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据统计,英国都铎时期(1485——1603 年),打击粮食囤积方面的王室敕令有:“禁止粮食投机和未经许可的军需供应”“命令调查委员会成员调查粮食囤积及禁止囤积粮食”“命令惩罚粮食囤积者”“执行反对抢先批购者,囤积居奇者,居中转售者的法令”等。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
    A、价格革命影响国内市场秩序 B、资本主义农场增加了粮食产量 C、重商主义导致囤货行为发生 D、商业革命使贫富差距逐渐扩大
  • 2、波斯帝国曾经的都城帕萨尔加德的遗迹上伫立着一根石柱,石柱上雕刻的是波斯国王居鲁士(下图)。他穿着伊朗高原西部埃兰人风格的外袍,戴着埃及人风格的王冠,系着亚述人和腓尼基人风格的绳结,身后是波斯人风格的四个翅膀。雕像反映了(     )

    A、波斯对各民族的有效治理 B、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C、地理环境决定文明样态 D、波斯帝国的希腊化现象
  • 3、在新时期,劳动模范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方向。下图为1989—2020年我国劳模表彰名单中厂长、董事长占比。据此可知,新时期(     )

    A、现代企业制度逐步确立 B、劳动观念发生根本变化 C、管理型劳模成为劳模主体 D、国民经济的结构更加合理
  • 4、1920 年2月浙江爆发的“一师风潮”,缘起于浙江教育厅不顾学生反对撤换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颐一事。经亨颐主张改革国文课教学,支持传播新思想,创办进步刊物,成为浙江“主持文化运动的中心人物”   4月17日,“一师风潮”终以学生的胜利而告终,全校复课。这表明当时的浙江地区(     )
    A、民主与科学的观念被普遍认同 B、引领了全国的教育改革 C、新文化运动成果得到继承发展 D、民族民主意识不断觉醒
  • 5、清代漕运以跨区域调度粮食供应京师,用于发放军队、官员的俸饷之米。咸丰三年,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四省遵旨将所征漕粮按1.3两/石变价解京,随即河南也加入其中。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动 B、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 C、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白银货币化趋势的加强
  • 6、在义利关系上,李贽不同意董仲舒提倡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说法,认为人类的任何举动都有其谋利和计功的考虑,只不过情况不同、功利大小有所差别。李贽还认为天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不在天边的庙堂里,更不在空谈说教里。上述主张(     )
    A、继承了程朱理学的思想 B、对传统儒学思想提出了挑战 C、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D、宣扬了人人平等的政治理念
  • 7、下图为北宋粮食运输示意图。据此可以推知,北宋(     )

    A、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 B、朝廷赋税主要来自江汉平原 C、西北边防面临着严峻压力 D、区域间的长途贩运较为兴盛
  • 8、如表为《册府元龟》中所记载的唐代开元年间东北部分部族海产贡物统计表,据表可知(     )

    部族名称

    史料记载

    大拂涅靺鞨

    遣使献鲸鲵鱼睛、貂鼠皮、白兔猫皮

    渤海靺鞨

    (忽汗州都督府)

    遣使献鲻鱼

    遣使乌那达初来朝献海豹皮五张

    遣使献貂鼠皮、昆布

    A、唐朝对东北地区进行有效管辖 B、东北地区处在原始渔猎阶段 C、中原与东北地区互市贸易繁荣 D、政府羁縻政策取得一定成效
  • 9、云梦睡虎地秦简中,有商品必须明码标价,不得“严刑逼供”,必须以德服人等规定。这些规定(     )
    A、体现了法律与道德的结合 B、反映了法律的儒家化 C、推动了律例合编体例产生 D、凸显了教化高于法律
  • 10、周代亲属制度中有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特点,即其亲属称谓中常带有伯、仲、叔、季等区别字。对此,《白虎通义·姓名》总结道:“称号所以有四何? 法四时用事先后长幼兄弟之象也,故以时长幼号曰伯、仲、叔、季也。伯者,长也。伯者,子最长,迫近父也。仲者,中也。叔者,少也。季者,幼也。”该制度(     )
    A、冲击了家族内部的血缘关系 B、有利于宗族内部的稳定团结 C、解决了贵族权力分配的矛盾 D、构建起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
  • 11、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发生此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水陆交通的变迁 B、生产方式的变革 C、基础设施的发展 D、人口迁移的推动
  • 12、如图为1700-2012年世界主要大洲(不含大洋洲)的工业产出比例图,不同色块指代不同大洲,其中指代亚洲的是(     )

