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学情调研测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摸底)考试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基础性检测试卷
- 江苏省海安、宿迁市等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卷
- 江苏省常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四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沭阳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常熟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徐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不使用一根钉子,全靠榫卯结构。”这其实是一个误解,你在《阿房宫赋》中就能找到例证“ , ”。(2)、苏洵的《六国论》中认为齐、赵二国虽不赂秦,但齐国因为“”而导致灭国;赵国没能坚持抗秦到底,也为秦所灭,作者感慨“”。(3)、古诗词中频现江波湖韵之美,如《桂枝香·过洞庭》“”一句运用比喻写出江水的澄澈绵延,《念奴娇·过洞庭》“”一句运用夸张手法写出洞庭湖的明净广阔。
-
2、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①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② , 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样誓中流。
【注】①写于绍兴三十一年冬,虞允文在采石矶击溃金主完颜亮的部队之际。②剩喜:甚喜,非常高兴。然犀处:《晋书·温峤传》载温峤奉命平苏峻之反,“至牛渚矶(即采石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指采石之战的雄伟场面。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雪洗”一语双关,实指闻胜之喜,内含洗雪“靖康耻”之意,“约”“留”写未能参战之遗憾。 B、“剪烛看吴钩”句借助“看吴钩”且是“剪烛”夜看的动作,表达自己内心的迫切愿望和强烈冲动。 C、本词中谈及周瑜的“勋业故优游”与苏轼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D、“渺渺唤人愁”两句写时过境迁,古战场已成历史陈迹,流露出词人喜闻捷报后的历史虚无感。(2)、张孝祥为豪放词人,本词“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与《念奴娇·过洞庭》“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的表现手法、情感有何不同?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魏王泰有宠于上,或言三品以上多轻魏王。上怒,引三品以上,作色让之曰:“隋文帝时,一品以下皆为诸王所颠踬,彼岂非天子儿邪!朕但不听诸子纵横耳,闻三品以上皆轻之,我若纵之,岂不能折辱公辈乎!”房玄龄等皆惶惧流汗拜谢。魏征独正色曰:“臣窃计当今群臣,必无敢轻魏王者。在礼,臣、子一也。三品以上皆公卿,陛下所尊礼。若纪纲大坏,固所不论;圣明在上,魏王必无顿辱群臣之理。隋文帝骄其诸子,使多行无礼,卒皆夷灭,又足法乎?”上悦曰:“理到之语,不得不服。朕以私爱忘公义,向者之忿,自谓不疑,及闻征言,方知理屈。”上闻州刺史程名振善用兵,召问方略,嘉其才敏,劳勉之,曰:“卿有将相之器,朕方将任使。”名振失不拜谢 , 上试责怒,以观其所为,曰:“山东鄙夫,得一刺史,以为富贵极邪!敢于天子之侧,言语粗疏;又复不拜!”名振谢曰:“臣疏野之人未尝亲奉圣问适方心思所对故忘拜耳。”举止自若,应对愈明辩。上乃叹曰:“房玄龄处朕左右二十余年每见朕谴责余人,颜色无主。名振平生未尝见朕,朕一旦责之,曾无震慑,真奇士也!”即日拜右骁卫将军。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二:
贞观十一年,魏征上疏曰:臣数年以来,每奉明旨,深惧群臣莫肯尽言。臣窃思之,自比来人或上书,事有得失,惟见述其短 , 未有称其长。且所言当理,未必加于宠秩;意或乖忤,将有耻辱随之。莫能尽节,实由于此。欲必使乎致谏,在乎好之而已。故齐桓好服紫,而合境无异色;楚王好细腰,而后宫多饿死。夫以耳目之玩,人犹死而不违,况圣明之君求忠正之士,信不为难。若徒有其言,而内无其实,欲其必至,不可得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公平》)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臣疏野之人A未尝B亲奉C圣问D适方E心思F所对G故H忘拜耳。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意为道歉或谢罪,与后文“名振失不拜谢”中的“谢”意思相同。 B、爱,意为喜爱,与《齐桓晋文之事》“百姓皆以王为爱也”中的“爱”意思不同。 C、善,意为擅长,与《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意思不同。 D、短,文中指短处,与《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中的“远”用法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禀告三品以上大臣多轻视魏王李泰,太宗召集有关人员严加指责,表示如果自己放纵诸皇子横行霸道,大臣也会受到诸皇子的羞辱。 B、魏征首先判断朝中群臣不会轻视魏王,接着指出太宗能对三品以上的公卿以礼相待魏王是圣明的人,自然也不会随意羞辱大臣。 C、面对太宗假装恼怒的试探观察,程名振举止自如,应答明晰而有条理,太宗大为感叹当天就任命程名振为右骁卫将军。 D、齐桓公喜欢紫色服饰,以致举国效仿;楚王喜欢细腰美女,导致很多后宫佳丽因节食而饿死。魏征引述这两则史实以劝谏唐太宗。(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隋文帝骄其诸子,使多行无礼,卒皆夷灭,又足法乎?
