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铁的冶炼技术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赤铁矿和磁铁矿的主要成分分别是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B、和都属于氧化物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D、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比的高
-
2、同学们将迎来中考的实验操作考试,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和实验成功的有力保障。以下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测定溶液pH
B、稀释浓硫酸
C、过滤
D、蒸发
-
3、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 B、金刚石 C、 D、
-
4、广东省博物馆馆藏的“镇馆之宝”——西周兽面青铜盉,其主要成分为铜锡合金。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说法正确的是A、铜锡合金是一种金属材料 B、合金中一定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 C、铜锡合金的熔点和硬度都高于纯铜 D、铜、锡均能与稀硫酸反应
-
5、过氧化钙(化学式为CaO2)能杀菌消毒,且能与水反应产生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学习小组为了测定不纯过氧化钙样品(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0.0g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在实验过程中用电子天平测得的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t)/min
0
t1
t2
t3
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g
150.0
149.2
148.4
148.4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
(2)求该样品中所含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下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剩余样品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并作必要的标注。
-
6、根据如图实验装置,请回答:(1)、仪器a的名称是。检查装置B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活塞,向a中注水,若则气密性良好。(2)、用H2O2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装置G和另一仪器(除导管外)收集并测量O2体积,需另加一仪器,名称为 , 在G中气体应从导管(填“b”或“c”)端通入。(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选用C作发生装置的优点是。(4)、实验室里,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若用装置F收集甲烷,利用了甲烷的物理性质。
-
7、某种手机电路板中含金属Fe、Cu、Au、Ag,如图是某工厂回收部分金属的流程图
【查阅资料】已知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 , 而Au、Ag不能反应。
(1)操作①的名称是 , 实验室进行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 , 玻璃棒的作用是。
(2)滤液①的颜色为色,滤渣②中含有(填化学式);
(3)写出滤液②和铁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基本类型为。
-
8、2023年3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称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计划于今年6月返回地面。(1)、火箭芯级和助推器均使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为推进剂。在N2O4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2H8N2+2N2O43X+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2)、航天服中的废气处理系统对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呼吸产生的废气进入装有活性炭的装置,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性。(3)、在载人航天器中利用如图所示反应实现回收CO2再生O2的过程。
①写出航天员呼出的CO2与H2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这种方法再生O2的缺点之一是需要不断补充(填化学式)。
(4)、空间站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在空间站运转时,问天舱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要经常调整角度使其正对太阳,这样做的目的是。 -
9、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提出了一种独特的锂-氮电池(Li-N2),结构示意图见图一,该电池由锂箔作负极,多孔碳布作正极,玻璃纤维作隔板,可以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锂-氮电池的反应方程式:6Li+N2=2Li3N。请回答:
(1)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含量为。
(2)Li3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氮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它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是“失去”)电子。
(4)碳布作为锂-氮电池的电极,是利用了碳单质的。
图二为核聚变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
(5)①②③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填序号,下同),相对原子质量最大的是。
-
10、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1)、用下列物质的标号填空:A.碳酸钙 B.钛合金 C.臭氧 D.硫酸 E.干冰
①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
②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③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是:。
④可用于制作眼镜架的材料是:。
⑤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的。
(2)、《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代炼铁的方法“凡铁一炉载土二千余斤,或用硬木柴,或用煤炭,或用木炭,南北各从利便。扇炉风箱必用四人、六人带拽。土化成铁之后,从炉腰孔流出。”①“凡铁一炉载土二千余斤”,这里的“土”指的是铁矿石,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和(写一种)。
②在炼铁过程中人们要不停地用风箱给炼铁炉中鼓入空气,其目的是:。
③炼得的铁中含有碳、硫、磷等元素,古代造剑采用将铁器烧红后反复击打的方法逐级提纯变为钢,钢的性能优良,如钢的熔点比纯铁 , 易于加工。而生铁与钢性能不同的原因是。
④现代工业利用高炉炼铁的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其中焦炭的作用是(填字母)。
a.燃烧放热提高炉温 b.制取一氧化碳 c.提高产率
-
1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图2是20℃时上述两种物质中的其中一种的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B、4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80℃时,100g甲能完全溶于100g水 D、当温度由20℃升到60℃时,若烧杯中的固体质量增加,则此溶液的溶质是甲
-
12、今年广东省空气质量目标是:优良天数比率(AQI达标率)达到94.1%。下列措施有助目标实现的是A、提倡和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 B、焚烧秸秆制造有机肥 C、为增加节日气氛开放烟花爆竹燃放 D、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
13、科学家黄旭华为中国核潜艇作出巨大的贡献。核潜艇的燃料主要是铀-235,铀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铀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铀元素的元素符号为u C、铀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0g D、一个铀原子核外有92个电子
-
14、能与盐酸溶液反应,产生气泡的金属是( )A、铝 B、金 C、铜 D、银
-
15、明代的《本草纲目》记载古法酿酒:“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回答下列小题。(1)、其中“蒸令气上……其清如水”与下列净水实验操作原理相同的是A、沉降 B、过滤 C、吸附 D、蒸馏(2)、“味极浓烈”,从微观角度解释是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体积很小 D、分子质量很小
-
16、下列物质能够形成酸雨的是A、SO2 B、CO2 C、CO D、PM2.5
-
1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过滤悬浊液
D、稀释浓硫酸
-
18、高州市被誉为“全国水果第一市”、“中国荔乡”,种植和生产荔枝过程中,常用要到下列工艺,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施用化肥 B、喷洒农药 C、压榨荔枝汁 D、喷洒保鲜剂
-
19、实验室取100g某浓度的稀硫酸恰好与6.5g锌完全反应。试计算该反应能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20、
“溶解”是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开展研究性学习。
任务1:溶解过程的探究
小组同学先按图1所示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后,观察到小灯泡不发光。再将10g氯化钠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提示:部分物质溶于水后常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1)氯化钠溶解过程中可观察到小灯泡(填“发光”或“不发光”),说明氯化钠溶液具有性。
(2)小组同学将氯化钠换成氢氧化钠重复上述实验,除观察到灯泡发光外,还发现烧杯外壁有热量变化,原因是氢氧化钠溶于水会(填“吸热”或“放热”)。
任务2:溶解性影响因素的探究
【初步探究】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
(3)实验中振荡的目的是。
(4)通过图2实验可得出结论:物质的溶解性与有关。
【深入思考】同学们讨论后认为通过加热或增加溶剂的量也能使B中固体溶解,物质的溶解性可能与这两个因素有关。
【查阅资料】硫酸铜溶液能吸收红、黄光而使溶液呈现蓝色。当一束平行单色光照射硫酸铜溶液时,溶液浓度越大,对于红、黄光的吸收能力越强,透过溶液的光强度越小。
【实验探究】
①取试管a、b分别加入2g硫酸铜晶体和10mL饱和溶液。
②将试管a、b分别装入光强度采集装置(图3为装置原理图)。
③加热试管a并持续测量透过溶液光线的光强度,复制数据导入软件中绘制出“光强度—时间”曲线如图4所示。
④在试管b内加入3mL水并持续测量透过溶液光线的光强度,复制数据导入软件中绘制“光强度——时间”曲线如图5所示。
(5)由图3可知,温度越高,硫酸铜的溶解性越(填“强”或“弱”)。
(6)图5中,一开始光强度数值增大的原因是。
(7)依据图5,请写出硫酸铜的溶解性与溶剂水的质量的关系及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