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模拟卷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6节 健康生活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5节 遗传与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5节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4节 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
-
1、如图,一束太阳光射到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处应是紫光 B、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会感光 C、经过三棱镜光会发生折射,所以光经过三棱镜都会色散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的示数变大
-
2、我们平时吃的豆芽菜,主要是由绿豆种子的哪一结构发育而来的( )A、胚根 B、胚芽 C、胚轴 D、子叶
-
3、近日浙江杭州的王大妈因食用冰箱里泡了2天的黑木耳而造成中毒。黑木耳口感细嫩,风味独特,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又是我国传统的保健食品和出口商品。它的生殖方式是( )A、营养繁殖 B、孢子生殖 C、分裂生殖 D、出芽生殖
-
4、在我们的学习中,采用对比联想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你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一下,菜豆种子种与鸟卵的卵黄功能相似的结构是( )A、胚 B、子叶 C、胚根 D、种皮
-
5、周末阳光明媚,安安和妈妈在月湖边散步,看到湖中柳影摇曳,鱼儿戏水。关于此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看到的柳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看到的柳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看到的鱼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看到的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
6、在妈妈精心呵护下,婷婷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青春美少女(如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A表示正在受精的卵细胞,此受精过程是在妈妈体内的子宫完成的 B、D是由B经分裂和分化等过程后形成的,通过胎盘和脐带从妈妈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和氧 C、因为婷婷和妈妈都是女性,所以婷婷在相貌上会更像妈妈一些 D、进入青春期后,婷婷体内会出现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月经,这与睾丸分泌的雌性激素有关
-
7、2024是甲辰龙年,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其形象融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如蟒蛇身、蜥腿、鹰爪、鹿角、鱼鳞等。下列四种动物按胚胎发育方式不同于其他三种的动物是( )A、老鹰 B、蜥蜴 C、梅花鹿 D、鲤鱼
-
8、如图所示,改变试管中的水量,用同样大小的力吹气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振幅 B、音色 C、响度 D、音调
-
9、人体内形成味觉的部位是( )A、口腔 B、舌 C、味蕾 D、大脑皮层的味觉神经中枢
-
10、为了节能减排,某科学兴趣小组为学校地下球馆补充采光项目设计了方案。
(1)【项目设计】为保证篮球场有充足的光照,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方案,该方案主要依据反射定律,使用平面镜改变光路。对反射定律的研究,老师给出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该装置将纸板倾斜放置,让光线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镜面,(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设计改进】在后续的讨论中,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图甲方案中镜面反射光线直接进入人眼会造成眩晕。因此对图甲方案进行了改进:先使用平面镜改变光路后,让光线斜射到球场顶端,再经过漫反射后照射到篮球场,如图丙所示。图丙中漫反射区域的墙面除了要求粗糙以外还应该是 , 以便能反射所有色光;
(3)【设计优化】为使设计更加完善,现向同学们征集方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地下球馆补充采光项目改进方案征集表》
存在问题
改进方法
雨水可能通过采光井进入地下球场。
在井口安装透光玻璃
环境光线较弱时,室内补光不足。
增加平面镜
(4)【迭代更新】使用专门的光导纤维,将太阳光引导到地下室。这些光导纤维可以是玻璃或塑料材料制成,具有高度透明性,以确保光线有效地传输到地下球馆。
-
11、红火蚁(图甲)是蚂蚁的一种,每年的生殖期许多有翅的雄蚁和蚁后飞往空中交配,完成受精,它的发育与家蚕相似。
(1)红火蚁这种受精方式属于。(选填“体内受精”或“体外受精”)
(2)图乙是昆虫发育模型图。若D表示红火蚁的受精卵,则红火蚁的发育过程为D→(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红火蚁是全世界最危险的蚂蚁,有很强的攻击性。红火蚁咬伤后局部会有疼痛、红肿等症状,严重者要去医院进行治疗。生活中防治红火蚁的措施有。
-
12、如图所示:其中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与已知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
13、图中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A,A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经过B点。请作出光源A在镜中的像A' , 并作出经平面镜反射后过B点的光路图。
-
14、在如图画出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
-
15、豌豆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深受百姓的喜爱。
(1)图甲为豌豆花,授粉时,花冠形成了一个闭合空间,雄蕊的花粉落到柱头上完成授粉,由此可知豌豆的传粉方式称为传粉。(选填“自花”或“异花”)
(2)图乙为豌豆的豆荚,整个豆荚是由图甲中的①发育而来。高产豌豆豆荚内有6粒种子,其原因是。
-
