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千百年来,龙的形象贯穿文学、艺术、民俗、建筑、服饰、绘画等各个领域。请分析以下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资料1:从数千年前无信史可考的文化时代到殷商、西周,再到战国先秦,关于龙形象的器皿、纹饰一向层出不穷,有翼的、无翼的,有角的、无角的,更有良渚文化的兽身龙、查海遗址的蛇形龙,故而有学者认为,龙的起源众多。

    资料2:中国龙图腾起源于距今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是人们出于对大自然的崇拜与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而在心中构造的形象。有关龙的形象,《尔雅翼》中记载:“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shèn,指大蛤蜊)、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1)、“腹似蜃”,蜃(shèn,指大蛤蜊)在生物分类上属于动物,其体表的可分泌物质形成贝壳。
    (2)、“鳞似鱼”,鱼在水中生活,其身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用呼吸。
    (3)、“项似蛇”,蛇属于爬行类。爬行类的体表一般覆盖着或甲,在陆地产卵,卵的表面具有坚硬的
    (4)、“爪似鹰”,鹰的身体呈型,前肢变成 , 体表被羽毛,体温恒定。
  • 2、如图阴影表示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阴影部分可表示(       )

       

    A、身体细长 B、背腹扁平 C、有口无肛门 D、有刺细胞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珊瑚虫身体微小,口周围长着许多小触手,用来捕获海洋中的微小生物。珊瑚虫大多群居生活,虽然出体会一代代死去,但是他们分泌的外壳却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千姿百态的珊瑚,进而形成珊瑚礁。珊瑚虫与藻类生活在一起,这些藻类从珊瑚虫排出的废物中获取营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藻类的生存需要阳光和温暖的环境,珊瑚堆积得越高。越有利于藻类的生存。此外,在这片海洋中,海草也是常见的生物之一,它们柔软的叶片随水流摇曳,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和庇护的场所。

    (1)、珊瑚虫是生物吗?(填“是”或“不是”),请说出一条理由:(结合资料,用生物的特征回答)。
    (2)、某同学取海草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海草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液泡和
  • 4、鱼能在水中自在遨游,主要是因为它们能在水中游泳和呼吸。

    (1)、鱼的体形呈 , 利于减小阻力。
    (2)、鱼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的协调作用在水中游泳。
    (3)、在生物课堂上,为了探究鱼的呼吸我们小组做了以下两项实验:

    ①实验一:首先,轻轻掀起②鳃盖,看到了鲜红的①鳃,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丰富的。然后,将鱼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缸中,观察到了鱼的口和鳃盖后缘(填“同时”或“交替”)张合;最后用吸管吸取了一些菠菜汁,慢慢地滴在鱼口的前方,发现菠菜汁流入鱼口后,顺着鳃盖后缘流了出来。

    ②实验二:取甲、乙两只大烧杯,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在两只烧杯中各滴入数滴质量分数为0.1%的BTB液(提示:BTB是一种二氧化碳指示剂,遇二氧化碳后由蓝色变成黄色,短时间内使用此指示剂对鱼无毒害作用),再取一条小鱼放入甲烧杯中。20~30分钟后观察甲、乙两烧杯中水色的变化。乙烧杯水中的BTB液不变色,而甲烧杯水中的BTB液变为色。

  • 5、如图1是从受精卵到一株水蜜桃树的结构层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已知水蜜桃的受精卵中有2n条染色体,经过a过程形成的两个新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都是条。
    (2)、图1中过程b主要代表细胞的过程。
    (3)、水蜜桃果肉香甜多汁,其属于组织。
    (4)、人体的结构层次与水蜜桃植株的结构层次有所不同。请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将图2中人体的结构层次进行排序:(用序号和箭头表示)。与水蜜桃植株的结构层次相比,人体多了(填名称)这一层次。
  • 6、如图是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菜豆种子中是新植物的幼体的是 , 它由1、2、4、5这四部分组成。
    (2)、菜豆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5].
    (3)、在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加碘液后,变蓝色的部位是图中(填数字),说明里面含有等营养物质。
    (4)、玉米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因此在分类上属于植物。
  •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图是制作与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对光时,需要转动图一中的[④](填结构名称),使图二中的(填字母)正对通光孔。
    (2)、为了保持洋葱细胞的正常形态,图三步骤①中应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
    (3)、图三中的②具体操作步骤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避免产生
    (4)、图三中,若第一次看到的物像如图⑤所示,则应将装片向方移动后才能达到⑥的效果。
    (5)、如果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目镜、移动装片,污点均不动,则污点可能在上。
  • 8、下列图片分别代表了三类不同的植物,请据图回答问题。

