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经过初一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李刚同学对中国的书画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寒假中,他所在的七年级(2)班要组织一次“中国书画之旅”的活动,请你为同学们设计行程:(1)、李刚的“书画之旅”总体安排:(2)、请你为李刚介绍两晋南北朝时期著名书法家和画家及作品:
(各举一例即可)
(3)、准备练习书画的用品:(4)、帮助李刚体验学习的成果:①中国书法字体的演变过程: ②中国书画作品与奥运会、世博会的结合:
(5)、帮助李刚整理“书画之旅”的感悟: -
2、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古代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主题编辑了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请你参与进来,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栏目一】工程建筑图一是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修建于2 000多年前,它经受住了汶川地震的考验,至今仍在造福人民。这项水利工程是什么?
(2)、【栏目二】发明创造根据图二回答,哪一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期,图三中的人物改进了造纸工艺,他是谁?
(3)、【栏目三】医学与农学图四 图五
图四是我国发行的邮票《古代科学家——贾思勰》,他撰写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请写出这部农书的名字。
(4)、【栏目四】书法艺术书法在东汉以后逐渐成为专门的艺术,东晋时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图五是东晋时期某位书法家的代表作,他被誉为“书圣”,他是谁?
(5)、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今天我们应如何做才能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 -
3、下列关于祖冲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的地理学家 ②最突出的成就是在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③利用前人创造的“割圆术” ④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八位 ⑤著有《水经注》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 D、①③⑤ -
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民族的交融和南北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科技”成就的是(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兰亭集序》 D、《女史箴图》
-
5、 北魏统治者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魏碑书体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书体带有汉隶笔法,融温文尔雅与粗犷彪悍于一体,结体方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如下图所示)这表明魏碑艺术( )
魏碑《张猛龙碑》(拓片)
A、是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时代结晶 B、是书法开始成为专门艺术的标志 C、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D、其书法名家的代表为锺繇和胡昭 -
6、 行书是介于草书、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书写流畅,不像草书那样难认,也不像楷书那样端庄。观察下图,可知行书的特征之一是( )
“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
A、字形方扁,严实厚重 B、简练明快,势巧形密 C、纵意奔放,张扬跳跃 D、棱角分明,骨力遒劲 -
7、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中雕刻的造像,吸收了哪一外来宗教造型艺术的特点?( )A、伊斯兰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佛教
-
8、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了一个“三国初期曹植的书房”场景,其中的道具有四项。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判断,其中不应出现的是( )A、书桌上有毛笔、纸张 B、书桌上有一摞书籍 C、墙上挂着临摹的《洛神赋图》 D、书桌上有一盘葡萄
-
9、 下面是四名同学在看到下图所示这幅名画摹本的局部图时发出的感慨,其中表达最准确的是( )A、人物鲜明,史家典范 B、治病救人,泽被后世 C、线条优美,活泼传神 D、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
10、 下面是我国古代不同领域著作的杰出代表,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
①《论语》 ②《齐民要术》 ③《史记》 ④《伤寒杂病论》
A、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④② -
11、 《兰亭集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它的作者被后人誉为( )A、“画圣” B、“诗圣” C、“书圣” D、“医圣”
-
12、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表现出来的理想追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列人物在他的青春年华里谱写了一曲曲家国情怀的动人乐章。
时间
人物
事迹
1894年
28岁的孙中山
成立反清革命团体,点燃民主革命火种。
1895年
22岁的梁启超
与康有为联合北京会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1917年
26岁的胡适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高举新文学大旗。
1921年
28岁的毛泽东
远赴上海,见证了一个政党的诞生。
1927年
29岁的周恩来
参与领导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次起义。
请根据表格中提供的信息,以《青春激扬中国梦》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格式提示:论题——论述的内容——结论。
-
13、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时代潮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下图是某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单位:票数)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孙中山出生于广东香山县,在美国檀香山一所英国教会寄宿学校念完了中学,后在香港获得医学学位。因此,他受到的是良好的科学教育,他完全可以凭着这一点获得财富和地位;但他却同情贫苦大众,总是为他们的福利牵肠挂肚。他怀着这各种感情,不久便放弃了自己的职业,逐步成为了中国1911年共和革命之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1)、从材料一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武汉、广州和南京得票率最高,请选择其中一座城市,说明其“能代表辛亥革命”的理由。(2)、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立国根本原则和政体分别是什么?有何意义?(3)、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伟大精神。 -
14、家书是人们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下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载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流毒中华,每年外溢金银数千万,漏卮不塞,足以贫民。吸烟者众,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痼癖不除,足以弱种。英吉利以此毒物贻祸中华,其肉不足食矣。愚兄正拟奏请严禁……
——摘编自林则徐写给其弟林元抡的家书
材料二 日本觊觎高丽之心有年矣。兹值土匪作乱,高兵大败,将至王城,危在旦夕。高王请救兵于中国,中国兴兵靖难。日本乘此机会亦兴兵,名为保商,实为蚕食……且此番中堂奉上谕,亲临大阅海军,方奏北洋海军操练纯熟,大有成效,请奖等语,自应不能奏和,必请战但皇上以今年系皇太后六旬万寿,不欲动兵,屡谕以和为贵……然素受爵禄,莫能退避,惟备死而已……
——摘编自北洋海军经远舰二副陈京莹战前写给父亲的家书
材料三 卢沟桥事件后,迄今已两个多月了,日本已动员全国力量来灭亡中国。中国政府为自卫应战亦已摆开了阵势,全面的战争已打成了……红军已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改编为第八路军……我们将以游击运动战的姿势,出动于敌人之前后左右各个方面,配合友军粉碎日敌的进攻。
——摘编自1937年9月18日左权写给叔父左铭三的家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流毒中华”的危害。(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和清政府的态度。(3)、根据材料三,归纳左权家书中所反映的历史信息。(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家书在学习历史时的价值。 -
15、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作为实现党的政治主张的重要手段和重大任务,不断调整和完善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有利于( )A、巩固全民族抗战局面 B、壮大红军的力量 C、保障解放战争的胜利 D、建立土地公有制
-
16、图说历史:图片资料作为历史知识的载体,以其具象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成为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下图两幅老照片共同见证了( )
(分别是毛泽东和蒋介石重庆谈判期间的合影、出席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共代表)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国民党的和平诚意 C、共产党的和平努力 D、解放战争的结果 -
17、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积极抵御,与日军血战近20天。中国军队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这场战役是( )A、武汉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太原会战 D、长沙会战
-
18、1921年李大钊指出,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正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附托。这段话表明李大钊的主张受到( )A、自强求富的影响 B、三民主义的影响 C、民主科学的影响 D、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
19、吴玉章回忆五四运动时说: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从前我们搞革命虽然也看到过一些群众运动的场面,但是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席卷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这主要体现了五四运动的( )A、局限性 B、爱国性 C、广泛性 D、彻底性
-
20、1912年1月1日,在一片“共和万岁”的欢呼声中,举行了隆重的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孙中山宣读了《大总统誓词》。这一事件宣告了( )A、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B、中国真正实现民主独立 C、中国彻底结束了封建统治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