②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5)、材料二中,群臣“莫肯尽言”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中医
黄昶
我第一次见小中医是在他爷爷的铺子里。
我辞了工作,搭车回到老家的小镇子上。还未把凳子坐热,母亲就遣我去老中医的铺头捡药。药是我爸惯喝的那一例,他咳嗽已有段时间,除了他自己,全家人都知道是癌。
一进门就看到小中医了,他站在朝街心开放的柜台前,吃力地舂打着擂钵,使的是一把拳头大的铜臼杵。身后挂一扇垒到天花板的柜墙,其中填满写有药材名字的抽屉,有几个拉开了忘记推回,迎上窗棂折下的一束光,可洞见尘粉整团整团地往下落。他见客来也不抬头,仍是捣药。
我走至离柜台两步远处,问他老中医的去向。他抬头看我一眼,说几日前过了,现在是他来当掌柜。我又问知不知道老中医仍在时给我爸开些什么药,想了想又补上一句,我爸是万福路上卖水泡豆腐的,豆腐李。
小中医听罢,先不点头,弯下腰去从账桌下拾出一大把单子,扶正眼镜来一张张地看翻找了十来张后才“唔”地应了一声,问我爸得的是不是鼻咽炎。
我想了一会儿,告诉他,是也不是。他没有理会我的哑谜,转身到后面柜墙中抓出几把药材来,嘴里不住念叨:生地四钱、牡丹皮三钱、旱莲草、石斛、蝉蜕、薄荷、桑叶、绿萼梅、甘草…
抓到一半,似乎忘记后面是哪一味,又将药方从头到尾背过,背到一半时,竟连药方也忘了:旱莲草、石斛、婵蜕、薄荷……薄荷……
后面是桑叶。我瞟了一眼桌上的单子。
是……是,桑叶、绿萼梅、甘草……他嘴里将药方续上,两手在数个抽屉柜中间腾挪推拉了好一会儿,总归是捡齐了。
我伸手接过,询完价钱之后取出手机来想要付款,四处都不见收款的二维码。他向我指明柜台上用透明胶布贴好的字条:只收现金。
这让我犯难,浑身上下翻找,死活掏不出一张纸币来。他见我难堪,开口说,老头的规矩,没办法……药你先拿回去吧,之后过路顺便给上就行。
回到家里,煎上药,我妈陪着我在厨房里看火。我想到药店里发生的事,打听了一些小中医的事。她说,这小孩懂事是懂事,可惜没有灵气,想来是出生那天冻坏了。小中医读书卖力,但就是读不好,老中医想要他学医,他就报了个医科大学,读西医,读了两年实在读不下去了,就回家跟老中医温习他祖上的老本行,据说也一直没学明白,中间换过两次工作,都是半桶水。
回忆起他抓药时的窘态,似乎和我妈说的不差,只是看他舂药,又有着几分认真的热诚在里面,这二者一交错,就勾勒出小中医的痛来了。我替他可惜,再想到自己,恐怕还更要不如的:他好歹正在继承家业,我爸的豆腐摊只怕他自己要带到地下去了。印象里我爸跟我提过两次豆腐的事,听来和说来都像是玩笑。他说,等我这代完了,咱家这手艺肯定就要失传了,附近起码三个镇里里外外再吃不到用石膏点卤的老豆腐了。有一次又说,儿子,我辛辛苦苦一辈子供你读大学,就别想着我这豆腐摊了,没劲,既然去了外面,总得给我混出个像样点的名堂来才好。
这件事越想就越是头痛,正好火芽连着抖了三下,我妈掀开盖子,说药已经煎好了。
自我爸得病以来,我妈细心了不少。无论哪一份药,没有不先过她的嘴的,这次也是,她举碗到嘴边呷了一小口,说味道有些不对。
我问她哪里不对,她说较老中医开的更酸一些。她追问,我便说反正只是一些利咽的药真要不同也不会有大问题。她想了想,将碗取过,拿到洗碗池处倒掉了。过了一会儿,她说以后得换一家中医铺头捡药。
傍晚,我取了钱出门去中药铺。走到铺头前,卷闸门拉到一半。想着他应该是去吃晚饭就在门口抽烟等他。几分钟后,他回来了。
我取出烟盒来要给他分烟,他摆摆手说不会抽,只是又直直盯着我擒到身侧的香烟看。我有些不解,又难以开口问他,好在是他先说话。
你那个烟灰能给我不?
什么?
烟灰,我取一些来做药。
烟灰也能做药?
能的,烟灰也是草木灰……我试过许多次,效果似乎还更好些。
我夸他很有创新精神。他说不算创造,什么破烂都可以往肚子里面放,这是我们最为伟大的包容精神。说完又背了一段晦涩的古文: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问是什么意思,他告诉我,无论什么东西,总归有点用,到了有用的地方,就该有用,这是中医里的学问。
我觉得有点绕,便不再接他的话,从口袋里掏出药钱来递给他。他走进柜台里,抓出一大把纸币来给我找钱。等了半分钟,他将药钱递还给我,说找不开。我想了想,说先放你那吧,反正以后也要来抓药,就当预付。他脸上显出喜色,但仍要将钱还我。
为什么?我不懂。
其实来找我开过药的人,很少有再来的。他伸手挠挠头发,我怕叔叔哪天觉得药不管用了,钱压在这里,你们不好意思要回去。
我不敢跟他说他的药甚至没能到病人嘴里,只得哄骗他,说我爸喝了,说喉咙舒服多了让我多给他抓一些回去。
他脸上又显现出新一层的喜色来,说下一剂要给叔叔用些好的药材,白天的那份用的都是劣质旧货,没想到还能这么有效。他急急忙忙往后面抽屉里取药,接着说,很多人都觉得中医无用,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做下去。
我对他多了些理解,又认同他的不被认同,问他,那你自己觉得有用吗?
他的手僵了一会儿,最后竟停下来,将手扶在头上沉思。
等哪天我想好了再告诉你……但我觉得……总归有点用。
几天后,我爸去世了。在葬礼上,我最后一次见到小中医。他说,有些事物总归会被淘汰掉,但是淘汰掉的东西不一定就没有用。所有的东西都会是有用的,总会找到那个需要它的地方发挥出作用来。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烟灰做药”的对话,不仅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还引发了小中医对有用和无用的看法。 B、归乡的我和留守的小中医境遇类似,因这在交流中对他的处境和医术有着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C、小中医先后两次“脸上显出喜色”,前者是源自我对他医术的信任,后者是源自我对他的同情。 D、文中叙写我与小中医的三次见面,故事表面重复,实际上详略得当,逐步揭示了小说的主题。(2)、关于文中开头写小中医为“我”父亲捡药这个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中医念叨药名、重新背药方、忘药方等各种行为,说明他是个医术平平、略显笨拙的人。 B、“挂一扇垒到天花板的柜墙”“一大把单子”等细节,彰显出老家这个中药铺曾经生意兴隆。 C、“只收现金”这一规矩,表明小中医对祖制的传承,也暗示出意识的保守和经营状况的窘迫。 D、小说从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讲述为父亲治病的经历和小中医的形象,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3)、这篇小说多处使用了伏笔,请从文本中举出两例,并简要说明这种手法的好处。(4)、有人认为文中插叙的“我”的父亲让我继承家业的故事应该删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表明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青年是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群体,青年的思想动态也直接映射出社会的前沿思潮。
