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学校开展以“庆祝·礼赞”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学子情长 告白祖国
①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七十五载风云激荡,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书写了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发展史。风雨中不改信念,激流中不進热情,艰苦时不忘初忠 , 创造了引人注目的辉煌成就。
②从满腔赤诚守山河到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我们坚毅无畏;从三峡大坝的巍然屹立到高铁网络的纵横交错 , 我们斗志昂扬,从“两弹一星”成功研制到载人航天的高度刷新,我们开拓进取。每一个瞬间,都是对____、____、____的最好诠释。如今,我们各领域的建设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 自信豪迈的中国人民在新时代征程中继续昂首阔步,奋勇向前。
(1)、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读音、字形.判断正确的项是( )A、“艰苦卓绝”中的“卓”应读作“zhuō”。 B、“载人航天”中的“载”应读作“zǎi”。 C、因为表达的是“最初的想法、心愿”的意思,所以“初忠”一词中有错字。 D、因为表达的是“实现突破”的意思,所以“跨越”一词中有错字。(2)、请检查文段中成语的使用情况,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波澜壮阔 B、引人注目 C、巍然屹立 D、纵横交错(3)、对应文段②中的前三个分句,将一组短语依次填在句中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爱国情怀 拼搏精神 创新理念 B、拼搏精神 爱国情怀 创新理念 C、爱国情怀 创新理念 拼搏精神 -
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⑴富春江展现了大自然的瑰丽神奇;南京车站饱含朱自清对父亲的深情回忆;苏州园林蕴含着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每一个地方因人留恋,因景生情。请你以“有这样一个地方”为题作文。
⑵一个“勤”字,照见了朱德母亲聪明能干的勤劳本色;一个“真”字,照见了周亚夫刚正不阿的铮铮硬骨;一个“闲”字,照见了苏东坡夜色赏月的豁达心胸……一个字,足以映照出一个人的性情品格。你读过的文字,或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么一个人,或“趣”,或“严”,或“柔”……请以“你是那么 ▲ 的人”为题作文。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在 600-800之间。不出现学校的真实校名、师生姓名等。
-
3、阅读《绽放的梨花》,完成下题。
绽放的梨花
①春风轻抚,梨花仿佛一夜间绽开,满村弥漫着淡淡的梨花香。
②梨花摇曳处,几位老人在梨花丛里给花授粉,一手拿细竹签,一手拿花粉瓶。阳光下蜜蜂舞动,梨花颤动,好一派生机盎然。
③我试探着问:“老人家,辛苦吗?”老人从花丛里探出头笑呵呵地说:“授粉是轻松活儿。前阵子不是刮大风又低温嘛?我们几个老头子担心错过果树最佳的授粉时机,这不就来人工帮一下忙嘞!我们这不算啥,你没见老陈干的大家伙呢。”
④老陈是谁?干啥大家伙呢?老人几步从梨花丛里跨出来,头发上还飘着两三瓣梨花:“走,去看嘛。”来到一处老院子墙壁边,老人指着站在墙壁钢管架上正在忙碌的另一位老人说:“这就是老陈,搞水泥画的,干的大家伙嘛。”
⑤只见钢管架子上的老人,一会儿躬身细描,一会儿立身审视。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从容不迫,仿佛在与时间对话。周围一群年轻人,聚精会神地围拢着他。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艺术的无限热情,仿佛能够燃烧整个空间。他们的身体微微前倾,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想要更近一些。有的人手中紧紧握着笔记本,笔尖在纸上飞快地记录着;有的人则拿出手机,开启录像功能,想要将这一刻的每一个细节都捕捉下来。看着老人头上的银发,我担心地问:“您多大年纪了?注意安全哦。”老人头也不回地说:“八十了,干习惯了,安全着呢。”
⑥“八十了,还干这个呀?”我还是有些担心。老人直起腰,回转身子,笑眯眯地说:“八十咋了?这我都干四十年了。”
⑦只见老陈先是在墙面上用铅笔勾勒出一棵树,又在树下添上几间茅草屋。我问:“这是画什么呢?”老人依然笑眯眯地说:“画迎客松呢。这家主人的儿子选好日子要结婚了,送点什么呢?就想着还是送他一幅水泥画。迎客是迎,迎新娘子也是迎,祝福婚姻像迎客松一样长青不老。”
⑧说话间,只见老陈把草图改了一遍又一遍,已经可以看见迎客松的雏形了。他手上没停,嘴里念叨着:“涂在墙上的东西,不敢马虎,要精益求精呢。”我夸奖道:“已经很好了。”老陈说:“这手上的功夫,自己心里清楚,要过得了自己这一关。”
⑨眼看草图已经打好,老陈把混合好的水泥砂浆,沿着墙上草图的线条开始一层层往上堆砌。树根处用抹刀一边涂抹,一边用刀尖抹出细致的根部纹路来。在涂抹松树树叶时,为了防止水泥脱落,老陈又在墙上钉上钉子,将堆砌好的块状水泥,用小抹刀一点点雕刻出茂盛的枝叶形状。抹刀在一堵墙上来回舞动,叮当作响。刀到,知深浅;刀到,景致出。水泥砂浆在他手里像是有了生命一样,一会儿变出满枝活灵活现的树叶,一会儿变成栩栩如生的蜿蜒树根。仿佛那水泥砂浆就是一砚浓墨,老陈是在用这浓墨泼绘。一会儿,一棵松树的古老坚韧气息和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这面墙上。