    (1)、海带是能进行作用的结构简单的生物,这类生物(填“有”或“无”)根、茎、叶的分化。
    (2)、葫芦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它的基部生有 , 起固着作用,这类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空气质量的指示植物。
    (3)、肾蕨可供观赏,它的根、茎、叶里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即组织。
    (4)、这三种生物都能产生一种生殖细胞叫作
  • 9、下列关于海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龟是两栖动物 B、海龟的卵外有坚硬的卵壳 C、海龟在水中用鳃呼吸,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D、海龟的生殖发育过程没有摆脱对水的依赖
  • 10、下列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A、蟾蜍 B、涡虫 C、蝗虫 D、蜗牛
  • 11、下列关于动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螅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有肛门 B、蛔虫体表有角质层,消化器官发达 C、青蛙体表湿润,只用皮肤呼吸 D、蚯蚓有刚毛,可以辅助运动
  • 12、中国是裸子植物的故乡,以下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

    ①紫菜 ②贯众 ③银杏 ④竹子 ⑤金钱松 ⑥梅花 ⑦兰花 ⑧银杉 ⑨菊花

    A、①②③ B、④⑥⑦ C、③⑤⑧ D、⑦⑧⑨
  • 13、下图是小明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过程后绘制的示意图,小芳将细胞分裂过程进行排序,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甲→丙 C、甲→丙→丁→乙 D、丁→丙→乙→甲
  • 14、如图是草履虫结构示意图,和摄取细菌和其他微小生物等食物有关的结构是(       )

    A、 B、 C、 D、
  • 15、下列人体结构与主要构成的组织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皮肤表皮——肌肉组织 B、血液——结缔组织 C、骨组织——上皮组织 D、心肌——神经组织
  • 16、下列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衣藻 B、变形虫 C、酵母菌 D、甲流病毒
  • 17、下列关于双目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双目显微镜与单目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完全一致 B、双目显微镜两个目镜间的距离可以调节 C、转动粗准焦螺旋,上升下降的是物镜 D、要使视野变亮需要调节反光镜
  • 18、将一滴血液均匀地涂抹在载玻片上,制成的标本叫做(  )
    A、切片 B、装片 C、涂片 D、载片
  • 19、暑假期间小红同学在奶奶的指导下,在阳台上种植了小油菜、生菜、油麦菜,西红柿、大蒜等蔬菜。在阳台种菜不仅丰富了餐桌,巩固了学习到的生物如识,还能体会到劳动的辛 苦和收获的快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红同学选择了有机物丰富的土壤种菜,这样的土壤不仅疏松 透气,而且有机物被分解后,能产生植物生长所需要的 ,提高了土壤肥力。小红发现幼苗都向着窗外方向生长(如图),此现象属 于 ,是生命的特征之一。
    (2)、奶奶告诉小红播种后每天要浇水,因为种子萌发需要的水分、充足的和适宜的
    (3)、小红将蒜瓣种在土里,奶奶说蒜瓣不是种子而是茎,是器官,蒜瓣经过一段时间就长出了根,这根属于(主根或不定根)。
    (4)、西红柿开花期间,小明同学用毛笔去刷每朵花的花蕊,他是在帮助西红柿 ,以提高坐果率。
    (5)、蔬菜生长期间,小红提醒奶奶白天和夜间都需要开窗通风,夜间通风的主要原因是植物体进行与人竞争
  • 20、实验探究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若要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

    (2)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

    (3)有同学利用甲装置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5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5

    35

    15

    6

    1

    据实验结果分析,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4)利用丁装置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应对装置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将会向(左或右)移动。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跳转