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学情调研测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摸底)考试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基础性检测试卷
- 江苏省海安、宿迁市等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卷
- 江苏省常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四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沭阳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常熟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徐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雄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指路明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人们渴望成为英雄,但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能成为英雄,大多数人常常是平凡度过一生,他们同样是一个民族必不可少的一份子。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2、119消防宣传日到来之际,某网站想做一个以小说中主人公为原型的宣传短片,请结合文章内容,补全下列文案。(不超过100字)
我只是个消防员,我只知道听到警铃响起的那一刻,我必须冲上战车赶赴现场,挽救人民群众的损失。可是,请你别报假警。有人或许比你更需要救助。
我只是个消防员,我会在发现危险的情况下冲上去,这是本能,哪怕有一天我会退伍,可我依然会义无反顾的冲上去。
我只是个消防员,我能做的并不多,但守护平安,是我们消防人一生的事业。
-
3、文学作品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红霞飞
白小川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
没事的时候,她就一个人愣愣地瞅着天边的一片红霞,哼唱这首歌,思忖心事。云卷云舒,霞光灿烂多姿,那抹红更像燃烧的火焰。直到有人喊,红霞,有你的快递,她才猛然间惊醒,飞快地跑出去。
每一天都类似,每一年都在复制,日子在红霞那,无非就是每天上下班、接送孩子,周末去看看老人。
他在L城,是一名消防员,后来也叫应急人。
自从结婚后,两人就聚少离多。红霞理解他舍小家保大家,向来时间紧、任务急。好在最难的那几年已经过去了,孩子整五岁,自己能跑能玩,哪像小时候一生病,红霞就得大半夜背孩子去医院,孩子扎针哭,她也跟着哭。想想那几年,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孩子拉扯大,真苦,真不容易。可谁容易?谁不苦!他容易吗?那年,L城的五金城着了场大火。那火烧的,咱是没见过。他们中队奉命前往救援灭火。临走前,他特意打个电话,说是去执行任务,紧急。那天是老人的生日,说好一起过的。那天满L城的救火声,嗷嗷地叫。老人说:“怪吓人的……”大家都盯着电视画面,直到生日蜡烛燃尽也没有吹,蛋糕也没切,全家人都注视着火势的发展。消防员全副武装,斗战火蛇,浓烟滚滚,大火翻飞,水柱喷涌。
他是第二天才打来电话报平安的,全家人紧绷着的那根弦这才松了下来。老人立马说:“切蛋糕!”
红霞就怕老人生病,一边得照顾老人,一边还得照顾孩子,分身乏术,那就咬牙扛呗。老人一生病就想儿子,想他的安危,想他能回来看看。有次老人昏迷了,嘴里直嘟囔:“儿子,儿子。”红霞说:“就快回了。”正巧他打来电话,红霞又瞒着他说家里都挺好的,别担心。红霞最高兴的,就是他总给她制造浪漫的小惊喜。隔十天半个月,红霞就会收到一份快递,有给孩子的乐高玩具,给老人的营养品,还有给她的新衣服。他会换着样地寄来,他知道这些红霞都会自个儿买,红霞也知道其实他想快递的是一份看得见的思念。后来,每天盼着快递来,居然成了她不可或缺的生活。
“我爸是消防英雄,他手里的水枪,好厉害,好厉害!”这是孩子在玩伴里最引以为傲的。操场上几个小孩,正在玩孩子手里的消防救援车模型。看着看着,红霞的眼前真就有了一辆成武庄严的消防车,开车的不正是他吗?他在向她招手,说,“红霞我回来了,这回得多陪你几天,陪你逛街,买衣服,陪孩子去吃麦当劳,去淘气堡玩,全家旅个游。”可突然,他又接了个电话,“对不起啊红霞,你看,又来任务了,我得赶紧走,下回一起补上吧。”说着,那辆成武的消防车就跑得无影无踪。他走远了,红霞才说,你个大骗子。
红霞最喜欢看天边的那抹晚霞。因为他说,你看,那就是你。红红的脸蛋儿,一袭红衣,晚风一吹,你就会在天边翩翩起舞,你有多迷人啊!红霞就说,你个大骗子 , 当初就是听了你的花言巧语,才嫁给你的。
晚霞下的红霞,想着想着就笑了。
那天,他又在执行任务前说:“红霞,我又要休假了,等这次任务完成,我立马回家。这回保准得多陪你几天,陪你逛街,买衣服,陪孩子去吃麦当劳,去淘气堡玩,全家旅个游。”
那次的任务很艰巨,是山林起火,受灾面积很大,扑救任务很因难,除了消防官兵,还动用了当地大量的人力物力,危险可想而知。
很快,关于那次救援任务的相关报道,陆续传遍了网络。直到救援任务结束,红霞才最终下了定论:他是实打实的大骗子 , 骗了我一辈子!
