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龙山共同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第一次素养测试试卷

试卷日期:2025-04-10 考试类型:月考试卷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 1.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牧民们曾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 2. 社会调查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主要渠道
  • 3.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 4. 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5. 1964年的6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氢弹。
  • 6. 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全体公民意愿的统一。
  • 7. 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 8. 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

二、选择题(本题共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9. 预计2026年全线贯通的川藏(成都-拉萨)铁路是人类史上“最难建的铁路”。读下图,回答问题。

    (1)、川藏铁路难修是因为铁路沿线(   )

    ①山河众多桥梁搭建隧道挖掘难度高

    ②横跨我国二三阶梯地势落差大

    ③青藏高原地区气候高寒且生态脆弱

    ④四川地区终年高温洪涝灾害多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川藏铁路建成后,将承担起超过 40%的进出藏客货运量,进出藏所需时间也将大大减少,各族人民来往更为便捷。可见,该铁路的开通运营有利于(    )

    ①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

    ②加快西藏经济的发展

    ③控制当地畜牧的规模

    ④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0. 某校806班同学计划开展关于杭州传统节日习俗的社会调查。同学们完成本次社会调查一般正确的步骤是(   )
    A、拟订提纲——撰写报告——确定主题——实施调查 B、确定主题——实施调査——拟订提纲——撰写报告 C、确定主题——拟订提纲——实施调査——撰写报告 D、撰写报告——确定主题——拟订提纲——实施调査
  • 11. 红河哈尼梯田是云南元阳哈尼族人世代留下的杰作。“蘑菇房”(下图是实景图和平面图)是哈尼族传统建筑,依山势建在半山腰,以土石为主要墙体材料,屋顶由平顶和斜面构成,斜面多用稻草和茅草。

    (1)、关于“蘑菇房”修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建在半山腰,交通非常便利 B、土石为墙基,可防山体滑坡 C、山区地形崎岖平地少,平顶方便晾晒谷物 D、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斜顶有利于排雨水
    (2)、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后安徽某县水稻种植面积、总产、单产统计表。该表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年份

    种植面积(市亩)

    水稻总产(万斤)

    水稻单产(斤)

    1950

    1168191

    43611

    373

    1951

    1286856

    49855

    387

    1952

    1619638

    74995

    463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2. 纪录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某战争题材纪录片介绍:“这一战,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这一战,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敢打硬仗的铮铮铁骨;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和威望。”以下关于“这一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保家卫国 B、参与战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C、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英勇牺牲 D、1950年10月,朱德作为志愿军司令员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 13. 毛泽东主席曾告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够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推行的土地政策是(   )
    A、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公有制 D、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 14. 小王同学在整理历史学习的人物档案时,抄写了如下内容。这一历史人物是(   )

    职务:1962年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

    感人事迹:亲自带队到灾区,展开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得知自己患癌症后,仍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A、雷锋 B、焦裕禄 C、王进喜 D、孔繁森
  • 15. 某班将模拟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你作为新闻发言人,可以发言的内容是(   )
    A、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 B、解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C、汇报“西部大开发和脱贫攻坚”的实施情况 D、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重要意义
  • 16. 歌谣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有时也能反映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下面这首歌谣折射出(A)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玉米秆儿穿九天,浑身棒子有几千……(   )
    A、“一五”计划时的劳动热情 B、“大跃进”掀起的浮夸风 C、“文化大革命”时秩序混乱 D、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喜悦
  • 17. 下面是《人民日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文章中的“奇迹”实现于(   )

    “我国石油基本自给了!”全国亿万人民传诵着、欢呼着这件振奋人心的大喜事……这的确是一个惊人的奇迹。这奇迹,是我国人民完全依靠自己的设计,自己的设备,自己的技术力量创造出来的。

    A、“一五”计划时期 B、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C、抗美援朝时期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18.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其中从③到④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三大改造开始 C、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D、“文化大革命”开始
  • 19. 下侧漫画表明宪法是(   )

    ①各项普通法律的总和

    ②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③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

