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学情调研测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摸底)考试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基础性检测试卷
- 江苏省海安、宿迁市等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卷
- 江苏省常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四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沭阳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常熟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徐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 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
(二)
(公孙丑)【1】:“敢问夫子恶【2】乎长?”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3】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4】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
曰:“诐【5】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第二章)
注:【1】公孙丑:孟子的学生。【2】恶:同“乌”,疑问词,哪,何。【3】慊:通“惬”。快心,满意。【4】告子:孟子同时代人,两人所持观点不同,有过辩论。【5】诐辞:偏颇的言辞。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忍:怜悯 B、自贼者也 贼:伤害 C、今日病矣 病:疲倦 D、淫辞知其所陷 淫:过度(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不忍人之心 以其外之也 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则塞于天地之间 C、人之有是四端也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D、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其子趋而往视之(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提出的“仁义礼智”都发端于“不忍人之心”的看法,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 B、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强调天赋道德,认为“仁义礼智”本就存在于内心,只须去心中寻找,无须后天培养。 C、孟子认为浩然正气须于心中蓄积,而非依靠外物之力获取,若是自欺欺人,拔苗助长,浩然之气也就会衰亡。 D、“浩然正气”是孟子对个人最高精神境界的描述,它对约束人心、塑造正直而坚毅的人格功莫大焉。(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语录体著作。南宋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 B、《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所作,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研究西汉社会的重要资料。 C、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春秋末期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老子思想的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D、墨子名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在科技方面颇有成就,常被誉为“科圣”。《墨子》语言质朴,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①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②“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6)、在文本二中,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养吾浩然之气”?请逐条陈述。 -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进入宋代,商业经济蓬勃发展。货币流通量扩大,加剧了金属铸币转运的麻烦,有些商人便把现金寄存在富商经营的铺户,铺户将寄存金额填写在纸券上,需要的时候商人可随时凭券在铺户及其分号取回现金,这种纸券便谓之交子。由于使用便捷,大额交易时商人们逐渐习惯直接用交子来支付货款,这些铺户便开始发行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然而“富民资稍衰,不能偿所负”的情况时有发生,于是1023年北宋朝廷设立交子务,交子从此由政府发行,正式从私人商业信用凭证成为官方法定货币。
交子要能反复流通,更要防止被盗印,因此对纸张、油墨、印刷的要求都非常高、宋代造纸技术空前发达,当时四川地区所生产的以楮树纤维为原料的“楮皮纸”质地坚韧,经久耐用,成为印制交子的指定用纸。交子用六块铜版,以黑、蓝、红三色套色印刷,极难伪造。
一千年前交子的发明,引领人类跨入全新的纸币时代。进入21世纪,人类货币史再添浓墨重彩的新篇章。20世纪后半期开始的互联网革命,促使世界向“信息社会”演变,数字经济开始萌生和发展,种类繁多的数字货币随之涌现。
中国版的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也应运而生。数字人民币研究2014年即已起步,2020年4月开始进行封闭试点测试。数字人民币在研发上调动各方优势紧密合作,通过竞争激励机制来实现技术最优化,吸收我国信息科技的多种最新成果,包括加密技术,隐私保护技术、数字钱包技术等。这些前沿技术的使用将保障用户资产和信息的安全,提高数字人民币的运行效率。未来,数字人民币还会随着用户需求和发展目标的变化,融入更多新技术。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数字人民币的出现可谓正当其时。目前人民币跨境清算结算主要通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来进行。CIPS具有较高的跨境支付效率,但需要跨境企业和个人开设人民币存款账户才能实现交易、而在央行数字货币模式下,使用者无需开设人民币存款账户,只需拥有数字人民币钱包的使用权限就可以进行跨境交易,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人民币在境外的适用范围。
一直以来,中国都走在货币发展与变革的前沿。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数字人民币必将大有作为。
(取材于方若宁、朱嘉明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很多人都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在淘宝上购物不能用微信支付,通过美团订外卖没法用支付宝付款……因利益博弈,支付机构互设壁垒,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数字人民币的出现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作为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具有和人民币中相同的无限法偿性,我国境内的任何商家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数字人民币,消费者只需在手机里安装一个数字人民币钱包,网上消费时将不再受限于支付工具,“用脚投票”的空间大大增加;商家也不必选用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这将有助于市场竞争更公开公平,能反向促进这些互联网公司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在平台建设和服务优化上。
数字人民币采用中心化的管理模式,用户身份认证遵循“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原则,在底层技术架构中可实现对货币的追踪及溯源。对于一些需要专款专用、透明公开的支付场景,比如慈善捐款,公费使用等,数字人民币系统可实现从款项支付一开始就全流程监控;必要时国家监管机构、司法机关可通过追踪资金动向,及时发现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金融监管将更便利,金融安全能得到更大保障。使用数字人民币作为媒介进行交易时,承担交易的运营方只掌管“影子钱包”,仅负责连接央行和支付人的通道,无法知晓交易双方和交易本身的任何信息,所有的交易信息直接汇总到央行,用户隐私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诸如收单机构超限获取用户信息的现象基本被杜绝,这将大大减少收单机构借助用户信息开展增值业务的机会。
