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实验条件的改变,对实验结果或者实验结论的得出影响最小的是( )A、用适宜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B、用过氧化氢酶代替淀粉酶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用胃蛋白酶代替胰蛋白酶处理幼龄动物组织获取分离的细胞 D、用蒸馏水代替无水乙醇进行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
2、资源八角寨有许多裸露的红色岩石,岩石表面生活着地衣、苔藓,随时间推移,形成独具特色的丹霞地貌和原始森林,其中资源冷杉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科研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一般是向群落结构复杂的方向进行,最终都能演替成森林群落 B、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地衣先于苔藓出现,加速了岩石风化形成土壤 C、丹霞地貌中的生物群落的景观特征随季节变化的现象属于次生演替 D、丹霞地貌的原始森林中资源冷杉的分布有高有矮,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
3、GLP-1是小肠L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作用,即只有在血糖水平升高的情况下,GLP-1才发挥降糖作用,而在血糖水平正常时,GLP-1不会使血糖浓度进一步降低。肠道进食可以促进人体整个肠道内GLP-1的分泌,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FGF21是一种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1)、据图可知,GLP-1降糖机理为:一方面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另一方面可以。人体中能够使血糖升高的激素,除了胰高血糖素外,还有(答出2种)。(2)、研究发现GLP-1可以通过FGF21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请你完成验证该结论的实验设计及分析(不考虑血清中原有胰岛素及其他物质对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①应选择(填“有”或“无”)GLP-1受体的小鼠胰岛B细胞为实验材料。
②将上述细胞随机平均分成5组,并进行如表所示处理。
组别
A
B
C
D
E
培养液中添加的成分
不处理
适量的GLP-1
等量的FGF21
等量的GLP-1基因缺陷小鼠的血清
③检测各组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含量。
④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与A组相比,D组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量为(填“基本不变”“明显增加”或“明显降低”)。若与A组相比,E组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量明显增加,结合本实验的目的,推测E组培养液中加入的物质是。
(3)、科研人员预开发一种新的GLP-1类似物降糖药物,预测该药物对1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相对较差,据图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4、研究者将M病毒膜蛋白注入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分离小鼠脾细胞并将其与S细胞融合,通过筛选获得单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M病毒,通过离心可获得膜蛋白作为抗原 B、可用M病毒膜蛋白多次免疫小鼠,以获得更多的B淋巴细胞 C、S细胞应具备产生抗体和无限增殖的能力 D、分离得到的小鼠脾细胞只能分泌抗M病毒的抗体
-
5、长白山随海拔的升高依次分布着针阔叶混交林、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苔原4个植被分布带,生存着种类繁多的珍稀野生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树林里高矮不一的岳桦树能提高光能的利用,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长白山种类繁多的珍稀野生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基石 C、高山苔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均比较低 D、研究月见草的生态位主要研究它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
6、某对夫妇(11号与12号)进行遗传咨询,医生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绘出系谱图(图1),通过基因检测发现12号个体携带有半乳糖血症致病基因,部分个体半乳糖血症致病基因的电泳检测结果如图2。不考虑其他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据图1分析,这对夫妇生育的孩子患半乳糖血症的概率为1/4 B、据图1分析,这对夫妇生育的孩子不患病的概率为5/8 C、据图1、2分析这对夫妇生育的孩子患半乳糖血症的概率为1 D、据图1、2分析这对夫妇生育的孩子携带的半乳糖血症致病基因来源于1号或6号
-
7、近年来发现,高等动物细胞在特定情况下能产生多种信号分子,调控细胞生长、分化以及应对外界胁迫等过程,下图是调控细胞分化的信息分子作用于靶细胞的相关信号通路简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脂质在内质网上合成 B、酶联受体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在信号通路中具有识别和催化功能 C、活化的应答蛋白通过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最终引起细胞代谢活动的改变 D、酶联受体的激酶区域与ATP水解脱离的磷酸基团结合被激活具有运输作用
-
8、研究发现吞噬细胞初次接受抗原刺激后,可以通过表观遗传修饰产生某种细胞因子,并且吞噬细胞的这种功能变化能形成免疫记忆,过程如图,这种非特异性免疫记忆现象被称为“训练免疫”。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训练免疫”不依赖于T细胞和B细胞,属于“第一道防线”的免疫记忆 B、二次抗原刺激后,吞噬细胞可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C、内源性抗原诱导的“训练免疫”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加剧 D、吞噬细胞发生的表观遗传修饰属于可遗传变异,相应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
9、体温调定点是人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左右。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时,机体能通过调节使体温达到调定点水平。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高温持续期间,患者细胞代谢旺盛,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体温调定点上升期,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减少 C、高温持续期间宜给患者加盖棉被“捂汗”,发汗后就会降温 D、体温调定点下降期,在自主神经系统支配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
10、种子储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而种子萌发需要消耗有机物,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原理及其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油菜种子萌发时,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一样多 B、粮食种子储存过程中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的原因可能是种子有氧呼吸产生了水 C、在水稻快成熟时,需要定期对稻田“晒田”,主要是为了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对细胞造成毒害 D、莴苣种子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萌发,说明说光给种子的萌发提供了能量
-
11、下列实验所用主要试剂及仪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酵母培养液、血球计数板、光学显微镜 B、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酒精灯、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光学显微镜 C、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解离液、清水、二苯胺、光学显微镜 D、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酚红、涂布器、酒精灯