⑩我惊讶地问:“这水泥砂浆是特殊材料吗?这么听话。”老陈衣服手上脸上沾着点点砂浆,笑着说:“啥子特殊材料?只是说水泥标号要高,沙子要用细沙。然后按比例混合好,就行了。”
⑪老陈一边干,一边语气自豪地跟我介绍:“我们村有三件老物件。 第一件就是这老水泥画,家家户户墙上都有一幅,有的是松鹤延年,有的是福禄寿喜,有的是柿柿如意,不重样。我爱上这水泥画也是偶然机会。大概四十年前,我所在的厂子获得省先进称号,厂长让我在大门处写上‘省先进企业’。为了留得久一些,我就想到做成水泥字。做成后,我就想,水泥能写字,那也能作画。从此,我就自己琢磨研究,爱上这水泥画了。这老手艺,也开枝散叶啦,村里几个年轻人也喜欢,跟我学上了呢,我们也时不时聚在一起研究。”
⑫“第二件是啥?”我急于知道。老陈从钢管架上下来说:“别急嘛。 这画正好需要时间沉淀。 走,带你在村子里转一圈。”
⑬村子四百多户人家,全是清一色的老房子。白色工字脊,白墙壁,红门窗,褐色线条勾勒……引发了我的好奇:村里全是老房子?
⑭老陈点点头:“识货。这就是我们村的第二件老物件了。穿斗小青瓦、 白墙坡屋顶的川北民居,凭着这,我们这的古村落名声在外呢。”
⑮一处房子周围果树环绕,梨花李花正开,房顶爬满爬山虎。老陈有些自豪地说:“这房子就是我家
的,冬暖夏凉。”他拿来木板凳,让我坐在几棵老梨树下。阳光轻柔地穿透了雪白梨花的缝隙,洒下斑驳陆离的光芒,亮亮的,暖暖的。我笑着说:“这第三件嘛,我猜是这老梨树了。”老陈不急不慢,点头应道:“这老梨树上百年了,村里这种上百年的梨树有两百多棵。除了卖梨子,还有不少人来我们这赏花品梨。这老梨树是我们当之无愧的老物件呢。”坐在这绿树掩映、梨花绽放的老房子边,我不由回想起第一次进村的情景。景物浮现眼前,一时间,满眼是画,满眼是光。
(取材于李汀的文章)
(1)、文章通过描述梨花盛开的美景,引出村里老人授粉和老陈制作水泥画的场景,展现了乡村的自然美和传统文化美。老陈的水泥画技艺和、一起构成了村庄的三件老物件,是村庄的宝贵文化遗产。(2)、结合文意,简要分析第⑪段中“开枝散叶”一词的表达效果。(3)、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⑮段“满眼是画,满眼是光”的理解。(4)、“坐在这绿树掩映、梨花绽放的老房子边,我不由回想起第一次进村的情景”。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
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2006 年 9 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将文化“走出去”确定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之一。党的十八大以后,文化“走出去”被赋予新的使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十大报告明确指示,需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任何文化输出国都可以通过调试内部因素来不同程度地适应外部环境的现状和变化,并借助外力促进外译传播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实现异质文化间的良性交流和共生发展。由此可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是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有效保障。
材料二
把现代传媒方式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的形式创新,是文化“走出去”的一次成功尝试。2024年8月20日,《黑神话:悟空》正式发布并迅速登顶世界最大国际游戏平台 Steam热玩榜,位居多个全球各平台游戏热销榜冠军,创下首日总销量超过450万份,总销售额超过15亿元的国产游戏新记录,激发了海外玩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兴趣,____。《黑神话:悟空》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备受年轻人青睐的动漫、游戏相结合,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出口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径,也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最好表达。海外玩家看到了中华民族瑰丽多姿的优秀传统文化,领略了中国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发展。
材料三
《黑神话:悟空》的成功不仅体现在游戏本身,还在于其对文化旅游、数字娱乐、传统文化传播、影视动画、教育培训以及周边产品等多个产业和行业的积极影响,为其他文化产品提供了借鉴。同时,多产业联动也将为《黑神话:悟空》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其在文化输出和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表1 《黑神话:悟空》促进国内多产业发展
产业
具体表现
功能
文化旅游
山西旅游热度环比上涨超 700%,飞猪平台上
带动了地方文旅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与旅
“西游记”线路游搜索量翻倍。
游的融合。
数字娱乐
Steam在线人数突破百万,首周销量突破68万份。
提升了中国数字娱乐产业的整体水平,增强了国产游戏的国际竞争力。
文化传播
