头瞬间放开,病情仿佛也好得快了些,也许这就是心理疗法吧!

    ⑧母亲虽然拆除了石膏,可右手依然不能动,吃饭每顿都需我用勺子一口一口地喂,母亲有点难为情,脸上泛起红晕,眼神躲躲闪闪的。我说:“妈,你只要想着,小时候你如何喂我饭就行了!”她眼睛一红:“你小,肯定要耐心细致照顾才行啊!”“现在轮到我了,你照顾我小,我照顾您老,不是很正常吗?”母亲定定看着我,像孩子一样听话地点点头。又转过身去,一边假装咳嗽、一边用纸巾擤鼻涕。

    ⑨书房外,一轮明月依旧清亮,几点疏星闪闪烁烁。小时候,母亲是我们的拐杖,她把我们一点一点从家送到学堂,从学堂送向社会,又让我们拉着她成家立业、生孩子,帮着带孩子……如今,这棵拐杖不再坚实,她一天天松软了、坍塌了,即将腐朽成泥……而母亲一生护佑下的我却越来越壮实,自然,我也就成了母亲的一根拐杖。

    ⑩想到母亲一天天衰老、委顿,终将离我而去,终将消失在茫茫的地平线,我便有些惊慌失措起来。赶紧跑到母亲的卧室,推开门发现母亲已安然入眼,轻轻的呼吸声在我听来是如此的美妙动听。母亲,别担心,我是您永远的拐杖。

    ⑪窗外的玉兰花含笑玉立,暗香浮动,月光下,花朵点点泛着银光,乳白的情思越艳越长,随丝丝缕缕的清香飘曳在寒冬的夜晚,也让冬生硬的脸柔和了许多!

    (1)、本文以现今的叙事与回忆两条线索并行,请依据提示完成对文章的梳理。

    →回忆母亲年轻时的精力充沛,以及对花的喜爱→②→回忆母亲80岁之前的活力,80岁之后住院时的开朗→③→回想母亲对子女的教育与苦心,希望以后成为母亲的“拐杖”

    (2)、请根据括号里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①刚刚出院的母亲慢慢挪动着到卫生间,可怎么也蹲不下去,便禁不住皱着眉,一阵呻吟。(从描写角度分析)

    ②苦水里泡过、油锅里炸过、风沙里捡打过……可母亲却捶不扁、蒸不烂,犹如一颗响当当的钢豌豆。(从修辞角度分析)

    (3)、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③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4)、本文与史铁生《秋天的怀念》都写到了母亲。你认为两文中作者对母亲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初夏的白

        ①一入夏,许多艳色的花儿都暂时歇了场,傲然坐在枝头的,是小小的白花儿。

        ②白花不招摇。夏是低调的。

        ③初夏有茉莉,开着白花的茉莉。

        ④梅雨季将至未至,空气先已起了湿意。爬满青苔的老宅前,青砖灰瓦的廊檐下,茉莉不大的卵形叶子缀满极细的枝干,它们啜饮着南方的露水,然后吐出纽扣大小的花蕾儿。白色的花蕾三五颗,聚在枝尖上,像几粒豆子,微微染着一点豆青色。

        ㅤㅤ⑤茉莉最像少女,那些白色的花儿盛开时,悠悠散着淡雅的香味儿,一种我且盛开但不惊扰叶子的意思。茉莉花期也短,一朵花再美,也只开一天。

        ㅤㅤ⑥少女时候,我买香水,最爱茉莉香味。后来喝茶,我也爱茉莉茶。及至成年,我也只想低眉做一个像小白花一样的女子,不追求浓烈,干净就好,淡然就好。

        ㅤㅤ⑦初夏有金银花,初开白色,后渐渐变成金黄色。盛开时,寸把长的细细花蕾裂开,香气乍泄。记忆里,老家的土篱笆墙上,睡着一堆厚厚的金银花藤,篱笆墙下丛生野蔷薇。花开时节,金银花和野蔷薇相望相迎,乡人荷锄下地,路过也不采。只有野蜂子在那里嗡嗡地扑扇小翅膀,也像荷锄奔忙的农人。

