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证据推理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化学推断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两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B、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酸在水中都能解离出H+ C、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氧化铜中有金属元素,则氧化铜属于合金
  • 2、《清明上河图》是我中华之瑰宝,该画采用水墨线条勾勒轮廓,距今近1000年,它保存至今仍不褪色,是因为水墨线条含有碳单质,现今碳单质和碳的化合物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的单质均由原子构成 B、CO和CO2不可以相互转化 C、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CO2和CO均是空气污染物
  • 3、四川省在2025年森林防火命令中要求“砍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属于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温度 C、隔绝氧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4、将金属X放入硝酸银溶液中,X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若放入硝酸锌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据此判断,Ag、Zn、X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有强到弱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Zn>X>Ag B、X>Zn>Ag C、Zn>Ag>X D、Ag>Zn>X
  • 5、分类可以方便大家更有序的研究物质。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石油、煤、乙醇 B、有机物——甲烷、葡萄糖、淀粉 C、碱类——纯碱、烧碱、熟石灰 D、溶液——糖水、白酒、牛奶
  • 6、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8.0

    5.0

    4.0

    1.0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4.0

    9.0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是单质 B、反应后a的质量为5.0g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D、d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7、实验现象是连接观察与理论的枢纽,下列对于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将铁片放入稀硫酸中,铁片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为黄色 B、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溶液温度显著升高,溶液变为红色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氧化镁
  • 8、居里夫人因分离提纯金属镭而获得了诺贝尔奖化学奖的青睐,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如图为镭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镭元素的元素符号为RA B、镭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8 C、镭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镭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226g
  • 9、近期AI技术火爆全球,AI中同样也蕴含化学原理,它的传感器硬件使用的是SnO2 , 其中O的化合价为2价,则Sn的化合价为
    A、+2 B、+4 C、2 D、4
  • 10、内蒙古鄂尔多斯“煤化工+绿氢”示范项目已实现减排30%。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需降低3%,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接近40%。内蒙古“煤化工+绿氢”项目通过电解水制氢实现减排,该反应属于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 11、在化学课上,老师出了一个谜语:“我本无形藏空中,默默守护不争功,甘做保障防变质,冷冻瞬间显神通。”谜语中的气体指的是
    A、氮气 B、氧气 C、臭氧 D、水蒸气
  •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正确掌握各种实验操作是做好实验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使用胶头滴管 B、量筒读数 C、测溶液酸碱度 D、用试管加热液体
  • 13、湖南黑茶在中国茶叶文化和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其制作工艺复杂,需经过杀青、摊凉、渥堆发酵、烘焙、复烘、干燥等多道工序,在冲泡的过程中能闻到浓郁的茶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黑茶的制造技艺中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采摘:采摘新叶标准为一芽两叶或一芽三叶 B、杀青:将新鲜茶叶放在锅中翻炒,使叶片中的水分迅速蒸发 C、渥堆发酵:茶叶堆积一定的高度自然发酵 D、干燥:通过烘干或者晒干的方式除去多余的水分
    (2)、在冲泡的过程中能闻到浓郁的茶香的原因是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的体积变大
  • 14、碳酸亚铁(FeCO3)应用非常广泛,可以作补血剂、阻燃剂、催化剂,还可用于皮革生产。
    (1)、碳酸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其中铁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小组成员称取含FeCO3Fe2O3样品21.8g,放入如图1装置中,通入CO排出装置中的空气,控温在300℃加热,此时发生的反应为FeCO3300__FeO+CO2 , 质量不再改变时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9.6g。计算样品中Fe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继续向图1装置中通CO,分阶段升温,进行CO还原铁的氧化物的实验。加热时测得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2。

    已知用CO还原FeCO3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Fe2O3500600Fe3O4600700FeO>700Fe

    ①图中a点数值为

    ②小组成员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加热温度为600℃左右,他们发现上述对黑色固体成分检验结果与图像有矛盾,猜测黑色固体成分中含有铁,为验证这一猜想成立,可向样品中加入的试剂为(填名称)。

  • 15、

    氧化镁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用MgSO4CO制备MgO , 同时用软锰矿(含MnO2)吸收SO2可获得MnSO4产品,其工艺如图。已知:硫酸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制取MgO

    (1)传统方法:2MgSO412002MgO+2SO2+X , 则X的化学式是

    (2)现代工艺:反应器Ⅰ中排出的气体中与形成酸雨有关的是 , 与传统方法相比,更节能的是

    (3)分析下图曲线信息,在反应器Ⅰ中若要提高MgO的产率,当温度为800℃时,通入CO气体流量最优条件为mLmin1

    (4)已知部分化工原料的市场价格:烧碱3200元/吨,熟石灰1200元/吨。反应器Ⅰ排出的废气中CO2被吸收后可循环利用CO , 工业上为了达到更高的生产效益,应选用更适宜的试剂来吸收CO2 , 写出吸收C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制取MnSO4

    (5)软锰矿加入前需研碎的目的是

    (6)在反应器Ⅱ中经过过滤后滤液仍浑浊,接下来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直至滤液为止。