从改革之初的迷茫,到满怀对高物质生活、高社会地位的向往和奋力拼搏的精神,再到对职场的厌倦、对竞争的排斥,到今天寻找化解时代困境的途径,追求世俗眼光之外的人生价值,这一过程展示出青年正走向创新与变革,也从单纯的抱怨走向了对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融入了国家发展大局。从表面上看,这是青年在面对激烈社会变迁时的应对策略;更深层次地分析,这些变化展现了中国青年集体情绪的转变。
青年集体情绪的形成与其面临的社会挑战有直接联系。虽然在一些时期内,青年的集体情绪中出现了“躺平”“佛系”等逃避心理,还出现了精神内耗的加重、“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等不良现象。但纵观整个发展历程,青年对时代的挑战并没有采取消极颓废的行为实践。其实,“佛系”与“躺平”更多是一种自我嘲讽和心理安慰,通过口头的摆烂来缓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精神内耗”的出现也从侧面反映了青年在应对社会压力、寻求自我实现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突破困境限制的坚韧品质。当今的青年正在尝试平衡物质满足与精神满足:既希望实现物质生活的提升,也很看重个人实现、事业和理想。
“集体情绪”是社会情绪的一种形式,是指同一世代的社会群体经历了相同的历史事件、社会结构、政策引导后,形成共同的、持续的、有价值导向的社会心理反应,尤其是对个人发展、目标追求、人生价值的情绪表达。它与群体情绪的不同之处在于:群体情绪是具有同质性或存在于同一时空环境下的群体,针对某一突发事件或历史事件,在时间爆发出的群体心理冲动,在一个时间段内可能会因不同事件形成多个群体情绪;集体情绪则是一个世代群体的整体心理动态,能够维持较长时间,对孤立社会事件的敏感性更弱。
(摘编自陆士桢、蔡康鑫《改革开放以来青年集体情绪的转变与政策因应——从寻求物质满足到精神满足的平衡》)
材料二:
“精神内耗”不能简单地跟抑郁、焦虑画等号,但可以说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精神内耗”状态,没有及时觉察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就很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
许多学者都以“疾风暴雨期”来比喻青春期,步入青春期之后,由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高涨,其内在世界也开始丰富起来,容易产生自我冲突和矛盾心理。许多青少年对周围的一切事情都非常敏感,对师长的言论有自己的判断,对各类社会现象有自己的思考。但这也带来了新问题:他们的一些想法未必符合实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来自现实的打击会让部分青少年看清自己想法的幼稚性,但也有可能让他们更执着于自己的想法,结果在一次次与现实的碰撞中,灰头土脸地败下阵来,从而陷入自我怀疑,步入精神内耗的循环。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其著作《自卑与超越》中写道:“内耗体质的人,无法分清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一个人如果分不清这些,就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把别人的期待当成自己的期待,把别人的情感当成自己的情感。而自我发展的标志,是能够分清你、我需求间的差别,通过这种区分建立边界感,这就是课题分离。如果一些孩子过度看重同伴的想法,为了满足同伴意愿而不断猜测、一味迎合,就会让自己“小心翼翼”,敏感多疑。学会课题分离能帮助人们将认知资源分配在最应关注的问题上,集聚心理能量克服当下面临的压力和困境。
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超我”包括自我理想,即自我渴望达到的成就目标。目标的过于理想化,使得部分青少年想得太多而行动太少,脑海中的两个“小人”不断斗争陷入内耗。处于教育内卷的时代,青少年不但承担着沉重的学习压力,还肩负着父母的高期待,但因为自身兴趣、能力的不匹配,他们或许始终无法满足家长的预期,不少孩子会因此被“无用感”包围。旁人可以用100%的专注力完成一件事,而他们先内耗了50%,行动力自然随之降低,而后在恶性循环中变得越来越消极、越来越疲惫。
反刍思维是一种慢性习惯,可以经由后天培养。积极的反刍思维分为两种情况:遇到开心的事时,享受快乐;面临烦心的事时,积极应对。一些青少年往往由种种原因诱发消极的反刍思维,在脑海中循环“播放”消极、负面的想法,一遍遍地回想,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懊悔。比如:奋进努力后考试失败的经历,人际关系的不和谐,被父母忽视、不认可等。消极反刍思维会无限放大个体的焦虑、失败,让它们沉湎于过去的痛苦,没有勇气面对现实挑战。
精神内耗者要学习使用观察者心态处理内心的自我冲突,知道自己面对的问题很多都是被允许和接纳的。教育者也要提供相应支持,及时倾听青少年心声,帮助学生调整状态,引导其快速走出寒冷冬季,迎接春日暖阳。
(摘编自马地那·那司尔吾拉、杨东《“精神内耗”背后的心理动因是什么——以青少年群体为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迷茫到今天对人生价值的追求,这一过程体现了青年集体情绪的转变。 B、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其成因之一有可能是长时间的精神内耗。 C、从“躺平”“佛系”到“精神内耗”,青年经历了由消极摆烂到努力突破困境限制的过程。 D、经过引导和培养,消极的反刍思维有可能转化为积极的反刍思维。(2)、根据材料,下列不属于“集体情绪”表现的一项是( )A、脱贫攻坚目标确定后,广大青年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场,珍惜时代机遇、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尽贵、在尽责中成长。 B、“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感动和鼓舞了无数人。 C、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一次次重大突破,青年们普遍感受到自豪与振奋,为国家的科技实力感到骄傲,还有不少青年立志投身航天事业。 D、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在离不开、回不去、又卷不进的矛盾困境之下,青年人选择了所谓的“躺平”与“佛系”。(3)、如果你的同学总是困于“精神内耗”,纠结过去的遗憾,担心未来的不测,忽视了当下的每一天。下列最适合用来劝勉他的诗句是(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 D、“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4)、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青少年群体精神内耗的原因。(5)、张同学最近很苦恼,接连几次考试成绩都不如意,她觉得辜负了父母的期待,感到很自责。最近又和同学发生了一点口角,她在晚上一遍遍复盘,课堂上也很难专心听讲。请你结合材料,给张同学的精神内耗指出破解之道。 -
