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列宁把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由此可见,两位著名作家的作品都( )A、抨击了沙皇封建专制 B、反映社会的客观现实 C、找寻人类解放的途径 D、完善了近代文学题材
-
2、文学艺术只有源于生活现实,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A、《天方夜谭》——阿拉伯帝国 B、《战争与和平》——拿破仑入侵俄国 C、“人间喜剧”——巴黎上流社会变迁史 D、《英雄交响曲》——“俄国革命的镜子”
-
3、右图画面艳丽而又和谐、优雅,每朵葵花好似燃烧的火焰,花瓣和葵花叶则像跳跃的火苗。该画的名称是( )A、《向日葵》 B、《最后的晚餐》 C、《格尔尼卡》 D、《记忆的永恒》
-
4、一个是战功赫赫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另一个是双耳失聪的德国著名作曲家。但一部伟大的作品把两个伟大的人物紧紧地连在一起。这部作品是( )A、《最后的晚餐》 B、《英雄交响曲》 C、《马赛曲》 D、《国际歌》
-
5、在这里,不受任何传统思想的羁绊,可以在一起欢快地生活,真挚地相爱,享有人间幸福的生活情趣。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既是作家对俄国封建农奴制及其罪恶的否定,也是作家对理想生活的探求。这部作品是( )A、《哈姆雷特》 B、“人间喜剧” C、《复活》 D、《战争与和平》
-
6、1859年的伦敦,一本绿色封面的书,在刚刚出版不到一天的时间里被抢购一空。书的扉页上写着:“依据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适者被保存的物种起源。”该书的出版( )A、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B、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展现了法国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
-
7、中国近代维新人士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 )A、牛顿 B、达尔文 C、贝多芬 D、巴尔扎克
-
8、“在牛顿的时代……光不再是弥漫四周、纯粹、无色的神秘物质,不再是上帝的住所,而成了一个物理现象,它的规律可用反光镜和透镜来研究,它的颜色可用三棱镜来分析……宗教信仰的寄身之所由心转移到头脑中,神秘主义被数学驱赶。”可见,牛顿的光学成就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动摇了传统宗教信仰 B、为工业革命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础 C、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极大地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
-
9、发现下面所示的公式的科学家是( )
F引=G
A、牛顿 B、达尔文 C、诺贝尔 D、法拉第 -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0—1900年,欧洲人口从2.65亿增加到4亿,1914年达到4.63亿,增长率高于世界其他地区。1870年,美国人口总数只有3 845万,到1915年,就达到了1亿以上。
材料二 1850—1900年,伦敦和纽约的人口分别从268万和70万增加到658万和344万。到1900年,欧洲和北美的大城市超过了150座。到1914年,英、美等西方国家城市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绝对多数。
材料三 1911—1913年,英国25岁以上人口中,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在德国,1911年3 425个富人平均每人拥有的财产价值是532万马克,另外161万人的人均财产价值只有2.3万马克,最贫困人口尚不在此列。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出现类似情况。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世界文明史》等
(1)、材料一反映出什么社会现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2)、材料二反映出什么社会现象?根据所学知识,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评价这一现象。(3)、材料三反映出什么社会现象?(4)、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
11、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的确非常严重,主要表现在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由此造成多种传染病流行及早期公害的发生。”对这段话的解读最全面的是( )A、工业化导致环境污染 B、城市化造成传染病流行 C、工业革命是把双刃剑 D、当时英国经济非常落后
-
12、请为以下两幅图片确定一个主题( )A、贫富分化的加剧 B、工业比重增加 C、人口迅速增长 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
13、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欧美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列选项符合其“变化”范畴的是( )A、妇女地位的提高、大众教育的普及、人口数量的膨胀 B、大众教育的普及、人口数量的膨胀、生存环境的改善 C、妇女地位的提高、大众教育的普及、生存环境的改善 D、妇女地位的提高、人口数量的膨胀、生存环境的改善
-
14、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现状》中描述:“伦敦特别是伦敦工人区的坏空气,最能助长肺结核的发展。”在伦敦工会1883年的报告中,有1/3的工人死于肺结核。此时肺结核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医疗技术水平不断下降 B、农业衰退导致食物短缺 C、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恶化 D、人口膨胀致使工人贫困
-
15、1870年,英格兰的剧院数量差不多有200家,其中伦敦有44家、利物浦有9家、曼彻斯特有3家。音乐厅的数量也迅猛增长。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电力照明已经普及 B、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 C、贫富差距基本消除 D、工人生活条件迅速改善
-
16、下面是1880年和1900年欧洲部分城市人口变化表(单位:万人)。下列属于形成这一变化的原因的是( )
年份
伦敦
柏林
1880年
476.7
138.2
1900年
658.1
188.8
A、贫富分化加剧 B、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C、农村环境污染严重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
17、19世纪初,德国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以上国家推广大众教育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增长的需要 B、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C、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D、对外殖民扩张的需要
-
18、下图为1839年英国各纺织部门男工与女工人数构成比例示意图。据此可以推知,工业革命( )A、推动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B、推动了社会经济大发展 C、促使社会阶级两极分化 D、使妇女的地位超过男人
-
19、1750—1850年,欧洲人口从1.4亿增加到2.65亿,到1900年猛增到4亿。这主要是由于( )A、欧洲开放的移民政策 B、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医疗条件的改善 D、欧洲城市的扩大与发展
-
20、19世纪伴随着殖民侵略的加剧,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圣马丁将军逝世160周年的当天,阿根廷全国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各界人士纷纷来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五月广场旁的大教堂墓室,向圣马丁将军的灵柩献花致敬,教堂还为圣马丁将军举行了宗教纪念仪式。
材料二 1858年8月,英国议会通过“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徒具形式的东印度公司,由英国女王直接管理(1877年初,英国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11月1日,印度总督坎宁公布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诏书,宣布不再侵犯印度封建王公的利益和特权……同时,进行军事改革,减少英印军队中的士兵比重,增加英籍士兵人数,并大量从印度少数民族中征兵。
材料三 英国女王1858年11月1日文告(节录):……朕对于当地王公的权利、尊严和荣誉,如同对于朕自己的王权一样,加以尊重。……对于其他一切以武装反对政府的人,朕于此特允无条件宽恕、特赦和大赦其对于朕躬、朕的王权和尊严所犯的一切罪行,只要他们回家和从事正常的工作。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高级中学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必修)教学参考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根廷人民纪念圣马丁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政策发生的变化。(不得摘抄原文)(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性质及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