与第三方支付不同,数字人民币采用账户松耦合设计,不用开设银行账户,无需绑定银行卡,即可直接使用数字人民币钱包对接任意经过认证的互联网交易或电子支付接口。此外,第三方支付需要双方的交易终端都网络在线,而数字人民币采用“一碰即付”的双离线收付功能,在一些偏远地区或特殊环境,只需两个安装有数字人民币钱包的终端进行接触即可完成交易转账。数字人民币可不用依附手机,能开发出多种形式的钱包,比如IC卡、手环、拐杖等,方便一些特殊人群使用。
未来,数字人民币将进一步介入第三方支付生态,给我们的经济和生活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取材于郝毅、韩姜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交子”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交子的出现使得铸币从此退出了人们的生活。 B、交子可以由存款人填写金额并且能随时取用。 C、交子成为货币是民间自发和政府干预的结果。 D、用黑蓝红三色印刷是为了提高交子的耐用性。(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人民币从研究到正式发行历时6年。 B、发展目标变化将引发数字人民币技术更新。 C、数字人民币能进一步提升CIPS支付效率。 D、纸币和数字货币都是源于中国的伟大发明。(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技术问题,在淘宝购物不能使用微信支付。 B、“用脚投票”是指消费者可以自由地选择商家。 C、用数字人民币能促进某些支付机构提升服务质量。 D、用数字人民币捐款可让每笔善款去向透明可查。(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商发行的交字经常无法兑付,促使北宋政府发行交子 B、商家必须接收数字人民币,并且不能再使用第三方支付 C、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能够减少被推送广告骚扰的频次 D、灾害导致通讯中断时,仍可用IC卡数字人民币钱包购物(5)、数字人民币将给我们的经济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回答。 -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普遍向往没有压力的生活,但人生中让人欣喜的大小成就,又往往是在压力之下取得的。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或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
4、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打算写一篇文章,手机一响,就____地刷一刷信息,半天过去只写了几行字;想看会儿书,忽然想起阳台上的花还没浇,电费、煤气费也该缴了,忙活了几个小时,书还是没看几页。那些看似不怎么花时间,动动手指的小事,其实是消耗专注力的“黑洞”。
①当我们总是____,难以全心全意地去专注某事,想要同时完成多件事,结果往往花了很多时间却收获甚微。②有时候,并不是你的能力不足,而是你精力过于分散,导致顾此失彼,结果什么也没干好。而生活中,一个领域的高手,大多是非常专注的人,他们十年如一日地磨炼技能,持续精进,才能达到领域内的顶尖水平。③打磨专注力,一次只做一件事,才能做好每件事。④终有一天,你也会脱颖而出,成就更好的自己。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下列句子中的“结果”与文中加点的“结果”,音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你看他一貌堂堂,后来不是没结果的。(李渔《巧团圆·解纷》) B、我所剩的东西也有限,等我死了,做结果我的使用。(曹雪芹《红楼梦》) C、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鲁迅《药》) D、其实这是她的一片痴心,结果只苦了她自己。(巴金《怀念萧珊》)(3)、下面这句话在文中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有句话说:“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很多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
5、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社恐”正在成为当下年轻人中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提起“社恐”,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北欧,比如芬兰人在寒冷的公交车站排队,每人精准相隔两米。北欧人的“社恐”本质上是自我独立意识,
A____。与北欧不同,日本社会中的“社恐”则更多源于社会压力,是被动的。老一辈人上班谨小慎微,下班后还要跟各种人打交道:①健谈的邻居、话痨的司机、热情的商场店员……②各种社交场合,每个人要花大力气“读空气”③,努力维护和谐的气氛。这些场景直接触发日本年轻人的疲惫和恐惧。他们主动为自己贴上“社恐”标签,从大量社交生活中抽身,独来独往。
中国“社恐”流行的原因则具有综合性,一方面是个人独立意识的增加,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变化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亲密度下降。与父母一辈拼命赚钱、重视家庭相比,年轻人更注重个人幸福。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活力,同时也更加具有竞争性——④工作中的压力和激烈的攀比竞争,不少年轻人感到疲惫,越来越多的人从传统社交场合抽身。
虽然“社恐”是一种个体的自由选择,但在各种社交网络和媒体都鼓励“关注自我”的同时,年轻人也应该B____,把自己从心灵“内卷”当中拯救出来,体验真实而丰富的人生。
(1)、下列有关文中标点符号用法和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处冒号表解释说明,对前文“打交道”的对象进行具体的阐述。 B、②处省略号表列举的省略,表明社交的对象很多,突出了社交活动之多。 C、③处引号表特殊含义,“读空气”指根据现场的气氛和状况来采取合适言行。 D、④处破折号表语意的转折,从中国充满活力的正面论述转向不利一面。(2)、请在文中横线处按要求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予以修改。 -
6、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贞观十一年,魏征上疏曰:臣观自古受图膺运,南面临下,皆欲配厚德于天地,齐高明于日月,本支百世,传祚无穷。然而克终者鲜,败亡相继,其故何哉?所以求之,失其道也。
殷鉴不远,可得而言。昔在有隋,统一寰宇,甲兵强锐,三十余年,风行万里,威动殊俗,一旦举而弃之,尽为他人之有。彼炀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故行桀虐,以就灭亡哉?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奉。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外示严重,内多险忌,谗邪者必受其福,忠正者莫保其生,上下相蒙,君臣道隔,民不堪命,率土分崩。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圣哲乘机,拯其危漏,八柱倾而复正,四维弛而更张。远肃迩安,不逾于期月;胜残去杀,无待于百年。今宫观台榭,尽居之矣;奇珍异物,尽收之矣;四海九州,尽为臣妾矣。若能鉴彼之所以失,念我之所以得,日慎一日,虽休勿休,焚鹿台之宝衣,毁阿房之广殿,惧危亡于峻宇,思安处于卑宫,则神化潜通,无为而治,德之上也。若成功不毁,即仍其旧,除其不急,损之又损,悦以使人,不竭其力,常念居之者逸作之者劳亿兆悦以子来群生仰而遂性 , 德之次也。若惟圣罔念,不慎厥终,忘缔构之艰难,谓天命之可恃,忽采椽之恭俭,追雕墙之靡丽,因其基以广之,增其旧而饰之,触类而长,不知止足,人不见德,而劳役是闻,斯为下矣。譬之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乱,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夫事无可观则人怨,人怨则神怒,神怒则灾害必生,灾害既生,则祸乱必作,祸乱既作,而能以身名全者鲜矣。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填写需要停顿处的字母。常A念B居C之D者E逸F作G之H者I劳J亿K兆L悦M以N子O来P群Q生R仰S而T遂U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台榭是崇”的“是”与“无乃尔是过与”的 “是”意思相同。 B、居,指居住,与“居则曰:不吾知也!”的“居”的意思相同。 C、“若惟圣罔念”的“罔”与“是罔民也”的“罔”含义相同。 D、“人不见德”的“见”与“百姓之不见保”的“见”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认为自古以来每一位帝王承受天命统治天下,其实都希望德行与天地相配、功劳与日月齐辉,能将皇位千秋万代地传承下去。 B、隋朝一统天下的时候,兵力强盛,三十多年来,风行万里,威震四海,最后却抛弃天下,殒命于普通人之手,子孙灭绝,让人痛惜。 C、魏征劝谏唐太宗应该乘天下危难之时,挽大厦于将倾,使远近安宁,并从以往的亡国事例中及时吸取教训,总结夺取天下的经验。 D、帝王如果没有让人信服的政绩,就必然招致人怨神怒,灾害祸乱也一定会随之而来,一旦祸乱发生,还能够保全身名的人就太少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然而克终者鲜,败亡相继,其故何哉?