6、写作时,一些同学常常为没有新颖的写作素材而苦恼。其实,只要善于观察与思考,我们就能在一些平凡常见的事情背后发现不一样的情感或不一样的道理。“考试”是我们身边常见的事,请你以“考试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时注意以下要求:
①力求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或体会:②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③不少于600字,不要抄袭,不要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
7、阅读下面《红星照耀中国》的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片段一】
从最高级指挥员到普通士兵,吃的穿的都一样。但是,营长以上可以骑马或骡子。我注意到,他们弄到美味食物甚至大家平分——在我和军队在一起时,这主要表现在西瓜和李子上。
【片段二】
红军声称他们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枪械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弹药是从敌军那里夺来的。如果说这是难以相信的话,我可以作证,我所看到的正规军基本上是用英国、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和美国机关枪、步枪、自动步枪、毛瑟枪和山炮装备起来的,这些武器都是那些国家大量地卖给南京政府的。
【片段三】
我在宁夏和甘肃所看到的红军部队,住在窑洞里,富有地主原来的马厩里,用泥土和木料草率建成的营房里,以前的官吏或驻军丢弃的场地和房子里。他们睡在硬炕上,甚至没有草垫,每人只有一条棉毯——然而这些房间却相当清洁整齐,虽则地板、墙壁和天花板都是刷了白粉的泥土。他们难得有桌子或书桌。把砖头或石头堆起来就当椅子用,因为大部分家具在敌人撤退以前就给毁坏或运走了。
(1)、下面是对以上内容所做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片段一写“从最高级指挥员到普通士兵,吃的穿的都一样”,体现了红军将领与战士之间平等的关系。 B、片段二叙写了红军武器装备的情况,写出了当时红军的大部分武器弹药是从敌军那里夺来的这一事实。 C、片段三是对红军生活条件的细致描述,可看出红军部队生活条件简陋但房间清洁整齐。 D、以上三个片段都是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后叙写的,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中国革命发展的许多观点,体现了纪实作品的特点。(2)、请结合整本书及链接材料,说说这本书出版之后得到世界各地关注的原因。【链接材料】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带着当时他无法理解的诸多关于中国红色政权、革命与战争的问题,冒着生命危险进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采访。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记者。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草茎上的流年
①草尖拱出地面,旋转着嫩绿的茎叶,它缓缓地爬上我的脚背,沿脚踝绕上腿肚,呼啦啦覆盖了我的腰身,俨然绿色的河在我的身上倒流。
②家乡人把狗尾巴草叫咪咪猫。狗尾巴和猫咪的共同点,大概是身上都毛茸茸的,依此给一种穗子上布满绒毛的小草冠名,贴切又亲切。
③我用咪咪猫编兔子的本事,最先是和我二姐学的。编兔子不难,比和她下跳棋容易多了。和她下棋,我总是输,而编兔子,是不分输赢的。我一直觉得自己比她编得好看。
④在我学会编草兔子不久,二姐又向我展示了咪咪猫的另一种玩法。她揪下一根咪咪猫,掐断细长的穗柄,将穗柄那端朝着天空,放进她握起来的拳头里。只见她的拳头一松一紧,一紧一松,随着她的口令,咪咪猫听懂话似的从她的手心里往外攀爬,一厘厘露出头和腰身来。二姐一边动作,一边口里念念有词,像是给手心里的咪咪猫施展魔法:咪咪猫,上高窑。金蹄蹄,银爪爪。上树树,逮雀雀。逮了雀雀喂老猫,扑棱扑棱飞完了。在她叽里咕噜说完最后三个字“飞完了”时,原本待在她手心里的咪咪猫,果真踩着节点爬了出来,一下子没了踪影。
⑤之后,有狗尾巴草的地方,随时放飞猫咪,也放飞烦恼焦虑,放飞我们对未来的期盼……
⑥今年秋天,返回故乡途中,忽见路边长满了咪咪猫。我弯腰揪下两根,一根递给二姐。二姐一愣,随即掐掉长柄,把咪咪猫握在手心里,咪咪猫,上高窑,金蹄蹄,银爪爪……
⑦这些儿时承载了美与快乐的草茎,在岁月的风尘里,纷纷成为发黄的老物件,如一张张过期的年画。我怀念童年,也许童年天真无邪、无比欢乐的我就像年画一样已经成为过去。也许咪咪猫一直陪伴着我,直至永远。
(1)、作者在选文第②段中提到,咪咪猫“亲近而贴切”,亲近的原因是 , 贴切的原因是。(2)、分析第⑤段三个“放飞”的语言表现力。(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是( )A.“童年之我”的叙述,语言生动,目的是为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B.“成年之我”的叙述,突出了我百感交集之后的沧桑。
C.用不同的叙述和选材变化,可以来反应层次的变化,使文章层次丰富。
(4)、作者对咪咪猫的选材和组材,经过流年经历,表达了作者不同情感。请对此加以分析。 -
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一项常见的体育运动——跑步
材料一:
跑步锻炼注意事项
①跑步时,要掌握好自身所能承受的运动强度,才有可能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如增强人体新陈代谢、改善心肺功能等。要根据自身作息选择合适时段:晨跑建议在天亮后进行,跑前15分钟,需适当补充糖分;夜跑需留足洗漱、休息时间,避免因神经太兴奋而影响睡眠质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跑前要做好热身运动,跑后要完成拉伸动作。同时,防寒和防暑也是跑步过程中要注意的。
②另外,还需要及时了解跑步时和跑步后身体的“反馈”,比如是感到轻松舒畅还是心悸头晕,也可以借助运动手环等设备来获取身体的“反馈”数据。
材料二:
跑步锻炼的误区及建议
误区
建议
误区一:跑步距离越长,效果越好。
根据自身运动习惯和运动上限,合理安排每次的跑步距离。注意膝盖、脚踝等部位的承受能力,可先设定一个强度较低的目标,再循序渐进。
误区二:跑步速度越快,效果越好。
采用快慢结合方式:锻炼时大强度跑速一般不超过8千米/小时,中等强度跑速一般不超过6千米/小时。
误区三:在室内跑步机上跑步,效果好。
尽量选择在环境安全、空气清新的公园等室外场所跑步。
材料三:
跑步知识问答
问题一:什么叫“下蹲式起跑”?
答案:这是一种常见的竞赛起跑姿势。起跑前先蹲下来,两脚一前一后,后脚用力蹬地,听到发令枪声后猛地起跑,肌肉会产生一股强大的爆发力,让起跑速度更快。
问题二:比赛时为什么要穿“钉鞋”?
