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能够为“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依据的史实为( )A、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的设立 B、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的设立 C、澎湖巡检司的设置 D、四等人制的实施
-
2、下列历史事件与隋炀帝杨广有关的是( )
①建立隋朝 ②设置进士科 ③下令开凿大运河 ④灭掉陈朝,实现统一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
3、1115年阿骨打建立大金政权,其民族是( )A、党项族 B、契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
4、唐朝出现的曲辕犁和筒车这两种新型工具,它们运用于(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交通
-
5、《全球通史》中写道:“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中国完全由游牧民族统治…”这里的“游牧民族”指哪一民族( )A、满族 B、氏族 C、鲜卑族 D、蒙古族
-
6、以下是小明同学制作的“元朝统一”表格。其中有一处错误是( )A、1260年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 B、1271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 C、1276年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元攻破临安,北宋灭亡 D、1279年消灭南宋残部,统一全国
-
7、世界格局的形成是各国力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动态博弈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演变中的世界与中国
图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华沙条约组织
(1)、根据图一展示的中国历程,选取两个有关联的事件,并分析二者对中国发展产生的作用。(2)、写出图二现象对应于图一中的格局(只写序号),并结合两张图中的信息说明判断的依据。(3)、从图一中选择中外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
8、经济生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某班同学以“经济生产见证社会变化”为主题开展专题学习,各组同学搜集了如下素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组别
素材
第1组
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力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小工业创造了资产阶级,大工业创造了工人阶级,并把资产阶级队伍中的少数选民拥上宝座,可是,这只是为了后来在某个时候更有把握地推翻他们。
——摘编自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第2组
欧洲人清除荒废的城堡,排干积水的沼泽,走向荒芜良久的田野、人迹罕至的森林和山地,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拓荒与移民,不仅原有的村落、耕地、牧场的边界不断延伸,而且新垦区亦一片一片地涌现,因而被称为“垦殖运动”。开创新垦区的垦荒运动也是西欧农奴获得自由的一个重要途径。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第3组
在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影响下,德国古登堡机器印刷术开启了欧洲印刷发展的新篇章。此后,各类印刷媒介出现在大众视野,古典类、宗教、科学等内容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民众的信息需求,使得16世纪文艺复兴达到了高峰。
——摘编自黄雅丽、陈勤《古登堡机器印刷术引发的系列变革研究》
第4组
——摘编自吴浩《试析1865—1900年美国南部棉花生产的“反常供给”》(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把同学们提供的素材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序。①第组 ②第组 ③第组 ④第组
(2)、根据各组提供的素材,举例并说明经济活动为人类社会提供生存和发展的基础。(3)、选择一个小组的素材,结合所学并提取素材中的相关信息,说明经济活动与社会变化的关系。 -
9、以史为鉴,照亮前行之路;立足当下,擘画未来蓝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朝刻有文字的牛骨
东汉《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局部)
唐蕃会盟碑
南宋手持罗盘佣
材料二
十三行的辉煌昌盛是清廷一口通商的闭关政策之赐。清政府把西方国家来华贸易严格限定于广州,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阻断外国商人与中国社会内部的联系。——摘编自陈尚胜《也论清前期的海外贸易——与黄启臣先生商榷》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材料三
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积极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让搬迁群众成为城区幸福新市民。为推动易地搬迁安置区与新型城镇化、特色文旅有机结合,让搬迁群众有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环江精心规划,发展柳浪咧小镇的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以非遗文化保护、文创产品开发、农特产品销售为地标的新文旅商圈。——摘编自《环江|搬迁群众成幸福新市民》(《广西日报》2024年6月25日)
(1)、根据材料一,列举古代中国的主要发展成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朝通商口岸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根据材料二所示图片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指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扶贫工作中的两项举措。综合上述材料,总结在未来发展中可借鉴的经验。 -
10、《巴黎协定》是由全世界178个缔约方共同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它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作出了的统一安排。这反映了各国通过合作解决( )A、人口问题 B、环境问题 C、毒品问题 D、粮食问题
-
11、英国在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此后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美国在1787年颁布了宪法,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法国在1789年颁布了《人权宣言》,用法律保护私有财产。这反映出的共同诉求是( )A、建立法治国家 B、反抗殖民统治 C、推翻封建王朝 D、实现民主共和
-
12、14世纪,意大利“人们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从理智的迷梦中唤醒,将人类自身的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及其价值,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这反映了意大利人( )A、追求标新立异 B、渴望人性解放 C、反对君主专制 D、抛弃宗教信仰
-
1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这一法条的作用是( )A、歧视理发行业 B、尊重奴隶的地位 C、维护社会公平 D、维护奴隶主利益
-
14、2024年,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先后访问巴西、南非和印度尼西亚,就国际危机开展穿梭外交,同“全球南方”的重要成员国进一步交换意见,坚持劝和促谈。这说明我国( )A、仅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B、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C、取得国际治理主导权 D、奉行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
15、广西有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12个世居少数民族,另有满、蒙古、朝鲜、白、藏、黎、土家等40多个其他民族成分。为更好地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我国在广西实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16、下表统计了1953—1956年我国工业发展取得的重大突破。取得这些成果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成果
1953年
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5年
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
1956年
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A、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B、土地改革的实施 C、“一五”计划完成 D、西藏的和平解放 -
17、1930年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民众纷纷参与到各种乡村事务的讨论与决策中,积极投身于破除封建迷信、兴办新式学堂等活动,还踊跃支援红军”。这说明了( )A、乡村经济的繁荣 B、民众思想的觉醒 C、君主专制的废除 D、地主阶级的瓦解
-
18、下图为1920年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北京、上海创办的代表刊物。这些刊物面向的读者是( )A、工人 B、农民 C、学生 D、士兵
-
19、从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到徐锡麟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再到李大钊的“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这些诗句共同体现了中国近代进步人士强烈的( )A、变法图强思想 B、三民主义思想 C、民主科学思想 D、爱国主义思想
-
20、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制敌在乎自强,自强必先练兵”。为此,洋务运动最先推进的工作是( )A、发展民用工业 B、设立新式学校 C、兴办军事工业 D、派遣留学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