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重点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翰林学校2017年秋季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九台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青岛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调研试卷
- 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1、礼仪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视国家礼仪,政府对各种礼仪的内容都有统一要求,抑制了仪法多元各行其是的现象,《史记》记载西汉初年朝廷上“群臣饮酒争功”,刘邦命叔孙通制订了朝拜礼仪,后来进行岁首大典时,“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敬酒)”,刘邦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在中国影响下,古代东亚地区事实上也形成了一个“礼文化圈”。
——摘编自胡新生《礼制的特性与中国文化的礼制印记》等
材料二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等国要求按条约规定及国际惯例,派使节觐见清帝呈递国书,但此后十几年清廷一直阻止使节觐见。1873年,外国驻华公使向清廷发出照会,要求觐见同治帝。随后围绕礼仪问题几经交涉,最终商定公使以鞠躬礼觐见。以下是描述觐见的两则笔记:
(1)、依据材料一,概述中国古代国家礼仪的作用。(2)、材料二两则笔记记述的场景是否可信?请说明理由。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讲史小说的特点是以记叙历史故事、描写历史人物为主要内容,往往以前代正史、野史、民间故事传说为素材进行艺术加工而成,讲史小说比起史书来有更多发挥,且能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作,抒发对现实的情感和理想。
——摘编自朱维铮《走出中世纪》、
材料二
《三国演义》相关回目
涉及历史事件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赤壁之战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关羽兵败被杀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曹操去世
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魏蜀吴建立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材料三 关羽本为三国时期蜀汉的武将。进入宋代以后,他不仅受到国家祭祀,宋徽宗还赐以“义勇武安王”的神号,作为保佑宋代军事行动的武神崇拜。关羽的故乡解州(今山西运城)是重要的盐产地,元明清时期来此的商人都会拜访关帝庙以祈求旅途安全、生意兴隆。在元代杂剧《关云长大破蚩尤》中,关羽被塑造为山西盐商的守护神。明朝万历年间发生蒙古王公和西南土司的叛乱,平叛期间皇帝敕封关羽为“关圣帝君”。清朝乾隆帝对《三国志》中关羽“壮(勇猛)缪(名实不符)侯”的谥号不满,下令“关帝之谥,改为忠义”,在全国遍立关帝庙。
——摘编自田海《关羽:由凡入神的历史与想象》等
(1)、提取材料二中信息对材料一中讲史小说的特点加以说明。(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关羽崇拜”逐步扩大的历史原因。 -
3、冷战期间出现了两次美苏对话高潮。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美苏首脑多次互访,签署了《限制地下试验核武器条约》等文件。到80年代,双方首脑、外长、 军方定期会晤,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商定北约和华约削减在欧洲的常规武器,苏联撤出阿富汗,相较于前者,第二次对话高潮的成果是( )
①美苏双方形成均势地位 ②裁军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③形成了多层次对话机制 ④两国关系整体上走向缓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有当代学者评价19世纪末的世界“与今天我们这个时代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可以支持该观点的史事有( )A、科技进步推动全球化进程 B、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全球治理机制的形成
-
5、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提出,允许保留君主制,但君主制要符合他们的要求
英国资产阶级主张自由放任
B
《独立宣言》称“除非那些人民情愿放弃自己在立法机 关中的代表权,但这种权利对他们有无法估量的价值,而且只有暴君才畏惧这种权利”
美国倡导议会为中心的政治体制
C
普鲁士打败拿破仑后,收复莱茵地区,但当地居民仍坚持实施《法国民法典》而不接受普鲁士的民法典
德意志民族统一进程开启
D
巴黎公社规定,所有公职人员都由普选产生,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
凸显了无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A、A B、B C、C D、D -
6、呼罗珊大道(见下图)是指8-10世纪从巴格达去往阿拉伯帝国东部大呼罗珊省的道路,沿线的撒马尔罕建立了帝国第一家造纸厂,“撒马尔罕纸”后来成为西亚和欧洲对汉式绵纸的称呼,木鹿鲁泽等地还出土了长沙窑瓷器。呼罗珊大道的繁荣反映了( )
①新的希腊文化中心形成 ②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③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 ④阿拉伯帝国在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涉及盗窃、抢掠、高利贷、财产纠纷的条款最多,对债务奴隶 和土地租佃也有不少规定,法典提及十项手工业,多与建筑、武器制造有关。该材料可以佐证此时的古巴比伦王国( )