微风轻拂,天边的霞光依旧鲜红如初,艳丽多彩,像是熊熊燃烧的烈火。一只大鸟飞来,匆匆叫了几声,迅速冲向天边的霞光。
某日,孩子扯着红霞的手。
“妈妈,爸爸这次出差需要那么久?”
“嗯,他很忙。”
“那能有多忙?我就跟他视频一下,也不行?我想爸爸,求你了妈妈,就一下。”
红霞抬头看向天边。咬紧牙。“真不行。”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____A、文中对父亲生日宴的描写,突出表现了家人对火情的密切关注,对“他”安危的极度担心以及对“他”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B、“他”执行重大任务前往家里打的电话,既是告知家人自己的行动,也可能就是告别,表明了“他”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 C、父亲生病想儿子,红霞“骗”他说“就快回了”,是对老人的安慰;不将父亲的病情告诉丈夫,是默默地承担。 D、文中两次提到“他”要带孩子去玩、带全家旅游的承诺,都表现了“他”对家人的愧疚和对平常的幸福生活的期待。 E、文章通过大量补叙,交待了“他”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以工作为重却无心关爱家人的“应急人”形象。(2)、红霞三次说丈夫是“大骗子”,请分析其中不同的感情。(3)、文章结尾红霞与孩子的对话,其作用有哪些? -
4、媒体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元宇宙始于1992年国外科幻作品《雪崩》里提到的“Metaverse(元宇宙)”和“Avatar(化身)”这两个概念。人们在“Metaverse”里可以拥有自己的虚拟替身,这个虚拟的世界就叫作“元宇宙”。
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阳介绍,元宇宙主要有以下几项核心技术:一是扩展现实技术,包括VR和AR。扩展现实技术可以提供沉浸式的体验。二是数字孪生,它能够把现实世界镜像到虚拟世界里面去。这也意味着在元宇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自己的虚拟分身。三是用区块链来搭建经济体系。我们在元宇宙当中可能不仅仅是在花钱,而且有可能赚钱,这样在虚拟世界里同样形成了一套经济体系。
(摘编自新华社官网《什么是元宇宙?为何要关注它?》)
材料二:
虚拟现实技术在医疗、文旅、教育、电影、电竞、直播等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常见,正在成为赋能千行百业的重要推手。今年2月,5G+医疗机器人+VR探视系统正式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病房应用,利用5G网络、医疗机器人、360度8K全景摄像头、8KVR眼镜等技术手段,实现了远程“零距离”探视。广西北海市“5G+VR智慧教室”交付使用,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通过云平台将各类教学内容同步到VR眼镜,实现沉浸式虚拟教学。
(摘编自中国电子报《虚拟现实:元宇宙点燃新一轮发展热情》)
材料三:
伦理道德方面,“元宇宙”深度释放了人类创造力与能动性,集中体现了人类对于突破物理限制、拓展生命体验的内在向往。“元宇宙”中构建的数字虚拟世界,既是现实物理世界的数字化复制物和创造物,也是科技改变生活与科技向善的结合。但并非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更不是逃离现实的“乌托邦”。进一步讲,“元宇宙”营造的沉浸式体验不是“沉沦式”生活,不能成为使人无形中丧失求真意识、热衷于成瘾式游戏生活的借口。“元宇宙”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度虚拟化,必须依托社交网络演化发展,难以切断与现实物理世界的必然联系。因此,“元宇宙”中构建的虚拟身份、虚拟产品、虚拟市场、虚拟交易、虚拟生活、虚拟经济、虚拟人生等,不能脱离伦理道德的约束。
(摘编自解放军报《“元宇宙”来了,勿忘风险与挑战》)
材料四:
资本乃至权力把对所谓人性的满足、迎合作为技术创新的标尺,一切工具合理性似乎都指向和服务于人性。在元宇宙中,大数据、算法比我们自己更能监测和理解自己的感觉。我们为之惊叹的“人性化”不过是算法的结果。在感受力被数据化和技术加强的情况下,人自身最贴己的现实感受力、存在领悟力、思想表达力反而在下降。赫拉利所谓“退化的人类滥用进化的计算机”“可能只会增强人类的‘自然愚蠢’”等判断,与马克思的警示如出一辙:“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元宇宙的出现将把这种状况推向极致,其中最值得我们沉思的悖论就是:人的愚钝化恰恰是所谓人性化追求的结果!
