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表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推翻了顽固派的统治 C、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D、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
  • 2、甲午中日战争前,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总共不过二、三亿美元。甲午中日战争后到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到15亿美元,比甲午中日战争前增加5至8倍。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帝国主义完全控制中国 B、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停滞 D、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
  • 3、李鸿章认为中国正处于“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急迫,急忙)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以自立耶”的局面。为此,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强兵富国的运动。关于这场这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客观上倪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对外国资本的入侵理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C、以自强、求富为口号 D、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 4、“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这里的“它”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 5、“这座……聚集了古今艺术珍品和历代图书典籍的壮丽宫殿和园林,如今只剩下些烧不烂、抢不走的石柱,在默默诉说着侵略者的暴虐。”材料中的“侵略者”是(     )
    A、英国军队 B、俄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 6、

    家书是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

    材料一

    家书内容节选

    关键信息

    反映的历史事件

    (李鸿章的家书)或谓天津、上海、福州等处,已设局仿造轮船、枪炮、军火;京师设同文馆,选满汉子弟,延请学者教授……吾儿身体不佳,宜自保重。

    (谭嗣同的家书)嗣于六月十六日起程,本月初五日到京,事之忙迫,殆不胜述。朝廷毅然变法,国事大有可为。我因此益加奋勉,不欲自暇自逸。

    (黄上禄的家书)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自从双十二和平解决,共产党停止内战的主张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实现。我现在红军中工作,日常生活很快乐……忘勿挂念。

    双十二和平解决,共产党停止内战的主张得到了初步的实现

    西安事变

    (许英的家书)知道家里已是自耕农,我想家是解放区……我们应该以土地法大纲去做,遵守政府法令,更应积极生产,支援前线。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补全表格内容。

    材料二   部分抗战家书

    书写者的身份

    内容节选

    红军已更名为国民革命军,为了从各个方面抗击敌军,我们将发动一场游击运动战,与友军合作,击退敌军

    国民党将领

    余此次远征缅甸,因主力距离过远,敌人行动又快,余决以一死,以报国家

    在全民抗战之际,突发鼠疫,致我军深受困扰,义乌严重,我已诊治鼠疫五十多人,但疫势仍未明显减弱,我很忙,短时间内走不开

    儿决定来此学习一点真实学问,去求中国民族解放的方法……想大人看现在全国人民抗日的热情,也许会不再生儿之气……这里学校对于学习方面,教员讲的很好

    华侨

    别了,走之前,我难过极了……但我心心挂念的祖国已经残缺不全,在这危难时刻,祖国需要我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补全表格。并谈谈你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认识。

    材料三   家书通信在中国延续数千年,是人们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原始物证,也是记录社会变迁的历史档案。与一般的资料相比,家书的特点在于具有生命,其魅力在于真实……许多家书的作者都是那个时代重大事件的见证者、亲历者,他们的视角往往是一般的史书中所看不到的。

    ——摘编自步平《烽火家书抵万金》

    (3)综合上述资料,概括家书的史料价值。

  • 7、

    《新青年》杂志——20世纪初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刊物之一。

    材料一   《新青年》杂志前期刊登的部分文章

    复辟与尊孔

    论 迷信鬼神

    有鬼论质疑

    当代二大科学家之思想

    什么是科学方法?

    科学的起源与发展

    吃人与礼教

    新青年之新道德

    狂人日记

    白话文的价值

    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革命论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新青年》杂志前期宣传的主要内容。写出两位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材料二

    《新青年》各阶段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数量

    相关史事

    第一阶段1918.10-—1920.5

    24篇

    A

    第二阶段1920.9-1922.7

    85篇

    B

    第三阶段1923.6-1926.7

    109篇

    国民大革命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将以下史实填入表格的相应位置。从表格中任选一个历史事件,阐述其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关系。

    ①中国共产党诞生               ②五四运动

    材料三   《新青年》杂志惊醒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了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学,心中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确实感到自己是那时代的新青年了。

    ——杨振声《回忆五四》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谈谈对材料中划线处的理解。

  • 8、

    某历史小组尝试用图片梳理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搜集相关的图片】

    (1)结合所学,将上述图片与下面时间轴所示事件进行对应。(填写序号)上述图片中属于一手资料的有。(填写序号。多选、少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为图片配文字说明】

    图片名称

    文字说明

    《南京条约》签字页

    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与英国协议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口通商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签订现场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割地面积最多的不平约。通过《辛丑条约》,帝国主义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控制了清政府。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文字说明中有3处错误,请找出来并改正。

    【活动反思】

    (3)综合上述资料和所学,分析导致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原因。

  • 9、以下材料可以用来研究人民解放战争的(     )

    党、政、军干部之自私、无能、散漫、腐败不可救药。

    ——《蒋介石日记》1948.11.24

    陈毅: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A、爆发背景 B、主要进程 C、胜利原因 D、历史影响
  • 10、下面为人民出版社和中央党史出版社的《中国共产党简史》目录中的一个章节。划线处应填写的历史事件是(     )

    第四章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胜利

                和争取和平民立的斗争

    ☆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伟大的战略决战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筹建新中国

    A、重庆谈判 B、转战陕北 C、三大战役 D、南京解放
  • 11、这次会议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中共七大
  • 12、下图反映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 13、1931年,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指出:“这一次事件是永远使中国本土与满蒙脱离关系,确保帝国利益的唯一大好机会”材料中这一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危机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 14、某班同学为举办长征故事会搜集资料,以下资料可以入选的有(     )

    ①照片:遵义会议会址                 ②邮票:《四渡赤水》

    ③歌曲:《过雪山草地》            ④书籍:《论持久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走出一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 B、国共两党合作创立黄埔军校 C、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 D、开创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16、下面是19世纪70年代一份铁路的时刻表(部分内容),可用于研究(     )

    本线自1876年7月3日星期一开始,在上海与江湾间准时行驶火车

    开车时刻如下:

    上海开:7:00 9:00 11:00 *13:00 15:00 17:00

    江湾开:7:30 9:30 *11:30 13:30 15:30 18:00

    每逢星期日,凡带*记号的车次均停开

    A、新式教育的普及 B、通讯事业的发展 C、出行方式的变化 D、婚丧礼俗的变迁
  • 17、《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人在中国开办工厂。张謇认为中国也要有自己的工商业,与日厂竞争。他发现进口货物中棉织物最多,于是决定在南通开办纱厂。这反映出张謇创办企业的直接目的是(     )
    A、打破官僚资本的压迫 B、推动自由平等的风尚 C、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 D、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 18、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据此可以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袁世凯复辟帝制三部曲 B、民主与专制的不断斗争 C、北洋军阀的割据与混战 D、南京国民政府的专制统治
  • 19、以下两幅图片说明辛亥革命(     )

            

            清帝退位诏书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②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革

    ③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④完成了反帝反封的任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下面资料卡片还可补充的史实是(     )

    创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领导广西起义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建立中华民国 C、参加中共一大 D、领导一二•九运动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