        ㅤㅤ⑧金银花开过,便是栀子花开。栀子也是开白花的,但栀子花比茉莉花开得要胆大些,直白、率性些,有些质朴和热情的感觉。那花有掌心大,重瓣的甚至有碗口大,一朵花的香气能涨满一间屋子,一棵花树能香大半个村庄。所以,栀子花盛开的初夏,我居住的村庄仿佛被花香给抬升起来了,荡荡浮动。

        ㅤㅤ⑨有一天晚上,我开车行驶在巢湖边的湖滨大道上,夜色和路边的树木、芦苇都那么幽深,心下莫名生起漂泊的孤寂。这时,忽闻得风里一缕栀子花香,不禁缓缓放慢车速,心儿也在花香里缓缓安妥。在我的习惯性思维里,有栀子花的地方,必有村庄,必有一户户安静生活的人家。

    ㅤㅤ    ⑩早前,我们小镇的江堤脚下还有成片的荷塘,塘里白荷花居多,覆盖了茫茫的水面。也有红荷花,艳艳的,远远摇曳在塘边的蒲草和芦苇丛里。童年时,我喜欢和家住塘边的同桌去采红荷,红荷耀眼,总有些鼓荡人心。

    ㅤㅤ⑪白荷自然不可随意去采,因为那是家养的荷花。所谓家养的,大约代表着正统,代表着被认同,也就代表着身份地位。心想着,长大了,可一定要做白荷一样的人。

        ㅤㅤ⑫冬天,人们抽干荷塘的水,下塘挖藕。在白花花的冬阳下,许多人赤了脚去踩,去寻最粗、最长的藕。那是白荷花身下结出的白藕。

        ㅤㅤ⑬暮春天,父亲在屋后的长宁河里种菱。虽然只种了三四丛,但菱长得快。父亲说:“六月六,发一间屋。”那能摘多少菱角啊,这童年里最清甜的水果。在我们的方言里,“六”和“屋”的韵母发音,都发“e”。一棵菱,到了六月,可以在水面抽枝散叶地出一间屋那么大的场面,这是一棵柔嫩纤弱的水生植物默默撑开的生命格局。

        ㅤㅤ⑭菱开白花。在初夏,白花出水,蛾子似的,比茉莉花还要小得多。仿佛不愿意让人知道,它开花了。

    (1)、文章大体按时间顺序依次描写了茉莉花、金银花、栀子花、
    (2)、请赏析画线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3)、作者以《初夏的白》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4)、在文中,作者说想“做一个像小白花一样的女子”“做白荷一样的人”;那么,你打算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任选一种花,仿照示例,结合文意谈谈感悟。

    示例:我要做白荷一样的人,被大家认同,有身份地位,轰轰烈烈地做出一番事业。

  •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A)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B)。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C)然也。

    (选自《荀子·劝学》,有删改)

    【注释】①干、越、夷、貉:泛指各国家和少数民族。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

    自远方来

    联系常见成语

    深溪

    迁移课内字词

    长而

    (2)、请将“ 而”“ 之”“焉”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 B. (         ) C. (         )

    (3)、 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生 而 同 声 长 而 异 俗 教 使(C)然 也

    (4)、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甲】【乙】两文论述学习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 1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各题。

    原文

    批注

    晚  望

    周  容

    独立空庭日没西,

    归鸦风急翼难齐。

    故园小阁疏篱外,

    乌桕梢头各早栖。

        周容于诗文书画用工皆勤,时人谓之“画胜于文,诗胜

    于画,书胜于诗”。

    ①“独立空庭日没西,归鸦风急翼难齐”所描绘的画

    面,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所描绘的黄昏画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一样,

