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图像能直观表达各种变化关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下列图像与其对应表述正确的是

    A、将足量锌粉投入到一定质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中 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H2O2溶液分别制取O2 C、向装有一定量MgO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稀盐酸 D、分别向等质量的锌、铁中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药品质量 B、稀释浓硫酸 C、给液体加热 D、读取液体体积
  • 3、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能产生气体,所以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因此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点燃甲烷气体之前需要验纯,所以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之前都需要验纯 D、碱溶液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 4、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氯化钙和氧化钙固体

    加入适量水,过滤、蒸发结晶

    B

    除去CuO中的少量木炭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C

    除去氧气中的二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

    D

    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Na2SO4

    加入适:量BaCl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 5、铷广泛应用于卫星导航。计算机通信等领域,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 B、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氯化物的化学式为RbCl2 D、m=37
  • 6、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废旧金属不可回收利用 B、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C、严重缺钙会得甲状腺肿大 D、可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延长保质期
  • 7、下列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烧制陶器 B、西瓜榨汁 C、量体裁衣 D、滴水成冰
  • 8、轻质碳酸钙是一种白色细腻粉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图1)。碳化法制备轻质碳酸钙的流程如图3。

       

    (1)、由图1可知:轻质碳酸钙在领域应用最广泛。
    (2)、不同温度下煅烧石灰石的烧失率×100%随时间变化如图2,可知最佳煅烧温度和时间为℃和h。
    (3)、图3“消化”过程会放出大量的热,应注意安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充分煅烧1200kg石灰石(杂质不反应)至反应完全,剩余固体(含杂质)质量为760kg。计算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写计算过程,结果保留至0.1%)。
  • 9、

    电解水制氢联合碳酸钙分解制备氧化钙能减少碳排放,助力碳中和。该方法示意图如图所示。

    (1)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会加剧

    (2)反应器1中,一定的H2环境及较低温度下,CaCO3+H2=CaO+CO+X,X的化学式为。反应器1中COCO2的含量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时,促进CO生成的效果最好。

    (3)反应器2中,CO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甲醇CH3OH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镁基储氢材料(主要成分Mg)是极具应用前景的储氢材料。储氢、释氢过程中涉及的部分物质转化如图3:

    (4)储氢过程,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方法Ⅱ,产生H2的质量(填“<”“=”或“>”)参加反应的MgH2中氢元素的质量。与方法Ⅰ相比,方法Ⅱ的优点是(答1条即可)。

  • 10、

    某气体由H2CO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气体的组成进行探究。

    【猜想】一:气体中只有H2;二:气体中只有CO;三:气体中既有H2 , 又有CO

    【查阅资料】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蓝色。

    【实验设计】通过上述资料和已有化学知识,设计了以下装置进行实验。

    根据以上设计,请完成填空:

    (1)若无水硫酸铜变蓝色,石灰水 , 则猜想一正确。

    (2)若无水硫酸铜 , 石灰水 , 则猜想二正确。

    (3)若无水硫酸铜 , 石灰水 , 则猜想三正确。

    【实验步骤】1、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气体;2、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加热。

    【实验结论】

    (4)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确认猜想三正确。实验过程中,装置A中玻璃管的现象是;请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

    (5)该实验开始通一会儿气体的目的是

    (6)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装置的不完善之处是

  • 11、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收集装置是(填字母,从C、D、E中选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装置可用于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时气体应从口进入(填字母)。

    某校同学开展以“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为主题的跨学科实践活动。

    (4)为探究厨房中二氧化碳的来源,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分别收集燃气灶炒菜前后灶台旁的气体,组成图所示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观察到红墨水水柱向(选填“左”或“右”)边移动,说明炒菜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5)CO2在封存之前要先“捕捉”,某同学设计了“捕捉”二氧化碳的流程,如图所示。

    i.图中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方法是 , 反应器中溶液采用喷雾形式的目的是

    ii.植树造林,利用绿色植物的作用吸收CO2

  • 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
    (1)、中国年味:“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对联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因为碳的化学性质(填“活泼”或“不活泼”)。“点炮竹”网红花炮“加特林”中添加高氯酸钾KClO4作氧化剂(K为+1价),求出该化学式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中国科技:航母作为大型军舰,航行过程需要较强动力,提供这些动力的资源为汽油和核能,其中汽油是资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3)、中国节气:立春,是春之首,冰化雪消,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冰化雪消的过程属于(选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4)、中国民俗:火把节是彝族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将柴火架空的目的是
    (5)、中国彩绘:兵马俑彩绘中发现了绝美的“中国紫”主要成分是硅酸铜钡BaCuSi2O6;其中硅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1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生产和储存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制氢的方法主要有化石能源制氢和电解水制氢。由化石能源(煤、石油)制得的H2中含有CO , 利用液氨的低温可将CO液化分离,从而获得纯净的氢气。电解水法制氢的能量转化如图所示。

    氢气的储存有物理储氢和化学储氢。物理储氢包括加压储氢和吸附储氢。用物理方法将石墨进行剥离,得到的石墨烯可用于常温吸附氢气。锂氮化合物Li3N可用于化学储氢。

    (1)、煤、石油、是目前人类使用最多的三大化石能源。
    (2)、写出电解水化学方程式: , 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氢气被誉为未来最理想的燃料,原因是
    (4)、利用液氮的低温能将H2CO分离,从而获得纯净的氢气,该过程主要利用利用了H2CO不同。
    (5)、石墨烯是一种(填“单质”或“化合物”)
    (6)、将氢气压缩进储氢瓶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从微观角度解释)。
  • 14、“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下列劳动实践,不是直接利用所给物质性质的是

    选项

    劳动实践

    化学知识

    A

    用二氧化碳生产碳酸饮料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臭的气体

    B

    用竹炭去除汽车内的异味

    竹炭具有吸附性

    C

    用氮气防止食品腐烂

    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

    用石墨制造受电弓滑板

    石墨的熔点高,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

    A、A B、B C、C D、D
  • 15、如图简易净水装置及制取蒸馏水简易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装置能得到纯净水 B、乙装置中蒸馏得到纯净水 C、乙装置中烧杯内水的作用是密封 D、甲装置位置b放的是活性炭,位置c放的是石英砂
  • 16、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A.检验氢气纯度

    B.探究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C.木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

    A、A B、B C、C D、D
  • 17、电解水是空间站氧气的来源之一,下列关于电解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本实验需注意排气通风(图乙) B、左边试管收集的是O2 C、水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以增强导电性 D、该过程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18、锂离子蓄电池是“祝融号”火星车的能源设备。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B、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C、属于非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
  • 19、下列符号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H B、H2 C、2H D、2H2
  • 20、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实现了氢气的存储(化学方程式为H2+2NaΔ__2NaH)。23g金属钠最多可吸收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