①社会分化 ②城市衰落 ③社会稳定 ④工商业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8、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现代化”内涵的阐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时间
对“现代化”内涵的阐释
1964年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1979年
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日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2022年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A、上述的阐释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B、该理论推动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C、“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反映三线建设的成果 D、改革开放推动了“现代化”的内涵不断丰富 -
9、1952年创作的歌曲《我们要和时间赛跑》唱道:“火车在飞奔,车轮在歌唱,装载着木 材和食粮,运来了地下的矿藏,多装快跑快跑多装,把原料送到工厂,把机器带给农庄,我们的力量移山倒海,劳动的热情无比高涨。”这首歌曲( )A、吹响了全国土地改革的号角 B、彰显了拼搏奋斗的时代精神 C、掀起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浪潮 D、凸显“一五”计划的重大成就
-
10、1939年10月10日,毛泽东起草了《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的决定,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这三大政治口号( )A、推动国共两党团结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C、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 D、指导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
11、1914年北洋政府举行了首届县知事试验,考试内容有论文《管仲治齐、孔明治蜀、王 猛治秦异同得失论》、国际条约的理解、地方行政、断案的策问等,共录取619人(多为前清官员),另有保荐免试120人。该县知事试验( )
①有利于保持地方行政的稳定 ②杜绝地方吏治腐败现象
③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 ④一定程度体现了时代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2、下图是元代刻本《百家姓》的首页,为方便汉族人学习八思巴字而编撰。其中左侧是八思巴字与汉字的对照,右侧是汉文序言。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
①八思巴字是由汉字改制而形成 ②体现了元朝对汉族士人的吸纳
③是民族间文化交流的典型例证 ④反映了理学成为科举考试内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军市,下表是典籍中对军市的相关记述。军市的出现( )
典籍
内容
《战国策·齐策》
士闻战,则输私财而富军市
《商君书》
令军市无得私输粮者,则奸谋无所于伏(藏)
《史记》
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收入)皆自用飨(奖赏)士
A、体现了“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 B、反映了政府对商业直接管理 C、适应了战争需要,遍及边疆地区 D、是导致诸侯割据的主要因素 -
14、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某地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城址,以及七百多座墓葬所组成的墓葬群(见下表)。此考古发现( )
规模
比重
随葬品
墓主人
大型墓
1.3%
一、二百件,包括彩绘陶器、玉器、整猪骨架等,其
中一座墓有鼍鼓(鳄鱼皮制)、雕刻石磬等礼器
均为男性
中型墓
11.4%
几十件,包括彩绘陶器、猪下颈骨等
多为男性
小型墓
87.3%
0~3件
A、是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 B、印证了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出现 C、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的特征 D、反映了礼乐制度的成熟和发达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自传的演变 (部分)
两汉
仅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班固《汉书·叙传》、王充《论衡·自纪》数篇。附属于史著或学术著作,旨在叙述著书原委, 附带讲述作者家世、个人经历和思想等。
魏晋南北朝
三教并行,思想多元, 自传开始以独立的文体形式出现。江淹《自序》自叙生平、仕宦经历, 认为自己是“天竺缘果”“老氏清净”之人。庾信的《哀江南赋》采用骈体文,概述了自己由南至北的经历。
唐
宰相“监修国史”制度确立,国家严禁私撰史传, 但作自传不在禁内。陆羽《陆文学自传》第一次自觉以自传命名, 自传作者主要是文人。
明中后期
随着阳明心学激发的个性解放思潮的兴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自传大量涌现。剧作家还把自传写作延伸到了戏曲剧本。张瑀《还金记》中, 作者作为主角登场,全剧主要写其亲身经历。
清末民初
社会新陈代谢加快, 自传传主身份显著扩大。既有文人墨客的自传创作, 如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写作的《我史》, 也有军人、医家、画家、商人参与其中,如徽商詹鸣铎叙述本人及父兄商业经营情况的《我之小史》。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白话文成为自传写作的主流。为扩充销路, 杂志、出版社热衷于刊登、出版自传。男性自传侧重以亲历者身份描写抗战的宏大历史, 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女性自传大多仍以争取男女平等、个性独立、婚姻自由为旨归。
