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教版(2025)七下科学第三单元物质的特性拔高培优试卷A卷
- 浙江省丽水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第二学期科学适应性考试(一)试题
- 浙江省绍兴市202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调测 科学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育才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 物质的特性 单元提高卷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临平区2025年中考模拟考试科学试题卷
- 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阶段性检测试卷(1.1-3.1)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期中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科学试题
- 浙江省台州市2025年4月科学中考一模试卷
- 浙江省杭州采荷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试卷(到第2章)
-
1、小科对有关:“人的生殖”知识作了如图归纳。(1)、图中①、②分别代表的是、。(2)、《西游记》中,孙悟空拔根毫毛,吹一口气就变出了许多小孙悟空,就像克隆一样,这是生殖。人参果开花后,还要经过、受精两个生理过程,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人参果的食用部分是由发育而来的。
-
2、没食子酸(C7H6O5)又称五倍子酸,可从五倍子等植物中获得,并用于制药。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没食子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0g B、没食子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9% C、没食子酸中C、H、O元素质量比为42:3:40 D、没食子酸由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
3、如图是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幼苗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甲和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表示其幼苗细胞干重变化的曲线是甲 B、曲线乙中a→c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消耗了大量有机物 C、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有机物 D、曲线乙中c点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种子萌发从土壤中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使幼苗细胞鲜重
-
4、原子模型的演变反映了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漫长历程。一些科学家提出的原子模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道尔顿系统地提出了原子论 B、汤姆孙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子 C、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 D、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是迄今为止最完善的原子模型
-
5、X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3,Y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那么X、Y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X3Y6 B、X6Y3 C、X2Y3 D、X3Y2
-
6、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表示2个氧原子 B、3Na+表示钠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
表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
可知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
7、下列关于H2O2、H20、H2SO4三种物质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A、都有氢分子 B、都由离子组成 C、都有硫原子 D、都有氧元素
-
8、下列各图中●和〇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
9、近日浙江省江山市科研人员在景区发现一景天科景天属新种,命名为须女景天。其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纤细,花药红褐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花的主要结构是雌蕊和雄蕊 B、能产生花粉的结构是雄蕊 C、传粉以后花粉能刺激柱头萌发形成花粉管 D、须女景天花中红褐色花药最后发育成果实
-
10、物质的命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A、氯化镁:MgCI2 B、硝酸钠:NaNO, C、碳酸钾:KCO, D、氢氧化铁:Fe(OH)2
-
11、下列蔬菜中,我们食用部分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的是,( )A、萝卜
B、辣椒
C、莲藕
D、白菜
-
12、新房装修时,工人经常用普通量角器测量一些角度,不方便读数。小明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了电子量角器,电路如图所示,电流表的量程为 , 电压表的量程为为半圆弧电阻MN的圆心,金属滑片OP为半径,与半圆弧接触良好,接入电路的电阻与指针旋转角度成正比,电源电压恒为为电阻箱。将滑片OP旋转至处,调节的阻值,使电路中电流为0.6A。(1)、求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2)、调节为时,电流表示数为0.3A,求此时电压表示数;(3)、为能满足测量的要求,重新调节电阻箱 , 求满足要求的的最小阻值。
-
1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的阻值为20 , 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断开,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当开关断开,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9A。请列式计算:(1)、电源电压为多少?(2)、电阻的阻值为多少?(3)、当开关闭合,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多少?
-
14、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探测海底地形的仪器,一艘科考船在经过某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地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秒、0.16秒、0.30秒、0.14秒、0.30秒。则:(1)、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2)、超声波可以探测海底地形,说明声音可以传递。(3)、已知超声波在海洋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请列式计算A位置海底的深度。
-
15、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正在利用电学元件巩固电路的画法和实物图的连接,请帮助他们解决下面两个问题。(1)、请在虚线框中画出与实物图对应的电路图,并标明L1、L2。(2)、请根据电路图把实物图连接完整。
-
16、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请分别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和光的反射原理画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S’。
-
17、研究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实验器材】
两节新干电池,滑动变阻器(10Ω,1A),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定值电阻(2Ω、4Ω、6Ω、8Ω),开关,导线若干(所有器材均完好)
【实验探究】
小组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检查后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
(1)、找出图甲中连接错误的导线并画“×”,再补充一根导线,使电路连接正确。(2)、正确连接电路,依次接入电阻进行实验,实验中出现如图乙所示情况,为了此次读数更精确,在不更换电路元件的前提下,需要做的调整是。(3)、【问题讨论】为确保电路安全,并能使所有定值电阻接入电路都能完成实验,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最大不能超过V。
-
18、实验小组在实验时,不慎将灯泡L2的玻璃外壳碰碎。他们惊奇地发现灯泡L2几乎不发光,与其串联的灯泡L1不仅没有熄灭,反而更亮。开关断开后的电路如图甲所示,灯泡L1和L2都标有“2.5V0.3A”字样。针对上述现象,探究下列问题:玻璃外壳破碎后,灯泡L2的灯丝电阻发生了什么变化?玻璃外壳究竟起什么作用?(1)、玻璃外壳破碎前,灯泡L2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分别为1.20V和0.20A;玻璃外壳破碎后,灯泡L2两端的电压变为0.40V,通过它的电流变为图乙所示,则电流为A。初步分析可知:玻璃外壳破碎后,灯泡L2的电阻变小。(2)、实验中,对着玻璃外壳破碎的灯泡L2吹气,发现灯泡L2两端电压突然变小、通过灯泡L2的电流突然变大,说明吹气加快灯泡L2灯丝表面空气流速,加快其散热速度,从而使灯丝电阻变小。由此推断,灯丝的电阻大小与有关,玻璃外壳可能起到的作用;
-
19、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的物体变浅了,为了确定水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A.把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所成像的位置。
B.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整位置,使它的像与灯泡a的像重合。
C.用刻度尺测量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
(1)、测量时,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灯泡b,水面处对应的刻度如图所示,则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为cm。(2)、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依据的是平面镜所成的像____。A、是虚像 B、和物体大小相等 C、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3)、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则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表示到水面的距离。(选填“灯泡a”或“灯泡a的像”) -
20、小明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大小
1
40.0
13.0
缩小
2
30.0
15.0
缩小
3
20.0
20.0
等大
4
15.0
30.0
放大
5
12.0
60.0
放大
(1)、当蜡烛离透镜中心60cm时,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____。A、10cm~13cm B、13cm~18cm C、18cm~20cm(2)、实验中,小明将物体由距离透镜40cm处匀速移动到距离透镜20cm处,所用时间为2s。在这段时间中,像移动速度在____。A、逐渐变慢 B、保持不变 C、逐渐变快(3)、小明取下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某个位置,移动光屏后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当他拿掉自己的眼镜后,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