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卷网-试卷题库版本:
全部 统编版(部编版) 人教版 苏教版
  • 1、依据《乡土中国》,回答小题。
    (1)、填空: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是常态,迁移是。(每空1分,共2分)
    (2)、请判断下题的正误,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①乡土的社会由于具有孤立和隔膜的特点,所以是陌生人的社会。
    ②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
    ③乡土社会中的文盲,并非出于乡下人的“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

    (3)、下列关于“西洋社会”和“乡土社会”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西洋社会的格局像“捆柴”,乡土社会的格局像“同心圆波纹”。 B、西洋社会的格局是“团体格局”,乡土社会的格局是“差序格局”。 C、“家庭”作为一个团体,在西洋社会中是界限分明的,但在乡土社会里则是具有伸缩性的,模糊的。 D、乡土社会中,一般人处于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中,儒家则能凭其仁爱心超越自我,跳出差序格局。
  • 2、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彤管有炜,。(《诗经.邺风.静女》)
    (3)、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
    (4)、 , 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5)、 ,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6)、云青青兮欲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 ,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8)、在《琵琶行》中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两是“。”
    (9)、怀古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常见题材,多借写古人古事抒发自身情感,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三句赞美周瑜的儒雅镇定、举重若轻,暗含词人功业难成的伤感;再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尚能饭否”两句以廉颇自况,表达词人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报国无门的悲愤。
    (10)、 运用叠词可以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且富于音乐美。李清照的《声声慢》开篇一连用七组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有评价说“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 3、请把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4、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而今安在哉 B、何为其然也 C、固一世之雄也 D、而又何羡乎
  • 5、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B、相与枕藉乎舟中 C、妆成每被秋娘妒 D、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6、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渔樵于江渚之上 B、幽壑之潜蛟 C、江陵 D、天南
  • 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闻舟中弹琵琶者 C、赢得仓皇 D、顺流而
  • 8、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B、低眉信手续续弹 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D、暮去朝来颜色
  • 9、下列各项中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列缺霹雳 B、别有幽愁暗恨生 C、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半山居雾带然 见云中白樗蒲数十立者 B、扣舷歌之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C、转徙江湖间 月出东山之上 D、其然也 耳得之而
  • 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使弹数曲 快:畅快 B、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C、举酒客 属:劝请 D、击空明兮流光 溯:顺流而下
  • 1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B、“左迁”是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 C、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五鼓”即五更。 D、“既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 13、下列评价与诗人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诗酒娱心,足令群儒俯首;田园乐志,不为五斗折腰。

    ②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③铁板钢琶,越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蜀,翼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A、陶渊明 李白 李清照 B、陶渊明 杜甫 辛弃疾 C、白居易 李白 辛弃疾 D、白居易 杜甫 李清照
  • 14、下列各项中,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chēn) 荫蔽 笨(zhuó) 没精打彩 B、(pì)如 罅隙 (liǎn)裾 云蒸霞尉 C、围(fēn) 摈弃 记(zǎi) 不知所措 D、(mái)怨 通讯 (jǐ)背 寒风凛洌
  • 15、作文;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⑴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便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不少于700字。

    ⑵写作。

    请以“至少还有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采采蓼花

    黎采

    秋渐深,蓼花次第开放了。山野里,到处都有她们的身影。一串串,一丛丛,一片片,红艳艳,轻盈盈,娇媚媚。于我而言,低头看见蓼花,就像抬头就遇见彩虹一般美妙。

    蓼花是花,也不是花。蓼花也称荭草、水荭、红蓼。“山有乔松,隰有游龙。”蓼花,即那种被古人叫做“游龙”的草,自《诗经》中走来,婷婷袅袅,缤纷了几千年。

    秋天里,蓼花再也按捺不住一颗热烈激荡的心,倾尽所有的灵气,乘风破浪般冲入红尘之中,化为朵朵红花,在秋风里摇曳,在秋雨里静默。花朵是那样小巧那样可爱,像羞答答的眼波,如恍惚惚的幽梦。任你心似寒冰,也顿生缕缕温情。

