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卷网-试卷题库版本:
全部 浙教版 华师大版
  • 1、把一根竹筷插入水中,所见到的现象是图中的 (    )
    A、 B、 C、 D、
  • 2、当一束光斜射入平面镜,与平面镜所成的夹角为20°,则反射角为 (    )
    A、20° B、40° C、70° D、140°
  • 3、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    )

    A、2:35 B、9:25 C、2:25 D、8:05
  • 4、历史上科学家规定:与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带正电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得到质子 B、摩擦后丝绸带负电 C、摩擦后玻璃棒质子数大于电子数 D、摩擦后丝绸得到电子
  • 5、黑板表面做的比较粗糙的原因是 (    )
    A、不使黑板发生反射 B、便于粉笔写字 C、使黑板形成漫反射 D、便于擦字迹
  • 6、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我们经常要进行噪声防治,下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
    A、有的道路旁设置隔音板 B、摩托车排气管安装消声器 C、工厂员工戴着防噪声耳罩 D、在居民居住区多植树种草
  • 7、下列常见的生活用品中,不属于导体的是 (    )
    A、铅笔芯 B、铁锅 C、塑料尺 D、食盐水
  • 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辛弃疾留下的千古名词。人们听到蛙声的听觉形成于 (    )
    A、鼓膜 B、耳蜗 C、听小骨 D、大脑皮层
  • 9、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周末天气正好,小科一家去东钱湖游玩赏景,看了“影”,留了“影”。下列有关“影”的成因中,说法错误的是 (    )
    A、水中杏树的倒“影”———光的反射 B、地上小科的人“影”——光的直线传播 C、小科对花的摄“影”——光的折射 D、树下圆形的光“影”——光的折射
  • 10、红楼梦中描述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描述的是声音三要素的 (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
  • 11、  电子体温计正逐渐取代水银体温计。甲同学制作了一种简易电子体温计,其电路如图1所示。其中定值电阻 R0=800欧, Rt为热敏电阻,其阻值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
    (1)、图1 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6伏,当. R0两端电压( U4.0伏时,报警装置开始报警(报警装置是否报警都不会对电路造成影响)。求:

    ①使用该电子体温计测量体温,当体温达到℃时,会开始报警。

    ②此时定值电阻. R0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

    (2)、乙同学将0~0.6安的电流表(如图3)串联在该电路中,希望能用电流表上的刻度线来指示: 36~40C的温度,即直接从电流表上读出温度值。请通过计算分析这个方案是否可行。

  • 12、铜镁合金(含镁1%~3%,其余为铜)具有优异的性能,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1)、熔炼铜镁合金时,需将铜和镁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热,使其完全熔化并形成均匀的合金。已知铜和镁的熔点、沸点如表所示,则熔炼铜镁合金的温度至少要达到℃。
    (2)、某同学为测定某铜镁合金中镁的具体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

    金属

    熔点/℃

    1083

    650

    沸点/℃

    2567

    1090

    ①操作X的名称为

    ②为确保反应完全,则加入稀硫酸的最小质量是多少?

  • 13、  如图1为一辆运输汽油的油罐车,有关参数如图2所示。

    (1)、为避免静电引发安全事故,油罐车尾部需挂一条拖在地上的链子,下列最适合用来制作这种链子的材料为____(填字母)。
    A、橡胶 B、塑料 C、 D、
    (2)、当空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车轮与地面的 (第31题图1)

    总接触面积为0.3米2 , 地面受到的压强为

    (3)、当这辆油罐车满载汽油,以最大时速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若动力完全由汽车发动机提供,已知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90千瓦,则汽车受到的阻力为多大?
  • 14、  蚊子是疟疾、登革热等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因为蚊子通常在水中产卵并孵化,所以有人采用向湖水中喷洒某种杀虫剂来灭蚊,只要脊椎动物体内杀虫剂浓度不超过950毫克/千克,就不会产生明显毒害作用。然而第二年人们发现大量食鱼鸟死在湖中,并测得湖中部分生物体内的杀虫剂含量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

    杀虫剂含量 (毫克/千克)

    浮游植物

    1

    浮游动物

    10

    100

    食鱼鸟

    1000

    (1)、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角度分析,人们向水中喷洒杀虫剂来灭蚊属于____。
    A、消灭病原体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2)、某池塘中蓄有45000升水,若要湖水中的杀虫剂浓度不超过0.1毫克/升,最多只能喷洒浓度为20000毫克/升的杀虫剂多少体积?(不考虑液体混合时的体积变化)
    (3)、结合表格,从食物链角度分析,第二年食鱼鸟大量死亡的原因是:
  • 15、蒲公英是一种野外常见的植物,其果实成熟后每颗种子顶端附有伞状绒毛,能借助风力飘散到远处,如图1。受此启发,科学家开发了如图2所示的无人机。请回答:

