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人类ABO血型由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 IA、IB、i和位于19号染色体上的 H基因决定。H基因合成H物质,IA或IB基因都必须以H物质为前体形成A抗原或B抗原,进而形成A型血或B型血,AB型血两种抗原都有,O型血则两种抗原都无。没有H物质的情况下,无论基因型如何,都表现O型血,称作孟买型。某家族系谱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IA、IB、i和 H、h的遗传遵循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B、复等位基因的存在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C、图中表现为O型血的个体可能的基因型有7种 D、Ⅱ-1和Ⅱ-2再生一个孩子,为B型血的概率为3/8
-
2、火龙果原产于中美洲热带,主要生长在季节性干旱的热带生物群落中,因其果实品质优、经济效率高而在我国广泛种植。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生活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某些植物具有一种光合固定CO2的附加途径。即晚上气孔打开吸收CO2 , 吸收的CO2通过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储存的苹果酸脱羧释放的CO2可用于光合作用。该同学推测:火龙果在干旱环境中存在这种特殊的CO2固定方式。
①为验证上述假设进行实验:取若干正常生长且状态一致的火龙果植株随机分成A、B两组,以pH作为检测指标,请完善下列分组处理。
组别
培养条件
检测结果
A
ⅰ
一段时间后,在夜晚和ⅲ分别测定AB两组植物的ⅳ , 并记录。
B
ⅱ
②请将支持假设的预测结果以柱形图形式呈现。
③讨论:生活在干旱地区的植物白天气孔关闭,防止 , 白天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自苹果酸脱羧和 , 植物的这种变化是的结果。
(2)、为实施精准灌溉,对火龙果的抗旱生理进行研究:设正常供水(CK)、轻度干旱胁迫(LD)、中度干旱胁迫(MD)和重度干旱胁迫(SD)4个处理,测得相关生理指标见下表。SOD、POD、CAT是植物体内的抗氧化酶,可清除干旱产生的活性氧,防止植物细胞受到氧化损伤;MDA是细胞膜脂过氧化的产物,其含量可反映植物遭受逆境伤害的程度。干旱胁迫下火龙果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
处理
超氧化物歧化酶(U/g FW)
SOD
过氧化物酶(U/g FW)
POD
过氧化氢酶(nmol/(min·g)FW)
CAT
丙二醛(nmol/g FW)
MDA
脯氨酸(μg/g FW)
Proline
CK
43.71
209.30
108.90
11.13
15.64
LD
46.12
180.60
122.00
15.06
17.04
MD
54.04
332.60
148.80
17.43
33.33
SD
25.43
63.69
230.00
15.76
17.87
①尽管干旱使火龙果体内的丙二醛含量增加,但其增幅远低于普通植物,据表分析,火龙果抗旱性较强的原因可能是;与CK组相比,干旱条件下各组脯氨酸(Pro)含量都有所增加,推测此过程中脯氨酸的作用是。
②研究表明,火龙果根系的生物量仅占总生物量的极少部分,且随旱情加重,根系总长度、总表面积和总体积逐渐降低,综合上述分析可知,火龙果的抗旱能力强是(根系原因/非根系原因)。
-
3、乙烯与植物花、果的成熟密切相关,阻断乙烯的合成或作用途径,可使农产品的运输和贮藏更为方便。已知乙烯的合成受基因A/a、B/b的调控,A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够催化乙烯的合成,某植物自花授粉,野生型的果实能正常成熟,科研人员用诱变剂处理获得了两株果实不能正常成熟的突变体(甲、乙)。现将甲、乙分别与野生型植株杂交,F1自交得F2 , 统计子代果实的成熟情况,结果如下。
实验
杂交组合
F1表型
F2表型及比例
①
野生型×甲
不成熟
不成熟:成熟=13:3
②
野生型×乙
不成熟
不成熟:成熟=3:1
(1)、经检测突变体甲因不能合成乙烯导致果实不能正常成熟,则实验①中,F2成熟个体的基因型是 , F2不成熟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经检测突变体乙能正常合成乙烯,但其对乙烯不敏感,结合实验②推测,诱变剂处理导致乙烯受体相关基因发生了(填“显性”或“隐性”)突变。分析蛋白序列发现,其乙烯受体的第66位亮氨酸突变为脯氨酸,据此判断,突变原因是基因内部碱基对发生了 , 导致受体敏感性改变。(3)、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体乙的E基因发生突变,且与野生型相比,碱基对改变导致突变基因一侧出现一个限制酶B的酶切位点。据此可检测实验②中F2基因型:利用PCR技术扩增出F2中乙烯受体相关基因,用处理后进行电泳,F2中杂合子电泳条带数目应为条。(4)、为了延迟果实衰老,科研人员成功将突变体乙的E基因整合进某作物的基因组,然而培育出的转基因作物果实仍能正常成熟。请帮助科研人员作出假设:E基因在水平受阻,导致其无法表达。为检验该猜想,可选择哪种实验技术?。科研人员经过改进后,成功获得了果实不能正常成熟的转基因植株,将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大约有1/16为非转基因植株(插入的数量和位置随机,未发生染色体变异),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转基因植株发生突变,重新形成非转基因植株