——摘编自骆兵、徐彩云《略论古代自传写作的历史进程与特点》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2—1826年, 英国对拉丁美洲各国发放了10次贷款, 共2100万英镑。1824年,在阿根廷首都居住的英国商人已达3000人,约有100家英国商行在西属拉丁美洲开业,英国还迫使一些拉美国家签订有利于英国商人的条约。而就在前一年,美国宣布“不介入欧洲事务,欧洲也不能干涉美洲”。1824 年,哥伦比亚和墨西哥决定解放古巴,美国国务卿克莱声称古巴“在西班牙以外的任何大国的统治下,尤其在英国的统治下,美国有正当理由感到严重的不安。”1846 年,美国迫使哥伦比亚政府签订条约,获得自由通过地峡的权利,并取得了地峡铁路和运河的修建权。
——摘编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近代史》(下卷)等
材料二 2011年12月,拉美和加勒比地区33国举行会议,宣布正式成立拉共体。2014年7月 17 日,习近平在巴西利亚举行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上,发表了《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的讲话,提议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他指出, “中拉经济互补性强,发展战略相互契合”,中方“倡议双方共同构建‘1+3+6’合作新框架”。2018 年,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一带一路”特别声明》,正式确认拉美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到2020年春,已有19 个拉美国家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摘编自周冲、周东阳《“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拉美国家贸易潜力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加强争夺拉丁美洲的背景及给拉美带来的危害。(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与拉丁美洲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条件。(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拉丁美洲在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对外派遣使节的主要国家有高丽和交趾。因地缘关系,宋朝在较长时期内都希望与高丽保持良好关系以牵制辽、金。自建隆三年(962)至隆兴二年 (1164)年,宋朝共遣使往高丽30次,其中册封使七次,祭奠或吊慰使两次。派往交趾的使节,也主要是册封使、祭奠使,如天圣六年(1028)李公蕴卒,宋遣王惟正“为祭奠使,又为赐官告使。除德政(李公蕴之子)为检校太尉、静海军节度使、安南都护、交趾郡王”。对于东南亚、中亚等地,也偶尔遣使,如雍熙四年(987)宋太宗遣内侍八人携金帛“分四纲往海南诸番国,勾招进奉,博买香药、犀牙、真珠、龙脑,每纲赍空名诏书三道,于所至处赐之”。
——摘编自吴晓萍《宋代外交制度研究》
材料二 1793年7月,马戛尔尼率使团到达大沽。其后,迎接官员多次向马戛尔尼提出演习叩头礼的要求,得到的回复是:“本特使准备在下述条件下这样做:贵国皇帝钦派一位同本使地位身份相同的大员穿着朝服,在英王陛下御像前行本使在贵国皇帝面前所行的同样礼节。”9月8日使团进入热河后被告知: “谒见皇帝必须行属国使臣礼节。”9月11日,和坤与马戛尔尼就觐见礼节进行了最后一次磋商,乾隆帝终于同意了英使以觐见英王礼节(单腿下跪)见中国皇帝。尽管冲突在形式上得到解决,乾隆帝仍十分不快,他严令相关官员:“伊等如妄有干请,即当辞言义正,严加驳斥。”
——摘编自刘凤云《谈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礼节冲突》
材料三 在经历数年西方列强单方面派遣公使常驻北京的尴尬局面后,总理衙门于1867年开始组建由美国公使蒲安臣带队的外交使团,并于次年2月出发,先后访问了英、法、美等11国。1870年天津教案发生后,清政府派崇厚赴法国道歉,这是中国大员第一次出使欧洲。1877年,清廷根据《烟台条约》规定,派郭嵩焘前往英国为马嘉理案道歉,之后即常驻英国并开设公使馆,接着又相继在美、法、德、 日、俄等国开设使馆,派驻使臣。此外, 清廷还主动在马尼拉、槟榔屿、悉尼以及纽约、檀香山、横滨等华人居住地,相继设置了领事馆。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外交使节派遣制度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双方在礼节上各执一端的主要意图及其后果。(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设立驻外使领馆的历史背景。 -
18、1988 年,美国修订《综合贸易及竞争法》,专门设定了“特殊301 条款”,该条款要求美国贸易代表署每年确定那些拒绝保护知识产权的国家名单,以及那些拒绝给予依赖知识产权保护的美国生产商提供市场进入机会的国家的名单,从而对这些国家进行贸易报复。这表明( )A、国际贸易以高科技产品为主 B、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C、国家间的竞争呈现出新趋势 D、知识产权阻碍科技文化交流
-
19、下表为1928—1932年苏联重工业的固定投资情况。这说明当时的苏联( )
时间
重工业的固定投资(百万卢布)
1928年
1444
1929年
2127
1930年
3425
1931年
6513
1932年
9080
A、基本实现重工业的工业化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凸显 -
20、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心如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反映出卢梭( )A、深刻分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 B、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C、理性思考了人民和政府的契约关系 D、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分权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