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根据新冠病毒致病机制及人体免疫反应特征研制新冠疫苗,广泛接种疫苗可以快速建立免疫屏障,阻击病毒扩散。图1为新冠病毒入侵细胞后的增殖示意图,图2为人体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一般规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图1中,新冠病毒通过S蛋白与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侵入细胞释放出病毒的(+)RNA,在宿主细胞中经合成病毒的RNA聚合酶。
    (2)、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病毒利用宿主细胞中的原料,按照原则合成(-)RNA。随后大量合成新的(+)RNA。再以这些RNA为模板,分别在大量合成病毒的N蛋白和S、M、E蛋白。
    (3)、制备病毒灭活疫苗时,先大量培养表达的细胞,再接入新冠病毒扩大培养,灭活处理后制备疫苗。细胞培养时需通入CO2 , 其作用是
    (4)、制备S蛋白的mRNA疫苗时,体外制备的mRNA常用脂质分子包裹后才用于接种。原因一是人体血液和组织中广泛存在 , 极易将裸露的mRNA水解,二是外源mRNA分子不易进入人体细胞产生抗原。
    (5)、第一次接种疫苗后,人体内识别到S蛋白的B细胞,经过增殖和分化,形成的细胞可合成并分泌特异性识别的IgM和IgG抗体(见图2),形成的细胞等再次接触到S蛋白时,发挥免疫保护作用。

    图2

    (6)、有些疫苗需要进行第二次接种,据图2分析进行二次接种的意义是
  • 2、T细胞包括辅助性T细胞(Th细胞)与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两种细胞参与的部分免疫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吞噬细胞可将病原体杀死并暴露抗原 B、抗原能激活Th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 C、图中的Tc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D、图中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均依赖膜的紧密接触
  • 3、下图曲线表示新冠病毒感染后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的多种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一种浆细胞产生多种抗体 B、因免疫过程产生记忆细胞的作用,所以无需每年再进行预防接种 C、核酸检测阳性且IgG抗体检测阳性表明检测对象近期感染了新冠病毒 D、核酸检测的特异性强于抗原—抗体检测的特异性,两种检测原理相同
  • 4、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专家建议市民不要用脏手揉眼睛、抠鼻子,这是因为(  )
    A、该行为会导致人体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 B、新冠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该行为会增大感染概率 C、该行为容易使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受损,增大感染概率 D、眼泪、鼻涕中有溶菌酶,该行为会破坏溶菌酶从而增大感染概率
  • 5、人体的免疫有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下列与另外三种免疫方式不同的是(  )
    A、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B、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D、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
  • 6、迄今新型冠状病毒仍在肆虐全球,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和动态清零的防疫总方针。图a表示免疫力正常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病毒及免疫指标的变化趋势。

    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初期,免疫尚未被激活,病毒在其体内快速增殖(曲线①②上升部分)。曲线③④上升趋势一致,表明抗体的产生与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机理是

    此外,T细胞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还参与过程。

    (2)、准确、快速判断个体是否被病毒感染是实现动态清零的前提。目前除了核酸检测还可以使用抗原检测法,因其方便快捷可作为补充检测手段,但抗原检测的敏感性相对较低,据图a分析,抗原检测在时间段内进行才可能得到阳性结果,判断的依据是此阶段
    (3)、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能大幅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图b表示一些志愿受试者完成接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对各种新冠病毒毒株中和作用的情况。据图分析,当前能为个体提供更有效保护作用的疫苗接种措施是
  • 7、T细胞的受体蛋白PD­1(程序死亡蛋白­1)信号途径有调控T细胞的增殖、活化和细胞免疫等功能。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引起的一种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D­L1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 B、PD­L1蛋白可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 C、PD­L1与PD­1的结合增强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 D、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可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
  • 8、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表。

    小鼠分组

    A组

    B组

    C组

    D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填“抗体”或“抗原”)。
    (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
    (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9、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 B、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 C、病毒抗原和细胞因子可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 D、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
  • 10、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后可将抗原吞噬并进行加工处理 B、辅助性T细胞能直接识别病原体 C、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浆细胞可迅速增殖产生大量的抗体 D、在抗原的刺激下,B细胞、记忆B细胞都能增殖分化
  • 11、 下图为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引发的部分免疫反应(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a能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并能摄取、处理、暴露抗原 B、物质甲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作用于细胞c,使其细胞周期变长 C、当流感病毒再次入侵人体时,物质乙能与其特异性结合 D、治愈的新冠感染患者发生⑨时,会发生⑦过程,⑦过程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12、根据最新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S)可以诱导机体发生体液免疫产生相应抗体,为新冠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科学家利用小鼠来验证利用刺突蛋白(S)溶液(可用生理盐水配制)进行体液免疫预防的有效性,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 13、研制诺如病毒疫苗的动物实验阶段,科研人员用疫苗分先后两次(间隔30天)对小鼠接种,检测相应抗体的产生量,结果如图,请分析出现如图的结果最可能的原因。依据该实验结果,你认为该疫苗是否能进入人体实验阶段?请说明理由。

  • 14、据研究,高盐饮食能促进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的一种T细胞数目增多,引起病情加重。T细胞在人体特异性免疫中所起的作用是
  • 15、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 16、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
  • 17、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
  • 18、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新冠感染患者。
  • 19、免疫球蛋白减少可导致肾病综合征患者免疫力低下。
  • 20、 CDT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是HIV攻击的对象。HIV通过性接触、母婴和血液传播。目前暂未研发出HIV的有效疫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IV引起的疾病不属于自身免疫病 B、感染HIV后人体能产生彻底消除病毒的抗体 C、HIV增殖会引起人体CDT细胞数量下降 D、由于免疫功能降低,艾滋病患者更易患癌症
上一页 67 68 69 70 7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