16、老年人“老花”后需佩戴老花镜进行矫正。随着老花进一步加剧,看不同距离时需佩戴不同度数的老花镜,使用很不方便。双光老花镜(如图甲)是利用一副眼镜的镜片上下部分度数不同,同时解决看远处和看近处的问题。小科想比较镜片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镜片度数大小,查阅了资料,并进行了模拟实验。
【查阅资料】
双光老花镜上下部分均为凸透镜,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度数越高。
水透镜可通过注水或者抽水改变焦距大小。
【模拟实验】
步骤1:调整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位于同一高度;
步骤2:将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70厘米处,光屏固定在90厘米处,移动蜡烛,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如图乙),记录此时物距,并在老师帮助下计算出水透镜的焦距;
步骤3:保持水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蜡烛到30厘米处,通过抽注水,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计算水透镜的焦距;
步骤4:多次改变蜡烛位置,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像距/厘米
物距/厘米
焦距/厘米
1
20
50
14.3
2
20
40
13.3
3
20
30
12
4
20
20
10
(1)实验中保持水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是模拟眼球成像时晶状体和之间的距离不变;
(2)步骤2中观察到的实像(写出两点特征);
(3)小科在实验中发现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上方,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上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
(4)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比较双光老花镜上下部分的度数大小 , 并说明判断依据。
-
17、小科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小孔成像的亮度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猜想2:小孔成像的亮度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猜想3:小孔成像的亮度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1)验证猜想1时,应固定烛焰和纸筒的位置,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慢慢远离小孔,在此过程中应观察;
(2)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3)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现象如下表:
圆孔的直径/mm
小于1.0
1.0
1.5
2.0
2.5
4.0
像的清晰度
清晰
清晰
清晰
清晰
较模糊
模糊
像的明亮程度
逐渐变亮
根据表格中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8、大豆种子有2片子叶,能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小科认为:大豆种子子叶的完整程度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率。于是他进行如下探究:
(1)【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设计要求
①备两个大小相同的洁净培养皿,分别标为A、B;选取▲的大豆种子40颗,经充分浸泡后,随机平均分成A、B两组。
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
②A组大豆种子不做处理,B组每粒大豆种子均除去一片子叶后,分别平铺在A、B培养皿中。
设置对照实验
③将A、B两个培养皿放置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每天同时浇适量且等量的水。
控制实验条件
④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的数量,并进行统计分析。
观察和记录
(2)【实验结论】
多次重复实验后,小科观察到现象,于是得出结论:大豆种子子叶的完整程度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率。
(3)【评价交流】
其他同学对小科的实验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该实验还不足以支持小科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实验,请设计简要的实验方案。
-
19、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定居”在人胃黏膜表面,引起慢性胃炎,甚至胃溃疡的细菌(如图1所示)。为研究乳酸菌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影响,研究者将若干只健康的实验小鼠平均分为三组,按下表进行处理(“+”表示进行,“-”表示未进行)。几个月后检测
三组小鼠胃黏膜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高,说明炎症程度严重),结果如图2所示。
组别
处理方式
1组
2组
3组
4组
灌胃乳酸菌
-
-
+
___________
三周后灌胃幽门螺旋杆菌
-
+
+
___________
(1)对比两组实验,可以说明乳酸菌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起到抑制作用。
(2)对比1组和2组的实验结果,说明。
(3)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不够严谨,应该增加一组实验(即表中第4组),请说明该同学补充此组实验的理由。
-
20、如图所示,小科利用以下器材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一个带支架的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张白纸,一盒火柴,一把刻度尺。
(1)将玻璃板向蜡烛B一侧倾斜,蜡烛A的像会(选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保持不动”);
(2)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便可确定像的位置。若要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小科可进行的操作是;
(3)做完实验后,小科同学联想到商场里如图所示的试衣镜高度比人的身高要低一些,则人(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