答案:钉鞋是指鞋底上带尖铁钉子的鞋,常用于比赛。在塑胶跑道上穿钉鞋跑步时,钉子会扎进塑胶跑道,抬腿迈步时,钉子又能很容易地拔出来,这样不易打滑。同时,蹬地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又可以蓄积更大的力量,有助于提速。
(以上材料改编自《科学24小时》《十万个为什么》)
(1)、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有关“跑步”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掌握好自身所能承受的运动强度,就能达到良好的跑步锻炼效果。 B、任何时候跑步都可以增强新陈代谢,改善心肺功能,也有益于改善睡眠。 C、选择在环境安全、空气清新的公园跑步,才有锻炼效果。 D、在塑胶跑道上穿钉鞋跑步可以起到防滑作用。(2)、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晨跑前15分钟应适当进食一些含糖食物,如蜂蜜水、苹果等。 B、冬天天气寒冷,只要跑步前做好热身运动,就可以达到防寒和保障运动安全的目的。 C、跑步速度一旦超过了6千米/小时,就一定会损伤膝盖、脚踝等部位。 D、我们跑步时,应采用下蹲式起跑,因为这样跑得更快。(3)、跑步锻炼需要循序渐进,并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调整。依据材料,某同学设计了一份暑假夜跑锻炼流程图,请你帮他完善。 -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郭守敬①
①(守敬)生有异操,不为嬉戏事。中统三年,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祖召见,授提举②诸路河渠.先是,古渠在中兴者,兵乱以来,废坏淤浅③。守敬更立闸堰④ , 皆复其旧。
②初,秉忠以《大明历》自辽、金承用二百余年,议欲修正而卒。十三年,江左既平,帝思用其言。遂以守敬与王恂率南北日官,分掌测验推步于下.十七年,新历告成。十九年,恂卒。时历虽颁,然其推步之式与夫立成之数,尚皆未有定稿。守敬于是比次⑤篇矣,整齐分抄⑥。
③二十八年,守敬因陈水利十有一事。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于是复置都水监,俾守敬领之。三十年,帝还自上都,过积水潭,见舳舻敞⑦水,大悦,名曰通惠河,赐守敬钞万二千五百贯。
(选自《元史•郭守敬》,有删减)
【注释】①郭守敬:元朝杰出科学家。②提举:管辖。③淤浅:堵塞。④闸堰:闸门堤坝。⑤比次:按顺序排列.⑥分杪(miǎo);分类细致。⑦敞:同“蔽”,逃蔽的意思。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荐”有“进献”“祭祀”“推举”等义项,“文谦荐守敬习水利”中的“荐”应为“进献”之意。 B、“新历告成”中的“成”与成语“百炼成钢”中的“成”意思相同。 C、“守敬因陈水利十有一事”中的“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D、“于是复置都水监”中的“置”和“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欧阳修)中的“置”意思相同。(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 B、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 C、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 D、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生有异操,不为嬉戏事。
(4)、班上开展“古代科学家大推荐”的活动,郭守敬在被推荐之列。请你依据上文,概括郭守敬的主要贡献。 -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咏芭蕉
郑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注释】①郑燮: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咏芭蕉》是诗人怀人之作。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为《咏芭蕉》,诗歌从芭蕉叶的形态、长势着笔来描写芭蕉。 B、诗中“多情”一词将芭蕉叶拟人化,赋予芭蕉叶以人的情态。 C、诗中用“抽不尽”,写出了诗人相思之情的绵绵不绝。 D、“却教风雨怨秋声”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秋风秋雨和秋天的怨恨之情。(2)、诗画摄影协会准备以《咏芭蕉》为素材制作一段视频,请你完善下面的拍摄脚本。镜头
镜头描述
情感
镜头一:芭蕉叶叶
茂盛、层层叠叠的芭蕉叶
相思怀人
镜头二:叶舒叶生
①
镜头三:雨打芭蕉
②
-
12、学校开展爱心义卖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语文实践任务(1)、下面是某同学为义卖品写的推荐语,对加点字读音或字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欢迎大家光临我们的展区,这里有琳琅满目的图书:精典的文学名著、有趣的动漫读本……有惟妙惟肖的泥塑作品:奔驰的骏马、憨厚的小熊……各个自出新裁,别俱一格。所有商品一律打折销售。
A、“惟妙惟肖”的“肖”读xiào,“打折”的“折”读“shé” B、“泥塑”的“塑”读“suò”,“憨厚”的“憨”读“hān” C、“精典”的“精”应写为“经”,“奔驰”的“驰”应写为“弛” D、“自出新裁”的“新”应写为“心”、“别俱一格”的“俱”应写为“具”(2)、班级准备制作义卖诗画书签,请你根据画面和寓意匹配诗文画面
寓意
诗文
一朵洁净的莲花
虽处浊世,亦保持高洁
① , 周敦颐《爱莲说》
远山·菊花·诗人
悠然闲适,热爱自然
② , 陶渊明《饮酒·其五》
(3)、下面是对某同学写的活动邀请信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邀请信
尊敬的家长
您好!
①感谢您于百忙之中阅读我们的邀请信。②山区孩子的教育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处心积虑帮扶山区教育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③为了支援山区教育,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行为,我校将举行爱心义卖活动。④活动将于5月18日下午2点在学校体育馆举行。⑤届时将有学生制作的书签,泥塑作品和手工花卉出售。⑥请您务必来参加。
光明中学学生会
2024年5月11日
A、第②句中应将“处心积虑”改为“想方设法” B、第③句中应将“培养”改为“树立” C、第⑤句中逗号应改为顿号 D、第⑥句应该为“敬请您参加”(4)、义卖展台前,某同学询问;“不倒翁为什么不倒呢?”请你根据物理课代表提供的下列知识,用简洁的语言予以解答。(不超过50字)相关物理知识
不倒翁的特点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作用在某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物体重心越低,它的稳定性越高,越不容易倒。
不倒翁呈椭圆体,往往绘有可爱的图案。它一般用较轻的材料制成,底部大而圆滑,且没有较重的铁块,上轻下重,从而使得不倒翁的重心始终保持在底部中央。
(5)、学生会对上午的活动情况进行小结,下面是各组反馈的问题A组:有些同学在展区追赶打闹,发生了碰撞。
B组:有些同学乱扔垃圾,破坏了展区卫生。
C组:有些同学不守秩序,不排队购物。
为了让下午的活动开展得更好,学生会拟写“三要三不要”的温馨提示,请你帮他们完成。
三要三不要
要注意安全,不要追赶打闹
①
②
(6)、活动调查小组拟开展调查采访,请你参加。A.请你根据要求,帮助调查小组设计一个采访问题。
采访对象:家长
采访目的:了解活动开展过程中家长的参与情况
采访问题:①
B.调查小组拟针对活动效果进行问卷调查,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
调查对象
调查目的
调查问题
参与活动的同学
对活动意义的理解与感受
你认为本次活动有哪些意义?
