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秦律中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到七月而纵之。”汉简《二年律令》中规定:“恒以秋七月除阡陌之大草,九月大除道口阪险,十月为桥,修陂堤,利津梁。”据此可知秦汉时期(       )
    A、国家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 B、已经出现生态保护的理念 C、法律观念逐渐趋于理性化 D、立法保障农业经济的发展
  • 2、侯、伯、子、男等爵位普遍见于商代甲骨卜辞中。其中,侯国最多,其次为伯,所谓“诸侯”“多伯”就成为众多邦国的统称,子、男之属,为畿内的“多子族”。据此可知商代(       )
    A、依靠血缘关系确定分封序列 B、国家组织形式日趋完善 C、对畿外之地控制力逐步增强 D、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
  •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内战期间,联邦政府为了支持代价高吊的战争,提高了关税税率。1862年和1864年,国会先后两次提高关税税卑,彻底扭转了自19世纪30年代开始的关税税率下降趋势。1861年时美国的关税免除条目上列有182种商品,到1862年下降到99种,而到战争结束时,除了国内制造业所必需的原材料之外,几乎所有商品都被征收关税。南北战争的最后一年,关税税率被升至平均47%,海关收入则从1861年的3960万英元上升至1864年的1.023亿美元。这两次关税税率上调虽然很大程度上源于战争的资金需要,但在恢复和平后,保护和促进美国制造业发展的意识形态开始在政府内外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各种临时性的国内税收被迅速取消,但关税税率不仅没有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反而继续攀高,保护主义政策逐渐被制度化。

    ——摘编自贾根良《美国学派与美国19世纪内需主导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材料二   如表为1870—1897年美国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税率统计表。

    年份

    进口商品的平均关机税率

    1870一1872

    44.2%

    1873-1883

    42.3%

    1884-1890

    45.3%

    1891-1894

    48.9%

    1895-1897

    42.6%

    ——贾根良《美国学派与美国19世纪内需主导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关税政策调整所体现出的政策倾向,并对其成因作出合理的解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美国关税政策产生的影响。
  • 4、【中外关联,清末财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字中的历史

    表1   清代后期财政收入结构情况(单位:万两)

    年份

    田赋

    盐税

    关税厘金

    杂税项收入

    总计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6.40

    499

    11.62

    470

    10.98

    4250

    1891

    2367

    26.39

    717

    8

    3711

    41.08

    8968

    1903

    3546

    33.80

    1250

    11.91

    5340

    50.90

    356

    3.39

    10492

    ——据《清史稿》《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清代续文献通考》等

    表2   1911年全国财政支出结构统计(单位:万两)

    项目

    数额

    比重(%)

    项目

    数额

    比重(%)

    行政

    2563

    8.5

    实业

    573

    1.91

    司法

    683

    2.27

    交通

    4891

    16.3

    民政

    2025

    6.74

    官业

    795

    2.64

    财政

    1853

    6.16

    工程

    26

    0.86

    海关

    583

    1.94

    交涉

    345

    1.15

    常关

    148

    0.49

    军事

    8437

    28.1

    典礼

    75

    0.25

    防费

    124

    0.41

    教育

    1339

    4.45

    赔款欠款

    5117

    17.0

    ——王树槐《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江苏省(1860—1916)》

    表3   晚清外债用途分类(单位:万两)

    外债用途

    举借笔数

    举借数额

    所占比例(%)

    赔款借款或赔款转化为外债

    6

    79388

    61

    各种实业借款

    85

    37456

    29

    塞防与抵御外侮借款

    23

    7950

    6

    行政经费借款

    59

    4099

    3

    镇压国内起义与革命外债

    35

    1695

    1

    ——许毅、金普森、隆舞华等《清代外侦史论》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材料中的晚清是怎样的时代?