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讨论,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1亿次。
有效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
影视动画
华谊兄弟等多家影视公司有意与游戏开发方合作,将游戏改编成影视作品。
为影视动画产业提供了新的素材和灵感,促进了跨界合作。
教育培训
多所教育机构推出了以《西游记》为主题的文化课程和夏令营活动。
激发了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推动了相关教育课程的开发。
周边产品
游戏周边产品在各大电商平台上的销售额增长超过30%。
带动了游戏周边产品的销售,如手办、服装等,促进了文创产业的发展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黑神话:悟空》依托中华传统文化,采用年轻人青睐的动漫、游戏形式,成功将中华传统文化推向国际市场,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 B、《黑神话:悟空》不仅在游戏领域取得了成功,还促进了文化旅游、数字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C、《黑神话:悟空》国际影响力显著,有效推动中华文化、游戏、影视动画和教育课程的国际传播。 D、《黑神话:悟空》为文化产品提供了借鉴,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和广泛传播。(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下列恰当的一项是( )A、激发了全世界人民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动力。 B、引起了一场关于中国游戏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广泛关注。 C、促进了中国游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国际的主流。 D、揭示了中国游戏产业在国际竞争中有遥遥领先的优势。(3)、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输出,可以从①、②、③三方面下功夫。 -
5、为庆祝祖国75周年华诞,我们来到天安门广场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耀眼夺目,引人遐思。请结合你阅读过的红色作品,任选一位英雄人物,写出“永垂不朽”的原因和你的感悟,100字左右。
-
6、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中“喻”与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可理喻 B、喻之以理 C、家喻户晓 D、引喻失义(2)、对于“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要居安思危,时刻关注本国的内部问题和外部威胁。 B、忧患意识可以促使国家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自身的不足。 C、忧患意识提醒国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潜在的危机。 D、忧患意识对于国家来说很重要,对于个人没有太大意义。(3)、根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及下面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取材于司马迁《报任安书》)
材料中列举了文王等七位人物及《诗》创编的例子,强调了①对人的磨砺作用,与原文中“②”的观点相呼应。两篇短文的内容都体现出了③的精神品质。
-
7、阅读《春望》,完成下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根据你的理解,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春望》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沦陷,杂草丛生,展现了一片①之景;颈联写出战事持久和②之苦,表达了诗人③之情;尾联写出诗人内心的愁苦难以排解,导致④。
(2)、本诗颔联与白居易笔下“几处早莺争暖树” “乱花渐欲迷人眼”两句,同是写花和鸟,二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
8、默写(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2)、 , 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3)、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其五) 》)(4)、古诗文中那些闪耀着爱国情怀的名句,每每读来都会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如“ , 。” (本试卷中出现的诗歌除外)
-
9、研学心得
①北京中轴线宛如一位历史智者,静静伫立在京城大地。②当我们回过身来,再从南往北巡看中轴线,蓦然发现,它宛若一部大气磅礴的交响乐:从永定门到正阳门,节奏和缓;从正阳门到景山,贯穿天安门广场和整个紫禁城,旋律激昂;从景山到钟鼓楼,是高潮后的收束。③大美中轴,美在何处?美在建筑,美在布局,美在节奏,美在文化,美在城市的品格,美在人间的秩序,美在人与自然的互动和谐……一脉传“城”续华章,壮美中轴启新程。④让我们读懂中轴历史,讲好中国故事!