    (1)、蒲公英具有的以下特点中,与其极强的生存能力相关的有____。
    A、具有快速的生长能力,一年可以繁殖2~5次 B、繁殖方式多样,可通过种子繁殖,也可营养繁殖 C、根系非常发达,叶片表面有一层蜡质覆盖,具有较强的耐旱性
    (2)、种子顶端伞状绒毛的形成和维持,需要植物分配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呼吸作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C6H1206+6O26C02+6X+能量,则X的化学式为
    (3)、天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超轻薄膜,可以在不改变无人机体积的情况下,减少其质量,从而更有利于其悬浮在空气中。所谓的“超轻”是指(填一种科学量名称)较小。
  • 16、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无色酚酞遇碱会变红色,这是因为当环境的pH大于或等于8.2,酚酞分子的结构会发生改变。若分别用A、B表示酚酞在不同酸碱度环境中的结构,可建构如图1的模型。

    请你举一事实,证明图1模型中箭头②是成立的。

    某同学在实验时,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少量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现溶液变红色后,又褪为无色。溶液为什么会褪为无色?

    该同学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氧化钠溶液的构成,建立了以下两个猜想:①可能是溶液中的 Na+浓度太大导致;②可能是溶液中的浓度太大导致的。

    为验证猜想,该同学取一定量的浓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也是先变红后褪色,从而否定了猜想①。

    查阅资料获知,酚酞试液在pH>10的环境中,酚酞分子的结构会再次发生变化。若用C表示其在pH>10环境中的结构,建立了如图2所示的新模型。为确定新模型中,结构C能否再转化为结构B,该同学再次实验,将酚酞试液滴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待溶液变红又褪为无色后,再加入足量蒸馏水使pH<10,发现溶液仍为无色。据此,请你用合适的箭头表示出结构B与结构C之间的转换关系,补充完整图2模型。

  • 17、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电阻、电流大小的关系。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内装有等量的煤油,瓶内电阻的阻值分别为5欧和10欧,A、B是相同的玻璃管,管内初始液面位置相同。

    实验一:闭合开关,通电1分钟记录液面上升的高度,分别记作 1和 2

    实验二:断开开关,当两根玻璃管中的液面降回到原来的高度后,减小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再闭合开关,通电1分钟记录液面上升的高度,分别记作 3和 A

    实验序号

    电流表读数

    4分钟后甲瓶升高的温度/℃

    4分钟后乙瓶升高的温度/℃

    1

    1

    5.0

    10.0

    2

    1.5

    △11

    △12

    3

    2

    20.0

    40.0

    (1)、除电流表和秒表外,本实验中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为
    (2)、实验中,将电阻丝串联连接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实验时相同。
    (3)、多次重复实验均发现 1<3<4,则可以得出的结论为
    (4)、该同学将玻璃管换成温度计,重新实验,测得数据如表所示,得出“在通电时间不变时,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的结论,则表中 E2的值为
  • 18、  感光胶片是医院常用的影像材料,其结构如图1所示。利用胰蛋白酶,可以使感光层中的蛋白质分解,从而使胶片变得透明。某同学利用此原理,配置不同pH的胰蛋白酶溶液,涂在感光胶片上,探究不同pH下胰蛋白酶的活性,记录数据如图2所示。

    (1)、感光层中的蛋白质在胰蛋白酶的作用下,部分可分解为能被小肠直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该小分子物质是
    (2)、该同学是通过观察来判断胰蛋白酶的活性。
    (3)、由图2 可知,以上几次实验中, pH=____时,胰蛋白酶的活性最强。
    (4)、人体中的胰蛋白酶主要在人体的小肠中发挥作用。该同学认为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人体小肠液是呈碱性的。该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判断并说明理由:
  • 19、 某同学为验证压力大小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选用了长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细线和若干个相同的铁块,设计并开展了如图实验:

    (1)、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沿方向拉着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
    (2)、在图1所示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牛。
    (3)、接着该同学完成了图2和图3所示的实验,请用作图的方式把图3对应的实验补充完整: 
    (4)、该同学查阅资料获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他将同一木块放置在同一木板上,进行了如图4中的a、b、c所示的实验。拉动木块匀速运动所用的力为 F1F2和 F3,推测 F1F2和 F3的大小关系为
  • 20、  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常用燃着的木条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如果瓶口的木条熄灭,瓶内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吗?某同学利用如图1装置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并进行研究。以下是他的实验步骤:

       ?  

    ②在锥形瓶中加入块状大理石;

    ③打开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④一段时间后,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到燃着的木条熄灭。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水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a%

    40%

    30%

    29%

    28%

    燃烧木条状况

    熄灭

    熄灭

    继续燃烧

    继续燃烧

    (1)、 补充完整实验步骤①: 
    (2)、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处于液面下,目的是
    (3)、为了检测验满后集气瓶中的气体是否都是二氧化碳,该同学将集气瓶倒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如图2所示。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现象,证明了集气瓶中还有空气。
    (4)、查阅资料获知,木条能否继续燃烧是由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决定的。该同学在集气瓶中装入一定体积的水,如图3所示,然后用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替换了瓶中的水,再用燃烧的木条检验,结果如表所示。则集气瓶中氧气体积分数小于时,燃着的木条就会熄灭。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取20%)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