    多少次,我在村庄里四处游逛,只为采那惊艳的蓼花。我采呀采,在老家的屋后;我采呀采,在村头的小路边;我采呀采,在山脚下的清溪畔……我的长裙在阳光里映着蓼花的倩影,我的头发和着蓼花一起在风中轻舞,我的思绪散落在蓼花丛中,我的欢欣随着蓼花一同绽放……我采了一束又一束,花影在我眼眸里闪烁,清香在我呼吸里流淌。我举着一束蓼花在田野里如风一般地奔跑,花瓣纷飞,诗语飘洒。带一大束回家,泡在玻璃瓶中。一抹红颜,满屋清雅。我就这样采了好些个秋天的蓼花,童年就过完了。

    我采蓼花,是为赏而采。还有一种采,是为吃而采。采些蓼花用来泡柿子。那些年,乡村里许多人家都做过泡柿子。迎着暖暖的秋阳,爬上高高的柿树,摘下一筐青黄青黄的半熟的柿子,再采些蓼花,分别洗净,然后一起装入坛子里,加清水泡着,密封。过二十天左右,蓼花就完成了人交给她的秘密“使命”一令一个个青涩的柿子成为农家人舌尖特有的美味。开坛,拨开蓼花,取出柿子,刮去表皮,咬上一口,柿子的涩味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满口的清脆与甘甜。仿佛平淡的日子一下子都跟着变得甜滋滋。那甜呀,是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一丝甜彻心扉的甜,一尝永难忘。

    我好多年不采蓼花了。离开了乡村,久居城市,看见蓼花的日子,越来越难得了。如今,不论在哪里看见蓼花,我都只安安静静地看着那些跟记忆中似乎一模一样的花朵。看着看着,我就看见从前那个采蓼花的我。我想回去,就算是在梦里回去一次也好。去把那些亲亲的蓼花再采一遍,把那些简单的快乐一一拾起来,密封,冻住,保鲜。就像把一部分自己保鲜。

    我还看见,村里的玉姐、萍姐、敏姐,七婶、六婶、大婶以及侯婆婆、康婆婆、杨婆婆也在采蓼花。她们在乡村的各个角落采呀采,表情很模糊,动作快狠准。她们采蓼花时在想些什么呢?她们的脚步踩在了谁的心上?她们的身影温柔了谁的苍凉?她们都不知道自己如蓼花一样美,美得朴素又高贵,美得低调又神秘。她们只是低着头弯着腰不停地采呀采,采了一束束蓼花,放在竹筐里,或是拿在手里,慢慢悠悠地往家走一她们就要大显身手,让蓼花去遇见柿子,酿造生活的甜味。她们,各采各花,各做各的泡柿子,各甜各家人。这甜,穿越时空,在一村一村人的唇齿间久久留着清甜。

    远去的蓼花,眼前的蓼花,重叠,交织,如梦,如幻。蓼花不语,我不语。有些东西,一出声就碎裂了。有时,静默是最虔诚最质朴也最深刻的交流。

    不知从何时起,我对蓼花生出了羡慕之情。每一秋,蓼花都绽放,好像从来不曾枯萎,好像始终活力满满的样子。而我,在人间行走,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啥作为也没有,徒留一纸空文。曾经的理想,如云一般下落不明;曾经的爱恋,如风一样不知所踪。

    一朵蓼花,在我眼里,不再只是一朵花,而是一个世界。敬畏之心,油然而生。我的双手,临花轻颤。我的欢喜,更胜从前。蓼花,遍地蓼花,一再枯荣,一秋又一秋,风姿不改,从容自如。蓼花明明是一副不问世事、无忧无虑的样子,却也拥有叫人心潮荡漾、情丝飞扬的本领。不信你看——

    “蔟蔟复悠悠,年年拂漫流。差池伴黄菊,冷淡过清秋。”蓼花的雅致,化为郑谷眼里一抹淡淡的清愁。

    “秋到梧桐我未宜,蓼花何事已先知。朝来数点西风雨,喜见深红四五枝。”蓼花,在宋伯仁的心中,开成四五枝喜悦。

    “老作渔翁犹喜事,数枝红蓼醉清秋。”蓼花数枝,如醇浓的酒,醉了陆游的清秋。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繁茂的蓼花,温柔了秦观的失意。