    ④与普通法律地位平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20. 2018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正式公布施行。据此回答22~25题。
    (1)、下列有权修改宪法的机构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最高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国务院
    (2)、修正案对宪法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如宪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条第二款“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后增写内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由此可知宪法修正案(    )
    A、改变了我国国家的社会性质属性 B、明确中国共产党是唯一合法政权 C、规定国家的权力来源和机构设置 D、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 21. 我国现行宪法是新中国第四部宪法,此宪法分别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进行了5次修改,距今的7年未作修改。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宪法需要随时修改 B、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非必要不能随意修改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宪法修改宗旨 D、宪法的多次修改会严重削弱宪法的权威性
  • 22. 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制度(   )

    ①保证人民成为我国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②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

    ③保证了我国广大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④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3.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一年来,基础养老金提高了,房贷利率下调了,直接结算范围扩大方便了异地就医,消费品以旧换新提高了生活品质……政府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这说明(   )

    ①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

    ②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③人民幸福生活才是最大的人权

    ④我国公民需要履行基本的义务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24. 2025年1月17日,新当选的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浩等在省人民大会堂进行了宪法宣誓。这一活动(   )

    ①有利于增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

    ②使宪法代替普通法管理社会的方方面面

    ③预防惩治腐败官员并杜绝腐败现象产生

    ④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和遵守宪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25. 下图漫画反映了某国家机关的一些日常工作。漫画中的行为(    )

    A、体现了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 B、体现了国家机关为了节省时间的决策高效化 C、违反了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必须追究刑事责任 D、违反了民主集中制原则不利于发扬决策民主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

  • 26.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为认识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了解藏族同胞民风民俗,某地理兴趣小组模拟了一次从西宁乘火车到拉萨的雪域高原研学之旅,邀你起完成系列探究活动。

    【探秘雪域高原】

    (1)、【探秘雪域高原】

    从西宁前往拉萨的研学旅程中,途径我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①在野生动物的天堂三江源地区,找到了长江的源头是(填数字);观察到唯一能适应青藏高原气候的鹤类——黑颈鹤。
    (2)、【解码高原农业】


    在青藏铁路沿途,见到了当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和小麦;也常见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请从牦牛的形态特征等方面推测牦牛是如何适应高原环境的

    (3)、【寻访特色民俗】

    在与藏族同胞交往中,发现藏民早晚将双手藏于藏袍袖中,中午脱下一只或两只袖子,系于腰间:在西藏高原的乡村和城镇之中,随处都可以见到右边这样独特的烧水装置--太阳灶。请你分别解释:

    ①该独特的穿衣方式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②太阳灶盛行的原因。

  • 27.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建国后的形势】

    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政治上的智慧】

    材料二:一、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二、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

    ——摘自《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战场上的较量】

    材料三: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土地上的改革】

    材料四: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的内外形势。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事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此事件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分析该“激战”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4)、材料四中的土地改革法在什么区域施行?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的过程,它是以实现工业化为核心,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全面社会变革。

    材料二 从 1953 年起,中国实施“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 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次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目标。截至1957年底,我国建成了飞机和汽车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等新工业部门。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任务,并确定了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

    ——摘编自王娟《脉络·蕴涵·意义: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等

    (1)、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过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治现代化的两个例证。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经济现代化道路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中国经济现代化取得的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现代化不断取得成就的原因。
  • 29. 宪法权威不容侵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追究。”

    材料二 2024年12月25日,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某受贿案。李某利用自身职务上的便利,违反规定行使权力为他人谋取非法利益,非法收授他人财物。李某因受贿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材料三 2024年12月4日是我国第11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实施42周年。为此,小辉同学所在社区组织开展了“宪法进社区”系列宣传活动。在宣传活动的最后一天,社区工作人员向群众赠送了宪法读本,并向大家发出“增强宪法意识,与宪法同行”的倡议。

    (1)、解读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宪法中为规范权力运行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说说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该如何行使职权。
    (3)、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该倡议书。(温馨提示:倡议书一般包括发起倡议的背景和原因、具体倡议主体的态度和做法等)
  • 30. 宪法与其他法律相比始至终彰显“王者”风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位显然】

    宪法第五条:……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程序显然】

    宪法的制定遵循特定的制宪程序。宪法的修改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

    以上的多数通过。其他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只需依一般程序,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或者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价值追求显然】

    我们有尊严的生活要由宪法予以保障,国家权力的运行规则要由宪法作出规定。

    (1)、根据上述材料,说说我国宪法的地位。
    (2)、与其他法律相比,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有什么特点?其目的何在?
    (3)、请你说出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