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初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考化学试卷
试卷日期:2024-12-27 考试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齐民要术》是世界上最早记录食品酿造的典籍。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过滤清液 B、
选料捣碎 C、
入窖酿酒 D、
酒水蒸馏
2. 202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与主题不相符的是A、践行“光盘行动”,节约粮食 B、鼓励烧烤摊露天经营,推动地摊经济发展 C、火力发电厂需进行燃煤脱硫、控尘处理 D、垃圾分类回收,实现变废为宝3. 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饼干敞口放置变软是因为空气中有水蒸气 B、通电时稀有气体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在电光源方面有重要的用途 C、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 D、稀有气体约占空气总质量的4. 下列化学符号的含义正确的是A、个钠元素 B、表示2个铁离子 C、个氢离子 D、两个氧原子5.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引燃镁条
B.过滤
C.夹持试管
D.用胶头滴管取液体
A、A B、B C、C D、D6.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A、物质的分类 B、
地壳中元素含量 C、
微粒与元素的关系 D、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7. “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汽油置于敞口容器中逐渐减少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气体压缩储存于钢瓶中
压强增大,气体分子变小
C
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氢气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D
氢气能燃烧而氮气不能燃烧
分子结构不同
A、A B、B C、C D、D8. 铟的相对原子质量采用了我国科学家张青莲测定的数据。下列有关钢的说法正确的是A、铟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C、细原子的质子数为49 D、相对原子质量为9.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采用的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选项
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氢气与氧气
燃着的木条
B
硫酸铜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
观察颜色
C
硬水和蒸馏水
蒸干液体样品
D
白糖和食盐
溶于水,观察颜色
A、A B、B C、C D、D10. 某同学为了探究微粒性质,按图1进行实验,并借助传感器测得U型管a、b中氨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U型管a的湿棉花团逐渐变红 B、图2中曲线X对应的为U型管b C、实验证明微粒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D、0~1分钟浓度为零说明此时微粒静止11.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证明该气体的组成元素中有C、H
C.探究氧气含量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12. 氧烛(如图)是一种常用于潜艇中的化学氧源,主要成分为氯酸钠(),同时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镁粉(燃烧时提供氯酸钠分解所需的热量)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烛中发生的反应既有分解反应,也有化合反应 B、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C、氧气密度比较大,所以使用时装置必须倒置 D、镁粉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氧烛释放出氧气的质量13. 工业上用生产(硝酸)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中,参加反应的与的分子数之比为 B、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C、经过反应②后形成酸雨,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D、转化过程中,只有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14. 分别加热等质量的两种样品,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样品1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分离出样品1反应后的固体乙,与24.0g甲混合并加热,固体质量变化曲线与样品1的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4
2.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2.0
22.1
x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x=1.9 C、乙为催化剂 D、该条件下丙和丁均为气体15. 下列图像与反应过程的变化趋势对应正确的是A.足量汞放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持续加热
B.质量相等的镁和氧气在点然的条件下充分反应
C.表示给冰块加热至水变为气态,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分解
D加热分解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A、A B、B C、C D、D二、填空题
-
16.
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元素,1803年,道尔顿创立科学原子论,揭示了元和原子的内在联系;物质均由原子构成,一种元素对应一种原子,原子质量为区分不同元素的标准。
(一)下表为氕、氘、氚原子的构成:
原子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氕
1
0
1
氘
1
1
1
氚
1
2
1
(1)按照道尔顿区分不同元素的标准,上表中的原子对应3种元素。按照现代化学的元素概念,上表中的原子属于种元素,理由是。
(二)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
族
周期
ⅠA
0
1
H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B
C
N
①
F
3
②
P
S
(2)元素F和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
(3)②表示硅元素,晶体硅广泛应用于芯片、太阳能光伏板的生产中,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请画出硅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工业制取单质硅的化学反应为:。X的化学式为。
(4)硅元素组成的物质偏硅酸是一种常见的矿物质,具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功效和作用。
如图是某矿泉水标签的部分内容,标出中的化合价为。
(5)请写出该标签中硫酸根离子的符号;“”中的“”表示的含义是。
(6)写出由钙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
(7)若矿泉水中的 , 全部由提供,1瓶的矿泉水,至少含有质量为。
三、推断题
-
17.