(摘编自沈湘平《元宇宙:人类存在状况的最新征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A、数字孪生技术能将现实世界镜像到元宇宙中去,所以我们在元宇宙里可以看见很多自己的虚拟分身。 B、随着元宇宙进一步发展,元宇宙会形成一套经济体系,在那里人们可能不仅仅在花钱,而且有可能赚钱。 C、沉浸式虚拟教学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云平台、VR眼镜等技术手段予以实现,能够增强学生体验感。 D、元宇宙深度释放了人类的创造力与能动性,突破了人类的物理限制,给予了人类超越现实的生命体验。(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A、元宇宙中构建的数字虚拟世界,是对现实物理世界的数字化复制和创造,不能脱离相关伦理道德的约束。 B、元宇宙的数字创造和人际关系的深度虚拟化都必须依托社交网络演化发展,难以切断与现实物理世界的必然联系。 C、将满足、迎合所谓的人性作为技术创新的标尺,将一切工具合理性似乎都指向和服务于人性,此种做法值得我们反思。 D、材料四的作者认为元宇宙将把赫拉利和马克思所说的状况推向极致,对“人性化”的极致追求可能导致人的愚钝化。(3)、下列关于构建元宇宙的弊端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____A、成为逃离现实的“乌托邦”。 B、使人自身的现实感受力、存在感悟力、思想表达力下降。 C、成为赋能千行百业的重要推手。 D、使人热衷于成瘾式游戏生活。 -
5、某职校围绕“读书行动”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任务一:经典诵读大赛。补写开场白。
主持人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主持人2:亲爱的同学们,大家——
主持人合:下午好!
主持人1:今天我们师生欢聚一堂,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
主持人2:今天,我们登上多彩的舞台,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诗书韵。
主持人1:五千年的诗歌里,我们领略了“胜日寻芳泗水滨,①”的江南美景;我们领略了“② , 长河落日圆”的的北国风光。
主持人2:五千年的诗歌里,我们感悟了“但使龙城飞将在,③”的爱国情怀;我们感悟了“④ , 报得三春晖”的孝心。
主持人1: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
主持人2:⑤
主持人1:我宣布某职校“经典诵读”大赛现在开始。
⑴诗句填空(任选两句)
⑵仿句:填写第⑤空。
(2)、任务二:好书推荐活动。请从以下书籍中任选一本,从内容和塑造的人物形象两个方面推荐给班上其他同学。120字以内。《平凡的世界》(路遥)、《红楼梦》(曹雪芹)、《三国演义》(罗贯中)、《活着》(余华)
(3)、我推荐 。(4)、任务三:拟写活动名称。请你帮助团委再拟3个“读书行动”的活动,每条不超过8个字。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
6、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材料二: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 , 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战国策‧齐策》
(1)、下列对加点实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A、树之以桑——根据上下文,可推断“树”在这里活用为动词。 B、谨庠序之教——根据相关语法知识推断,“庠序”是指古代地方学校。 C、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根据语境推断,前一个“使”是动词,后一个“使”为名词。 D、使者不说——由“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可推断“说”为“讲说”“说话”之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五亩之宅
②蚓无爪牙之利
B.①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②皆以美于徐公
C.①勿夺其时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D.①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
②惑而不从师
(3)、下列对文中句子句式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A、“申之以孝悌之义”,是定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应为“以孝悌之义申之”。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介词结构“于道路”后置。 C、“未之有也”中代词宾语“之”应放到“有”的后面。 D、“何以有民”是一个宾语前置句,正常的语序为“以何有民”。(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____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
①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
②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③因此有放弃树根却去寻找树梢的人吗?
