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测出了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通过描点法绘制出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t2℃有固体析出是

    (2)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将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方法

    (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4)t2℃时,将35g甲物质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成分溶解再降温到t1℃后,烧杯中固体质量为克。

  • 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1H1.008

    2He4.003

    2

    3Li6.941

    4Be9.012

    5B10.81

    6C12.01

    7N14.01

    8O16.00

    9F19.00

    10Ne20.18

    3

    11Na22g

    X

    13Al26.98

    14Si28.09

    15P30.97

    16S32.07

    Y

    18Ar39.95

    (1)、不同种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不同。
    (2)、氮和磷为同族元素,其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两种原子的相同。
    (3)、画出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Y单质的化学式为
    (5)、原子序数分别为1、8、11的三种元素组成的碱是(填化学式)。
  • 3、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食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食醋中醋酸的化学式为

    (2)臭氧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千米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的化学式为

    (3)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铁生锈过程中生成了FeO(OH),该化合物中铁的化合价为价。

    (4)在新冠疫情期间,采用喷洒次氯酸钠(NaClO)对环境进行消毒,其原因是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CO2和H2O反应生成了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则次氯酸的化学式为

    (5)发生森林火灾时,在大火蔓延路线前砍掉一片树林,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

  • 4、今年两会期间,“碳中和”成为热词。“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 B、生态园林建设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C、加大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使用,有利于“碳中和” D、采用合适的技术将含碳温室气体转换为含碳固体,是科学研究的方向之一
  • 5、我市即将正式跨入高铁时代。高铁钢轨制造使用的是含锰钢,轨道铺设时每段钢轨的长度达1~2千米,从而大幅减少轨道借口数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造钢轨的材料是铁的合金 B、钢轨制造时加入锰是为了增大硬度、增强韧性 C、在钢轨接口处涂上油或扣上帽,可以防止接口处锈蚀 D、钢轨热胀冷缩、歪曲变形是化学变化
  • 6、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工业上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是氨的催化氧化,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反应物、生成物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
  • 7、生活、工作场所常见到一些警示图标。下列图标放置地点错误的是
    A、运输浓硫酸的槽罐车 B、存放酒精的试剂柜 C、面粉加工厂 D、城市居民住宅区
  • 8、小明同学在开学体质检测时,与医生交谈获悉,青少年平静时的呼吸频率约为12~20次/min,每次约吸入0.5L空气。
    (1)、人体呼吸(填“属于”或“不属于”)缓慢氧化。
    (2)、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约为1.993×10-26kg,一种氧原子的质量约为2.657×10-26kg。计算这种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9、在小英家的仓库里,堆放着一袋袋化肥一一碳酸氢铵( NH4HCO3).过了一个夏天,小英发现这种化肥所持有的刺激性气味变得更浓烈了,有些化肥袋里碳酸氢铵变少了,检查发现变少的化肥包装袋没有密封,化肥也没有撒落在地上,更没有人进过仓库开袋使用。

    为了探究这些化肥减少的原因,小英在实验室取了一些碳酸氢铵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加热,过一会儿观察到粉末完全消失,同时也闻到了这种刺激性气味.粉末为什么会消失呢?

    (1)【提出问题】碳酸氢铵粉末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2)【猜想】①碳酸氢铵粉末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由固态变成它的气态。②碳酸氢铵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可能产生的物质有氨气和一些氧化物。

    (3)【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铵属于氨肥,不具有升华的性质,说明上述猜想 (填序号)不成立;②氨气(化学式NH3)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是碱性,但干燥的氨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剂变蓝;③NO2为红棕色气体。NO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易发生反应:2NO+O2=2NO2

    (4)【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适量碳酸氢铵于试管中加热,如图一所示,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导管口

    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且试纸变蓝,但未见红棕色气体

    分解产物中有 , 没有

    ②按如图二所示装置继续实验,直到反应完全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解产物中有

    (5)【应用】①利用氨气的化学性质,请写出实验室检验氨气的方法(写出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②如果你家里有碳酸氢铵化肥,你应该如何保存?

  • 10、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填字母代号),在装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
    (3)、用装置C收集氧气时,其验满的方法是
  • 11、芯片是所有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硅的元素符号为Si)为材料制成的。用化学方法制得高纯硅的反应原理为:

    ①SiO2+2C=Si+2CO↑             ②Si+2Cl2=SiCl4             ③SiCl4+2H2=Si+4HCl

    请回答:

    (1)、反应①中SiO2读作:
    (2)、反应①中生成有毒的CO,它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从而使人体缺氧而造成“煤气中毒”。如果发现有人煤气中毒,你将采用哪些救治措施?(回答一种即可)
    (3)、通过半学期的初中化学学习,我们可以从化学的视角来进一步认识空气,雷雨过后,空气特别清新,这是因为少量氧气(O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了臭氧(O3),反应方程式为:3O2__2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该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②O2与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③O2与O3是同一种物质

    (4)、氢气是一种理想的燃料,它具有①资源丰富,②产热高,③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这三大优点,从社会进步和发展要求的角度,你认为它作为一种能源和现有其它能源物质比较,最大的一条优点是(填序号)。
  • 12、下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是由(填“原子”或“分子”或 “离子”)构成的。
    (2)、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走进实验室就闻到了这种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 13、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我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从乌河中采集了水样,观察到:A.水样呈黄色,有异味;B.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2)、为了判断得到的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进行检验。
  • 14、M元素的单质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1)、该原子有个电子层,X的值是
    (2)、M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______(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A、 B、 C、 D、
  • 15、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B、可以用铁丝代替红磷做此实验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 16、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2中得到H2 B、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1:2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的 D、可用带有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
  • 17、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是单质 C、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D、二氧化碳能灭火,所以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 18、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酯类。丁酸乙酯(C6H12O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丁酸乙酯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 B、丁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6g C、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3:8 D、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6:2
  • 19、由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液氦到超流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系统研制”于2024年4月15日通过验收及成果鉴定,标志着我国具备了研制液氦温度4.2K(零下269摄氏度)千瓦级、超流氦温度2K(零下271摄氏度)百瓦级大型低温制冷装备的能力。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关于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氦属于金属元素 B、氦的元素符号是He C、氦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03g D、氦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 20、工业上常用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取CO2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__CaO+CO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氧化反应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