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卷网-试卷题库版本:
全部 浙教版 华师大版
  • 1、氢元素有三种不同的原子,依次为氕、氘、氚,分别用符号H、D、T表示,其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中子数依次为0、1、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氕、氘、氚三种原子核外均只有一个电子 B、一个氘原子的质量约为一个氕原子质量2倍 C、氕、氘、氚三种原子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D、化学式为HD的物质属于化合物
  • 2、阿兹夫定片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能治疗普通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主要成分是阿兹夫定(C9H11FN6O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阿兹夫定属于化合物 B、阿兹夫定由碳原子、氢原子、氟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构成 C、阿兹夫定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阿兹夫定分子中C、N原子个数比为3:2
  • 3、下列科学家的科学研究中,没有用到模型的是(  )
    A、宇宙体系(哥白尼) B、磁感线描述磁场(法拉第) C、DNA双螺旋结构(沃森和克里克) D、节约用水
  • 4、以下是乐乐项目化学习小组设计的自动折叠伞控制系统。

    【项目名称】“设计自动折叠伞控制系统”

    【项目背景】同学们很喜欢到户外的学习园地中(如图甲)讨论问题。`遇到下雨时,巨大的折叠伞打开操作困难。

    【项目要求】当空气相对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使工作电路中的电动机M转动,折叠伞展开。

    【项目设计】根据要求设计如图乙的电路图。

    【器材选择】电磁继电器(工作电流≥0.05安,线圈电阻不计)、控制电压U1(6伏)、滑动变阻器R1规格为“1安 200欧”、灵敏电流表、电动机M1、湿敏电阻R2、开关、串线等。

    (1)要满足上述项目要求,他们应该选择的湿敏电阻是下表中(选填字母);

    空气相对湿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湿敏电阻A(Ω)

    92

    90

    86

    80

    72

    56

    42

    30

    20

    13

    湿敏电阻B(Ω)

    13

    20

    30

    42

    56

    72

    80

    86

    90

    92

    【项目调试】利用上述选择的器材,组装好电路后开始测试。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时,闭合开关S1 , 折叠伞不展开。将滑片P恰好移至中点时,折叠伞展开。

    (2)该款自动折叠伞在空气相对湿度达到多少时,会自动展开?(请通过计算说明)

    【项目反思】

    (3)请你结合上述信息和所学知识,写出整个电路系统在实际运用时,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

  • 5、过去教材中实验室制氧气,常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装置如图所示,从预热到收集满一瓶(250mL)氧气大约8~10分钟,反应后剩余物均为固体。曾有同学去闻自己收集到的氧气,想找找吸氧的感觉,结果却闻到刺激性气味(少量氯酸钾发生副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

    现行教材已改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你认为这样做的优点都有哪些?

  • 6、学习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后,小明将课本中的实验装置改进为如图甲实验装置。用加热的电烙铁点燃红磷后,立刻拔掉插头,无线气压计实时记录瓶内的气压变化。实验过程中气压变化如图乙。请回答:

    资料:一个密闭容器内气压受温度和气体量的影响,温度越高,气体质量越大,气体气压越大。

    (1)若图甲中红磷量不足,会导致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小明对图乙中CD段气压上升感到困惑,请你告诉他CD段气压上升的原因

  • 7、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二氧化碳还是水?鲁宾和卡门在实验中利用了同位素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首先选择一种碳酸氢盐,制备出含有不同比例18O的该种物质,即18O在该物质氧元素中所占比例不同。同样方法,制备出含有不同比例18O的水,然后配成三种质量分数相同的碳酸氢盐溶液。碳酸氢盐溶解在水中能生成二氧化碳并保持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变,同时不会产生水。将小球藻放入这三种溶液并用阳光进行照射。分析产生氧气中18O的比例,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水。

    (1)根据实验结论,在虚线框内补充第三次实验碳酸氢盐和氧气中18O百分比的条形图。

    (2)鲁宾和卡门是通过测量生成氧气的密度确定氧气中18O的含量。如果有一种氧气,18O构成的氧分子和16O构成的氧分子各占50%。根据以下资料计算,在标准状况下该种氧气的密度为 kg/m3。(保留两位小数)

    资料:

    I、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II、18O的相对原子量为 18,16O的相对原子量为 16。

    III、自然界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43 kg/m3 , 该氧气可以近似认为所有氧原子均为16O。

  • 8、小乐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1)实验中,通过观察来判断电路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

    (2)让磁场产生电流,必须的操作是

    A.实验时,开关要闭合,接通电路

    B.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

    C.整个电路都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D.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E。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必须要快

    (3)实验中,小乐发现每次灵敏电流表指针摆动的角度不同,提出了“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小乐猜想:感应电流的大小可能与导体运动速度和磁场强弱有关。为了探究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磁场强弱是否有关,她应进行的操作是

  • 9、为探究原子结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一个α粒子内含2 个质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以下现象,如图甲。

    现象1:大多数 α 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运动方向;。

    现象2:少部分 α 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3:极少数 α 粒子被弹了回来。

    (1)根据α 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 α 粒子数量,并绘制成图像(如图乙)。其中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数据是点。