②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奉。
(5)、魏征指出古代帝王败亡的原因在于“失其道也”,他说的“道”指治国之道,从文中看,“道”的具体内涵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
7、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夜
叶绍钧
桌上的煤油灯放着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像反而加浓了阴暗。桌旁坐着个老妇人,手里抱一个大约两周岁的孩子。她感到特别不安;不知道快要回来的阿弟将怎么说。
晚上,在她,这几天真不好过。除了孩子的啼哭,黄晕的灯光里,她有时仿佛看见鲜红的一滩,在这里或是那里——那是血!弄外,汽车奔驰而过,她就仿佛看见一辆汽车载着被捆缚的两个。门首时时有轻重徐疾的脚步声经过,她总觉得害怕,以为或者就是来找她和孩子的。
这时候,在她衰弱而创伤的脑里,涌现着雾海似的迷茫的未来。往那方走才是道路呢?她一毫也不能辨认。怕有些猛兽或者陷阱隐在这雾海里边吧?她想十分之九会的。她不敢再想,便问孩子,“大男乖的,你姓什么?"
“张。”大男随口回答。
“不!不!”老妇人轻轻呵斥,“大男姓孙。记着,孙,孙……”
大男哭了起来,“哇……妈妈呀……妈妈呀……
这样的哭最使老妇人伤心又害怕。屋内的器物仿佛跟着哭声的震荡而晃动起来,灯焰似乎在化得大,化得大,——啊,一滩血!
嗒,嗒,外面有叩门声。她吓得一跳,但随即省悟这声音极熟,一定是阿弟回来了。门才开一道缝,外面的人便闪了进来。
“怎么样?”老妇人悄然而焦急地问。
“唉!总算看见了。”
“看见了?”老妇人的眼睛张得可怕地大。
“我今天去找了那个弟兄,好言好语同他说,求他大慈大悲,指点我去认一认他们的棺木。我又同他说了,我说这两个人怎样地可怜,女的有年老的娘,他们的孩子天天哭,叫着妈妈,妈妈……请他看老的小的面上发点慈悲心……”
老妇人听着,凄然垂下眼光看手中的孩子。
“这一番话动了他的心。”阿弟接续说,“他叹口气说,‘听你讲得伤心,就给你指点了吧。不过好好儿夫妻两个,为什么不安分过日子,却去干那些勾当!’”
“嘘……”老妇人舒口气,她感觉心胸被压抑得太紧结了。她一样不懂女儿女婿的心思,但她清楚地知道他们同脸生横肉声带杀气的那些囚徒决不是一类人。不是一类人为什么得到同样的结果?
“他引着我向野里走,一路同我谈。啊——”
他停住了。他想如果照样说出来,太伤阿姊的心了。两个人向野里走。没有路灯,天上也没有星月,是闷郁得像要压到头顶上来的黑暗。“那弟兄幽幽地说,'他们两个都和善。你知道,这样的家伙我们就怕。那一天,我们那个弟兄,上头的命令呀,退缩了好几回,才皱着眉头,砰地一响放出去。那知道这就差了准儿,中在男的臂膀上。又是三响,才算结果了,两个染了满身红。”
老妇人见阿弟瞪着细眼凝想,知道有下文,愕然问,“他谈些什么?”
“他说那男的很慷慨,几件衣服都送了人,他得一条外国裤子,身上穿的就是。”阿弟连忙闪避。
“那是淡灰色的。”老妇人眯着眼凝视着灯火说。
“这没看清,天黑。走到一处,他说到了。十来棵大黑树立在那边,树下一条一条死白的东西就是棺木。”他低下头来。受了那弟兄“十七号,十八号,你去认一认吧”的指示而向那些棺木走去时的心情,他不敢说,也不能说。他想定了,说,“他说棺木都写着号码,十七十八两号是他们俩。”
“十七,十八!”老妇人忘其所以地喊出来,眼眶里明莹着仅有的泪。她重新经验那天晚上那个人悄悄来通报恶消息时的况味。她知道,“嗒,嗒”叩门声是他们特别的调子,开进来,是肩并肩的活泼可爱的两个,这种事情绝不会有的了。一阵烈焰在她空虚的心里直冒起来,泪膜底下的眼珠闪着猛兽似的光芒,“那辈该死的东西!”
“我告诉你,”老妇人咬着牙说,“你甥女儿嫁了,女婿是个清秀的人,我欢喜。她生儿子了,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我欢喜。他们俩高高兴兴当教员,和和爱爱互相对待,我更欢喜。唉!却成十七,十八!为了什么呢?总得让我知道。却说不必问了,就是你,也说不必问,问没有好处——怕什么呢!我是映川的娘,姓张的丈母,我要到街上去喊,看有谁把我怎样!”她拍着孩子的背又说,“说什么姓孙,我们大男姓张,姓张!啊!我只恨没有本领处置那辈该死的东西!”
阿弟听呆了,侧耳听了听外面有无声息,勉勉强强地说,“这何必,就说姓孙又有什么要紧?——喔,我想起了。”他伸手掏衣袋。他记起刚才在黑暗的途中,那弟兄给他一团折皱的硬纸,说是那男的托他想办法送与亲人的,忘了,一直留在外国裤子袋里。
“他们留着字条呢!”他说着。
“啊!字条!”老妇人身体一挺,周身的神经都拉得十分紧张。一种热望一忽儿完全占领了她。
阿弟凝着细眼凑近煤油灯念这字条。“‘儿等今死,无所恨,请勿念。’嗤!这个话才叫怪。没了性命,倒说没有什么恨。‘恳求善视大男,大男即儿等也。’他们的意思,没有别的,求你好好看养着大男;说大男就是他们,大男好,就如他们没有死。只这‘无所恨’真是怪,真是怪!”
