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在晚清重臣李鸿章的众多奏折中,有一部分是他向朝廷介绍其他各国的现状,以及蒸汽机的运转原理。这表明其主张( )A、固守传统之道,尊崇儒家思想 B、学习西方科技,富国强兵 C、学习西方思想,实现变法图强 D、改革政治体制,建立民国
-
2、枫丹白露宫是法国较大的王宫之一。有报道指出,枫丹白露宫收藏有3万多件圆明园文物。直接导致这些文物大量流失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人类对文明的追求既需要推陈出新,也需要薪火相传,下面是七年级某班同学以“文明之光”为主题设计的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活动一【制度开创——发展政治文明】
材料一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据《史记·主父偃传》
活动二【江南开发——见证经济文明】
材料二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据《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据《宋书》
活动三【移风易俗——彰显中华文明】
材料四 一组北魏时期的文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面对王国问题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采取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2)、根据材料二、三,对比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材料四中文物1与文物2见证了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的哪些措施?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影响。 -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简表(部分)。
时期
人物
科技成果
地位
①
蔡伦
改进造纸工艺
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东汉
张仲景
写成②一书
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三国
刘徽
求得圆周率为3.1416
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
南北朝
③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表格,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2)、根据材料表格中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用材料表格中一个史实以及材料表格外教材所学的一个史实就所拟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楚,符合逻辑)。 -
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业生产创新】
材料一 见下图。
【思想文化创新】
材料二 中国文明社会的历史如果从夏朝算起,到战国时期已近两千年。几千年间无数人的思想资料,一层一层的堆积着,慢慢发酵。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在的压力已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造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据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政治制度创新】
材料三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见下图)。
(1)、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分别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们的出现对于农业生产有什么重大意义?(2)、“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历史上称作什么?根据材料二,分析它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它的影响。(3)、图中①空缺处应该填什么官职?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是怎样实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4)、综上所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培养什么精神? -
6、下列示意图所示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
7、王羲之书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独辟蹊径,以生动多变的线条表达自己的精神意境。下列对其代表作(见下图)的评价最准确的是( )A、收放自如、浑然天成 B、刚柔兼备、多有异趣 C、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D、整齐划一、大小一致
-
8、在一次战役中,号称百万大军的前秦军队被东晋的8万守军打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这些成语都与它有关。该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
9、据西晋的史料记载,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反映出内迁的少数民族( )A、形成人口迁徙高潮 B、消除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C、实现全国的再统一 D、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
10、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历史上曾多次建都的古都。其中,三国时期在此建都的是( )A、曹丕 B、诸葛亮 C、刘备 D、孙权
-
11、东汉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称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他所称赞的历史著作是( )A、《论语》 B、《汉书》 C、《史记》 D、《春秋》
-
12、“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这首《我们新疆好地方》既唱出了新疆人民对乡土的热爱之情,也唱出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拥戴之意。历史上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是( )A、甘英出使大秦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班超经营西域 D、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
13、汉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荣局面被称为“光武中兴”。“中兴”的含义是( )A、以改变统治政策来减轻对人民的剥削 B、通过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来实现平等 C、恢复了汉朝政权和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D、提倡节约和惩办贪官污吏以改变风气
-
14、汉初宽松的文化政策为诸子百家之学的恢复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但百家异论,旨意不同,常常有学者以本学派思想批评国家政策。为此,汉武帝( )A、设置刺史,监视地方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盐铁专卖,打击商贾 D、北击匈奴,开通丝路
-
15、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这说明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A、结束楚汉之争 B、加强思想控制 C、加强法制建设 D、恢复社会生产
-
16、有些青铜器上刻有文字,古人称这种文字为金文。金文从商代中晚期开始出现,数量较少;周代青铜器上文字数量明显增加。金文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由此可推知青铜金文的历史价值在于( )A、反映了商代与周代青铜器功能的变化 B、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演化过程 C、提供了研究商周社会状况的实物史料 D、显示了周代青铜铸造业水平领先世界
-
17、“国家”这个词是表示地缘关系的“国”与表示血缘关系的“家”的合成。夏朝体现“国”与“家”融合的制度是( )A、皇帝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
18、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干栏式房屋。造成南北房屋出现不同形式是因为( )A、农耕生活的不同 B、自然条件的差异 C、建筑材料的不同 D、栽培作物的区别
-
19、诗歌是时代的产物,能够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也蕴含了不少颇有价值的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清经•小雅•北山》
材料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步出夏门行》
材料三: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共,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北朝民歌《木兰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诗句反映了哪一个朝代开始实行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最初实行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这首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他实现了吗?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诗句中“可汗”“天子”称号的混用,表明当时社会出现了哪一历史发展趋势?木兰代父从军所体现出的品质,是哪一学派所倡导的?”昨夜见军粘,可汗大点兵“从侧面反映了北朝时怎样的社会状况?(4)、你还知道那些具体史料价值的诗歌?请试着写出其中一两句,并说明其蕴含的史料价值, -
20、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一】人民的智慧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懈探索和不断创新,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类别一:生产工具
事例:翻车
简介:魏国的马钧改进前代汲水工其,制成提水工具翻车。既轻巧,又便于操作,是中国古代农业领域长期使用的一种灌溉工具。
类别二:医学名著
事例:《伤寒杂病论》
简介: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类别四:A
事例:B
简介:C
类别三:工程建筑
事例:都江堰
简介: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这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绝无仅有。
【探究二】人民的力量
材料二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召令徒属口:“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时,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后汉书•皇甫盖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探究三】人民的精神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是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为主题的思维导图。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图中的格式,在A、B.C处填写相应的内容(要求:所填内容不得与已列出的内容重复)(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史记•陈涉世家》所述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根据《后汉书•坐雨嵩传》的记载,分析黄巾起义爆发后,“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并简要说明这两次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3)、材料三的表格中所列举的都是中国杰出人物的代表。请按照图1的格式,在图2的①处或图3的②处,任选一处填写相应内容(要求:写出人物主要事迹,突出人物的精神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