    (7)从硫酸锰溶液中获得硫酸锰晶体的过程为加热蒸发浓缩、、过滤、洗涤、干燥。

  • 16、

    水垢清洁剂是生活中常用的洗涤助剂,可以快速清除水杯或饮水机内附着的水垢等污渍,小组同学对认识水垢清洁剂、使用水垢清洁剂、确定水垢清洁剂的含量是否与标签相符进行如下探究。

    小组同学查阅资料了解到水垢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2Na2CO33H2O2),溶于水后会生成物质X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产物深入微小的缝隙,使水垢分解、脱落。

    (1)小组同学取适量水垢清洁剂样品于试管中,再加入热水浸没固体,观察到产生气泡,写出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的实验方法:
    (2)确定上述实验中能否用冷水代替热水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向盛有同种、等量的水垢清洁剂的两个密闭锥形瓶内同时倾倒等量的冷、热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结合实验可知,(选填“能”或“不能”)用冷水代替热水进行实验。

    (3)同学们对水垢清洁剂有了一定认识,需要“低温”保存水垢清洁剂,其原因是
    (4)小组同学对物质X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步骤1:取(1)中剩余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步骤2: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结论与分析:物质X中含有碳酸钠,不含氢氧化钠。写出步骤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继续探究】某水垢清洁剂的标签如图所示,为确定所用水垢清洁剂含量是否与标签相符,小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水垢清洁剂样品于锥形瓶中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称量装置C在反应前后的质量。(碱石灰是NaOHCaO的固体混合物)

    (5)该实验中装置D的作用是
    (6)下列实验操作会使实验结果偏大的有(填字母)。

    a.缺少装置B

    b.反应结束后未通入一段时间的N2

  • 17、

    Ⅰ.气体的制取和性质

    ⅰ.制取氧气

    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仪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④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装置③④⑥收集氧气,将导管伸到集气瓶口的最佳时机是

    (3)同学们做实验时发现产生氧气的速率太快,为获得平稳的气流,于是对实验装置进行了如图改进,下图中发生装置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是(填序号)。

    ⅱ.性质实验

    (4)将燃着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底部加少量水),集气瓶炸裂,操作上可能的错误是

    (5)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色火焰,结束后,迅速取出燃烧匙,用毛玻璃片盖紧集气瓶,振荡,悬空倒置,毛玻璃片不脱落,此时装置内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压强。

    Ⅱ.简易供氧器的制作和评价

    (6)登山或高原地区旅行遭遇空气稀薄时需要供给氧气。如图所示装置是小雪同学利用家中饮料瓶、吸管等制作的简易供氧器,其中(选填“甲”或“乙”)瓶相当于制氧机中的加湿过滤仓。

    (7)该供氧器的制作除了要考虑环保节能效果,还需要满足的基本要求有(写一点)。

  • 18、2024年6月3日嫦娥六号着陆器在月表完成取样任务后展开的“石头版”五星红旗,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和应用技术创新。以下是同学们查阅的相关资料:

    资料1   五星红旗材质选用的是“玄武岩”石头,富含二氧化硅SiO2、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钙和氧化镁等化学成分。

    资料2   月球上的高低温交变、高真空及强紫外辐射对材料的稳定性也带来考验。玄武岩经过高温熔融至1600左右后,通过特殊的喷丝工艺将其制备成直径约为头发丝13的超细玄武岩纤维。这些纤维再经过纺纱、织造等工艺,织成国旗的布料,“石头版”国旗的重量只有11.3g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玄武岩”石头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有种,生活中氧化钙常用作 , 可用(试剂)区分氧化铝和氧化钙。
    (2)、月球的环境特殊在(写一点)。
    (3)、制备超细玄武岩纤维,当温度达到1600左右时,氧化钙和二氧化硅(SiO2)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酸钙(CaSi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石头版”国旗的重量只有11.3g , 这一特点在航天任务中的优点是 (写一点)。
    (5)、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月球上安全着陆需要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月球的地形地貌 B、光照、风力、雨雪等因素 C、探测器外壳熔点
  • 19、古代典籍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黄帝内经》中记载:“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的饮食原则。“五谷”中主要富含的营养物质是
    (2)、《为侯景叛移梁朝文》记载“抽薪止沸,翦草除根”。其中蕴含着灭火的原理,其原理为
    (3)、《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牡蛎壳之类的贝壳)成灰”,并把这种灰称为“蜃”。牡蛎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写出碳酸钙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煤属于(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4)、《本草纲目》卷七冬灰条:“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古法制得的“碱”是指草木灰,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钾,碳酸钾与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相似。

    ①碳酸钾的化学式为

    ②向淋汁后的液体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 20、电解水实验常需要加入一些物质增强导电性。同学们利用下图1装置探究不同物质对电解水实验的影响,分别取相同质量、浓度均为10%NaOHNa2SO4H2SO4溶液于烧杯中,用石墨电极进行实验,测得的数据如图2(石墨与电解水产生的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B、向水中加入Na2SO4溶液进行实验,测定的氢气、氧气的体积比更接近2:1 C、实验结束后插入NaOH溶液中的石墨电极剩余的质量最多 D、实验结束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H2SO4<Na2SO4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