“拿来我看。”老妇人伸手攫取那字条,定睛直望。
虽然不识字,她看明白这字条了。就仿佛有一股新的生活力周布全身,心中也觉充实了好些。睁眼四看,熟习的一些器物同平时一样,静处在灯光里。
“大男,我的心肝,楼上去睡吧。”她立起来走向楼梯,嘴唇贴着孩子的头顶,字条按在孩子的胸口,憔悴的眼放着母性的热光,脚步比先前轻快。
“哇……”孩子给颠醒了,并不张眼,皱着小眉心直叫,“妈妈呀……”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四日作毕
(原载1927年10月《小说月报》18卷10号,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样的哭最使老妇人伤心又害怕”,“伤心”是因为老妇人由哭声想到大男父母的不幸,“害怕”则是因为这哭声可能会引来麻烦。 B、“这样的家伙我们就怕”“退缩了好几回”“这就差了准儿”,刽子手行刑时的种种怯懦的表现,写出了革命者对反动派的震慑。 C、“十七、十八”两个棺木号码,写出遇难的年轻夫妇在反动派眼中只是代号,也暗示遇难人数之多,揭示了反动派残酷杀戮的罪行。 D、老妇人将“字条按在孩子的胸口”,“眼放着母性的热光”等细节,写出老妇人将为这新生的一代,勇敢担负起抚养他成人的责任。(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画横线句运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了老妇人在悲哀、惶惑中满怀忧虑和恐惧的心理,担忧孩子在未来的日子里遭遇危险。 B、小说多处描写灯光、器物、姓氏及老妇人的眼睛等细节,使文章前后钩连,又形成纵向对照,让故事情节符合逻辑地展开,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C、小说故事发生在一间小屋内,又集中在一个晚上,通过一个集中的生活场景,让读者从老妇人心境的变化中了解时代的风云,极具艺术的感染力。 D、小说中的“夜”,一方面是写实,为故事设置背景;另一方面是象征,是大革命失败后黑暗、恐怖的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因此让人无法看到希望。(3)、请简要分析“字条”在小说中的作用。(4)、小说采用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行文,请分析其效果。 -
8、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都市乡土”范式提供了我们理解古典性和现代性双重继承的视野。五四时期,除了鲁迅等侨寓文学的写作,茅盾、老舍等人皆主张文学应该具有“风土”和“土之力”,并且提倡地方的自然背景与社会背景要错综交织。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深入,城市生活及其经验几乎变成所有作家的生存背景,城市即是故乡,而都市皆为乡土,“都市乡土”事实上已然变为“都市中国”。“在都市书写中国”并且书写“都市中国”,不仅代表了全球化与地方化的双重趋势,也提示着古典性与现代性的双重继承。近年来,中国城市文学的研究有三条重构本土现代性的思路值得重视。
其一,空间上的拓展。走出对历史、租界与时尚的留恋,重现地域化的空间书写。空间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物质维度,且与其他的物质维度发生各种关系,进入这一关系的人赋予空间以形式、意义和功能。文学作为“表征的空间”,本质是精神的一种虚构物,象征着空间内对符号更高层次和更富有创意的使用。因此,文学的空间性是其根本属性,也是一种对城市是否有根的质询。
其二,时间上的回溯。通过回溯本土近世精神的源流,在中国内部发现历史。中国作家和学人对“古典”的迷恋,打破了仅仅以鸦片战争后的上海“开埠”作为城市研究起源的迷思,挖掘出比“上海摩登”更加久远的一脉相承的地域特色和本土资源。这一追溯更利于观察宏观的历史叙事和微观的细小内在世界中新的特点,在时间、空间、器物、人物以及内在文化气质上向纵深拓展。被推崇为西方文学创作主张的“语言经验”“叙事策略”和“抒情风格”等对接上了抒情传统、文人情怀、市民趣味,成为现代性在本土化叙事的一种自觉拯救。
其三,美学上的再造。对城市书写意象性、情感论、人生论传统的挖掘,自觉回到文明深处挖掘中国化的城市美学。现代作家施蛰存曾提出“意象抒情论”,意在提炼富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美学。以意象性与抒情传统相融合为契机,追求历史意象、空间意象与心理意象的高度统一,城市的物象和情感得以从中国文化传统汲取鲜活的生命力。“物与我”“情与景”“爱与美”交汇照亮的意象美学观,正在成为全球化时代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精神资源。
意象与抒情乃至人生观的统一是中国独特的言象系统造成的,城市文学研究的突破集中呈现为对作家语言本土化风格的挖掘。通过对吴语、秦腔、粤语、河南话、东北方言等的发掘,地方性语言和戏曲唱腔成为凸显城市文学本土特征的重要载体,方言、口音、语调在创作中也最能显示作家驾驭地方性语言风格的能力,对标签性地方语言的捕捉,有力拓宽了身体与地方、人与环境的情感关联。民族性和本土性的元素借此成为世界性图景的一部分。城市书写需要达成一种本土想象的诗学,对语言的重视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强调词语对感觉的真切表达,强调叙述情境,追求叙事向着感觉还原,其中大量的意象性话语和抒情性话语的使用,隐喻、象征中蕴含的智慧、灵气既体现了母语文化的深厚传统,又充满着经过现代意识过滤后的开放性和反讽性意味,由此带来了城市文学的独创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补充着中国文化的精华意蕴。正是独特的言象关系,蕴藏着中国作家对城市“可读性”的独特理解。通过唤醒语言与物象的本真性,重构言象关系,焕发城市及其风物的生活美学与人生意义,营造出全球化时代中国人存在的家园。
—朱军《上海摩登、都市乡土与都市中国—当代城市文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有删改)
材料二:
王安忆以“上海移民”的身份透视上海,通过弄堂、服饰等意象书写俗常琐碎的日常生活,以平和宁静的笔触彰显对人性的关注与关怀。她以老上海为起点,通过洋房、公馆、弄堂等建筑细节回忆上海,用细腻温柔的笔调描绘平淡的烟火生活与繁华的市井街道,满足了读者对上海的文学想象。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她陆续发表了诸多上海书写的作品,如《长恨歌》《富萍》《桃之夭夭》等。她悉心观察上海,理解这个城市的现代化意义,并尝试从城市的历史、语言文化等的古典性叙述中追溯城市渊源,从普通人的生活中寻找现代城市的脉搏,使城市的精神与灵魂跃然纸上。
上海书写是中国地域书写的重要支脉,作家通过意象、女性以及作品风格建构属于自己的上海世界,续写上海传奇,探索上海的精神灵魂,从多角度深层次展示上海的文化特性。意象是书写者在客观事物的基础上以独特的情感体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书写者以城市人独有的“城市意识”描述生活,通过构建作品中人物与意象之间的互文关系,借以“言志”,让人物与意象成为共同体。故而,意象的选择实际上是书写者自身观念与意图的一种表现。