    ……

    蓼花,在时光深处的扉页里,在唐诗宋词的笔墨里,摇曳生姿,风采绝然。于诗词中“采”蓼花,每一“朵”都别有韵味。

    忽地,我笑了。如秋风里的蓼花一样,笑得了无烦忧。浮生一梦,谁都逃不开命定的羁绊,所有的悲喜,都是生命的底色。正是这些底色的交融、碰撞、沉浮,才于漫漫无尽的时空里,于最纯的欢喜里和最深的孤寂里,悄然绽放出一种真实而绝美的“花朵”——它可能是一首诗、一阕词、一幅画,也可能只是一抹微笑、一滴眼泪、一声叹息……是它们,组成了完整的生命。

    是它们,灵动了平淡的生活。你采或不采,它们都在那里,闪耀着人间某些情怀与思想的光辉。你懂得了,你就释然了。

    闭上眼,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村庄,那里四野开满蓼花,秋风起,花轻摇,香远飘……采蓼花,悠悠我心。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蓼花自古有之,颇能引起诗意,文中所引有关蓼花的诗句都表达了诗人对其热情赞美。 B、“我”采蓼花,是为了欣赏而采;而村里的玉姐、婶婶及婆婆们或为欣赏或为实用。 C、随着作者思绪的展开,“我”经历了从对蓼花“羡慕”“敬畏”升华到对人生的“释然”的变化。 D、故乡的蓼花让“我”魂牵梦萦,是因为蓼花给“我”带来人生的启迪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采采蓼花”为线索,现实与过去交织,联想丰富,达到形散而神聚的艺术效果。 B、文章引用许多描写蓼花的古诗词,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诗意美和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C、蓼花是情感的寄托物,同时作者又将之人格化,“我”思念蓼花,蓼花也牵挂着“我”。 D、文章最后一段呼应开头,再次描写故乡蓼花遍野的优美景象,悠悠情思,令人遐想。
    (3)、请以文章三、四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4)、从全文看,作者通过“采采蓼花”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 17、 《红楼梦》第三回中《西江月》一词评贾宝玉“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你是否认同这两句诗的看法?请结合原著中的相关情节,谈谈自己的理解。
  •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
    (2)、出师一表真名世,。(陆游《书愤》)
    (3)、君不见沙场征战苦,。(高适《燕歌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5)、《<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因肩负大任行路久远,必须胸怀宽广,意志坚强的句子是“”。
    (6)、在《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张若虚面对着空中的那轮明月,不由生出“”的遐思。
    (7)、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两句,运用瑰丽想象,以月宫中吴刚和玉兔对乐声的痴迷,侧面烘托了李凭的技艺高超。
  • 1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注】①八仙:指诗中的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左丞相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八个人物。②麹(qū)车:酒车。③移封:改换封地。④衔杯乐圣称避贤:喜喝清酒而不喝浊酒,李适之以此暗讽遭李林甫排挤罢相之事。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章骑马似乘船”两句,写出贺知章因年老眼花而骑马落井的情态。 B、“汝阳三斗始朝天”三句,抓住人物特殊身份,活画出他的享乐之态。 C、“苏晋长斋绣佛前”两句,表现人物无法抵御诱惑而产生的矛盾行为。 D、“焦遂五斗方卓然”两句,渲染了人物酒后卓越的见识和雄辩的口才。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中的“白眼”,与黄庭坚《登快阁》“青眼聊因美酒横”中“青眼”意味是相同的。 B、本诗中的李白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诗中的李白形象差别较大。 C、本诗与《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 同为七言歌行体,都是一气呵成,并且一韵到底。 D、本诗的风格幽默谐谑,情绪颇为欢乐,语气很是轻快,与作者一贯的“沉郁”诗风不同。
    (3)、《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开生面的“群像诗”。诗中不同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请分条概述,每条举两例说明。
  • 20、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颜渊死,子哭之。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先进》)

    ②颜渊死,颜路1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2。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 , 不可徒行也。”

    (《先进》)

    注:【1】颜路:颜渊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名无繇(yóu),字路。【2】椁(guǒ):古代棺材有的有两层,内层叫棺,外层叫椁。

    (1)、请根据文意分别解释“恸”和“从大夫之后”的意思。
    (2)、颜渊死,孔子“哭之恸”;但当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来替颜渊置办外椁时,孔子却拒绝了颜路的请求,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这样做的原因。
上一页 83 84 85 86 8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