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关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林冠层的郁闭度越大,地面得到的阳光越多 B、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 C、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D、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
2、下列关于图中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时,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较快 B、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C、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D、在t1时控制有害生物最有效
-
3、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 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
-
4、散居型蝗虫并不会对农作物造成大的危害,研究表明,散居型蝗虫密度增大时,体内会释放大量“集群信息素”,在蝗虫的触角上存在有感知该种信息素的嗅觉受体,从而使蝗虫由散居转化为群居,这项研究使绿色防控成为可能。据此研究,请提出有关蝗灾防治方法的设想。
-
5、自2002年起, 人们在某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生态修复之前,某区域中分布着部分农田,退耕还湿前后,该区域中田鼠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图中的数值M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什么?推测数值N较小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
6、如图是某自然区域中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分析以下问题:(1)、0~t2 , 甲、乙两种群的数量均呈“S”形曲线增长吗?其理由是。(2)、t1时刻,甲、乙两种群的死亡率相同吗?其理由是。
-
7、酿酒和做面包都需要酵母菌,当酵母菌数量为时,最适宜分离获得菌种;K值之后,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
-
8、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
9、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
10、种群的“S”形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
11、增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可提高环境容纳量。
-
12、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
(答出3点即可)。
(2)、已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 , 样方面积为m , 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 , 则该区域的种群数量为。(3)、与标记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答出2点即可)。 -
13、调查1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为整数)( )A、66只/公顷 B、77只/公顷 C、83只/公顷 D、88只/公顷
-
14、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50
50
28
22
重捕
50
10
32
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田中小麦的种群密度 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
15、下列对种群特征的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迁入率、迁出率 B、种群数量在不断增长的过程中,没有死亡率才能导致其数量增长 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结构 D、任何种群中雄性和雌性的数量比例均为1∶1
-
16、麻雀是中国最常见、分布最广的鸟类,属于留鸟,不进行季节性迁徙。某地区的麻雀有家麻雀、树麻雀、黑顶麻雀、山麻雀等不同物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所有的麻雀属于一个种群 B、利用标记重捕法可精确计算出家麻雀的种群密度 C、季节变化不影响黑顶麻雀的种群密度 D、山麻雀在觅食区集群分布不是种群的数量特征
-
17、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1)、这个种群中鼠的种群密度大约是只/公顷。(2)、若捕捉后该鼠不易再被捕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会(填“偏高”或“偏低”),理由是什么?。
-
18、在荒原变林海的过程中,林场建设者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以降低害虫的出生率,其原理是。
-
19、下图是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据图分析下列问题:(1)、图中①~⑤分别代表的种群特征是(2)、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3)、某生物学家对某地的蝗虫种群进行研究后大胆预测:不久后蝗灾会更加严重。他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最可能是。
-
20、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