文段是小组成员的研学心得,请你判断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10、在征集北京中轴线logo创意作品的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沿革,挖掘并广泛传播中轴线文化,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以下【甲】【乙】【丙】三幅北京中轴线logo设计图,你最喜欢哪一幅,请简要说明理由。
我最喜欢图,因为
北京中轴线
THE CENTRAL AXIS OF BEIJING
北京中轴线
CENTRAL AXIS OF BEIJING
【甲】 【乙】 【丙】
-
11、我的中轴故事
①暑热难熬,每天放学,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就去地安门的门洞儿里乘凉。穿堂风一吹,热意顿消。后门桥那有“大葫芦”宝瑞兴油盐酱菜店。小时候母亲总要我到这儿来买东西。
——王作楫
②看到永定门外逶迤而来的骆驼队,使我记忆犹新。那历历在目的场景,还有老天桥形形色色的“八大怪”,地安门内大街热热闹闹娶亲的队伍,鼓楼后平民市场上百味飘香的餐饮摊群。
——方砚
同学们提出上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修改。
-
12、研学内容
北京中轴线城市景观序列长达 7.8公里,是不同历史时期生命印记层叠的产物。城市漫步不仅要打卡体现古都风貌的历史建筑遗产,如天坛、故宫;还要关注新增的空间节点,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
北端钟鼓楼是北京中轴线上最高的建筑,沿街的车辆川流不息 , 充满生活气息。中段北部的皇家宫苑金碧辉煌,房屋雕梁画栋,装饰富丽堂皇。中段南部以人民英雄纪念碑为核心的天安门广场建筑群,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华儿女为民族崛起而舍生取义、百折不挠的精神。南段繁华热闹的街市与古柏掩映的祭
祀建筑构成鬼斧神工的景观形态。
(1)、同学们讨论应如何理解文段中的“层叠”。你根据语境判断,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层层展开 B、重叠增加 C、重复不变 D、覆盖重构(2)、你检查了文段中成语使用的情况。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川流不息 B、富丽堂皇 C、百折不挠 D、鬼斧神工 -
13、活动背景
7 月 27 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46 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纵贯老城南北,是统领整个老城规划格局的建筑与遗址的组合体。北京中轴线始建于 13 世纪,形成于 16 世纪。此后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了秩序井然、 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它以独俱匠心的选址,展现了传统都城的规划格局,见证了影响中国两千余年的理想都市秩序。
请你确认文段中加点词语是否有错字。你根据词义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表达的是“地理上南北向,与‘横’相对”的意思,所以“纵贯”一词有错字。 B、因为表达的是“演变进化”的意思,所以“演进”一词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雄伟、宏大”的意思,所以“气势恢宏”一词有错字。 D、因为表达的是“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的意思,所以“独俱匠心”一词有错字。 -
14、 2024年7月 27 日,“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 59处世界文化遗产。班级组织了“一脉传‘城’——北京中轴线文化探访”研学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撰写了研学报告。现在请你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完善报告。
请你在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一脉传‘城’研学报告”八个字。
-
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破晓的微光划破黑夜,让我们看到白昼的希望;萤火虫的微光汇成星河,让我们看到聚集的力量。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一缕微光,给他人带去希望,带去力量,带去……你曾是谁的微光呢?