B.E基因插入了作物细胞的线粒体DNA中
C.至少有两个E基因分别插入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不同位点
D.至少有两个E基因分别插入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位点
-
4、三叶青是我国珍稀的药用植物,主要以球形块根入药,块根中的活性药用成分为黄酮等次生代谢产物。在自然环境下,三叶青块根生长缓慢且形成的年限较长,难以满足药材市场的需求。回答下列问题:(1)、为快速生产三叶青黄酮,取三叶青腋芽作为接种到MS固体培养基,腋芽含有分生组织可不经过程,直接萌发成无菌苗。取无菌苗叶片置于MS培养基中诱导形成愈伤组织。与野生植株组织相比,选择无菌苗组织作为愈伤组织的诱导材料,可以减少过程对诱导成功率的影响。对愈伤组织进行液体悬浮培养,获得产黄酮的。培养过程中发现,使用通气性差的封口膜可以提升黄酮的产量,可能是胁迫诱导细胞产生次生代谢产物。为进一步促进黄酮的合成并积累,也可改变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进行器官培养。(2)、三叶青组织内存在植物内生菌,内生菌能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为分离促进三叶青生长的内生菌,取三叶青块根经消毒后切割成小块置于马铃薯葡萄糖培养皿中,同时将同样处理但未经切割的块根直接滚印于对照培养皿,设置对照培养皿的目的是检测。待菌丝体从三叶青块根切面长出后,对内生真菌进行鉴定。选取不同菌落菌丝接种到新的培养基倒置培养,通过观察等特征对内生真菌进行初步鉴定;也可进行振荡培养,获得大量菌液再进行分子鉴定。初步鉴定和获得菌液依次使用、(填物理状态)培养基。为确定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对三叶青生长和黄酮生产的影响,将三叶青无菌幼苗接种至添加有的MS培养基进行培养,以三叶青植物(答出两点)作为参照对内生菌进行筛选用于后续研究。
-
5、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是一组由大脑神经元过度放电所引起的以突然、反复和短暂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回答下列问题:(1)、癫痫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有研究发现I型糖尿病患者的高水平血糖会引发神经元病变,导致癫痫。糖尿病患者体内缺乏的调节,组织细胞中的葡萄糖无法有效用于等代谢活动。(2)、癫痫发作时,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增加参与应激反应。该激素对免疫系统具有作用,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加重患者病情。(3)、海马是癫痫的重要致痫病灶之一。研究人员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正常和癫痫样放电的情况(图甲)发现,与正常动作电位相比,癫痫样放电表现为动作电位产生的和增加。缝籽嗪甲醚(GM)是从中药材钩藤中提取的活性物质,为探究缝籽嗪甲醚是否具有抗癫痫活性,研究人员将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均分为4组,对每组神经元分别实施处理1和处理2,并实时记录放电情况,结果如图乙所示。处理1和处理2分别是;°
该实验(选填“需要”、“不需要”)增加空白对照组。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缝籽嗪甲醚具有抗癫痫作用,但该作用效果取决于。理论上,通过降低细胞外浓度也可达到10uM缝籽嗪甲醚处理的效果,但缝籽嗪甲醚处理未改变其他物质浓度,推测可能是通过达到该效果。
-
6、青海木里矿区是青海省煤炭资源的集中分布区。木里煤田的开采、矿区的生产和生活等人类活动造成了煤矿区高寒草甸大面积破坏,高寒草甸重度退化。研究人员采用补播、补播+覆土这2种措施进行矿区草地修复。回答下列问题:(1)、高寒草甸具有土壤碳固持、水源涵养及气候调节等使用价值,重度退化会引发等环境问题。草地斑块化是高寒草甸重度退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斑块化草地说明草原群落的结构发生了改变。(2)、进行修复前,需要对补播的草种进行选择,草种选择及种植方案最好满足以下哪些要求?______A、能够适应矿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B、选择当地没有的草种增加物种丰富度 C、选择多种草种并进行合理布设 D、种植的数量不要超过环境容纳量(3)、一段时间后,采用法在实验区内开展物种多样性调查和植被生物量测定以评估修复效果,结果如表所示。
不同恢复措施下草地植物群落特征
措施
植被盖度/%
平均株高/cm
地上生物量/(g·m-2)
物种数/s
天然草地
92.20
8.36
76.80
11.40
补播
41.80
14.79
113.60
8.20
补播+覆土
83.00
17.64
297.60
7.40
草地植被的地上生物量属于生态系统中量的积累值。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地上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呈相关,这可能是补播和覆土措施促使群落中的生存环境更加优越,占据了群落中萌发晚、竞争力弱的物种的。与单一补播措施相比,补播+覆土措施的地上生物量更多,可能是覆土增加了土壤含量,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从而更利于植物的生长。