-
12、无子西瓜是由普通二倍体(2N=22)西瓜与四倍体(4N=44)西瓜杂交后形成的三倍体西瓜。三倍体无子西瓜因其个头大、口感甜、无子而深受人们喜爱。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三倍体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的形成原理不同 B、三倍体西瓜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联会紊乱 C、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D、三倍体无子西瓜是通过染色体变异形成的新物种
-
13、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Bt毒蛋白,被棉铃虫吞食后活化,再与肠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形成复合体插入细胞膜中,直接导致细胞膜穿孔,细胞内含物流出直至细胞死亡。科学家将编码Bt毒蛋白的基因转入棉花植株,获得的转基因棉花能有效防控棉铃虫的危害。研究发现,若转基因棉花中Bt含量偏低,取食后的棉铃虫可通过激活肠干细胞分裂和分化产生新的肠道细胞,修复损伤肠道,由此导致杀虫效果下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上述信息可知,Bt毒蛋白引起棉铃虫肠道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B、具有抗性的棉铃虫存活的原因可能是其肠道细胞表面受体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 C、将抑制昆虫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基因同时导入棉花中不利于提高转基因棉花杀虫效果 D、转基因棉花具有抗虫性,会诱导棉铃虫发生抗虫性变异
-
14、人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能够进行水的重吸收的原因是其细胞膜上含有丰富的水通道蛋白,而科学研究发现,硝酸银(AgNO3)会使得通道蛋白失去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通道蛋白被AgNO3破坏失去活性后,则肾小管上皮细胞就无水的进出 B、未经AgNO3处理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在不同的低渗蔗糖溶液中都会迅速涨破 C、通道蛋白每次转运水分子时,自身构象不会发生改变 D、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水分子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能量
-
15、生物大分子一般是指生物体内的分子量大于10KD(千道尔顿)的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它们还可相互结合以复合大分子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大分子是由相应的单体构成,均含有元素C、H、O、N B、淀粉、纤维素等多糖性质不同的原因之一是单体的种类不同 C、某胶原蛋白含有18种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组成该蛋白的所有氨基酸 D、真核生物细胞核内存在核酸和蛋白质的复合体大分子,原核生物中不存在
-
16、中国科学家通过人工合成的方式,将二氧化碳直接转化为淀粉,且合成速度超越了自然界中的植物。他们先用太阳能发电,再利用电能制氢,然后利用催化剂将高浓度的CO2在高密度氢能作用下还原成C1 , 然后通过C1聚合新酶,将C1聚合成C3 , 最后通过生物途径优化,将C3聚合成C6 , 再进一步合成支链和支链淀粉。简单描述为CO2+[H]→C1→C3→C6。(1)、科学家在构建C1时,首先获得了高密度氢能。高密度氢能相当于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2)、通过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生产淀粉的速率不会无限增加,原因是(写出两个)如果实验中所用CO2浓度未达到理论浓度,生产淀粉的最大速率会。(3)、按目前的技术参数,在能量供给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相等的情况下,理论上1m3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的量相当于种植5亩玉米产生淀粉的产量。请写出这种生物反应器比种植玉米淀粉产量高的原因是。(4)、国际生物专家评价此项技术是中国科学家取得的重大颠覆性成果,请写出此项技术的意义是。
-
17、马利筋(一种植物)的次生产物强心苷对多数动物有毒,但斑蝶却可以食用马利筋。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白菜喂斑蝶,食虫鸟吃斑蝶后没有不适现象;若用马利筋喂斑蝶,食虫鸟吃斑蝶12分钟后出现呕吐,30分钟后又恢复正常,从此该食虫鸟不再吃斑蝶,甚至与斑蝶相似的其他蝶类也不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食虫鸟不再吃斑蝶属于非条件反射 B、题干中的食物链至少涉及三个营养级 C、强心苷从马利筋到斑蝶再到食虫鸟,发生了生物富集现象 D、马利筋和斑蝶之间发生了协同进化
-
18、土壤铝污染影响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为增强蓄茄耐铝能力及培育抗铝番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某实验室以栽培品种番茄为试验材料,探究了生长素对铝胁迫下番茄根生长的影响,试验处理如下:CK(不处理)、外源施加AlCl3(Al),外源施加 AlCl3和生长素类似物 (Al+NAA)、外源施加AlCl3和生长素合成抑制剂(Al+yucasin),外源施加 AlCl3和生长素运输抑制剂(Al+NPA)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生长素类似物对铝胁迫诱导的番茄根生长起抑制作用 B、为增强番茄耐铝能力可在栽培过程中施加生长素合成抑制剂yucasin,且浓度越高效果越好 C、铝胁迫诱导的根生长抑制现象可通过阻断生长素运输使其缓解 D、生长素合成抑制剂可能是通过减少铝离子在根尖的积累,从而缓解铝胁迫对根的毒害
-
19、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于育龄女性,患者免疫细胞异常活化,产生大量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最终导致多种组织器官受损。临床上常用糖皮质激素(GC)抑制患者免疫应答进行治疗,其作用途径之一是GC进入细胞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形成GC-GR复合物,后者活化后与DNA上的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GRE)结合,启动IL-10基因的表达并抑制IL-2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辅助性T细胞功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B、GC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免疫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C、IL-2、IL-10对免疫应答分别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 D、GC可能与细胞质内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核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
-
20、桥本甲状腺炎(HT)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可理解为复杂的病因启动了HT患者体内的免疫反应,通过一系列免疫过程产生了针对甲状腺的抗体,造成甲状腺滤泡组织损坏,细胞损伤。HT目前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晚期或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发病机理至今未完全明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T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导致的 B、HT 患者早期抽血检查发现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于正常值,可能是由于部分甲状腺细胞损伤导致 C、HT 患者晚期可能出现怕冷,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此时可口服促甲状腺激素进行治疗 D、长期大量摄入碘可以避免 HT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