④哪里有舍弃主要的而问次要的问题的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两则材料分别提到哪些治国方略,请列举。 -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临江仙•柳絮
薛宝钗(曹雪芹作)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红楼梦》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A、上片首句“卷得均匀”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再现了风吹柳絮的情形。同时,“均匀”既表现了春风的徐缓,又表现了柳絮的舞姿柔美,缓急有度。 B、上片“几曾”“岂必”的反问句式,化消极为积极。同时,为下片抒写柳絮的心愿做了铺垫。 C、词的最后两句,直接抒写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使整首词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D、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实际上则是薛宝钗这位开朗豪放的封建“淑女”自我个性的写照。 -
8、在文学创作中,白描手法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下列选项中未使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淅沥的雨把世界洗得到处伤感,像女人哭泣般把人包围着,让人好像看到了一封从深处传来的悲情书信,诉说着深渊般的孤独和无奈。 B、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D、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
9、下列填入句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A、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 B、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被很多人所批评。 C、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D、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 -
10、下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心心相融,爱达未来,杭州亚运会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不仅参赛选手能体会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亚运、为世界注入的强劲动能,他们更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朝气蓬勃。
A、参赛选手不仅能体会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亚运、为世界注入的强劲动能,更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朝气蓬勃。 B、不仅参赛选手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朝气蓬勃,更能体会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亚运、为世界注入的强劲动能。 C、不仅参赛选手能体会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亚运、为世界注入的强劲动能,更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朝气蓬勃。 D、参赛选手不仅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朝气蓬勃,更能体会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亚运、为世界注入的强劲动能。 -
11、对下列这段话主旨的推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为了保证包子的好品相,巧厨娘会尽量多捏褶子;为了留住容颜的好模样,美娇娘不愿有任何褶子。生活就是这样: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岁月留痕偏在褶上。
A、生活和包包子一样,褶子越多,品相越好。 B、生活和包包子不一样,包子褶子多品相好,生活褶子多容颜不好。 C、生活和包包子一样,包子的内涵不在好品相上,生活的内涵也不在好模样上。 D、生活和包包子不一样,包子褶子越多内涵越丰富,生活褶子越多内涵越肤浅。 -
12、对下列两组句子划线部分标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那个时候,他还只是①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②懂得什么。
【乙】瑞典学院将20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挪威剧作家③约翰•福瑟 , 以表彰他“创新的戏剧和散文,④为不可言说的事情发声。”