-
7、德国科学家日前发现,一些不寻常的微小抗体,即纳米抗体,能以意想不到的精度改变荧光蛋白(EGFP)的特性。纳米抗体与EGFP结合后可改变EGFP的构造,使荧光效果增强4~5倍。为了将某纳米抗体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表达,运用如图所示的重组酶技术构建质粒。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纳米抗体基因序列如下图所示。引物F2-F应在下列选项中选用( )A、ATGGTG——CAACCA B、TGGTTG——CACCAT C、GACGAG——CTGCAG D、CTGCAG——CTCGTC(2)、将PCR产物片段与线性质粒载体混合后,在重组酶作用下可形成环化质粒,直接用于转化细菌。转化后的大肠杆菌需采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筛选,为了验证平板上菌落中的质粒是否符合设计,用不同菌落的质粒为模板,用引物F1-F和F2-R进行了PCR扩增,质粒P1~P4的扩增产物电泳结果如图。根据图中结果判断,可以舍弃的质粒有( )A、P1和P2 B、P2和P3 C、P3和P4 D、P1和P4
-
8、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标记某个二倍体动物(AaBb)细胞中的A、B基因,荧光分布如图(仅画出了带荧光的染色体,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将其置于无荧光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则后期移向每一极的都有2个红色和2个绿色的荧光点 B、若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则分裂2次可产生2个或4个含有荧光点的细胞 C、若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Ⅰ,则子细胞中能观察到0或2或4个荧光点 D、若该细胞为精原细胞,则其产生的精子中,只能观察到0或2个荧光点
-
9、果蝇的正常刚毛(B)对截刚毛(b)为显性,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t纯合时,会使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个体成为不育的雄性个体。正常刚毛雄果蝇与截刚毛雌果蝇杂交,F1表型及比例为截刚毛雌蝇:截刚毛雄蝇:正常刚毛雄蝇=3:1:4。F1自由交配产生F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果蝇的Y染色体上无B或b基因 B、亲本截刚毛雌果蝇基因型为TTXbXb C、F1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3种 D、F2中截刚毛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1/12
-
10、心肌细胞与神经细胞类似,均具有生物电现象。两者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相似,但动作电位明显不同,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分为0~4五个时期,其膜电位变化及形成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适当增大细胞外溶液的K+浓度,则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变大 B、神经递质作用于心肌后,即可引起Na+通道介导的Na+内流,出现0期 C、在2期中,Ca2+内流量和K+外流量相等,所以膜电位变化非常平缓 D、在3期中,钙离子通道关闭,钾离子外流,膜电位恢复至静息电位
-
11、盐碱地中含大量的NaCl、Na2CO3等钠盐,会威胁海水稻的生存。同时一些病原菌也会感染水稻植株,影响其正常生长,如图为海水稻抵抗逆境的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H2O可以通过渗透和易化扩散两种方式进入海水稻细胞 B、海水稻细胞通过胞吐方式分泌抗菌蛋白抵御病原菌的侵染 C、液泡逆浓度梯度吸收Na+增大细胞液的浓度以适应高浓度环境 D、H+以易化扩散的方式从细胞质基质运入液泡或运出细胞
-
12、真核生物线粒体基质内的DNA是双链闭合环状分子,外环为H链,内环为L链。大体过程为:先以L链为模板,合成一段RNA引物,然后在酶的作用下合成新的H链片段,当H链合成2/3时,新的L链开始合成,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线粒体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内外环的复制是不同步的,但子链都是从3'端向5'端延伸 B、DNA分子中的磷酸二酯键数目与脱氧核苷酸数及合成时脱水数相等 C、推测DNA复制时需要RNA聚合酶、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等 D、用15N只标记亲代DNA,复制n次后含14N/15N的DNA占总数的1/2n
-