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物质之一,我们应该多角度进行研究。
(一)水的组成——电解水
(1)如图①,电解水时水中常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是________;一段时间后,将两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绘制成图②。则A气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B气体在电源的________极产生。
(二)水的净化
“生命吸管()”是一种快速获取野外饮用水的吸管装置(长约 , 重约),里面装有过滤材料和滤芯,其净水过程如下图所示:
(2)“生命吸管”中层的作用是过滤,碘树脂起杀菌消毒的作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有________作用;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食盐和蔗糖 B.食盐和沙子 C.铁粉和木炭粉 D.氧气和二氧化碳
(3)离子交换树脂中阳离子交换柱的交换过程如图所示。(图中阴离子未画出,交换后的水仍然呈电中性)
①1个可以交换出________个。
②离子交换树脂________(填“能”或“不能”)起到软化水的作用。
(4)经过“生命吸管”净化后的水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三)水的转化与利用
是初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常温下,A与B组成元素相同,C与D在常温下的状态相同。通常情况下,C是密度最小的气体。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5)A在医疗上可以用于________。
(6)写出物质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
(7)若E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且为大气污染物,则E的化学式为________。
(8)若E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下列关于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一定是化合反应 B. 一定是氧化反应 C. 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 一定发光、放热 (9)高锰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某种生产高锰酸钾的工业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步骤Ⅰ中发生了________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②步骤Ⅱ中氮气________生成物之一(选填“是”或“不是”)。
③步骤Ⅲ中水________反应物之一(选填“是”或“不是”)。
④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________。
四、实验题
-
18.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如图(1)、若用装置AE制取气体装置A中缺少的仪器是 , 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用E收集气体,应在观察到的时候。(2)、若用装置B为制的发生装置,可以(填操作方法)使试剂混合反应发生,B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利用装置BCD,可测量收集气体的体积,其连接顺序为(选填abcd),在反应结束后测量氧气体积时,为了减小误差,读数时要注意:应在(填“”或“”或“”)时读取数值。(3)、兴趣小组还设计了装置G作为制的发生装置,其优点为。反应结束后,欲将二氧化锰回收再利用,应进行的主要操作及顺序是(填序号)。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D.干燥 E.洗涤
(4)、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气体。实验室制取甲烷(填“可以”或“不可以”)。选用和制氧气相同的发生装置,为收集干燥的甲烷,气体应由(填收集装置导管口字母)进入。(5)、硫化氢气体()有毒,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设计了用如图组合装置来收集 , 能用该装置收集 , 说明其密度比空气(填“大”或“小”),倒置漏斗的作用。19.氢能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多元化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七初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对氢能的优势及制氢材料等展开了项目式问题探究。
任务一:探究氢能应用优势
【提出问题】氢气作为理想能源的原因是什么?
【进行实验】
实验一:设计纯净氢气与天然气燃烧的对比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分别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氢气和天然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
_______
②迅速把①中的烧杯倒过来,分别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罩在天然气火焰上方烧杯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氢气火焰上方的烧杯内无变化
(1)请补充上面表格中的实验现象。
(2)实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对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实验二:
(3)在理想状态下,小组同学通过图1实验,将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成的图像如图2所示,分析图像,可得出的结论是。
任务二:调研氢能储存手段
【查阅资料】
(4)我国绿氢规模化储存是商业化应用的基本保障,为了进行大量储存,通常将氢气转化为液氢,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生改变的是。
任务三:展望氢能发展前景
【市场调研】
(5)目前,氢燃料电池在公共交通中应用已较为成熟,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未来,氢能将在航空、航天、电力和建筑领域大力推广。
任务四:研究制氢原料
(6)镁条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但镁条长期存放在空气中,表面会生成灰黑色固体。有同学认为该灰黑色固体是氧化镁,但很快被其他同学否定,理由是。
(7)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以下信息:
①灰黑色固体为碱式碳酸镁,高温分解生成;
②浓能吸收水蒸气,碱石灰能吸收水蒸气和气体。
小组同学对碱式碳酸镁的分解产物展开如下实验探究(假设每一步都完全反应)。
【实验】称取灰黑色固体样品按如图进行实验,持续加热至完全分解,B、C装置最终分别增重、 .
①根据B、C装置增重的质量计算:所取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g,碳元素的质量为g,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g。
②B、C装置顺序能否颠倒 , 理由是。
③加热前、停止后均需通入氮气。停止加热后通氮气的作用是(填字母)。
a.防止倒吸
b.使生成的和气体分别被后续B、C装置完全吸收
成果分享:通过问题探究,大家对氢能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氢气作为一种理想的新型能源,其产业链包括“制—储—输—用”四个主要环节。因此,降本增效、规模化发展,将是我国经济增长和服务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