    本诗中诗人望着西沉的落日,望见“归鸦”“”,想到乌鸦难归巢,自己也有家难回,流露出

  • 12、学习过程中,小雯辑录了一组古诗文,请将相应的句子填写在横线上。

    我寄愁心与明月,①。(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峨眉山月半轮秋,②。(李白《峨眉山月歌》)

    ,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不知何处吹芦管,⑤。(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⑥  , 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潮平两岸阔,⑦。(王湾《次北固山下》)

    夕阳西下⑧。《天净沙 秋思》)

  • 13、七年级的班级开展“有朋自远方来”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主持人小联写的一段开场白,请你根据语境,在画线处补写一句话。

    同学们,每当说起“朋友”一词时,我们内心霎时涌起一股暖流。高兴时,朋友可以与你分享快乐;失落时,朋友能帮你贮蓄力量。朋友是一束阳光,温温暖暖地照在你的身上;。有了朋友,我们的心就有了着落,有了依靠。有了朋友,我们的成长定会一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2)、QQ和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交友,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你赞同中学生利用网络交友吗?请在班级大讨论中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不超过60字)。
  • 14、小雯在阅读中发现下列句子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某报刊消息写道:襄阳古城北以汉水为天然障碍,东、西、南三面凿有护城河。

    ②某报刊消息写道:来自重庆的游客周先生专程赶到这里,就是为了考验地道的土家文化。

  • 15、 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小雯准备在自己的书房贴上一副对联,他写出了上联,请你帮他选出下联并书写在横线上。

    阅读伴我成长 拼搏成就未来 书香青春相伴

    上联:读书放飞梦想 下联:

  • 16、 小雯写了个“吾”字,请你分别加上偏旁组成新的汉字,填入相应括号内。

    A、恍然大              B、鸟花香

    C、住嘴巴              D、桐树

  • 17、 小雨的学习从朗读开始,请你选出朗读处理不合适的一项(     )
    A、小雨注意到易读错的字的读音,他这样读:谆(zūn)谆教导铭(mínɡ)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B、小雨希望读出船行速度之快及诗人思君之情,他这样处理节奏: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C、小雨想读出母亲年老之状,他这样处理停连(“∨”表示停,“∧”表示连):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 D、小雨想强调君子正确的交友之道,他这样处理重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18、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完成下面三项任务。
    (1)、任务一:阅读下面的文字,说说文段中“我”翻看的是哪一本书?“我”借写这本书的故事要批判什么?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 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盖即鼗也,朱熹曰,“鼗,小鼓,两旁有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还自击”,咕咚咕咚地响起来。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现在这模样,筒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笫二回,一到这一页,便急速地翻过去了。

    (鲁迅《朝花夕拾》)

    (2)、任务二:阅读名著,有许多人物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请你根据表格中相关的提示补充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

    藤野先生

    沙僧

    衍太太

    出处

    《朝花夕拾》

    《西游记》

    《朝花夕拾》

    情节概括

    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

    四圣试禅心

    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

    首饰并散布谣言

    人物形象

    心术不正

    (3)、任务三:《西游记》的思想比较复杂,儒、释、道都有涉及,后世对它的主题阐释也多种多样,其中一个观点是取经之路同时也是“成长之路”。请结合有关情节,说说孙悟空在取经中的成长及对你的启示。
  • 19、请以《这一回,我对自己很满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 20、文学作品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寻春

    ①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③“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④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⑤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⑥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⑦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A)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⑧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⑨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⑩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⑫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1)、根据提示,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写在下面横线上。

    径自寻春去了:心情急迫→看到衰草:①→遥见草色:②

    (2)、读下面句子,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

    ①春天,悄悄儿地落在林边了?(品味“飞”字的妙处。)

    ②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赏析句子的妙处)

    (3)、第12段“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4)、第⑤段“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这句话表现了“我”的什么愿望?
    (5)、本文题为“寻春”,请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