  • 5、如图为英国画家迈克尔·卡明斯创作于1962的漫画《比骆驼穿针还难》,画中的骆驼脸者为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拿剪刀者为美国总统肯尼迪,针眼上方脸者为法国总统戴高乐,针眼下方脸者为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作者意在表明(     )

    A、欧共体难以阻止英国欧洲领先地位 B、美国成为欧洲发展的主要障碍 C、欧洲国家普遍反对英国加入欧共体 D、法德试图通过欧共体对抗美国
  • 6、1928年,苏联春播作物99%由人力和畜力完成。该年作物亩平均粮食产量为52.9普特,人均粮食占有量为30.6普特,均低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五年的平均数。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     )
    A、缺乏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基础 B、新经济政策取得的成效有限 C、农业集体化进展速度十分缓慢 D、小农经济仍是主要经济形式
  • 7、19世纪末,英国已婚妇女获得一定财产权,男子仍保留相当大的支配权。1926;年,英国议会制定《新财产法》,规定妇女取得与男子同样的财产权。1935年《司法改革法》规定,已婚妇女与未婚妇女都可以立遗嘱处置自己的财产。英国女性经济地位的变化表明(     )
    A、战争提升了女性社会地位 B、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共生 C、女性逐渐成为家庭的主导 D、社会成员平权地位已形成
  • 8、宗教改革后,英国国王通过议会法令,将主教的职能限制在宗教领域,免除其司法豁免权,规定国王拥有国王法庭和宗教法庭的最高裁决权。同时,主教对世俗事务的参与度也降低,开始专职宗教事务。英国通过这一改革(     )
    A、促成了民族国家的建立 B、建构了有限君主的体制 C、削弱了宗教的社会地位 D、提升了国王的政治地位
  • 9、据统计,到14世纪末欧洲已有65所大学,课程设置除哲学、神学外,还有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医学等。几乎与此同时,西欧各国的图书馆事业也应运而生。这一发展(     )
    A、打破了教会的文化垄断 B、削弱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C、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 D、推动了世俗文化的普及
  • 10、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主要目的是 (     )
    A、实行合作化 B、完成土地改革 C、稳定市场物价 D、发展农业生产
  • 1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怀着“救亡图存”的使命感,希望在西方找到一种能化解中国苦难的灵丹。但巴黎和会浇了他们一盆凉水。材料中“灵丹”的内涵是指(     )
    A、君主立宪制 B、三民主义 C、民主与科学 D、马克思主义
  • 12、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表(部分),由如表可知唐朝(     )

    时期

    民族/地区

    方式

    具体情况

    唐太宗

    东突厥

    战争

    东突厥汗国灭亡

    吐蕃

    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

    西域

    设置机构

    设安西都护府

    唐玄宗

    回纥

    册封

    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粟末靺鞨

    册封

    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A、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开发 B、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 C、发展民族关系具有灵活性 D、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
  • 13、下图呈现的是西晋至北宋出身寒门子弟入朝为官的比例。这反映了(     )

       

    A、统治基础的扩大 B、崇尚教育的思想 C、儒家思想是主流 D、重文抑武之风气
  • 14、723年,唐玄宗将政事堂改名为“中书门下”,并设置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作为其具体的行政机构,这实际上就是将尚书省管辖的六部迁移到了政事堂。这一调整(     )
    A、推动了相权再次集中 B、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 C、造成了官员冗余现象 D、导致了六部职能丧失
  • 15、相比前代,周代宗教的发展变化体现在“神”或“上帝”角色的转变方面,即由原来氏族部落专属神祇变为天下所有部落的神祇;在继承“君权神授,天命所归”的前提下提出了两个新的命题:其一是“天命靡常”、其二是获得天命的依据在于“德”。周代的这些做法(     )
    A、使神权与王权分离 B、旨在维护天下共主合法性 C、体现家国一体理念 D、发扬了儒家为政以德思想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历史上的信息革命

    时代

    近似时期

    信息运动的方式

    农耕时代

    自大约公元前3000年

    自大约公元前2000年(夏朝)

    农耕文明时代(战国以后)

    自公元8世纪以来(唐朝)

