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是广西“三月三”民族活动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打铜鼓 B、抛绣球 C、酿米酒 D、碰彩蛋
-
2、某兴趣小组同学取某品牌碳酸钙补钙剂(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5.0g于烧杯中,将50.0g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分5次倒入烧杯中与补钙剂混合,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稀盐酸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4.0
3.0
m
1.0
1.0
(1)、表格中m的值为;(2)、计算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3、
化学药品的合理存放是实验顺利进行的前提。学校兴趣小组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瓶溶液的试剂瓶塞未盖且标签破损,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如图)。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于是对这瓶溶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查阅资料】Ⅰ.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Ⅱ.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表。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初步分析】
(1)甲同学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NaHCO3溶液,理由是。
【进行实验】乙、丙同学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2)乙同学:取一小片pH试纸放在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 , 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比较,读出pH。
(3)丙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
因此,乙、丙同学认为该溶液是Na2CO3溶液。
【实验反思】丁同学认为该溶液不一定是Na2CO3溶液,因此继续进行以下探究。
【继续探究】
(4)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 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
(5)这瓶溶液标签上的化学式是。
【拓展实验】如下图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通入HCl气体,用传感器测定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结果如下图2(溶液体积、温度变化可忽略,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6)分析图2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导电能力:OH-Cl-(填“”“”或“”)。
【思维延伸】
(7)向某溶液中不断加入另一种物质,其导电能力随着所加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3所示。请写出符合图3中导电能力变化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4、下列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结束后应先(填“撤离导管”或“熄灭酒精灯”)。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3)、将装置B、F、G依次相连接用于制得较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其化学性质,装置F中装的药品为;G中看到的现象为。(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空气,所选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填序号)。
-
5、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能显著提升建造航母及舰载机的材料性能。含有稀土元素钇的氧化钇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涂层材料。以富钇稀土矿(主要成分为 , 含有少量的、、等杂质)生产氧化钇的工艺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I的名称是。(2)、反应釜2中,调节pH的目的是。(3)、反应釜3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为(填化学式)。从理论和原理上分析,在不断循环使用过程中该物质的质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6、阅读材料,根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葡萄酒的生产过程包括葡萄除梗、榨汁和葡萄汁发酵等步骤。葡萄汁中的多糖在酵母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酵母作用下生成酒精(C2H5OH)等物质。但在发酵过程中会滋生某些杂菌,添加二氧化硫可有效抑制这些杂菌的滋生。在低温环境下,二氧化硫作为保鲜剂可有效减缓酿酒葡萄的腐烂。在4℃时采用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硫对酿酒葡萄进行预处理,经过4周的储藏,酿酒葡萄的腐烂率如图1所示。
(1)、在4℃时,酿酒葡萄储存4周时,腐烂率最低的是______(填序号)。A、未添加SO2 B、低浓度SO2 C、高浓度SO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A、葡萄汁的发酵属于缓慢氧化 B、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溶于雨水后会形成酸雨 C、为确保有效抑制杂菌的滋生,二氧化硫添加越多越好(3)、酒精可以做燃料,属于(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酿酒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捕集所得的高纯度CO2可与H2反应制备CO,其反应原理如图2所示。理论上生成28gCO,需消耗H2的质量为g。 -
7、某学习小组开展酸、碱、盐的性质探究。(1)、甲试管中的实验现象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测得乙试管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数目变化如图丙,图中曲线能表示的数目变化的是(填“a”或“b”)。请在图丙中画出的数目变化情况。(3)、实验结束后,将甲、乙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澄清的溶液,无固体剩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存在的离子有(填离子符号)。
-
8、“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它不仅可以指导农耕生产的时间,还包含丰富的民俗现象。(1)、立春:万物复苏,春暖花开。闻到阵阵花香说明(从微观角度解释)。(2)、谷雨:时雨乃降,百果乃登。正常雨水的 , 与空气中的气体有关。(3)、小满:小满不满,麦有一险。为了促进小麦生长需要追加肥料,下列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填字母)。A、 B、 C、(4)、大暑:晒伏姜、喝伏茶、烧伏香。茶叶中含有铁、锌、氟、硒等人体所需元素(填“常量”或“微量”)。(5)、白露:白露满地,割谷拾棉。棉花属于纤维(填“天然”或“合成”)。
-
9、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平衡的排放与吸收,实现“零排放”,保护环境。(1)、碳转化:工业上以为原料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碳替代:碳替代能源较多,如风能、氢能、地热能等,请再写出一种正在利用和开发的碳替代能源:。氢能可作为碳替代能源,其燃烧不产生二氧化碳。科学家正在积极研究储氢材料。物质可作为储氢材料,其吸收氢气后得到和Al,该过程发生的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化合物X也可作为储氢材料,现有11.2gX在中完全燃烧,只生成和 , 则化合物X的化学式是。
-
10、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碳酸氢钠 ②氯化钠 ③二氧化碳 ④铁 ⑤氮气
(1)、可用于配制医用生理盐水的是;(2)、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3)、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4)、人体缺会引起贫血;(5)、可用治疗胃酸过多症。 -
11、用化学用语填空。(1)、钠离子;(2)、磷元素;(3)、3个碳原子;(4)、氯化铝;(5)、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12、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A、
向相同质量的Mg、Zn中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 B、
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CaO C、
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D、
向NaOH和Ba(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
13、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四种溶液
不另加其它试剂即可鉴别
B
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
取5.0g固体于烧杯中,加入100g水,搅拌
C
分离和固体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D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钡
加入适量硫酸钾溶液
A、A B、B C、C D、D -
14、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的转化关系,下列有关转化关系说法错误的是A、若三种物质都是酸,则X可以是硫酸 B、若Y、Z分别是、 , 则X可能只含一种元素 C、若三种物质都是金属单质,则金属活动性强弱为 D、若X、Y、Z分别是C、、CO,则反应①②③可能包含三种基本反应类型
-
15、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B、氧气和臭氧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D、洗洁精去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则汽油去除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
16、某同学进行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如图),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四个实验中,生锈最快的是④中的铁钉 B、③中附着在棉花上的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 C、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甲 D、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
-
1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蓝色 D、打开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观察到有白雾形成
-
18、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A、铁与稀盐酸反应: B、用赤铁矿高炉炼铁: C、用石灰乳配制波尔多液: D、用氨水中和废水中的硫酸:
-
19、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混合物:盐酸、生理盐水 B、单质:氢气、生铁 C、氧化物:、 D、酸:、
-
20、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安全用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隔绝空气 B、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油烟机排气 C、扇子能扇灭烛火的原因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木柴架空有利于促进燃烧,原因是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