请以“我也是一缕微光”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②不得抄袭。
-
1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学校图书馆近期要开展一次“带着名著来云游”的主题活动,主要通过线上活动、公众号推送等方式为同学们提供阅读名著后的交流机会。作为校图书馆的志愿者,你要配合老师策划和组织木次活动。
(1)、为了吸引全校同学来参与本次活动,你们先要在学校公众号上推送一条活动信息。拟好推送文案后,你发现“引言”部分有一处错误,是引言名著里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读《红星照耀中国》,我们看到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之路和红色中国的发展之路……(A)
名著里有炽热丰富的美好情感,读《艾青诗选》,我们感受到诗人艾青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B)
名著里有跌宕起伏的传奇经历,读《鲁滨逊漂流记》我们看到鲁滨逊在荒岛上化苦难为磨砺的冒险之旅……(C)
名著里有一代文豪的人生记忆,读《朝花夕拾》,我们看到鲁迅从幼年到中年时期的成长之路和心路历程……(D)(2)、本次主题活动由若干个活动组成,除了“‘云’探访作家故居”“名著阅读心得‘云’分享”这两个活动,符合本次主题的活动还有、A.“云”介绍名著里的小人物
B.“校园小说写手”大比拼
C.名著片段在线朗读会
D.“云”分享读书计划
(3)、“‘云’探访作家故居”活动结束后,有不少同学产生了要去实地探访的想法,于是你们准备推送一期作家故居的参观指引,其中就包括如何去小程序预约参观。为了便于大家操作,请你根据下列图示完成预约参观鲁迅故里的说明性文字。预约说明:进入预约小程序后, , 到时候你就可以拿着身份证在预约时段去参观了。
(4)、你们希望在“名著阅读心得‘云’分享”活动中,能引导同学针对《西游记》《水浒传》这两部古典小说写作方面的共性特点分享阅读心得,于是设计了以下问题:①这两部小说都是章回体小说,针对回目标题可以问:你认为回目标题对读者理解小说的内容和主题有何作用?
②这两部小说在方面也有共同之处,可以问?
(5)、你发现在公众号活动信息推送的留言栏内出现了一位网名为“烦恼小太阳”的同学留下的帖子:烦恼小太阳(上海1小时前)
名著中的主人公无论遇到了什么围难,似乎最后都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我还是个初中生,仅仅面对学习就感觉压力很大,似乎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我好烦恼。
看到这条帖子,你认为可以用《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部作品中的人物经历来鼓励这位同学。请你选择一个人物,在“烦恼小太阳”的帖子下做一个回复吧!(80字左右)
-
17、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皱皮苹果
①从郊区书房回到城里的家,总会遭一大摞待拆看的信件,我的习惯是先看熟悉者的,对于那些寄件方不熟悉的,一般是先拆看外表堂皇的,这是否有些个“嫌贫爱富”?
②但“金玉其外”的诱惑,恐怕是很多人都难以拒绝的,尽管往往会发现“败絮其中”,也只好叹息一声了之。有的来信,信封寒酸,字迹幼稚,右下角的地址是某镇某村,由作协或编辑部贴条转来,根据近年来的经验,这样的信函,很少是读我新作品后告知感想的读者来信,多半是附上他写的并不成熟的习作,希望我能往报刊推荐的。
③回到城里,大体浏览一下积存的信件后,我多半会下楼,到附近绿地逾遛。那天到票友聚集的廊亭,听他们轮番演唱,几位经常炫技的票友,已成为我们那一带的明星,我一见他们那堂皇的架势,就总要坐到廊栏上洗耳恭听,无论是裘派黑头,还是程派青衣,听着那些唱段,真觉得满耳落花,满心沁芳。
④不仅那些名票脸熟,就连总去旁听的,也有若干熟脸。有位年纪估计跟我相仿的,个头矮小,其貌不扬,他欣赏时,总轻闭双眼,一只手还随那声腔在膝上轻扣,他那满脸的皱纹也微微抖动,令我觉得非常滑稽。
⑤那天傍晚遛弯回家,饭后想吃水果,去阳台取。我家的水果一般都放在阳台的一个大
纸匣里,弯腰一看,所储水果不多了,我发现角落里,有只不大的苹果,显然是很久以前买来后一直忘了吃的,赶忙取出来,放在手心里一看,它那表皮已经干燥得起皱了。
⑥想起多年前读过的一首诗,忘了是国人写的还是翻译过来的,里头有几句是以苹果的名义请求:“削我皮,或者用牙啃/之前,能否仔细欣赏一下/我表皮的美丽。”
⑦苹果,以及其他水果,确实有权利这样地要求人类。实际上我是一贯比较注意水果外表的,而且经常“以貌取果”,也懂得把比如说苹果的外皮当做专门的审美对象。
⑧我曾很小心地将一只大苹果那华丽的外衣削成连续不断的螺丝转,然后将它巧妙地搁放到桌子上,令它望去仍是一只完整的大苹果。
⑨我仔细端详那只皱皮苹果:它在被遗忘的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让自己沾染霉菌,坚决地不腐烂,因此虽然它的表皮因脱水而发皱,却身无黑斑,并且让那红晕依然具有诱惑力,还散发出一种略带酒味的甜香。
⑩我把皱皮削掉,那苹果露出的果肉居然鲜若处子,先尝一口,异常香甜!吃完它,还回味了许久。
我忽然非常感动。它是怎样度过那些寂寞的日子,如何洁身自好、保存实力,甚至还利用那被冷落的时间,尽量把自己的糖分保持住的?