    A、 B、 C、 D、
  • 13、观察下图。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16世纪关于马尼拉大帆船的版画

         

    A、能证明葡萄牙是当时航海贸易强国 B、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海外贸易成为艺术创作的主流题材 D、可用于研究近代太平洋贸易的发展
  • 14、某一古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年,用以供奉罗马诸神,主体是43.4米高的穹顶圆形堂,米开朗琪罗盛赞这一具有罗马风格的漂亮的希腊式建筑是“天使创造之物”。该建筑是(       )
    A、卡尔纳克神庙 B、雅典卫城 C、圣索菲亚大教堂 D、万神殿
  • 15、库斯科城位于海拔3410米的安第斯山高原盆地,是秘鲁南部著名古城,1983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下列选项中,与库斯科城属同一文明的是(            )
    A、    B、    C、    D、   
  • 16、【文明的融会与碰撞】

    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是指组成文明的诸因素,如语言、宗教、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组织、风俗习惯等。

    到了工业文明时代,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文明的交流比以前容易得多,也快速得多。这就使得文明的成果更容易为大众所分享,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使世界的进步更加快速。但现在的事实是,在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在各地区的农业文明还没有来得及成长壮大,找到适合自己向工业文明过渡的道路的时候,西欧的工业文明已经以其强有力的姿态,以其带有侵略性的势头,开始向其他各地传播了,而这一次的传播也理所当然遇到了许多矛盾和冲突。一方面,当时一些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对其他文明的内容有一种拒斥。但另一方面,当时西方文明国家并不愿意把他们的先进文明传播给其他农业文明国家,而意在进行侵略,只不过以传播文明为幌子而已。

    ——摘编自马克垚著《世界文明史》

    请围绕“文明的融会与碰撞”,自拟论题,运用世界近代史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 17、【公共卫生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1916年纽约市遭受了脊髓灰质炎大流行,据不完全统计,全美在此次疫病中至少有29000例病例,6000人不幸死亡。疫病流行受到多方面的影响。20世纪初纽约市迅速发展,贫民窟也增加至4.3万个,贫民窟恶劣的环境导致鼠疫、霍乱、伤寒、白喉等传染病四处蔓延,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脊髓灰质炎基于虫媒传播,要求大量灭杀蚊虫,也有人认为该病的传播与街道和住所灰尘有关,更有甚者将脊髓灰质炎传播途径归咎于食物,多样而矛盾的认知延误了阻断病毒的最佳时机。早期脊髓灰质炎症状并不明显,当时的诊断技术极易造成误诊。脊髓灰质炎患者,医生采取对症治疗方法,但并未取得预期疗效。疫病流行之初,政府并未重视,纽约市卫生局有时也错误估计疫情发展速度,给予了不当防控意见。

    ——摘编自韩家炳、朱仲睿《1916年纽约市脊髓灰质炎大流行的原因、防治及影响》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的公共卫生服务被纳入社会福利事业范畴,由联邦政府的卫生机构负责。地方政府在医疗应急管理制度上的差异、地方保护主义风气等因素塑造了“公共卫生联邦主义”,即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配合联邦政府来解决医疗补助、健康教育、卫生规划等方面的事务,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护本地区利益为由拒绝配合联邦政策。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共卫生从“政府统治”向“多元治理”迈进,政府依靠市场机制,利用多元主体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但依赖市场制度的弊病是,公共卫生资源和服务质量会因社会的贫富差距出现分化。同时,美国种族主义根深蒂固,有色人种难以享受与白人等同的及时治疗、低价消费处方药等卫生服务权利。卫生不公平的“痼疾”使得美国公共卫生治理困难重重。