王安忆的上海书写承载着独特的价值意蕴,城市历史的文化底蕴、人文理想的关怀思考、地域写作的异彩斑斓成就了作家关于上海书写的文化价值,而对上海市民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困境的关照审视、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发展问题的反思则构成了王安忆上海书写的现实意义。她的上海书写发展了中国文学的地域写作,在她的上海故事中可以窥见上海的人世百态,上海也在她们的笔下变得灵动、丰满。对于关注地域书写、创作地域小说的作家而言,地域文化是创作素材之一,但不是束缚。文学作品与地域文化相互影响:地域文化可以推动文学的创作,文学作品也会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王俊虎、赵文杰《地域书写·城市想象·文学记忆——王安忆与程乃珊上海书写比较研究》 (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市乡土”事实上已然变为“都市中国”,主要原因是几乎所有作家的生存背景是城市生活及其经验。 B、被西方文学推崇的创作主张与中国本土化的文学主张相结合,体现了现代性在本土化叙事上的自觉拯救。 C、重构独特的言象关系,可以唤醒语言与物象的本真性,从而激发了中国作家对城市“可读性”的独特理解。 D、王安忆的《长恨歌》《富萍》《桃之夭夭》等上海书写作品,体现了地域写作现代性和古典性的双重特征。(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文学在时间上追溯到了鸦片战争之前,挖掘了更为久远的地域特色和本土资源。 B、城市文学从中国文化传统中汲取鲜活的生命力,有利于在全球化时代讲好中国故事。 C、地域文化作品只有让人物和意象成为共同体,才能体现出写作者自身的观念和意图。 D、王安忆的的上海书写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和现实意义,发展了中国文学的地域写作。(3)、下列作家作品中,不适合作为“都市乡土”文学代表作品的一项是( )A、鲁迅《祝福》通过鲁镇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残酷压迫和摧残。 B、苏青《结婚十年》描写上海工薪阶层为了生计,侍夫育儿、穿衣吃饭的日常生活状态。 C、茅盾《子夜》描写吴荪甫在旧上海滩的商业斗争,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抗争与失败。 D、程乃珊《上海先生》以上海为主要背景,展现出了普通人在社会变迁中的挣扎与追求。(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主要针对中国城市文学的重构本土现代性的问题,指出了三个方面的研究思路。 B、材料一举施蛰存的事例,论证城市书写者从文化深处挖掘中国化的美学再造这一观点。 C、材料二第一段列举了王安忆的《长恨歌》等作品,是为了论证她对人性的关注和关怀。 D、材料二中最后一段以王安忆的上海书写为例,论证地域文化和文学作品可以相互促进。(5)、王安忆的上海书写体现了中国城市文学的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
9、语言文字运用Ⅱ
读到“三月桃花开”“八月麦子成熟”之类的句子,____。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有差异,东西有差别,桃花在你家三月开,可在别的地方,可能一月开,也可能四五月才开;麦子可以八月熟,也可以四五月熟。若使大家不多心,只要“桃花开了”“麦子熟了”就足够说明问题。
不仅桃花和麦子,所有的生物都可注释相应的季节,季节是长在植物身上的,____。桃花开时,所谓的春风还镶着冬天的牙齿,水也冰冷,随时打算回过头去做冰。可青蛙和蛤蟆管不了那么多,只要洒下一阵雨水,便在窗外大声歌唱自己的爱情,它们的歌唱填满了空旷的夜晚。当一群身披黑色缎子的蝌蚪在水中反射着阳光、悄无声息地时聚时散,春天才算坐稳了。
与桃花相呼应的,是布满田野的蚕豆花香。中纬度地区,霜降前后种植蚕豆。蚕豆不择生长的地方,狭窄的田埂边、角度倾斜的坡地上、巴掌大的荒地上、房前屋后,只要有一抷土,只要能容下一粒种子安身,它便蓬蓬勃勃地把命立起来。到这时节,蚕豆茎秆长成两尺来高,半腰上,全是蚕豆花。蚕豆花的香味是不可复制的,清新中有透明,纯粹中有高雅,浓淡适宜,轻重适当。长相也好看,无论是白色的花瓣还是红色的花瓣,花瓣中央都有一对黑色的眼睛。
(1)、文中二、三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对比、拟人 B、拟人、借代、对偶 C、对偶、对比、通感 D、通感、比喻、拟人(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写成“田野的各个角落,只要能撒下一粒种子,它就能长得很旺盛”,表达效果好不好?为什么?(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
10、语言文字运用Ⅰ
入夏,脚下那些冒着白泡泡的碱土,____。碱蓬草探出胖脑袋,拱裂头上土盖,一挺身有半拃高,一铺展有巴掌大。用铲刀镰刀轻剜,连根带叶到了手里,抖抖扔进篮子。掐下梢头鲜嫩的,滚开的水里,翻几个身,入凉水沥干,包饺子。或者拌蒜末酱油,多下半碗清粥。碱蓬草结籽,秋日就到了。慵懒最先落到牛羊身上,走几步愣愣神,才啃上几口。秋日草盛,草盛籽多,多籽的秋日脂膏肥厚,微视下的大野,到处都是草们堆积起来的粮仓。人也吃,缺油少菜的日子,多是女人孩子提着袋子捋草籽。
碱蓬草肉乎乎的叶子一天一天散失水分,一副嶙峋样子,而骨架依然硬挺,无衰败相。通体变成红色,赤红,熊熊燃烧,展目望去,天边云彩也变得嘹亮。夕阳匍匐在碱蓬草根间,蚯蚓似的爬,做自己夜间的窝。一只灰兔蹦起来,一道一道波纹,红的,酒红的,赧红的,荡啊荡 , 漫向远处的林子。秋风吹向纵深,白色芦花招展成一面绵软的旗帜。土路上多了爱钻芦苇荡的孩子,____,一大片一大片的老绿倒下去,惊起蒲鸭嘎嘎地叫。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拟人、比喻、夸张 B、拟人、通感、比喻 C、对偶、通感、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一道道的红色、酒红、赧红等各色波纹延伸到远处的林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中提到了“ , ”的可贵品质,孔子认为这种不强人所难的品质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2)、屈原在《离骚》中用“ , ”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坚持对美好德行的追求及至死不悔的心志。(3)、“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在《虞美人》中也用到了这两个意象:“ , 。”
-
12、古代诗歌阅读
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注】
[唐]杜牧
去夏疏雨余,同倚朱阑语。
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
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
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
【注】张郎中,即张文规,出为安州刺史。公元841年诗人途经安州,曾与张文规同游。本诗写于公元842年诗人再一次途经安州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细雨将停未停,诗人和友人在朱阑边谈心首联的“同倚”渲染了二人关系亲密。 B、去年看到的楼下流水,现在不知道流到哪里,颔联表达了诗人对同游人的思念之情。 C、诗歌前四句追忆旧游,后四句重在渲染离愁,先记叙,后抒情,诗歌行文脉络分明。 D、诗人从去夏的相逢,写到今年的别离,语言自然,全诗寄寓了诗人功业无成的伤感。(2)、后两联是如何表达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 -
