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夏季儿童溺水会暂时停止呼吸,抢救的主要措施是进行人工呼吸,采用较多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吹气的频率应与人体正常的呼吸频率一致 B、给患者吹入的气体含有部分氧气,氧气可随着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C、给患者吹入的气体中含有部分CO2 , 可刺激下丘脑中的呼吸中枢 D、人工呼吸导致肺重新收缩和舒张,该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
2、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慢,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内分泌腺分泌的某些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寒冷刺激下,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信息分子参与,且信息分子与相应受体结合
-
3、 下列有关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B、激素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化合物,微量而高效 C、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质可参与人体的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
4、 人体通过多种调节机制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下,参与体温调节的传出神经中既有躯体运动神经,也有内脏运动神经 B、寒冷环境下,肾上腺皮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使代谢活动增强,产热增加 C、炎热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增多,从而增加散热 D、炎热环境下,若呼吸运动频率和幅度增加过高且持续过久,可导致内环境pH下降
-
5、 奋战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是最美逆行者。因长时间穿防护服工作,他们汗流浃背,饮水受限,尿量减少。下列关于尿液生成及排放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的重吸收 B、医护人员紧张工作后大量饮用清水有利于快速恢复水—盐平衡 C、医护人员工作时高度紧张,排尿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抑制,排尿减少 D、医护人员工作时汗流浃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水的重吸收增加
-
6、 胡辣汤是河南的特色美食,由多种天然中草药按比例配制的汤料,用骨头汤作底料,再加入胡椒和辣椒熬制,汤味浓郁、汤色靓丽、汤汁黏稠、香辣可口,每天早晨喝上一碗,无不酣畅淋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胡辣汤中的水、脂肪、蛋白质等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 B、早餐饱食后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均会下降 C、越喝热汤感觉越辣可能是因为热和辣激活了相同的受体 D、喝胡辣汤时出汗与剧烈运动时出汗的原理相同
-
7、 某同学从温暖的教室里走到寒冷的室外,机体经过一系列调节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在此状态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皮肤血管收缩,在室外的散热速率大于室内 B、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C、细胞内ATP的分解速率大于合成速率 D、机体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和肝脏产热
-
8、研究表明:在寒冷环境中,大鼠(一种恒温动物)体温调节中枢的细胞膜上TRPA1通道蛋白(一种冷敏感通道蛋白)参与了体温调节。请利用下列材料设计实验加以证明,补充完善实验思路。
实验材料:生理状况一致的健康大鼠(若干)、生理盐水以及用生理盐水配制的TRPA1通道蛋白特异性阻断剂等。
-
9、下丘脑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中的重要器官。下图表示不同刺激引起下丘脑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过程。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除会影响甲状腺的分泌外,还会影响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请据图分析原因。
-
10、呕吐和腹泻导致患者尿量减少,分析其原因。
-
11、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冲冷水澡。从体温调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
12、大量出汗时,垂体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
13、高原性肺水肿患者体温维持在38 ℃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
14、下丘脑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
15、炎热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增多,从而增加散热。
-
16、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的重吸收。
-
17、人在遇到危险等紧急情况下会出现心率加速、呼吸频率加快、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的现象,这与肾上腺髓质在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下分泌的肾上腺素的作用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液调节有时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C、在紧急情况下,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紧急因素消除后,心率不会马上恢复正常水平,说明体液调节持续时间较长
-
18、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调节、调节、调节,其中作用最迅速、准确的是(填图中序号)。(2)、图中涉及的信号分子有和。(3)、图中②体现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为。
-
19、 小鼠睾丸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发挥调节作用,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有(答出4点即可)。
-
20、正常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肝脏生糖和胰岛素敏感性都达到高峰,伴随胰岛素水平的波动,维持机体全天血糖动态平衡,约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黎明现象”(黎明时处于高血糖水平,其余时间血糖平稳),是糖尿病治疗的难点。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主要通过分解为葡萄糖,进而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2)、如图所示,觉醒后人体摄食使血糖浓度上升,葡萄糖经GLUT2以方式进入细胞,氧化生成ATP,ATP/ADP比率的上升使ATP敏感钾通道关闭,细胞内K+浓度增加,细胞膜内侧膜电位的变化为 , 引起钙通道打开,
Ca2+内流,促进胰岛素以方式释放。
(3)、胰岛素通过促进、促进糖原合成与抑制糖原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等发挥降血糖作用,胰岛细胞分泌的能升高血糖,共同参与维持血糖动态平衡。(4)、2型糖尿病患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原因可能有:(填序号)①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 ②胰岛素分泌障碍 ③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 ④胰岛B细胞损伤 ⑤存在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5)、人体昼夜节律源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区,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来调控外周节律。研究发现SCN区REVERB基因节律性表达下降,机体在觉醒时糖代谢异常,表明“黎明现象”与生物钟紊乱相关。由此推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不敏感状态具有的特点,而可能成为糖尿病治疗研究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