第二天,我又下楼遛弯,又去听那些票友演唱。那位我觉得颇为滑稻的听众,又在那里闭眼击节。待那边一曲唱完,我就跟他说,您何不来上一段?他脸倏地红了,像一只皱皮苹果。
接着也有其他人注意到了他,跟着劝,或者竟是跟着起哄,后来连操琴的也问,他究竞想露哪段?他呢,站起来,走到人群当中,说了声“让徐州”,清清嗓子,跟拉琴的对了对弦,然后在琴师配合下,居然唱起了言派腔,宛转优雅,吐字如珠。
那一刻,我觉得他仿佛就是那只削掉皱皮的苹果,因为在落寞中久久地自爱,保存住了一腔鲜活,一旦得以施展,则散发出沁脾的香甜。一曲终了,掌声不止。
我想到了那些信件,我承认,因为对积存的信件里那些“皱皮”的一贯轻视,有的启封后潦草一瞥,就马上当作废物丢弃。
现在,我提醒自己,也许,那会是一只“皱皮苹果”,虽然其貌不扬,但表皮里面,却会有鲜活的甜汁,我必须慎重对待,不得轻率处置。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好比能唱言派“让徐州”的高手能人,但殷殷期待之心,确是有了。
又想到,悠悠人生,谁能永居中心?谁能永远有抢眼而马上被选取、光艳显示的机会?我自己,也颇像滑落到果匣角落的一只苹果,我能否努力避免感染霉菌,在洁身自好中,任凭表皮起皱,而内里仍默默地保持、积蓄着能贡献于他人、社会的精华呢?
【注释】①票友:业余的戏曲演员。②裘派黑头:裘派,是京剧流派。黑头,是指京剧中的花脸。后文中的“程派”“言派”都是京剧流派。
(1)、文中作者将唱“让徐州”的听众和自己收到的一些信件都比作表皮脱水、果肉鲜美的“皱皮苹果”,其原因是:唱“让徐州”的听众 , ;那些信件信封寒酸且字迹幼稚,。(2)、请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文中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改变,下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对一些信件的态度发生改变,是因为唱“让徐州”的听众的表现让他受了触动。B作者之所以提醒自己要慎重对待其貌不扬的信件,是因为信中的内容感动了他。
C.对唱“让徐州”的听众,作者的态度经历了从讨厌到欣赏的过程。D.作者之所以对喝“让徐州”的听众改变了态度,是因为没有发现比他唱得好的高手。(4)、文章结尾段能否改成下面的表述?请说说由。又想到我自己,我也颇像滑落到果匣角落的一只苹果,我能努力避免感染霉菌,在活身自好中,任凭表皮起皱,而内里仍默默地保持、积着能贡献于他人、社会的精华。
-
18、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当植物受伤时
①整理文件时,手上被A4纸划了一个口子:不慎摔一跤,膝盖被地面磕出伤口没关系,只要消消毒,没几天就结痂、愈合了。很多动物受点小伤,会舔舔伤口,晒晒太阳,过不了几天又生龙活虎。大家有没有想过,动物可以如此,植物受伤又该怎么办呢?