对活动组织情况的评价
②
对活动的改进建议
你认为本次活动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文阅读Ⅱ中辜正厷一生都在做各种事要让他人“瞧瞧”。瞧瞧,谁才是指头县的老大!杨绛却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讲:“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①在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小说中,②叙事策略基本上是写实的,③村落自然成了最好的素材之一。④通过相对平实的一种眼光,⑤作家们发现乡村破败荒凉的根源。鲁迅《故乡》里金黄的圆月、碧绿的瓜地、英雄的少年,每个意象无不纯美如梦;对照“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之类满目疮痍的现状,“乡愁”原来只是不可逼视的幻象。
然而,在同一时期,村落仍在诗意的观照下,显露了令人倾心的山水之美、人情人性之美以及风土之美。
沈从文在具有湘西风情的村落里,构建了一条渡船,渡给凭水依山的茶峒,给一半着陆、一半在水的吊脚楼河街以生机。桐油、青盐、染色的五倍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同海味——( 甲 );历经岁月风雨的老船夫、一派真纯明净的翠翠、与人性较量的天保和傩送——船摆渡的是命运。他们在密密匝匝的生活里种植喜怒哀乐 , 四季流转,盛夏的果实躲藏在绿荫里,等待一场秋的收获,冬日的皑皑白雪覆盖了秋的金黄,( 乙 )。
作家们所描写的乡村大多以自己的故乡为蓝本,经过记忆的筛选,掩盖了其中艰辛苦楚的成分,营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美丽原乡。
在封建时代,人们习惯于从古典史籍、宫殿遗址、文物珍宝去认识中国;从村落开始,我们也慢慢能够从一个农民、一座村庄、一条河流等视角出发,去领悟这片博大的土地。我们生于斯,长于斯,这里埋藏着中华民族 A 的遗传信息。
村落是一条丝滑的彩带,一端扎系在人们身上,一端飘向文学梦乡。孙犁的文思飘荡在荷花淀里,沈从文一生走不出湘西凤凰的山村。我们每一个人既是田园诗意的表达者,又是乡居生活的实践者。这是对中国乡村的一种文化自觉。它不是 B , 而是在旧有的土壤重新生成,它力求在初始之地提炼出有益的精神元素,构建迥异于传统社会但具有相对恒定性的社会结构与人地关系。
(有删改)
(1)、文中第一段标有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出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句意。(2)、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充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3)、请就文中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进行仿写,仿写句以“渡船”为本体。要求:使用暗喻修辞,且符合暗喻修辞特征,依照画线句结构进行仿写。(4)、请在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5)、文中画波浪线的“种植喜怒哀乐”,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诗常“以阔境显孤危”,杜甫《登岳阳楼》通过“ , ”,以雄健笔力描写阔大景象,来凸显自己的孤独。(2)、《种树郭橐驼传》让我们明白:如种树一样,父母若“爱之太恩”,每天忧心忡忡,“ , ”,亦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3)、古代文学作品中“啸”字时常出现,可以表现傲然、潇洒等人生态度,如“ , ”。
-
16、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上元①后一日观灯寄王四
苏辙
城头月减一分圆,城里人家万炬然。
紫陌群游逢酒住,红裙醉舞向人妍。
且为行乐终今夕,共道重来便隔年。
遥想猖狂夜深处,河沙飞水湿归鞯。
注:①上元节即元宵节,上元节点灯笼始于汉代,当时名叫“上元燃灯”,时间为一整天。宋代,元宵放灯著于法令,且把上元放灯时间定为五个晚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写了欲喝酒助兴的游人和盛装的舞女,凸显观灯的热闹,也表现了诗人的悲伤。 B、颈联和《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句所抒发的情感类似。 C、尾联“飞水湿归鞯”的细节描写烘托了人物的真实心境,把归家的情景写得很逼真。 D、诗歌由月夜观灯的场景写到尾联描绘的深夜画面,由实到虚,衔接自然,余味悠长。(2)、诗人为什么说“月减一分圆”?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吴楚反,闻,晁错谓丞史曰:“夫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请治盎,盎宜知计谋。”丞史曰:“事未发,治之有绝。今兵西乡,治之何益!且袁盎不宜有谋。”晁错犹与未决。人有告袁盎者,袁盎恐,夜见窦婴,为言吴所以反者,愿至上前口对状。窦婴入言上,上乃召袁盎入见。袁盎县言吴所以反状以错故独急斩错以谢吴吴兵及可罢。
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上书言军事,谒见上。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彊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司马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
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
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郤。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苏轼《晁错论》,有删改)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袁盎具言吴A所以反B状C以错D故E独急斩F错以谢吴G吴兵乃可罢
(2)、下列对材料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副词,于是,就,与《桃花源记》“乃不知有汉”的“乃”意思不相同。 B、治,研究,与《苏武传》“单于使卫律治其事”的“治”意思不相同。 C、称,称述,称引,与《出师表》“先帝称之曰能”的“称”意思相同。 D、弱,使……变弱,削弱,与《过秦论》“会盟而谋弱秦”的“弱”用法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史认为要在事情没有爆发时处理才有效,现在处理没有益处,晁错也认为袁盎不应该有什么阴谋,所以他犹豫不决,错失处治袁盎的机会。 B、晁错忠心护国,积极建言献策,维护国家利益,在孝文帝和景帝时期都曾上书请求削减诸侯封地势力以巩固君权,遭到诸侯们的反对和痛恨。 C、晁错的父亲认为晁错的做法会招致杀身之祸,晁错坚持己见并不认同他父亲的观点,晁错的父亲死后,吴楚七国果然以诛杀晁错的名义反叛。 D、从前大禹治水的时候,他预料到治水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决堤、漫堤等可怕的祸患发生,因而能够从容不迫地去治理水患,并最终取得了成功。(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③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郤。
(5)、苏轼认为“错有以取之也”,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家大院(节选)
于坚
文家大院以前是状元文翰雨家的。粉墙黛瓦,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风水好,坐北朝南。石头好,院子的基础用的是象山上采来的花岗岩,花园里有灵璧石、太湖石、建水石、北溪石。材料好,全是紫安山的柚木。树好,桂花树、李子树、梅花树、樱花树……花好,牡丹、月季、茶花、绣球花、昙花……工好,晚清名匠高应美带着一班徒弟为他家雕刻了二十多道门,圆雕、高浮雕、低浮雕、阴刻、透雕、走兽飞禽、奇花异草、八仙过海、岳母刺字、鹿鹤同春……①井水好,一口甜,另一口也甜。文家在大院里住了五代,到文小豪这一代,大门拆掉,拖拉机开了进来,拉坛坛罐罐、家具。外人纷纷涌进来住。
辜正厷说:“旧房子嘛!你看看这些木头,都开裂了,咋个会值1800万。”
中介文小豪说:“辜总,现在时兴投资老房子。用法国哲学家布迪厄的话来说,老房子是一种文化资本,它与商品房不同,不取决于市场,它会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而增值。”小豪眼睛亮堂堂,热情洋溢。“这个大院以前有个叫苏轼的诗人都写诗赞美过呢: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辜正厷不知道诗人是什么人,他周围没有这种人,也不明白文小豪朗朗念出的这一串声音是什么意思,又耻于下问,怕失了自己的面子,姑且不懂装懂,只是若有所思地点头。
小豪接着说:“这几年的大拆迁后,这种院子存量越来越少,增值空间相当大,远远超过商品房。”“哪个说呢?”
