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卷网-试卷题库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不同的人生选择,一种中国脊梁,一种卖国求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沈忠芳,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隐姓埋名60年,默默奉献,为国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这一代人从没有在乎过自己的得与失,这一代人一辈子都在磨砺国家的剑与盾。”
        董某,偶然机会下认识外国间谍,后在金钱诱惑下泄露了国家重要资料。
        2024年11月,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间谍罪”判处董某有期徒刑四年九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一年。
        近日,国家安全机关发现数百个非法气象探测站向境外传输数据,它们位于军事单位、主要粮食产区等地附近,国家依法对非法活动进行查处。如发现非法涉外气象数据探测活动,可通过12339电话举报。
    (1)、从捍卫国家利益角度谈谈沈忠芳选择“隐姓埋名”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法律知识分析“某”的行为性质。
    (3)、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应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 2、热点聚焦,文明养犬。阅材料,回答问题。

    (1)、从图1和图2中任选一幅,运用自由与规则关系的相关知识评析养狗人行为。
    (2)、网友的讨论分别体现了哪两种社会规则?对我们进守社会规则有何启示。
  • 3、八年级某班的同学进行了“社会公益我先行”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活动一:帮助有需要的“他”】

        我参加了城市“爱飞扬公益”,节假日我会去参加公益活动:去养老院做“小小扩理员”,为孤赛老人打扫卫生;去社区做“小小社工”,还参加义卖。

    【活动二:争做科技馆讲解员】
        我努力成为科技馆的“金牌小讲解员”,经常利用节假日在科技馆讲解科学技术进展望未来,让更多人的人认识科技、学习科技、运用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活动三:              
        我可以:              
     
    (1)、运用“在社会中成长”知识,说说上述活动屈于什么行为。这对我们成长有何意义?

    (2)、联系生活实际,参照活动一、二,续写活动三。
  • 4、诗词是研读毛泽东的重要历史资料之一。阅读材料,回问题。

    诗词篇

    诗词一

    诗词二

    七绝*呈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1910年,腐败的清王朝摇摇欲坠。在辛亥革命前夕,受革命进步思想的影响,17岁的毛泽东外出求学告别父母之诗。

    诗词二

    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边,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幕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诗词篇

    诗词三

    诗词四

    忆泰统·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缺,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35年2月毛毛泽东在进义会议后率领红军取得长征以来第一次大捷:娄山关大捷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苦,天翻地投慷而慨。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杀。

    ——1949年4月23日晚南京解放之际。毛泽东听到捷报后欢欣鼓舞,即兴写下了这首诗。

    (1)、联系所学,指出诗词二中“西江月·秋收起义”的时代背景,面对“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情境,中共如何应对?
    (2)、1919至1949年,30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湘江边一介书生,成就一代伟人。近代百年的苦苦探寻,最终中国以独立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依据所学,结合以上材料诗词涉及史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2023年我国水稻科植面积500万亩以上的省份。

    材料二  图1为东北地区简图,图2为哈尔滨气候统计图

    材料三  浙江水稻的生长期一般在130天左右,而黑龙江大部分地区可达150天甚至更长,生长期长可以积累更多的养分;在水稻成熟期黑龙江省昼夜温差可达13℃~20℃,有利于大米的糖分积累,色泽更加清白,香味更加浓郁。

    (1)、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对材料一的解读。

    解读一:我因水稻的主产区位于四大地理区城中的地区,依据是该区域水稻种植面积多。

    解读三:影响我国水稻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之一是水分,依据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黑龙江省水稻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3)、东北大米在我园各地市场上都广受欢迎。根据材料三解释这一现象。
  • 6、新学期,某中学开出了各具特色的“劳动”课程,如家务课、烘焙课等。在劳动中,同学们学会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学会了珍惜和感思。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劳动是最主要学习任务

    ②劳动是幸福生活的源泉

    ③劳动可以培养实干精神

    ④体力劳动胜过脑力劳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下列四个情境中采取的维权途径,正确的是(   )

     

    情境

     

    A

    赵老板将欠债者关在地下室打成重伤

    维权途径

    B

    王某捡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

    找一伙人打回去

    C

    培训机构将高考状元的照片用作宣传,拒不撤除

    向人民法院起诉

    D

    邻居家的狗,每晚叫个不停,影响大家休息

    向法律援助中心举报

    A、A B、B C、C D、D
  • 8、对下列“微行为”的“微点评”正确的有(   )

    ①做好垃圾分类保护环境——勇担责任

    ②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平等待人

    ③同学遇到困难热情帮助——关爱他人

    ④在网络上查找学习资料——维护秩序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 9、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是“礼”更是“法”“礼”与“法”,让行人更安心、生命更安全。这体现了(   )

    ①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增进团结友爱

    ②遵守规则主要靠自律,要自觉遵纪守法

    ③尊重能够避免社会摩擦,提高文明程度

    ④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学习历史婴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事实

    推论

    A

    黄花岗起义

    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民族革命

    B

    九一八事变

    中国人民开始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C

    商务印书馆

    中国共产党出版进步书刊重要阵地

    D

    跃进大别山

    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A、A B、B C、C D、D
  • 11、1949年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下表《淮海役人民支前统计表》传递出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国际社会的理解支持 C、解放军灵活的战略战术 D、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
  • 12、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②领导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的最大胜仗

    ③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挺近敌后,将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

    ④取得了百团大战的辉熄胜利,有力打击了日军的略气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某导演筹拍电视剧《上海滩往事》,背景设置在1923年的上海,下列场景符合历史事实的有(   )

    ①朋友相见多采用鞠躬和握手礼

    ②街头到处播放者《义勇军进行曲》

    ③妇女穿者旗袍,男子穿者西装

    ④南京路上有轨电车和汽车来来往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4、历史人物见证历史趋势。吴佩乎,北洋军阀。请完成下题,
    (1)、吴佩孚在1919年6月9日向北洋军阀政府大总统徐世昌拍发的通电原文中有“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彼莘萃学子,激于爱因热而奔走呼号,前后继,以草击钟,以卵投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其情更有可原”等内容。由此表明(   )
    A、同情学生,支持五四运动 B、认为学生行为,以卵击石,不利大局 C、支持政府,反对西方列强 D、认为北洋军阀,以雷霆之势镇压学生
    (2)、1937年10月,日本略军头子亲自拜会吴佩孚,劝说他“出来主持中国的因事,结束与日本的战争,维扩中日和平,组建新政府。”吴佩乎态度坚决,提出“尔就商于我,首须急速撤兵;次则将所有占据地方之军政、财政,及一切行政交还等。”这表明吴佩孚(   )
    A、维护中日和平,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B、反对侵略者,维护民族利益 C、组织抗日战争,实现全国真正统一 D、改组国民党,注入新鲜血液
  • 15、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右图中所示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淮海战役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 16、右图为某历史救材的部分目录。这部分目录的主题应该是(   )

    第四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第五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第六课  戊戌变法

    第七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 C、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 17、1860年,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䜣在与英法联军代表交涉的过程中,深感“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使得在谈判中更加处于被动。由此可见,当时急需(   )
    A、培养新式人才 B、兴办民营企业 C、组建新式军队 D、进行政治变革
  • 18、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   )

    时间

    1866年

    1875年

    1878年

    事件

    创办福州船政局

    就任钦差大臣

    成功收复新疆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 19、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获取大量战争赔款 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C、增加新的通商口岸 D、承认鸦片贸易合法
  • 20、右图是某地黄河截面示意图,该地最有可能位于黄河的(   )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