    书写,固定信息的方式

    字母书写

    政府资助的或者军事的通讯系统

    木版印刷

    现代

    大约公元16世纪

    大约18世纪和19世纪

    自19世纪30年代

    自19世纪80年代后期

    20世纪

    20世纪晚期

    全球世界体系;世界交通和运输体系

    印刷用于大众交流:报纸、邮政服务

    电报

    电话

    电子化大众媒体:无线电、电影、电视

    因特网、即时全球信息交流

    ——改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时间地图——大历史导论》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过设立机构来维持各国货币间的平价值,同时允许各国独立追求国内经济目标并在必要时对平价准则进行调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旨在纠正战时金币汇兑标准中的常见问题,如竞争性贬值、贸易保护主义、通货紧缩、高失业率等,并为各国提供一种介于更大汇率灵活性和回归金本位之间的妥协机制。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持续面对宏观调控、汇率可信度和充足流动性所导致的问题。在这一不完善的体系中,美元迅速成为主要国际储备和支付手段。

    ——迈克尔·波尔多《美联储货币政策与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二   纵观中国与国际金融体系互动的历程可以发现,中国从建国初期的国际金融体系游离者和挑战者,逐渐转变为国际金融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中国通过与国际金融体系的合作,获得了经济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国际金融体系由于有了中国的积极参与而变得更具代表性。

    ——陆演炜《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动力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重建国际金融体系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与国际金融体系关系的演变及其原因。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的新气象

    《新青年》(月刊)

    新潮社

    全国教育联合会要求政府正式提倡白话文

    《每周评论》(周刊)

    国民社

    教育部训令国文教学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新潮》(月刊)

    平民演讲团

    教育部下令废除所有文言文教科书

    《国民》(月刊)

    少年中国学会

    1918—1919年制定了汉语“注音符号”

    《少年中国》(月刊)

    工读互助团

    1920--1921年白话文被公认为“国语”

    ——改编自(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

    材料二共产党的成功依靠党的积极分子的一致性,他们一定要在理智上深深相信党的路线的智瑟。路线的正确性一定要用理论原则和实际行动来证明。这件事的完成是逐渐创造了一套在西方通常称为“毛主义”的概念,在中国则比较谦虚称为“毛泽东思想”。它代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就是把它的普遍原则用之于中国的特定情况。

    ——摘编自[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阅读材料二,归纳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呈现的“新气象”,并结合所学,简析这些“新气象”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20—40年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具体表现。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先后对楼兰、大宛进行了征讨,皆以胜利告终。在征伐大宛之后,“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汉宣帝时期,西域都护设立。西域都护是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主要人员均由中央任免。西域的一切事务均由都护去处理,包括屯田、西域诸国国内的事务,而且西域都护府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在西域的权限已经超过了国内的一般地方行政,似乎拥有与诸侯相等的权力,其权力最大的表现就是行使中央对于西域诸国的任命、册封与奖惩。

    ——摘编自张《“天下”与“统一”:汉与西域关系的再认识》

    材料二   高昌与西突厥结成军事联盟,在贞观九年、十年,大举攻掠丝路上的商队和贡使。唐朝于贞观十四年灭高昌后,首先在高昌故地设立西昌州,旋改为西州,西昌州属于羁縻州,而西州作为地方正州,与中原其他正州一样推行州县制。不久,唐朝又在西州置安西都护府,派兵镇守;并将乡里制、均田制、赋役制等措施迅速推行至西州。

    ——摘编自董永强《平高昌前后的争论与唐初西域政策的转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和唐朝在经营西域政策措施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唐两代经营西域的相同意义。
  • 20、经考古发现,古代埃及在属于涅伽达文化I期(约公元前4000一前3500年)与涅伽达文化II期(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时期之交的一个墓中发现了一个画着象征王衔符号的荷鲁斯神鹰的形象,还发现了城墙模型。据此可推知,当时(     )
    A、国家官僚机构的成熟 B、神庙经济居主导地位 C、社会存在不安定因素 D、君主专制政体已形成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