13、文言文阅读
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义,而以妄死非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
王子比干杀身以成其忠,尾生杀身以成其信,伯夷、叔齐杀身以成其廉。因此观之,卑贱贫穷,非士之耻也;夫士之所耻者,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举信而士不与焉,举廉而士不与焉。然则非好死而恶生也,非恶富贵而乐贫贱也。由其道,遵其理,尊贵及己,士不辞也。《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言不失己也。能不失己,然后可与济难矣。此士君子之所以越众也。
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汝之相也。”申鸣曰:“诺。”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父止之,曰:“弃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以兵围之。白公谓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杀也。
故夫士欲立义行道,毋论难易,而后能行之;立身著名,无顾利害,而后能成之。
(节选自《说苑•立节》)
(1)、给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白公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与“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两句中的“举”字含义不同。 B、“我心匪石”与“匪我愆期”(《诗经·氓》)两句中的“匪”字含义相同。 C、“居三年”与“居则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居”字含义不同。 D、“今既去父事君”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事”字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读书人不应该用轻生去获取非分的名声,而要以树立个人名节为目的去实行正确的行为准则,这样才不会让人觉得哀痛。 B、读书人的耻辱并不在于卑贱贫穷;但是,如果尊贵的地位是经由正道并且遵循事理而轮到了自己的话,那么读书人也是可以接受的。 C、楚王想授给申鸣国相的职位,他推辞不受;在他父亲的劝说下,申鸣接受了国相的职位。后来申鸣准备为国赴难,他的父亲又制止他。 D、申鸣在国难当头时,临危不惧,忠国在前,孝亲在后,功成不居,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用生命践行的“廉、义”的高尚气节。(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能不失己,然后可与济难矣。此士君子之所以越众也。
②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
(5)、申鸣认为自己是忠臣还是孝子?为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 -
14、现代文阅读Ⅱ
喊魂
王小龙
晚上,忽然接到师娘打来的电话,说师傅不知道去哪里了。师娘说师傅吃过晚饭出去的,到现在没回家。我看看手机显示,九点多,不算太晚,可是对长辈来说就有点反常了。我稳住师娘,说我马上开车过来。
师傅搬家大半年了,新家在呼玛小区。他原来住在中山北路五号桥下,那里有一堆本地房子,都是从前自家造的,有条件就一再翻修,横七竖八一家一个样子。师傅家坐南朝北,还有一小片空地圈起来当院子,天气好的时候师傅朝躺椅上一歪,晒晒太阳喝喝茶。现在的家,听听呼玛小区这名字,就感到大兴安岭的凛冽和肃杀。
车出弄堂口,陕西南路到肇嘉浜路左转,回重庆南路再左转,上南北高架朝北,到呼玛小区将近三十公里。师傅会在哪里呢?网上时常看到老人走失家人求助,大多老年痴呆,也有出门乱走迷了路,找不回来了。我师傅都不可能,老驾驶员迷路是笑话,也没有痴呆症状。
呼玛小区,这地方老早是宝山县的农田里。当时共和新路到长江西路就没了,接着下去变成市郊的普通公路,两车宽,刚够交会,路面条件不好,被重载卡车压得坑坑洼洼。那年开始学卡车驾驶,那天我可能开得快了,刚过长江西路,前方横插出来一部手扶拖拉机,我狠命刹车两三脚、保险杠已经碰上拖拉机的拖斗了,哐当。我跳下车查看,开拖拉机的小伙笑嘻嘻地若无其事,我倒一时说不出话来,四下张望,才知道这里有个路口,横过来的叫呼玛路。回到车上,重新启动、我主动检讨,说刹车太猛。师傅没责怪我,从头到尾坐在教练位置上一动不动。这就是师傅,大将风度。然后,他才慢悠悠说,宝钢起来以后,宝山这里多出来不少路,长久不走就不晓得前头路况,富锦路、绥化路、漠河路、牡丹江路,七七八八的路名都是黑龙江的地名,冰天雪地北大荒,好像上海前世里欠它的。我骂了一句,当时我哥哥姐姐都在北大荒战天斗地。
大概是开过市中心才想起来的,感觉高架上车辆不像平时那么多,市区也安静得出奇,路上灯光惨兮兮的,亮得有些诡异,这才想起来今天是冬至。现在人没那么迷信,可是说到一年里几个鬼节,还是会说一句早点回家吧别在外头晃。
发现已过天目路立交永兴路下匝道了,前面不远就是沪太路下匝道,干脆去师傅家老房子那里看看吧。当然,没什么老房子了,一过沪太路,右边就是一道长而又长的围墙,好像里面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我把车贴着围墙停好,四周看看,行人也没几个,都地下工作者似的急匆匆穿过马路消失在黑暗中。我踩着前轮站上引擎盖,抬腿跨到车顶,手就够到围墙上头了,我双手用力一撑就骑了上去。里面黑乎乎的看不分明,等眼睛适应了,借着周围的灯光,隐隐约约看出了废墟的大概样子,真大,人民广场那么大。
我从口袋里摸出一盒烟,抽一支点上。烟抽到半截,听到动静了,循着声响看过去,有个影子在那里摇晃。就一个,没一群,有分量的,不虚幻,那是师傅。
师傅在废墟上砥角四方地踩出一圈,说这是房间,晚上睡觉才进来。接着又是一圈,里外一样大。吃饭间。他不看我,看脚下,说这里灶头间,我和阳阳两个人搭的,一天工夫。阳阳是他的独养儿子,小我好几岁,以前每次来家都见到,就这么一个,宠惯了,没什么规矩。师傅抬起头来,好像我应该在这里,好像陪着他过来的,他说这里是卫生间,有淋浴,你们师兄弟几个忙了好几天。破砖烂瓦踩得稀里哗啦,他带着我走,朝南,说这就是院子了,本来还想有空种点花花草草。不至于吧,师徒两个黑灯瞎火地在废墟上量地皮,怀念那个简陋破旧一去不返的老房子。我递支烟给他,他接了过去,我掏出一次性打火机点着,火光透过烟雾,照亮了那张我曾经再熟悉不过的面孔,火光近的缘故,脸上的纹路更黑更深了,老瘢也更扎眼,师傅这两年老得厉害。
师傅说不早了,该做的事情总要做了,不然放心不下。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叠纸,黄表纸,说烧给阳阳,回来找不到家,他会心慌。师傅蹲下来,捻开黄表纸,我用打火机替他点燃,听见他叽里咕噜,阳阳,搬家了,忘记告诉你,搬得老远,你找不到。
阳阳是1983年“严打”抓进去的,他跟在几个吃得开的家伙屁股后头混,爹娘怎么骂都不听,结果被弄到流氓团伙案子里去了。阳阳那点事情要放到今天,判可能会判,不是首犯,两三年碰顶了。当时“刮台风”,抓进去不久,一批批地排着队押上火车车皮,送去大西北劳改,据说在那里得了急病,死了。公家还算负责,大老远地用个木盒把骨灰送回来。师傅后来不提儿子,我们师兄弟都认得阳阳,也不问,没什么好问的。