A、【甲】组①处的“十二三岁”表概数,不能用顿号隔开。 B、【甲】组②处“懂得什么”是一个疑问句,最后的句号应改为问号。 C、【乙】组③处“约翰•福瑟”中间一点是间隔号,用以表示某些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 D、【乙】组④处引号属于不完全引用,最后句号应该放到引号外。 -
13、对下面语段中加点成语的理解与使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谢士炎就义前挥笔写就“多少头颅多少血,续成民主自由诗”;刘绍南牺牲前慷慨壮歌“刀放头上不胆寒”……革命先烈的话语虽朴实无华却感人至深,只言片语却言简意赅 , 充分体现了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价值立场。品读红色家书,仿佛沧海桑田 , 时光回溯,置身于炮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A、“朴实无华”是指质朴实在而不浮华,这里形容革命先烈的话语,使用十分恰当。 B、“言简意赅”在这里强调革命先烈的话语虽少,但是道理却很深刻,使用正确。 C、“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而文中是指品读红色家书时仿佛回到了革命年代,使用不正确。 D、“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用来形容那段历史十分恰当。 -
14、下列标号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①随着“数字人火炬手”将主火炬熄灭,举世瞩(zhú)目的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正式圆满落下帷慕。②回望本次亚运会,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运动员在赛场上释放运动激情、展现竟技风采,诠(quán)释了激情与梦想、勇气与力量、友谊与团结。③亚运会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次文化交流、友谊(yì)交融的机会。④在亚运会的带动下,不少群众积极参与线下体育活动,全民键身热情高涨,营造出全民亚运、共享精彩的浓厚氛(fèn)围。
A、① B、② C、③ D、④ -
15、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⑴语文课上朗读课文时,总有一些同学不愿意出声,甚至不愿意张嘴,请你写一段话,对这样的同学进行劝说。要求:理由充分,语言得体。
⑵ “City Walk”(城市漫步)指的是避开人潮和热门景点,在城市的街巷中随意行走。时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这种新的旅游方式,请你就这一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
⑶请以“月”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
1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生长在历史中的青藤
①我此来绍兴,是寻访青藤书屋,凭吊受尽人世间垢辱、在贫病交加中死去的明代文学艺术大师徐渭的。
②走进书屋大门,迎面是一个小小的冷清的园子。园子尽头是一间后人重建的前后两室的老式瓦房。前室正中悬挂着明末大画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和徐渭画像,南窗上方有徐渭手书“一尘不到”匾。
③眼前的书屋与徐渭自己所画的“青藤书屋图”已大相径庭。徐渭的画上,是几间排列不规则的草屋,正如他在画上所题,“几间东倒西歪屋”。徐渭的晚年直至去世都是在那几间草屋中度过的。尽管书屋为后人重建,但确是在青藤书屋的故址上,这是毋须怀疑的。书屋旁的小天井里,那十尺见方、徐渭所称“天池”的小水池还在,天池正中竖有一方形石柱,上刻“砥柱中流”四字,也是徐渭手笔。靠墙,青砖砌成的花坛上,那一棵郁郁葱葱的青藤虽为后人补植,但在那同样的位置,徐渭手植的一棵青藤也确实蓊郁过。倔强孤傲长于顽石之中而终年葱绿的青藤正是徐渭的精神象征,而“此地通泉,深不可测,水旱不涸,若有神导”的天池,不正暗寓着徐渭永不枯竭的才情?无怪乎他以“青藤”“天地”作为自己的别号了。
④我在这徐渭狂啸过、痛哭过的青藤书屋里久久地低徊默想,一阵阵寒意透进骨髓。这位旷世奇才,诗、文、书、画俱佳的艺术大家,并非恃才傲物的狂狷之士,仅从他的《镜湖竹枝词》即可看出,他是热爱世俗生活的啊!可世俗生活却怎么也容不下他。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他刚刚成年时就给他预设了种种打击——直到他去世。徐渭少年时便才华显露,可却连续八次乡试未中。他当过幕宾,参加过抗倭斗争并立了功,参加过反奸相严嵩的斗争,曾六次坐牢。他一生穷困潦倒,晚年靠卖书画度日。为了生存,数千卷心爱的藏书也变卖一空,最后在贫困交加中离开了人世。
⑤这便是天才的命运吗?但他绝不向命运低头,绝不向世俗低头,即使在贫困之中,也不接见来拜访他的达官贵人,更不给他们写字作画,而宁愿将其字画,“闲抛闲掷野藤中”。
⑥我想,设若命运改变一下徐渭的品格,他的人生又将是怎样一种境况呢?假如他不那么张扬个性,以他的才华,在科举考试中会一路顺利,那也就成了几品大员,锦衣玉食、宝马香车少得了吗?即使科举不中,随和一些,隐忍一些,找关系,托门子,拿自己的作品当礼送,在哪家权贵门下做个清客,总是可能的吧,也可衣食无忧,免遭冻馁啊!