13、在杭州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内环境的相关指标,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训练期间需要监测内环境中血红蛋白的含量 B、比赛过程中可检测到血浆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升高 C、训练期间肌肉酸痛是因为内环境中乳酸积累所致 D、比赛过程中大量出汗可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
-
14、米曲霉是一类产复合酶的霉菌,主要分布在粮食、发酵食品、腐败有机物和土壤等处,工业上常用厚层通风池制曲,是我国传统酿造酱油的生产菌种。我国利用米曲霉发酵制作酱油的历史悠久,如图是通过发酵制作酱油的流程示意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关于米曲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米曲霉 B、米曲霉具有不同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C、米曲霉发酵需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 D、添加适量的醋酸有利于缩短制曲时间(2)、下列关于酱油酿造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曲过程中小麦、大豆可为米曲霉提供碳源和氮源 B、为利于发酵的进行,应将大豆蒸熟后趁热立即加入米曲霉 C、米曲霉分泌的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肽或氨基酸 D、发酵过程中加盐不仅可以调味还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
-
15、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ADP可在丙酮酸激酶(PK)的催化下生成丙酮酸和ATP。人体红细胞中缺乏PK会引起Na+积累,造成溶血,导致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KD)。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发生在红细胞的线粒体中 B、该反应与细胞内的放能反应相联系 C、ADP和磷酸利用PK的活化能合成ATP D、使用PK抑制剂能够有效治疗PKD
-
16、雌雄异株植物自然种群的性别比例一般为1∶1,但环境因子可能会使性别比例偏离。斑子麻黄是耐贫瘠、干旱、寒冷的雌雄异株植物。如图为某山坡不同区域(S1、S2样地的营养优越,S3、S4营养不良)斑子麻黄种群调查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营养不良环境下幼龄雄株比雌株生存能力更强 B、S2样地斑子麻黄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增长型 C、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年龄越小性别比例偏离越严重 D、海拔越高则斑子麻黄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越明显
-
17、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下列事实不支持该观点的是( )A、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B、T2噬菌体只有侵入大肠杆菌后才能增殖 C、细胞膜破损的衣藻无法完成摄食等生命活动 D、离体的核糖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多肽链
-
18、研究人员对森林进行植被恢复研究,将森林中的某毛竹林作为样地,采用机械作业方式全部砍除地上部分,同时去除地下竹鞭,并进行深层翻土。下列关于样地恢复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优势植物种类会发生改变 B、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 C、阴生植物的生物量持续减少 D、样地的恢复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
19、在大气颗粒物的诱导下,人体的血管内皮细胞会发生自噬,囊泡状的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进而引起内皮细胞凋亡。下列有关的分析错误的是( )A、自噬溶酶体的形成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B、无有害物的诱导人体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C、细胞凋亡有利于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稳定 D、正确佩戴口罩可减少大气颗粒物对人体造成伤害
-
20、考古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现存动物门类和已灭绝的生物都可在某个地层中找到,且越原始的生物在越古老的地层中被发现,这一事实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 )A、化石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胚胎学证据 D、分子水平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