    ——摘编自王聪悦《美国公共卫生治理:沿革、经验与困境》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16年纽约市脊髓灰质炎大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共卫生治理政策的变化。
  • 18、【区域发展与新中国建设】

    材料一   1953年国家为把武汉建设成冶金、机械制造为中心的工业城市,将苏联援建的156项工业重点项目中的3项安排在武汉,即武汉钢铁公司、武汉重型机床厂和青山热电厂一期工程。

    1953年11-12月,中共湖北省委农村工作部根据中央有关决议,召开农业生产合作化会议。1956年11月,湖北省全省即建成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42000个,入社农户545万户,占全省总农户的97%以上。

    1954年3-7月,湖北省基层普选了省人民代表。在此基础上,8月9-15日,湖北省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武昌召开。

    1955年12月,湖北省已有113户私营工厂实行公私合营,大批私营工厂也纳入其他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材料二   1949年10月-1950年1月,为培养和改善湖北教育干部和中等学校师资,以适应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的需要,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筹建湖北省教育学院。学院设高级班,招收大专毕业生或任中学教员3年以上者,修业8个月毕业;设教育、社会教育、艺术、体育4个专修科,学制2年。

    1950年11月-1952年5月,湖北军民积极参加抗美援朝运动,组织省抗美援朝分会,领导全省抗美援朝运动,号召全省广大青年参军。全省人民积极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全省捐款总额可购战斗机60架。

    1953年5月,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成立并播音。此后,全省省辖市先后建立人民广播电台,部分县和县级市亦相继建台;还建有中波转播台,调频发射台、转播台;至80年代,全省广播人口覆盖率达77%。

    ——摘编自《湖北省志大事记》

    (1)、阅读材料一、说明它对研究新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价值。
    (2)、建国以来,湖北在军事、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请简要说明这些成就的历史意义。
  • 19、【边疆治理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材料一   秦统一六国后,继续采用春秋战国时期的移民实边措施。一方面采取“徙谪,实之初县”的措施,罪人被谪往边疆戍守或劳役,起到保卫和开发“初县”的作用,可以解决边疆的用人之需。这些戍守在黄河边上以及岭南各地的兵士,同当地百姓杂居,进行垦殖事业。另一方面还通过赐爵和免役等优惠政策,招募一些人迁往边地进行实边。被募的人群由政府提供生产生活用具,并将他们编入户籍,统一管理,教其战事,形成了紧密的基层组织,成为富有战斗力的团体。汉武帝时期,除了大规模的募民实边外,还在新开辟的西北边疆地区实行军卒屯田,屯田集中于河西走廊及西域的丝绸之路沿线,用以保护商路、供给往来,还是汉朝管控西域诸国的重要战略支撑。参与屯田的主要是军人,组织程度高,战斗力更强;边地官府无须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和训练,只需供给衣食月俸。

    ——摘编自张冠梓《从多元到混一:中国古代实边的演进》

    材料二   中国古代边疆治理表(部分)

    朝代

    措施

    唐朝

    唐太宗时期首创以都护府下辖羁縻府州管理边疆民族的方式;唐朝还制定了由鸿胪寺主导的“藩臣之礼”“舅甥之礼”和“敌国礼”构成的对藩属进行管理的礼仪制度,同时册封与和亲政策则是唐朝针对边疆势力强大的政权,而军事讨伐则是唐朝维持对边疆有效治理最后采取的手段。

    元朝

    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通过行省的设置实现行政管理制度的统一是元朝的一大贡献,而将唐朝曾经设置羁縻府州的区域也纳入其中,并“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清朝

    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清朝先后推出了《大清律例》《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番例条款》《回疆则例》《西宁青海番夷成例》《酌定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条》《钦定西藏章程》等等诸多法律制度。

    ——摘编自李大龙《试论历代王朝治边政策的继承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移民实边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从表中任选一个时期,概括这一时期边疆治理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说明。
  • 20、如图反映了1965年和1995年世界贸易中国家或地区所占份额变化。这一变化表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 B、关贸总协定推动国际贸易发展 C、亚洲经济地位的提高 D、世界贸易多中心格局初步形成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