⑦当我踱进展室,看见《黄甲图》和《墨葡萄图》时,立即否定了自己荒唐的设想。徐渭笔下的汪洋恣肆,乃是一个天才画家内心深度焦虑的宣泄。正是这种宣泄,构成了他艺术的精魂。他是那样的孤高,那样的自信,那样的卓尔不群,那样的反叛正统。要这样的艺术天才、反传统的斗士去迎合世风、摧眉折腰是不可想象的。如果他真的放弃坚守,出卖自己,他还能做这水墨淋漓、恣肆放纵的画吗?还会有强心铁骨、才横笔豪的书法吗?还会有血气奔涌悲声如诉的诗文吗?不,不会有了。那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称道的徐渭了。往深里想,命运也是公正的。在他那神秘之手的一再敲打下,徐渭落魄、困顿、遭受诟辱,在贫病中死去;但同是这敲打,又造就了徐渭独特的、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品格。
⑧命运之手敲打过古人,也敲打着今人,还将敲打未来之人。我们都是命运之手的受众,区别只在于受者的态度和取舍。司马迁接受了宫刑,选择了《史记》;屈原接受了放逐,选择了《九歌》《天问》;秋瑾放弃了阔太太生活,选择了舍生取义……
⑨我是来凭吊徐渭的,本以为能在凭吊之后走笔行文,痛斥龌龊的世俗,给徐渭以真挚的悲悯,不想倒是徐渭先生悲悯了我。尽管我未遭冻馁,但我有属于我自己的哪怕一小片精神领地吗?有徐渭那种“深山无人收,颗颗明珠走”的坚信自己是明珠的自信吗?
⑩我站在书屋前,久久地、久久地凝视着眼前的青藤。这株在人们心目中存活了400多年的青藤啊,它曾经蒙尘,曾经遭垢,曾经枯萎,便它却从不曾死亡。时间的推移,只会使它愈益葱茏。而且,不管今后世事如何变迁,它也会永远葱茏下去。——这株青藤已生长在人类的历史中了。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到书屋旁的“天池”及出自徐渭手笔的“砥柱中流”四字,证明了此地的确是青藤书屋的旧址,也透露着徐渭的志趣。 B、徐渭曾在靠墙的花坛处亲手种过一株青藤,并将“青藤”作为自己的别号。青藤倔强孤傲、终年葱绿,正是他精神的象征。 C、徐渭曾经参加过抗倭斗争和反奸相严嵩的斗争,正因为有过这样的斗争经历,他的作品才会具有强心铁骨,才会才横笔豪。 D、徐渭笔下的汪洋恣肆,是内心深度焦虑的宣泄。是命运的敲打,造就了他独特的艺术品格,所以作者说“命运也是公正的”。(2)、第⑥段中作者假设了徐渭品格改变后可能出现的人生境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文章第⑨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不想倒是徐渭先生悲悯了我”? -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三游洞记
刘大櫆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折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馀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
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逄逄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剌史,而元微之①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暨黄鲁直②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而至于此乎?偕予而来者,学使陈公③之子曰伯思、仲思。予非陈公,虽欲至此无由,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若予者,虽其穷幽陟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
往释:①元微之:无稹,微之是他的字。②黄鲁直:黄庭坚,鲁直是他的字。③学使陈公:即湖北学使陈浩、刘大櫆多次科举未中,应陈浩之聘,到他的府中担任幕僚。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伛俯径石腹以出 伛:弯腰 B、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 适:去往 C、虽其穷幽陟险 陟:登上 D、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 炙:领略(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偕子而来者 侣鱼虾而友麋鹿 B、谁使予之流离而至于此乎 世皆谓之天门云 C、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 挟飞仙以遨游 D、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 徘徊于斗牛之间(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写作者旅途跋涉而至三游洞,侧面体现三游洞处于荒远偏僻之地,也体现了作者寻幽探胜的兴致。 B、第二段写游洞经历,作者扣石发出了悦耳声响,它们与浩歌声、钟磬声、水声以及樵夫的歌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C、第三段交待了三游洞得名的由来,即因白居易等三人共游此洞而得名,这一介绍对阐发本文主旨有重要作用。 D、作者以白居易、元稹等人作比,表达出他内心深沉的悲凉和不平,但他并不直抒愤懑,而是委婉含蓄道出。(4)、文末说“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意思是“这难道是一个人的不幸吗”,这句话有丰富的内涵,请根据全文进行解读。 -
18、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公元765年,杜甫的朋友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依靠,举家自成都乘船东下,此诗写于漂泊途中。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近体诗,标题中的“旅夜"”交代时间,点明诗人处境,“书怀”即抒发情感。 B、首联写近景,“细草”有渺小之感,“危樯”表明所乘之舟残破,诗人因此而忧虑。 C、颔联写远景,意境雄浑,“星垂”烘托出原野之广阔,“月涌”渲染出江流的气势。 D、颈联充满愤激,“官应老病休”是反语,表现其心中不平,暗示休官并非因为老病。(2)、“星垂平野,月涌大江流”体现了杜甫诗“以壮景写哀情”的特点,下面诗句中最符合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D、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本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 -