师傅还在嘱咐阳阳,说我和你娘没几年好过了,没力气再牵记你,你自己走好,这里不要再来了,你去吧。冷风吹过废墟,黄表纸火旺,一片片黑灰纷纷浮起,影子旋转着掠过四周,真像阳阳感应到了。
我走到一边,给师娘打了电话,没说在哪里,就说没事了,我马上送师傅回家。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围起来的废墟,亦是写因拆迁而进入城市的人们的记忆,那里承载着恒常稳定而具温情的乡村文化。 B、小说写“我”匆忙穿行于街巷间,寻找师傅,写驾车行驶的路线其实是借以展示这座城市急剧扩张的图景。 C、小说以“喊魂”为标题,既概括了师傅冬至日到旧居为阳阳喊魂的情节,又寓意要关注老年人的精神健康。 D、小说最后写师傅与阳阳告别,也是写师傅与自己的“故乡”做最后的诀别,可以看出师傅内心的失落、伤痛。(2)、下列各项对本文与《祝福》(鲁迅)中“我”的比较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小说中的“我”既是故事的参与者,又是故事的叙述者,用第一人称的无限视角述说故事,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B、小说以第一人称“我”展开叙事,便于随时插入作者的抒情议论,如本文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就有类似的作用。 C、《祝福》中的“我”对弱者有同情心,想尽可能给予帮助;《喊魂》中的“我”也是热心肠,能为师傅着想。 D、《喊魂》中的“我”只是一个人物形象,而《祝福》中的“我”则既是进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同时又是作者自己。(3)、与手扶拖拉机相碰这一情节有哪些作用?试作简要分析。(4)、本文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反映的是有关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具体的主题有所不同,试作归纳。 -
15、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关于清明节,《历书》如此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由此可见,注重“清”和“明”,一直是清明节的一个重要文化内涵。今天的我们,也应当让这个节日气清景明。
让“奇葩祭品”走开,让祭奠情感保持气清景明。祭奠是一种礼敬、怀念,更是一种情感升华。站在历史和先人的肩膀上,让自我得到精神净化,智慧启迪,以期走得更远,这是清明节的一个内涵。所以,应当杜绝花哨的“护照”“房产证”“私人飞机”等“奇葩祭品”,这些“祭品”和传统文化、公序良俗、传统美德不合拍,更和崇德向善的主流价值格格不入。
让陈规陋习走开,让祭奠形式保持气清景明。源于周代的清明节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时间跨度长,存留下来的惯性做法很多,而有些做法和当下社会已经格格不入,比如动辄大烧纸钱冥物,这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也会污染环境,甚至酿成悲剧。所以,我们要让祭奠形式保持气清景明,多倡导文明、健康、干净、祥和的祭奠方式。例如,可以通过种植纪念树、召开家庭追思会等等,将感恩的心,思念的情,融入清明祭奠中。
让“代人扫墓”走开,让祭奠仪式保持气清景明。清明祭奠,就是要祭祖拜宗,追思先人,慎终追远,思亲念故。所以,这个祭奠必须有一定的仪式感。《论语》云“吾不与祭,如不祭”,意思是如果自己不亲自进行祭祀,而找别人替代,这对祖先来说是一种大不敬。毕竟,“代人扫墓”的商业化运作再精美、再细致,也终归是一种木偶式的虚假表演,是一种空洞的文化躯壳,它消损了清明节的庄严氛围,违背了气清景明的节目内涵。
文明祭扫,责在心意;平安清明,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这样,不仅为个人积存正气,更为社会积存正能量。让我们用绿色清明寄哀思,还清明节一个气清景明。
(摘编自雷泓霈《回归清明的节日内涵》)
材料二: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清明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有人不顾山高水远也要返乡祭祖,有人千里迢迢携老带幼只求叶落归根,有人庄严肃穆深切缅怀英雄先烈……2020年受疫情影响,为避免人员扎堆聚集,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各地倡导“云”祭扫。
通过“云平台”,献上一束鲜花、留一首歌曲、点一根蜡烛,种一棵松柏、写一篇祭文,举办网络追思会等方式祭奠先祖,同样可以表达追思与悼念。《朱子家训》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这句格言告诉我们,祭祀的关键在于“诚”。只要心诚,哪怕人在天涯海角,祭祀的目的已然达致。多一些诚心,对于逝者来说,这是最大的敬意。纪念不在形式而在心,让祭奠形式也持有“绿色”,保持气清景明,也是“云祭祀”的题中之义。
祭奠是一种礼敬、怀念,更是一种情感升华。人们称清明节为“根的节日”。无论走到哪里、去往何方,故土家园水远是不变的精神很根脉,家庭亲情永远是最深沉的精神依恋。在祭祖寻根中省思生命的意义,在行孝尽哀中体味亲情的价值。不忘根本、清心明志,让自我得到精神净化、智慧启迪,重整行囊再出发,这是“绿色”清明节之于我们的启示。
“绿色化”,不仅是一种生产和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多一点文明、少一些粗俗;多一点自律、少一点放纵,愿更多的人都能转变传统观念,恪守生态道德,倡导绿色文明、简朴节约的祭祖新风尚,真正把“生态环保”理念实践到生活中来,以自己的绿色文明举止为清明添“明”,为春光增色。
(摘编自李群《清明需要更多“绿色”》)
材料三:
每逢清明,人们或是来到公墓祭拜祖先,或是走进革命陵园缅怀先烈。在青松绿柏之下,在哀思怀念之中,庄重肃穆的仪式让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得以抒发。只是眼下,新冠疫情还未到结束的时候,人群大量聚集公墓陵园祭奠,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巨大的健康安全隐患。此时,网上祭奠成为一种新常态。
重在心,而不拘于形。网上祭奠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一种全新祭奠方式,它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英先祖和先烈。只是,国人对清明祭奠多有“在现场”的庄重感,加之“不负四月天”的户外出游需求,使得网上祭奠显得相对冷清些。2020年形势的特殊性,让网上祭奠有了更多的现实操作性:在网页或是微信里献上一束鲜花、点一根蜡烛、写一篇思文,亦是一种“祭之以礼”。
指尖连着心灵。网上祭奠的绿色低碳,不正是“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的绝佳映照吗?祭祀自古就是千家万户的大事,朴素的家国情怀与互联网充分融合,既有时代发展的“轻推”,也有科技前行的使然。在清明祭英烈的网络祭奠主题中,可以看到中小学生们“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英雄永垂不朽”的众多留言。让传统不老,让英雄常在,在网上祭奠中,家族、民族,国家的共同记忆,也得以凝聚和升华。
网上祭奠,传统清明也当有些新常态。辩证去看,传统民俗的打开方式,只要是弘扬新风、摒弃陋习的,不正是要“多多益善”吗?
