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实验中的液体是纯净物 C、生成应物为两种单质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2、下列图示为“中国节能”标志的是
    A、    B、    C、    D、   
  • 3、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这种变化是
    A、硫在空气中点燃生成气体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 C、水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气体 D、高猛酸钾在空气中加热放出气体
  • 4、如图是部分原子的模型图,请你画出你心目中下列分子的结构模型

    (1)、1个二氧化碳分子
    (2)、1个CH4分子
    (3)、1个NH3分子
    (4)、1个H2O2分子
  • 5、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旨在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如图是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谈一谈你对该标志的理解及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哪些行为节约用水。

  • 6、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每一次时代变革都与化学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请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化学改变了世界”这一观点的认识。
  • 7、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端连接电源的(填“正”或“负”)极。

    如果a玻璃管内产生气体的体积为5mL,则b玻璃管内产生气体的体积约为mL;实验中常用检验a玻璃管内产生气体。

    (2)、写出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反应。
    (3)、图2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在此反应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写符号),没有改变的微粒是(写符号)。

    (4)、氢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所以命名为氢气。写出氢气的一条物理性质 , 氢气具有性,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 , 产生色火焰,在其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出现。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8、

    天然水中往往含有泥沙、可溶性矿物质和细菌等,需要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净化处理。小秦同学周末游玩时带回来一瓶黄河水,按照下列步骤进行净化处理,请根据学过的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步骤Ⅰ:

    (1)黄河水中较大的泥沙颗粒,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来,小秦同学向其中加入 , 可以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从而起到一定的净水作用。

    步骤Ⅱ:

    (2)将所得的黄河水经过操作后,可以将泥沙和水进行分离。

    ①如图为小秦同学进行该操作的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操作的图示中,缺少了一种必须的玻璃仪器是

    ②将上述玻璃仪器补充完整后,小秦同学发现该装置还存在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③小秦同学通过上述操作后,得到的水样仍然浑浊,请分析其可能的一种原因(写出一条即可)。

    步骤Ⅲ:

    (3)若所得水中略带颜色的,加入 , 可将水中的颜色除去。

  • 9、如图是实验课上某同学练习药品的取用和给物质加热的操作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一中取氧化铜(粉末)药品的仪器名称是
    (2)、进行步骤二时注意的问题有(写出一点)。
    (3)、指出步骤三中的一处错误:
  • 10、人们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认识到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请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1)、人类认识到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图一:“通过移动硅原子构成的文字”说明是真实存在的。
    (2)、图二:水是由大量水分子聚集而成的,水分子里的是按一定的角度排列的。
    (3)、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有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数目和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和排列方式。
  • 11、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这个过程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同时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如蜡烛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能和热能。
    (2)、镁条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该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
    (3)、人类的发展历程也是人类追求光明的历程。人类照明经历了如图所示的过程。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①在上述照明方法中,照明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②蜡烛燃烧的过程并不简单,主要包含以下过程:石蜡先熔化成液态,再汽化成气态,石蜡蒸气再燃烧。

    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由此说明发生化学变化时(填“一定”或“不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③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最能说明其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填序号)。

    A.蜡烛变短        B.放出大量的热        C.发出黄光          D.生成小水珠

  • 12、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仪器D的名称是
    (2)、给物质加热一定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填序号)。
    (3)、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填名称)。
    (4)、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
  • 13、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用蜡烛(主要成分为石蜡)做过一个有趣的“子母焰”实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子火焰中燃烧的物质是液体石蜡 B、若导管太长,石蜡蒸气易冷凝,难以从导管末端导出 C、导管的下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D、图示现象也能说明石蜡熔点(即固体变为液体的最低温度)高,受热易熔化
  • 14、泰山豆腐制作历史源远流长,乾隆年间修订的《泰安县志》曾这样记载:“凌晨街街梆子响,晚间户户豆腐香,泰城家家豆腐坊。”下列豆腐制作的流程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A、磨豆浆 B、渗滤除渣 C、煮豆浆 D、压制成型
  • 15、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 B、铝呈银白色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D、酒精易挥发
  • 16、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示意图中有四种分子 B、该反应表示H2与O2化合生成水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 17、分类是化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黄河水 B、矿泉水 C、蒸馏水 D、食盐水
  • 18、下列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又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A、氯化镁通电氯气+镁 B、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C、水+二氧化碳→碳酸 D、酒精+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
  • 19、如表所示为氨气的相关信息。结合表中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物质

    分子个数

    体积

    0℃/101kPa

    20℃/101kPa

    0℃/202kPa

    17g氨气

    约6.02×1023

    22.4L

    24.1L

    11.2L

    A、氨分子质量很小 B、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C、温度升高,氨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压强变大,氨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 20、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完酒精灯后,可用嘴吹灭 B、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D、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