②说到受伤,我们的第一反应是“痛”,但植物作为一种拥有纤维素细胞壁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并不像动物那般拥有专门的神经系统,也不会像人或很多动物那样“疼痛”。神奇的是,它们仍然能“知道”自己哪儿受了伤,并采取应对措施。
③当受到伤害时,植物会启动自身的防御机制。释放电信号、化学信号是植物受伤时最先作出的反应,比如很多植物叶片被人为采摘或者动物啃食而受伤时,受损部分会释放谷氨酸,这种物质会让植物受伤处产生钙信号,并在短时间内传递到植株全身。随后植株便在体内开启防御机制,提醒植株的其他部位有危险降临,要做出防卫。而它们的防卫手段通常是释放防御激素,如受伤的植物会释放一些吸引寄生蜂的臭味激素,这些寄生蜂会吃掉攻击植物的昆虫,或者触发释放味道难闻的化学物质,使得昆虫对它们失去胃口,以此来保护自己。
④植物受到伤害时,还能发出人类听不到的声音。科学家做过大量实验,番茄挤榨和烟草茎切断后,这些植物其实能够发出超声波。据统计,当番茄被挤榨的时候,在1小时内发出了25种超声波,烟草茎被切断后则发出了15种超声波,而没有被切割和挤榨的植物,只是偶尔发出超声波,平均每小时测不到一次。可见,植物对伤害还是有反应的,只是我们平时很难感知到。当一棵植物被害虫啃食而受伤发出超声波时,还能够提醒周边植物,使其提前部署防御机制,从而显著提升植物社群的整体防护力。
⑤由此看来,____植物没有神经系统,____它们拥有复杂而独特的感知与反应机制,
____会感知到自己受的伤害并做出反应。
⑥面对伤害,植物该怎么“疗伤”呢?事实上,植物还有一套高效的修复机制。植物受伤后会分泌植保素,植保素是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它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起到防御病害的作用。例如,豆科植物在受到真菌感染后,会分泌大豆植保素,对真菌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植物还会通过分泌一些物质来封闭伤口。比如松树受到伤害后,伤口处就会分泌出松脂保护伤口。此外,植物受伤后,伤口附近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会被激活,这些细胞能够进行有丝分裂,产生新的细胞来填补受损的部分。如树木的树干受伤后,形成层细胞会加速分裂,产生新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细胞,使树干的结构逐渐恢复。有一些草本植物,根尖和茎尖的分生组织细胞也可以参与受伤组织的修复,它们就像“修复小能手”,用细胞再生的方式确保植物伤口修复,直至“痊愈”后继续生长。
⑦正是依靠着这些独特的生物学机制,植物在遇到各类伤害后能够迅速修复伤口,从而在环境压力和外界威胁下继续生存下去。
⑧植物伤口的愈合有利于植物本身,而研究植物伤口的愈合机制,人类也能从中受益,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存策略,也为农业等诸多领域带来广泛的应用价值。
(1)、第⑤段横线处应填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 但是 所以 B、虽然 但是 所以 C、虽然 只有 才 D、因为 只要 就(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3)、对第④段画线内容的作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主要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植物受到伤害时能发出人类听不到的声音。 B、主要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番茄被挤榨的时候发出的超声波比烟草茎被切断后发出的超声波种类更多。 C、主要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番茄被挤榨和烟草茎被切断后能够发出超声波。 D、主要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植物对伤害是有反应的,且能发出更多人类听不到的声音。(4)、下面这段文字应该放在第⑦段和第⑧段之间,请说明理由。人类研究植物伤口的愈合,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植物受到伤害后,不仅可以进行自我修复,有的还能再生。人们将植物再生现象运用到农业技术中,如扦插、嫁接等,这些技术可以在保持优良品质的同时加速植物的繁殖。此外,园艺工人在修剪时,如果能科学合理地利用植物的伤口愈合机制,可以有效降低修剪带来的病害感染风险,帮助植物快速恢复生长。
-
1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调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山谷作草书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③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中,谪居涪陵,始见怀素④《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⑤ , 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注释】①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后面的“绍圣”也是其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③钱穆父:苏东坡的好友,在书法上颇有造诣。④怀素:唐代大书法家,以善“狂草”出名。⑤不诬:不假。
(1)、甲文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撰的编年体通史《》。(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卿今当涂掌事( )
A.应当
B.将要
C.面对
D.掌管
②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 )
A.看见
B.找到
C.领会
D.能够(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对乙文中的“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钱穆父认为山谷草书水平不佳而感到可笑。 B、钱穆父认为山谷的草书没有其他缺点,表达了对其书法水平的肯定。 C、钱穆父对山谷没有看到过怀素的草书真迹而感到可惜。 D、钱穆父对山谷草书的水平感到失望和不屑,(5)、甲文中吕蒙的才学能让鲁肃叹服,乙文中山谷的草书能“与元祐以前所书大异”,背后的原因有相似之处:;。(6)、甲文和乙文都写出了主人公学习的成效,但在描写人物时所用的写作手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
20、默写与运用(1)、日暮乡关何处是?。(崔颢《黄鹤楼》)(2)、 , 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3)、浮光跃金,。(范仲淹《岳阳楼记》)(4)、遭遇困境很久却未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在事件突然出现转机时,为了表达惊喜之情,我们往往会脱口而出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