“法国的布迪厄。”
“哦,不敌饿,我听说过这个人,是不是魏村的?”
“倒也不是,他住在法国。”
辜正厷听到法国人都说文家大院要涨价,就动了心。辜正厷是个聪明人,小豪绕来绕去花言巧语说了这么一大堆,他听起来无非一个意思,这个院子要涨价。
“来看房子的可不只是您一位呀,看看站在假山旁边的那位,也是来看房子的呢!”
辜正厷是第一次进来,文家大院的门槛与别的房子不同,高高低低,过花厅前面那条门廊时,抬脚没抬到位,绊了一下,小豪一个箭步抢上来扶着。
“1800万太便宜了,一块缅甸手镯的价么,一年就赚回来了。”辜正厷说。
②墙上有个洞窗,有人隔墙冷笑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辜正厷听不懂这话,问小豪:“那是谁?”
“子贡。也是来看房子的。”
闲逛间,忽听得有人叫了一声:“美屋呵!”
辜正厷听成“美国的屋”,不解其意。
子贡随声从花厅出来,与辜正厷差点儿撞个满怀。点个头。辜正厷看不上此人。子贡,瘦,戴着眼镜。子贡也不注意他,径直对小豪说:“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小豪说:“正是!正是。付全款的话,可以打七折。”
小豪是文翰雨的后人之一,小时候曾经在大院里玩过,逮鸟掐花,逗狗摸鸡。文家人早已不住这个大院,小豪回来玩,说一声“这个院子本来是我家的”,住户们也就放他进去了。后来在云南大学读了古代文学专业博士,毕业后在新世纪房地产中介服务公司上班。经理知道他这个背景,专门派他来为辜正厷介绍文家大院。
辜正厷听见子贡说话,问小豪:“他是不是外国人?怎么一口外国话?”
小豪说:“他是山东来的,也是来看房子。”
“山东话我也不是完全听得懂呢。”
子贡又说了一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辜正厷听不懂他说什么,暗暗骂了一句,有病!扭头对小豪说:“他买得起呵?”
小豪说:“这个就不知道了、”子贡给辜正厷让路,说:“您先走。”这句辜正厷听懂了,也不客气,将子贡抛在身后,大步流星进了中院。走了几步就被迫慢下来,文家大院必须慢悠悠地走,它不像指头县普遍的钢筋水泥框架建筑,基本是直线构成,前进起来速度很快。文家大院是土木结构,手工打造,处处曲径通幽,五步一个拐角,七步一个弯,移步换景。
小豪介绍道:“这就是拐弯抹角这个成语的来历,它本来是一种处理建筑空间的手段。勾心斗角也是,你看那些斗拱的结构,就是勾心斗角,当然,心是木头心,角是木头角。四平八稳也是。”又指着一条大梁说:“你看上面那行字,光绪四十八年正月。”
经过回廊,墙上有扇面形的窗子,窗子与窗子之间,镶嵌着一块块刻着文字的石碑;《兰亭序》《醉翁亭记》《颜氏家训》《项脊轩志》等,字体有楷书、篆书、隶书。有一块刻着曲园居士俞樾的《留园记》:“出阊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
小豪才说了两句,辜正厷已经扭头走了,蝇头小楷令他头晕。走着,厚实的脊背被风贴了一个花瓣。③一朵玉兰正开得狂妄,看见辜正厷肥头大耳,很不顺眼,一拳就打过去,正中脑门。辜正厷揩了揩说:“舒服。”
小豪说:“文家大院一旦拥有,在指头县就没有人能和您比了。古之君子为己,今之君子为人。为人,就是要活给别人看,让他们服你。”
辜正厷这辈子最在乎的事情就是“第一”。他是个和颜悦色的人,一大把怨气藏在骨子里,占了他92公斤体重的五分之一。他的怨气相当抽象,总是觉得自己不被他人爱,被他人认可。所以他一生都在做各种事要让他人“瞧瞧”。瞧瞧,谁才是指头县的老大!辜正厷回到售楼部,一屁股坐定,抿了口普洱。
④“这个大院我拿下!”豪气冲天,就像一位司令。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文家大院的石料、树木、花草等景观,突显了大院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为后文其高昂的价格埋下伏笔。 B、小说中辜正厷和子贡的对话犹如鸡同鸭讲,笑料百出,表面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实质上暗示了文化与资本的冲突。 C、辜正厷买下了文家大院,一方面是因为古宅在城市化进程中具备稀缺性与增值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他人证明自己。 D、小说用“文家大院”这座极具历史和文化寓意的古典住宅勾连起故事中的各色人物,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微缩版的社会。(2)、关于文中修辞手法的分析与鉴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的两个短句“一口甜,另一口也甜”,运用排比的修辞突出强调了井水的甜,增强了读者对这一信息的印象。 B、句子②引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作为子贡的出场词,突出子贡的形象特点,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表达效果。 C、句子③中“狂妄”“肥头大耳”和“打过去”等词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展现了辜正厷与“玉兰”等大院风物的格格不入。 D、句子④中“就像一位司令”运用比喻手法,不仅形象地刻画了辜正厷趾高气扬的傲慢神态,也突出了他内心的怯懦自卑。(3)、作者给人物起名时,往往大有深意。作者用“子贡”这个名字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有人认为文中画波浪线的段落与主线无关,属于闲笔,可以删去,你是否赞同?请简要分析。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花是春天的象征,花的盛开意味着春天的到来。然而,日渐发展的城市,与纯真的大自然有了一层淡淡隔膜。都城内的诗人,未必能第一时间感知春天降临,反倒要经由卖花者的活动来获得春天降临的真实感。陈师道《和谢公定雨行逢卖花》云:“逢花驻马尚多情,天不违人旋作晴。不使近诗增纸价,得知春入凤凰城。”春天来到都城的讯息,是经由被卖的花朵传递到诗人那里的。
对于都城之内的诗人而言,卖花不只是单纯的商业活动,还是春日风物的真实载体。以卖花书写春日风物,成为城市尤其是都城诗人的常见手法。“京师巷陌新晴后,卖得风流更一般”(林逋《杏花》),“三月名园草色青,梦回犹听卖花声”(赵葵《柳花》),“海棠阴浅日黄昏……卖花声过忽开门”(吕夏卿《春阴》),等等,这样的诗句实在不胜枚举。