    (2)卢瑟福构建了核式原子结构模型,若以、●和分别代表电子、质子与中子,则下列各示意图所描述的微粒不属于同一类原子的是

    A. B. C. D.

  • 10、现代家庭电器化程度越来越高,用电安全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下表提供了一组人体电阻数据。如图所示, 用标有“220V, 5A”的用电器R接在电压为 220V 的电源上正常工作,电路中还有额定电流为10A的熔丝。则:

    测量项目

    完全干燥时

    出汗或潮湿时

    手与手之间的电阻

    200kΩ

    5kΩ

    手与脚之间的电阻

    300kΩ

    8.8kΩ

    手与塑料鞋底之间的电阻

    8000kΩ

    10kΩ

    (1)一个潮湿的人,赤脚站在地上,由于不小心,手接触火线,发生触电事故,则通过人体的电流是 A(上表电阻数据适用此人);

    (2)熔丝不会“救”人命的原因是

  • 11、人类对水分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材料1: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认为水是由氢、氧元素的各一个原子构成的“HO原子”。

    材料2: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认为分子包括同种原子结合而成的“简单原子”和不同原子结合而成的“复杂原子”,并提出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观点。

    材料3:1833年,戈丹根据定量测算的结果绘制了氢氧结合变成水分子的“体积图”(如图)。而后,“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观点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1)水分子(H2O)属于阿伏加德罗提出的“原子”(选填“简单”或“复杂”)。

    (2)请将如图方框中“?”处补全:

  • 12、在治疗心脏疾病患者时,通常用一种被称为“血泵”的体外装置来代替心脏,以维持血液循环,其简化示意图如图所示。线圈固定在软铁杆上,两者组成一个电磁铁,活塞筒在阀门:S1 , S2处与血管相连(S1、S2为单向阀门,只能向某一方向打开)。

    (1)在该装置工作中的某时刻,若电流从a端流进线圈,从b端流出线圈,则电磁铁受到左侧永磁体向的作用力。

    (2)若电流从b端流进线圈,从a端流出线圈,则S1

  • 13、为了避免汽车超速行驶带来的危害,某校科技创新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一个装置来自动限制车速,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12V,保护电阻R0的阻值是5Ω,Rx的阻值与车速关系如图乙所示(装置中其他的电阻忽略不计),当车速增大时,电磁铁的磁性会 , 闭合开关S,当车速达到130km/h时,电路中电流恰好为1A,电磁铁刚好能够吸下装置B,使油门C喷油量受到限制而达到控制车速的目的,此时Rx的阻值为Ω。

  • 14、有水(H2O)、双氧水(H2O2)、重冰(D2O)(“D”表示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氢原子)三种物质,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这三种物质所含的元素共有种,18克水中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与克双氧水中含有的氧元素质量相等。
  • 1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仪器和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②

    (2)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择(从A~G中选择,填字母序号,下同)组合装置。制取氧气的过程如下,正确顺序是

    ①给试管加热   ②熄灭酒精灯   ③检查气密性

    ④把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从水中取出导管

    A.③④①⑤②⑥   B.③④①⑤⑥②   C.④①③⑤②⑥   D ④①③⑤⑥②

    (3)某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氧气,测得氧气的纯度偏低、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收集气体前,集气瓶没有注满水

    b.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立刻收集

    c.收集气体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 16、现有铁屑、氧气、四氧化三铁、卤化汞和海水五种物质,为了区分它们,小希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载前作了一个物质检索表,如表所示,请分析:

    (1)从物质分类来看,4是

    (2)由检索表可知,表中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选填“甲”“乙”“丙”“丁”)

    (3)已知铁屑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四氧化三铁,这中化学反应是类型属于反应。

  • 17、如图所示是在家庭电路中经常使用的“插线板”,“插线板”上不仅有插座,还有一个能显示该“插线板”是否正常工作的指示灯。每个插座之间是连接的,插座与“指示灯”是连接的。(以上两空均选填“串联”“并联”)。

  • 18、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便于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下表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表中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的是

    (2)随着新元素的不断发现,元素周期表还将逐渐完善。最近,科学家用大量高速钙原子轰击铭原子,形成了117号元素的原子,该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

    (3)②号元素和④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A.质子数相同   B.中子数相同   C.核外电子数相同   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19、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物质科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图1为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字母a代表的是

    (2)图2是钠在氢气中燃烧形成氯化钠的电子的得失图。在钠、氯气、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20、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汛期,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检测水库水位的装置,其原理如图所示。L 为安全指示灯,电铃为报警器,R1为定值电阻,R2为竖直放置、粗细均匀且足够长的电阻棒,滑片P 可以在电阻棒上自由滑动,并与浮子用竖直的绝缘杆连接,可随着浮子的上下移动而改变电阻棒 R2接入电路的阻值,从而可通过电流表的示数来反应水位的高低。当滑片P指向R2的中点时,水位达到警戒值,电磁铁吸下衔铁报警。则该检测器正常工作时(  )

    A、电磁铁的上端为N极 B、水位较低时,电磁铁的磁性较强 C、若减小R2的阻值,警戒水位会变高 D、电流表示数越大,表示水位越高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