19、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抄在答题卡上。
①无论古今中外,“家”都是一个有特别念义的地方。放学的孩子渴望家中的晚餐,晚归的上班族心系家中的灯火,回乡的游子近乡情怯……回家的路上,几多心绪,几多故事。
请以“回家路上”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②请以“又见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思想健康;故事完整,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
2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这也就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它体现在思想感情上,也体现在艺术形象上,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的统一。李白是盛唐时代最典型的诗人,他的“斗酒诗百篇”的那些豪迈的乐府篇章正是出现在盛唐时代的创作高潮中。整个盛唐气象歌唱的是人民所喜爱的正面的东西,这也就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人民所喜爱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在性格上更为平易开朗。这样一个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李白的《横江词》:"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在风浪的险恶中,却写出了如此壮观的局面,这与《蜀道难》的惊心动魄,乃同为时代雄伟的歌声。而王昌龄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暮,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甚深厚、朗爽、典型形象,也正是最饱满有力的歌声。至如李白的《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那么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这是植根于饱满的生活热情、新鲜的事物的敏感,与时代的发展中人民力量的解放而成长的。
材料二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边塞题材也不过是其中之一。其所以特别引人瞩目,就因为它仿佛是只属于盛唐的一个题材;盛唐之前颇少见,盛唐之后乃几成为绝响,而盛唐时代却恰恰是边塞上相对平静的时期,边塞诗因此主要的并不在于写战争,而是一种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充满着豪迈精神的边防歌。唐代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击溃东突厥,贞观九年又大破吐谷浑之后,边塞的形势基本上稳定下来,到开元年间就更为缓和。而一百年间唐代社会蓬勃发展,国势不断走向鼎盛的高峰,边防上的威望也与日俱增,实际上完全掌握了和平的主动权,边塞诗就正是在这样条件下的产物。安史之乱后,边防的和平已如明日黄花,边塞诗也就随着盛唐时代的结束而衰落了。边塞诗由于只属于盛唐时代,它因此也就更具有时代的特征与诗歌高峰上最鲜明的标志。
王昌龄《从军行 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里乃是说明着边防上雄厚的实力,没有边防上的实力是谈不上边塞上的和平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暴,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这又说明战争是残酷的,尽管“咸言意气高”,却是“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的历史性悲剧。这就进一步解释了边防的性质乃是为了保证和平,而不是为了战争。这几乎是唐代边塞诗中一种普遍的认识,又岂止是专对洮河一带。所以李白在《战城南》中说:“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杜甫在《前出塞》中说:“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正是基于这种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普遍认识,战争最为稀少、和平最相对稳定的开元时代,反而成为边塞诗的摇篮。
王昌龄这两首诗写的实际上又都是历史性的概括。吐谷浑到了开元时代早已亡于吐蕃,这自然不是当时的战役;“昔日长城战”当然也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一样,乃是一个历史性的高度概括,唐代的边塞诗因此往往不拘于哪个具体战役,哪个时间,地点,而是在广泛的时间,空间上把边塞作为一个整体来歌唱。这样边塞诗的引人人胜之处就不在于哪个战场,哪个战役,而主要是一种悲壮的豪情,异域的情调,辽阔的视野,边防的信心。
(以上材料均取材于林庚《唐诗综论》)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豪迈的乐府诗是盛唐气象的代表作品。 B、盛唐诗歌的思想性指的是新鲜而朝气蓬勃。 C、盛唐诗歌平易开朗的性格促进了社会繁荣。 D、感情越是沉重的诗歌越是能体现盛唐气象。(2)、下列对两则材料所引诗句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引用《横江词》,说明了盛唐诗歌中即使是险恶之景也可能呈现雄壮之气。 B、材料一引用了《塞下曲》,说明其深厚、朗爽等特点体现出盛唐气象是饱满有力的。 C、材料二中引用《从军行》,说明唐代边防雄厚的实力是盛唐边塞诗繁荣的根本原因。 D、材料二中引用李、杜诗歌,说明了唐代诗人普遍认识到边防的性质应该是保障和平。(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唐代边塞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