卖花给人带来的不只是视觉的享受,还有听觉上的独特美感。《东京梦华录》的“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就是真实写照。叫卖是宋代城市发展起来的特色。自北宋开封时就已如此,南宋亦仿照北宋。叫卖声甚至演化为专门的技艺。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条称:“叫声,自京师起撰,因市井诸色歌吟卖物之声,采合宫调而成也。”卖花声的存在,从听觉上也给予文人一种新鲜的刺激。这类卖花声通常来自流动性的商贩。正所谓“帝城只卖担头枝”,都城内流动性的卖花者极多。这类花贩所卖之花,多为朵花、把花,不会是大型盆栽和花窠。轻巧的货品,让卖花人可以轻松穿越街巷,以叫卖声招揽客人。声音具有穿透性,就算隔着高墙,也能由户外传播到室内。街巷的错落,又增加了卖花声的幽深感,卖花声的响起与远去,都牵动着居室内的听者。这让深处居室之内的文人获得了一种新的感受外界的方式,不必看到花担上五颜六色的花朵,只凭耳中传来的叫卖声,就能感知时令的变化和城市节奏的展开。
对于寓居都城的诗人而言,卖花传递的时令变换,往往会牵动思乡的心绪和客居的落寞。戴复古《都中冬日》的卖花书写,书写了都城客居的情境:“脱却鹬裘付酒家,忍寒图得醉京华。一冬天气如春暖,昨日街头卖杏花。”京华之地,居大不易。对于一生未仕、漫游江湖的戴复古而言,更是如此。典当衣裘,只图得一醉。幸而临安的冬季天气和暖,街头已有杏花叫卖。“昨日街头卖杏花”,不只是临安冬日的风景,同时也是对京华客子的抚慰。“忍寒图得醉京华”则有着江湖游士的辛酸无奈。
对任职都城的士大夫而言,美丽的鲜花不但装点着他们的生活,也调整着他们的心态。《六一诗话》称:“士大夫牵于事役,良辰美景,罕获宴游之乐。其诗至有‘卖花担上看桃李,拍酒楼头听管弦’之句。”都城明明拥有最特别的风景,士大夫却因公务繁忙无暇游赏,只能从卖花担上欣赏桃花李花的盛放。卖花带来了四季流转的美好,安慰着王事鞅掌的士大夫。杨万里《初夏清晓赴东宫讲堂,行经和宁门外卖花市》:“众红半霎聊经眼,不枉皇州第二年。”都城花市的商品紧紧呼应着四季花时,让诗人不必执念于回归故园、退居乡里。花市让杨万里感受到了都城特有的繁华,也纾解了他渴盼回乡的寂寞。
卖花书写中所折射的时序变换、所承载的客居心绪,是宋代作者对都城时间与空间的真切感知,是宋代作者对都城生活节奏的新鲜体验,更隐含着他们关于都城的新思考:该如何自处于都城之中?是在自我与都城的碰撞中伤感,还是努力融入都城生活的节奏?宋人的感受与思考,促使花卉买卖成为体察都城生活及世态人情的精妙视角,而卖花也日渐成为表达都城时序变换与诗人居处心态的成熟事象。
(摘编自周剑之《花担上的帝京:宋代卖花诗词的都城感知及文学意蕴》)
材料二:
南宋都城临安,气候温暖,城市里面购买鲜花的非常多。宋代种花业之所以昌盛,是因为不仅买花的人多,而且购买的量也大,婉约派大词人柳永在《剔银灯·何事春工用意》中形容道:“渐渐园林明媚,便好安排欢计。论篮买花,盈车载酒。”可以想象,在那明媚的春光下,一辆辆装满鲜花的马车从花园里出来,喧阗而又热闹。
商业发达和文化昌盛,使得扬州、成都、洛阳等宋代名城的花市也各有“色彩”。宋人家铉翁《上元夜》也写道:“沙河红烛暮争然,花市清箫夜彻天。”红烛争燃,箫声连夜,洛阳花市的繁华与热闹程度自可想象。成都则二月举办花市,尤以海棠花为最好;扬州的开明桥“春月有花市”,市上卖的芍药的价格有时会比洛阳牡丹还要贵。
为了方便鲜花买卖,南宋政府甚至还专门设置了用于鲜花交易的花市。北宋邵伯温在《邵氏闻见录》中回忆北宋时的洛阳风俗。文中对当时人们赏花、购花的情景作出细致的描写。在鲜花开放之际,吸引了各方人士来到花圃,面对群芳,举杯畅饮,纵情放歌。暮色降临,花农们用竹笼小篮盛着鲜花来到花市“唱卖”。可见,北宋花市,当以夜间最为热闹。尤其是在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之夜,在火光交错间,鲜花争妍。这盛大美景成为宋代文人雅士笔下的一幅美景。诗人文彦博曾夜游花市,在《游花市示之珍慕容》中写道:“去年春夜游花市,今日重来事宛然。到肆千灯多闪铄,长廊万蕊斗鲜妍。”在灯光闪烁间,诗人夜游花市,故地重游,恍惚间,去年美景再现眼前。
(摘编自贾玺增《四季花与节令物:中国古人头上的一年风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都城内的诗人,不能第一时间感知春天降临,因此要经由卖花者的活动来获得春天降临的真实感。 B、卖花带来了四季流转的美好,不仅装点了任职都城的士大夫的生活,同时也安慰了公事繁忙的他们。 C、宋代作者对都城的真切感受与思考,使花卉成为了表达都城时序变换与诗人居处心态的成熟事象。 D、宋代名城的花市各有特点,不仅有商业发达和文化昌盛的因素,更与政府的全方位支持密切相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文人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对都城的认识,赋予了卖花活动以多姿多彩的文学意蕴。 B、“帝城只卖担头枝”说明北宋都城只有流动性的花贩,因为轻巧的货品便于花贩走街串巷。 C、无论是流动性的商贩,还是南宋政府专门设置的花市,都为宋人买花和赏花提供了便利。 D、在宋代,买花赏花不是统治阶层或文人骚客的专利,而是普通人家也可兴之所至的事情。(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A、“咸阳亲戚长安里,无限将金买花子。”——刘言史《买花谣》 B、“一冬天气如春暖,昨日街头卖杏花。”——戴复古《都中冬日》 C、“匆匆殿下催分首,扰扰宫前听卖花。”——王安石《次杨乐道韵六首其六》 D、“年年二月卖花天,唯有小桃偏占先。”——梅尧臣《和江邻几省中赏小桃》(4)、引用论证在材料一、材料二中频繁使用,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5)、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是宋代卖花诗词代表性的作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首诗中“卖花”的独特内涵。 -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今社会,网络成为我们纾解情绪、体现价值、张扬个性的重要载体,人人都能自由发表言论。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该如何理性发声?
针对以上文字,请谈谈你的理解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