(摘编自谢伟锋《网上祭奠,传统清明节里的新常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清明节应倡导绿色文明,简朴节约的祭祖风尚,要摈弃焚烧冥币,购买奇葩祭品和代人扫墓的陈规陋习。 B、举办网络追思会,也可以表达追思与悼念,心诚是对逝者的最大敬意,只要心诚,祭祀的目的就能达到。 C、古代非常认同“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由此可以推知,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反对焚烧冥币冥物的做法。 D、“清明”的本质文化内涵是“清洁面明净”,只有网上祭奠才真正回归了清明的文化本源,不必追求“在现场”的庄重感。(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明节的一个内涵是礼敬、怀念历史和先人,升华情感,从而净化身心、启迪智慧,这和崇德向善的主流价值是合拍的。 B、带有商业化色彩的“代人扫墓”是一种虚假表演,与清明节的庄严气氛格格不入,凡请“代人扫墓”者,其心必不诚。 C、从《论语》的记载看,古代可能有“代人扫墓”的现象:从《朱子家训》的说法看,古代也有远在他乡祭祖的活动方式。 D、人们未必—下子就能接受绿色文明、简朴节约的祭祖新风尚,这需要强化宣传和引导功能,而不能一味强行管制。(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选择用读写家书的方式传递哀思,也是一种缅怀逝者,传承清明文化的风尚。 B、还原和挖掘清明节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心理,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C、于一个民族而言,祭奠先烈和英雄,是责任与担当,价值与使命使然。 D、共同记忆是清明节祭祀的实质,也是维系家庭感情的纽带。(4)、材料—运用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5)、清明节网上祭奠有怎样的好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门头沟区龙泉镇曾有着“中国皇家琉璃之乡”美誉。故宫、颐和园等皇家建筑每次大修或改造,都要用到该地烧制的琉璃。 然而, 自2017 年4 月起, 该地所有琉璃厂因烧煤不符合环保规定而被关停。这意味着相传700多年的琉璃窑火暂时熄灭。此前,该厂还承接着故宫、内蒙古成吉思汗陵等地的古建修缮订单。从非遗角度求生存,从环保角度只能关停,琉璃技艺与城市环保存矛盾,非遗文化难传承。
读了上面内容,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能抄袭。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化合物,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物,化学中称为糖类。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物一般价格比较便宜;而且,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速度较快,能够及时供给能量以满足机体需要,所以,碳水化合物是大部分人____。它们也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机体某些营养素的正常代谢关系密切,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____,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都属于糖类化合物。糖类化合物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它不仅是营养物质,而且有些还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例如:肝脏中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血液中的糖与免疫活性有关。此外,核酸的组成成分中也含有糖类化合物——核糖和脱氧核糖。因此,____,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1)、下列句子中的“一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一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她以为要救中国,一定先要有学问,还要有一般志同道合的朋友。 B、平时他说出啥意见一般都得到汤阿英的尊重,这点小事更不在话下了。 C、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的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 D、麦浪一起一伏,仿佛大地也漾起绸缎一般的锦纹。(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1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春天走了,百花开始凋谢,黛玉对于时序的移动特别敏感,相对于冷静理性的人物,林姑娘就特别____。大观园是贾宝玉心中的人间仙境,也就是人间的太虚幻境,大观园的女孩子和百花一样,到了春暮就开始凋谢了。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的时候喝了仙酒与仙茶,“万艳同杯,千红一窟”,与《葬花吟》的意义也是对照的,《红楼梦》中常有这种点醒意喻之笔。《葬花吟》中有很多黛玉感伤自身之语。“质本洁来还洁去”,黛玉是最要高洁、孤高自负的女孩子。“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她诗一般的灵魂,不但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而且飞到天尽头,也找不到安身的地方。“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不如埋葬它,化作春泥更护花。“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黛玉写这些骤然看来好像自怜自艾,其实不止,她已经敏感地感受到自己的命运,“花落人亡两不知”,是人世间最____的事。
《葬花词》不光是黛玉的自挽诗,也是挽一切美好短暂的东西,挽那些落花,也代表对短暂繁华的一种哀悼,对文明高峰即将走下坡的哀悼。____的抒情诗传统,到此时是个顶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多愁善感 无可奈何 伤春悲秋 B、柔情似水 无能为力 伤时感事 C、多愁善感 无可奈何 伤时感事 D、柔情似水 无能为力 伤春悲秋(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她诗一般的灵魂,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即使飞到天尽头,也找不到安身的地方。 B、她诗一般的灵魂,因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何况飞到天尽头,也找不到安身的地方。 C、因她诗一般的灵魂,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何况飞到天尽头,也找不到安身的地方。 D、她诗一般的灵魂,因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即使飞到天尽头,也找不到安身的地方。(3)、划线句“万艳同杯,千红一窟”谐音为“万艳同悲,千红一哭”,揭示了红楼梦的众多女性角色悲惨的人生结局,下列诗句和它修辞手法一致的是哪一项?(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C、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D、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中运用对偶、互文的修辞描写杭州城日夜欢歌的热闹情景的两句是“ , ”。(2)、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通过回忆祖母看望自己离开时“”的动作、描写妻子亲手种植的枇杷树“”的样貌等细节,来表达对亲入绵长的思念。(3)、诗与乐自古以来就相辅相成,不少民族乐器的身影出现在唐宋诗词中,比如,在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教材中就有“ , ”的诗句。
-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注】①东门:即黄州东门。②九重,指朝廷。当时王安石革新朝廷官制,苏轼曾任职过的史馆被撤除。③唐代诗人韩堡曾被排挤到湖南,在咏梅诗中写下“香号返魂容易回”向唐昭宗表露心意。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黄州乱山环绕、荒凉偏僻的环境特点,与白居易《琵琶行》中浔阳的环境特点相似。 B、颈联写冬去春来,天气回温,使得沙鸥与诗人更加亲近熟悉,钓鱼坐的石头也变得温暖舒适。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五亩”“九重”相对,“已觉”紧承“岂惟”,表意丰富而连贯紧密。 D、本诗以含蓄的笔调写谪居心理,没有责怪的意味,也不沉沦于愁怀,体现出诗人豁达的情怀。(2)、本诗表达了诗人矛盾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颔联和尾联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